书城成功励志集中做透一件事
4750600000028

第28章 弱势团队必须集中做透一件事(1)

战略集中——战略就是找魂

中国的中小企业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尤以东南沿海为盛。这是中国的国情,这从世界500强的排行榜中也能反证出来,中国没有几个大企业能进入世界500强的。一一是开放的时间不长,二是还没有造就出一批一流的老总。

因此,战略的制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否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整体来说,中国的企业还是在世界上处于弱势的,那么,针对弱势企业,我们怎样才能制定出最有用的战略呢?

我读了100多本中外战略的书,而后又研究了中外战争战略的众多资料后,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挑战世界经济强国的总战略目前只能是集中战略。

弱者的能量是相当有限的,若仅有的那一点点能量都不能集中,那么,就会毫无竞争力了。作为战略,这个集中又应该具体做些什么呢?

一是集中找魂,找到企业的魂。企业要做的事相当多,要发展的途径也很多,怎样在鱼目混珠的事项中找到企业的魂,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试想,一个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核心竞争的企业,它又凭什么生存下去呢?

找魂就是用减法,一步一步地剥皮,将一切次要的东西剥掉,最后只剩下一个最善长的东西,最根本的东西,最能凭此吃饭生存的东西,这就是魂!

找到魂,就找到了定位和差异,就找到了核心竞争力。

魂有个最大特征,就是惟一性。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不可能有几个魂的。

当然,集中战略不只是停留在找魂上,它还在于将战略落到企业的每个环节。因此,集中战略必须进一步细化。于是又有专家提出了:

战略集中就是定位差异化。

定位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它是克劳斯对世界的贡献,定位主要是指抢占消费者心理市场。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为了满足每个大脑对好奇和差异的需求,企业决定生产那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对人来说,差异才是有价值的,所以,作为一个企业一定要生产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才会有市场。

找到了定位,就找到了企业的航海图;找到了差异,就找到了核心竞争力。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各有不同,我认为,一切的产品都可能被模仿,那么,怎样摆脱那个被模仿的能力,才叫核心竞争力。因为,市场是一招鲜,吃遍天,谁能优先占领市场,谁必将获得竞争优势。当然,也可以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不断更新的能力。一个企业只有拥有源源不断地更新能力,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因此,人才,特殊人才,利于人才发展的机制应民了企业的大问题了。

由此得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优秀的人才造出来的,那么,人才比产品重要,而人才中转业人才又是重中之重,因为特殊产品又是专业人才造出来的。因此,企业的集中战略是如何打造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否则,一切都是假相。

当然,从找魂到找定位,再到找差异,再到核心竞争力,最后到专业人才,这是一条逻辑线,这是集中战略的主体。

不过,集中战略在具体制定时还得遵循:“谋划——策划——计划——规划”的逐步细化的途径进行。那样,一个集中战略才会落到实处。

有了战略集中的原则指导,那么,在投资方向、对象、管理和人力资源上,在产品定位设计、渠道、传播和服务上,就有了明确的原则。

集中战略,就是在最有限的资源通过集中统一,最后产生出最大的市场效应。

因此,中国中小企业只有深刻吃透集中战略,才会生产出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会推出自己的品牌,除此战略之外,都是得不偿失的战略。

战略专家何学林说:

市场竞争中最强有力的武器是集中所有的精力于一个点上,或只拥有一个概念。

很多人、很多企业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没有把自己的精力集中用在一个点上。他们总是兴趣广泛,爱好众多,贪心不足,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朝三暮四,浅尝辄止,不停地挖井,一辈子喝不到水。很多才华横溢的人,会的事情太多,所以什么都干,到头来什么都没干成。就是因为没有将精力聚焦到一个点上。

所以,越是才华横溢的人越是干不成事,原因就在这里;傻瓜才赚钱,道理也在这里。因为他是“傻瓜”,他就会那么一点,也因为他是“傻瓜”,所以他别的也不会,也不去想,不去干,只知道在一条道上走到黑,这正是聚焦。最大的聚焦往往就是最大的成功。

很多企业多头出击,分散投资,战线拉得很长,触角伸得太多,没有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使劲,结果企业大而弱,不堪一击就全军覆没了。你在一点上做强了,才能使企业发展壮大;你在一个口上突破,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你不在一个点上使劲,说明你在所有的点上都没有使出你的浑身解数,而在你的所有的点上都有大量的对手只在这一个点上使劲的,你又怎么能在竞争中获胜呢?

