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集中做透一件事
4750600000038

第38章 集中打击对手的软肋点(5)

外交上,美色也是极为有力的手段,胜过武装交锋、政治威胁等一切措施。中国古代的帝王们深知这一点。汉元帝使昭君出塞和亲,匈奴和平归顺汉朝,使匈奴与汉朝和睦相处达半个多世纪;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使汉藏两族友好关系密切空前。似乎只有孙权做了一笔赔本买卖。

有内政上,美人计也很有效,帝王们常用来加强统治。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是皇帝的女儿并不随便嫁,得有个嫁法:招附马,是一种嫁法,可以不断收买人心,招徕人才;嫁重臣子孙,又是一种嫁法,可以加固统治集团的一体性。皇帝的女儿是有限的,不要紧,亲生的嫁完了,再有认养的。臣民们也深知美色的重要,于是向帝王乃至达官显贵献女,甚至献妻。妻女丑陋,可以弄到美丽的来代替,因此博得帝王笑口常开,父子兄弟封官爵,赏田地,或光宗耀祖,或专权弄国,这种情形被概括为裙带关系。

在茫茫商海、激烈商战中,胜负的关键是什么?一种商品怎样才能稳操胜券?这种胜利的荣耀又能保持多久?

市场总是存在着一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东西,这些东西其实很多就是市场的“背叛点”。正因为大家对此都不太注意,所以谁关注、发现、利用了它,谁就容易获得成功。企业如果能够在生产经营中善于寻找和发现这些市场“背叛点”,并在“背叛点”上大做文章,就可能会创造出非凡的卖点来。

日本著名经营学家长岛总一郎,通过对几百家企业的管理诊断实践,提出了“市场背叛”理论。他认为,在现代市场中,永远存在着“背叛点”。实际上,商品的有效供给相对于人们的有效需求来说,永远是无限的。产品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正是市场拓展空间的潜力所在。因此,市场的“背叛点”就是卖点。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寻找和利用市场的“背叛点”呢?有专家作了归纳:

从产品自身寻找市场“背叛点”

人们的消费需求总是在不断变化,而且个性化需求会越来越突出。企业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就能发现很多“背叛点”,创造出新的市场卖点来。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受美国一种白天和晚上成分不同的片剂药启发,开发出了"白加黑"这种颇具新意的感冒新药。该药一应市便受青睐,头一年就创下销售额2亿多元;海尔为了拓展跨国市场,也注重从市场“背叛点”入手。他们在对美国市场进行大量调查后,发现200升以上的大型冷柜品牌众多,竞争残酷激烈,而160升以下的小冷柜却是一个需求空档。于是抓住契机,一举推出了60升至160升的系列小冷柜。结果一炮打响,仅在纽约两个月就销售了1万多台。

在产品价格上寻找市场“背叛点”

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有时会因为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同而形成价格上的“背叛点”。企业如果能找出这些价格背叛点,也大有文章可做。比如从1997年夏天开始,北京街头几乎所有的冷饮网点都被“和路雪”和“雀巢”两个外国品牌所覆盖。但这些产品大多都在2元以上,高的达5、6元,几乎没有1元钱的产品。这就造成了冰淇淋产品价格的一个背叛点。伊利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这一价格的"背叛点",很快就以"优质低价"的产品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产品创新上克服市场“背叛点”

产品创新是克服产品“背叛点”的有效手段。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会不断暴露出产品的“背叛点”,这为产品不断创新提供了机遇。比如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使消费者获得了最实际的利益。手机不仅是一种消费电子,更是一种网络终端。手机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体现在手机厂商对未来移动通信的深刻理解上。在新旧竞争对手的交战中,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曾具有的先天优势一点点失去,品牌已不能构成驱使消费的绝对力量。而WAP却真真正正成为目前手机市场的卖点。国产军团在WAP的起跑线上再次落后,也充分印证了其不善于利用市场“背叛点”这一事实。

从经营特色上寻找市场“背叛点”

美国沃尔玛百货公司亚太地区总裁曾自信地说:“沃尔玛在哪里,哪里就是口岸。”这句话实际上说明了经营特色、品牌形象与竞争策略的重要性。成都“好又多”不少分店都设在地理与交通条件并不十分理想的居民小区,但其低廉的价格形象和有效的促销策略却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光顾。相反,成都著名的春熙路虽然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品牌效应,但由于其经营特色模糊,商家搞“小而全”,市场定位不清等,其商业中心地位已大不如前。

从安全消费中寻找市场“背叛点”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对健康的渴望,人们对消费安全十分重视。所以,被消费者认可的安全产品就成为市场的卖点。市场因此而出现了绿色食品、环保家电、绿色服装等。比如黑龙江垦区坚持面向市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积极探索和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新开发AA级绿色食品4个,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2个,开发绿色食品生产资料2个。在去年的第12届哈洽会上,绿色食品合同签订额约21.7亿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找到市场的“背叛点”,谁就能找到市场的卖点。

可以说,市场的卖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只要经营者能放开视野到生活中访访,到顾客中问问,到市场上寻寻,“背叛点”就会被发现;及时抓住它,就会由此而创造出新的市场卖点来。

打击对手的瓦解点

只要有竞争在,就一定有一方相方设法瓦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出现。你只要允许竞争,就一定允许如下瓦解对方的行为:

一是想办法迷惑对手,麻痹对手而达到闪电打击的目的。

二是分散竞争对手注意力而达到声东击西的成功打击。

三是使用多种诡计如美人计、反间计之类的行为打击对手。

……

在法律范围内瓦解对手是合法的,商战有时也是弱化道德。

在中国历史上,你只要读读《中国通史》,就会看到《三十六计》在历史竞争中是如何被广泛运用的了。我从这个角度来说,假道学份子也许会反对,会觉得不舒服,那么,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一个国家要不要间谍,当然要,不然,又怎么能搞到许多竞争对手的机密呢?信息时代,企业充分了解对手的信息是应该的,也是合法的,不过,对手绝对不会主把他的机密告诉你,你派几个人打入内部,打入决策部门,或派个文秘什么的难道有错?显然没有。一旦对手作出了什么重要决策,你很快就了如指掌,而后能迅速组织反击,这不更利于你发展么?

当然,这只是一种瓦解的形多而已。

还有更为“恶劣”的形式,如制造对手内部分裂,也是许多企业运用的策略。

成吉思汗成功的要诀是什么?速度和诡计。用大量间谍打入敌人内部,是他常用的谋略。挑拔离间,分化敌人,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同样血腥残酷的事也时有发生。甲为了打击乙,于派入瓦解了乙,而后又充好人来收购乙,或者拉走对方矛盾冲突的一方,归为已用,从而更有利于知情而采取更直接的打击措施。

这种竞争,如今无处不在。只是许多人不好当面公开说而已。某某人为了自己出名而说出某名人的一些莫须有罪名,这种无中生有的策略有时也是相当奏效的。翻开人类的竞争史,的确可以看到太多的血腥与阴暗,的确可以看到太多的人性丑陋。

但,谁又又办法?

强者,总是要求弱者大胆站出来公开决战,这是强者的道德;弱者,总是利用一切阴招致胜,这是弱者的道德。那么,究竟谁对谁错?没有对与错。

我本不想写这一种打击的,但是我通读了《竞争法》之后,觉得还是要提一提这种在客观中仍在广泛运用的打击招数。

我是在分析问题,全面是应该的,但这种打击的残酷性我是不提倡的。这是竞争给人类带来的必须灾难之一。有些学说若被恶人运用了是很缺德的,《三十六计》就是其中之一。

许多人说,这世界上的事是没有道德可言的,决定一切力量!请看下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杨文静的经典研究案例——小布什用间谍分化萨达姆军队。

2003年1月29日上午10时(美东时间28日晚9时),布什对美国国会和全国媒体发表就职以来第二次国情咨文。该文的出台适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提交调查报告的第二天;两天之后,英国首相布莱尔将飞赴华盛顿与布什商讨打伊事宜,因此,此国情咨文的推出可称美国为打伊造势的重要一幕。

一是打破内外交困,赢得有利环境。

一年前布什发表首次《国情咨文》时可谓踌躇满志,“战时总统”头衔使其民意支持率高达85%;今天的情况则大为不同,目前布什至少面临三重窘境:

第一,民意支持率猛跌至“9·11”以来的最低点,虽仍在59%左右,但比“9·11”以来的最高点下跌了30个百分点;不仅刺激经济的措施得不到认可,其武力“倒萨”也仅获微弱多数支持。据美国《新闻周刊》调查,有59%的美国人认为应再给联合国核查人员几个月的时间完成在伊拉克的核查工作。

第二,“倒萨”军事行动进退维谷。国际上,除英国勉强紧跟,主要国家一致主张“和平解决”,法、德盟国甚至公开与美国叫板。“布利克斯报告”也未能如美国期望提出足以动武的确凿证据;与此同时,美军部署则基本到位,是进是退,似乎不容拖延。

第三,民主党乘机发难,针锋相对抛出文件,“数落”布什2002年执政不利的诸多“罪状”,试图为赢得2004年大选而积极造势。以上种种内外压力使布什面临“执政危机”,他担心自己会因为执政不利重蹈其父覆辙。

为此,布什班子十分重视此次《国情咨文》的宣讲,希望借此机会对内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对外协调立场、加强“领导”。为演好新年伊始这场重头戏,布什煞费心机,一共做了四场彩排,并事先会见新闻媒体,向他们披露国情咨文的基本构架。

二是内政外交平分秋色,咨文凸显三大特色。

此次国情咨文没有提出更多新“药方”,而是继续强调和深化布什上台以来一直推行的内外主张。综观咨文内容,可发现其凸显出以下几个特点:

(1)是宣示理念。

对内,布什再次兜售“富同情心”的政策立场,特别提出帮助无家可归者和吸毒者等弱势群体;对外,则大谈人道主义援助,包括阿富汗的战后重建、非洲的粮食问题以及帮助非洲和加勒比海国家摆脱艾滋病困扰。

(2)是表明决心。

无论在推销其高达6742亿美元的减税计划,还是对付北朝鲜的“讹诈伎俩”,布什多次表达决不妥协退让的坚定信念,并一再使用“团结”、“信心”等字眼,以美国精神鼓舞士气,同时强调由美国“领导”世界对付“人造的恶魔”。

(3)是兜售主张。

布什借机将减税计划、医疗改革、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加强本土安全防御、开发国内能源及环境保护等一揽子政策合盘托出,以获得两党和国内舆论的支持。布什还宣布将成立“恐怖主义威胁合成中心”,