多便是少,少便是多。产品越多,市场越大,阵线越长,赚的钱反而越少。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你就能取得惊人的成就。

太阳普照大地,却不能点燃地上的柴禾;透镜只把区区一小束太阳光长时间地聚集到一点上,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也能把柴禾点燃。最弱小的人,只要集中力量于一点,也能得到好的结果,相反,最强大的人,如果把力量分散在许多方面,那么也会一事无成。小小的水珠,持之以恒,也能将最坚硬的岩石穿透;相反,湍流呼啸而过,却了无踪迹。雷霆万钧敌不过瞬间爆发的一道闪电。

精通一种行业的人可以发家致富,样样略知的人却不能养活自己。因此,与其百事平平,不如一事精通。分散精力的人注定会失败。

很多人将很多精力白白浪费在许多无谓的事情上,因为他们没有聚焦。他们经常在彩虹下游移,错过了许多季节,到头来他们的事业和生活如竹篮打水一场空。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独领风骚的人,必定是专心致志于一事的人。伟大的人从不把精力浪费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中,也不愚蠢地分散自己的专长。

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地把精力集中于一个点上,就能取得惊人的成功;同样道理,一家企业如果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一个点上,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这就是聚焦的威力。

将所有的精力聚焦到一个点上,也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只拥有一个概念。

最大的聚焦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只拥有一个概念。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一个概念,这家企业常常能取得惊人的成就。缩小经营范围会使你更强大,而追逐所有目标却会使你一事无成。企业经营的关键在于将精力集中。

无论你的产品功能和作用机理多么复杂,也不管市场需求多么繁多,你集中诉求一个概念或一个方面的长处,往往要比你同时诉求两个、三个,甚至四个概念或长处更有威力。

市场领先者能够在一开始就拥有一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往往代表着一个行业或一类商品,如IBM是计算机的领先品牌,也是计算机的代名词,施乐是复印机的领先品牌,也是复印机的代名词,可口可乐是可乐行业的领先品牌,也是可乐的代名词,所以做第一同时可以率先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一个概念,而且往往是该行业的代表概念。这就是做第一的好处。但“第一”若要保持领先地位,就要持续不懈地营销这一概念。

如果你不是领先者,你更应该集中于某一点,使用一个概念。概念越简单越好,简单而且单一。

那么,只用一个概念的企业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概念好呢?是简单概念好还是复杂概念好呢?答案是概念越简单越好,简单并能突出你的长处最好。

一家企业应该通过聚焦将焦点集中在一个简单的概念上,然后让这一简单的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生根。只用一个概念,而且用一个简单的概念。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误区:只用一个概念,可我的产品具有多种功能,我只说了一种,其它几种都不说,我不是吃亏了吗?再说了,这也不符合客观事实呀!

很多人恨不得将自己的产品的所有功能和全部优点,一股脑儿地说给消费者听,他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产品有多种功能和好处,他们不知道聚焦战略的厉害,也不懂得只用一个概念的好处。拥有一个概念还存在一种光环效应,消费者会给你许多其它长处。

例如,你说你生产的汽车“更安全”,消费者就会认为你的这种汽车设计一定很合理,产品质量过得硬。又如,你诉求你的产品是“最贵”的,消费者就会认为你的产品是最好的、最豪华的、最有价值的等等。最贵的别墅、最贵的汽车、最贵的酒席、最贵的珠宝等等都给人以这方面的联想。

成功的企业一般都只拥有一个概念。例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只拥有饮料这一个概念,通用公司只拥有汽车一个概念,IBM只拥有计算机一个概念,微软只拥有软件一个概念,雅虎只拥有网络一个概念,全聚德只拥有烤鸭一个概念,同仁堂只拥有医药一个概念,联想只拥有计算机一个概念,海尔只拥有家电一个概念……

与此相反,当一家公司试图拥有多个概念时,也就意味着开始走向失败。

可口可乐曾试图拥有电影的概念,它买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结果电影公司以亏本而告终,最后卖给索尼了事,可口可乐曾试图拥有葡萄酒的概念,它收购了一家葡萄酒厂和一个面积庞大的种植园,结果同样是亏损;可口可乐还曾经试图拥有过渔业的概念,办过养虾养鱼的养殖场,结果还是亏得一塌糊涂。

联想试图拥有互联网的概念,柳传志坦承在互联网领域犯了战略性错误;海尔试图拥有手机和电脑的概念,结果海尔电脑和手机遭遇尴尬;四通试图拥有除计算机以外的多个概念,结果四通成了一个谁都知道但谁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公司,今天,四通已黯然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要去拥有像高质量那种空泛的概念。没有对立面的概念是空泛的概念。

很多企业都在诉求自己产品是高质量的,以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因而也是最好的诉求概念。太多的企业将诉求集中在“高质量”这样的概念上,这种诉求看似很高明,实则很愚蠢。因为它没有对立面,没有哪家企业会宣称自己的产品质量不好。而没有对立面的概念是空泛的概念,拥有空泛的概念自然不会有穿透力量。

一旦拥有了自己的概念,你就必须全力去保护它在市场上的地位。

一家公司一旦拥有了自己的概念,就要持之以恒地去巩固和强化这一概念,而不能中途改变这一概念,中途改变意味着自取灭亡。

世界上最早生产电子游戏机的公司是美国的阿特雷公司,它最早拥有“电子游戏机”的概念,但阿特雷公司认为电子游戏机的市场太窄了,它要进入计算机领域,1982年,阿特雷公司决定改行,它放弃了游戏机概念。

结果,阿特雷公司走向了毀灭,1986年才进入游戏机市场的任天堂公司独霸游戏机市场,占有75%的份额。王安公司原来拥有文字处理机的概念,后来它中途改变了这一概念,也试图拥有计算机的概念,结果王安公司也走向了毀灭。中国的四通公司最早拥有电脑高科技的概念,后来它中途改变了这一概念,进入了很多领域,想拥有很多概念,今天四通远远地被联想超越了。巨人集团原来也拥有电脑高科技公司的概念,后来它中途改变了这一概念,进入了医药保健品和房地产领域,结果遭到全军覆没。

何大师还说,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要想让集中发生更大的威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所聚焦的那个点是你所独有的,这就是集中战略。

管理聚焦——老总集中管好人

一般说来管理就两件事——一是管人,二是管事。

管人,我考察过几十个大企业,在中国,几乎只有惟一的方式才能管好中国企业,这种方式就是“集中制”。

中国是一个务虚的民族,重做人不重做事,几千来形成了王者文化低蕴,人人都想当王,人人都想拥有权力,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只有权力高度集中,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家长制企业,父亲说了算,一切重要决策都由老总一个人作决定。当然这种管理也有相当大的缺点,但缺点归缺点,在中国就是吃得开。

如今,有许多合资企业引进了股分制改革,引进了董事会制度,但这些有利于民举的做法,有利于更准确管理的办法一到中国就走了样,就变了味。

中国人认为,一切都是人做的,都是人为的,人是利益动物,可变动物,因此,许多人认为,在中国只要吃透了人,只要能治人,就一定能治事。

因此,在中国搞管理,主要是集中管人。这和西方管事的工作作风绝然不同。

中国的帝王管理制度几千年来,已通过文化进入了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所以,在中国搞管理,只要认真抓好几个人就能抓好事的。

那么,在中国,究竟要怎样实现管理集中呢?

一是组织结构要集中,二是管理制度要集中,三是抓重点抓关键要集中。

结构集中,则在利于组织的高度凝聚力,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几乎可以说是由几颗特殊脑决定的,蒙牛在发展初期,不就是有几颗特殊的脑袋吗?一个企业可以一无所有,但决不能没有一套有高凝聚力的领导班子。中国革命能取得胜利,关键在于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为辅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以前的各种组合都不到位,都不利于发挥出集体智慧。

制度随着战略走,有什么样的战略自然就要配备什么样的制度。为了体现集中战略,一个企业必须要确定有所为,有所坚决不为。因此,规范员工行为语言思维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否则,整个团队就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当然,除了奖惩制度外,还有企业的软性文化,伦理文也是同样影响员工的。

至于抓重点关键,则更是体现了集中战略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毛泽东在每个时期,都主动提出了他的战略决策思想,而且在管理上也只是抓大放中小,他是中国历来最讲究工作侧重点的集中领导典型人物。

整体战略不可能具体到发展中的变化,而抓重点抓关键则弥补了这一不足,更何况,任何事物发展都是有主次,有轻重缓急的。

另外,根据人的能力,一个人最适合管理的高级人物一般不要超过五个,精力特旺盛的人也不要超过七个,否则你是不能将你的才智发挥到最佳的。

这个结论有一定的正确性,因为人一天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要充分了解一个的动态发展与才能也要时间,因此,作为管理者,被管理人最好是越少越好。另外,一个领导不可能整天处在事务之中,他必须抽出时间思考,否则,就不是以应付未来的局面。

管理研究专家朱国春在总裁精力分配原则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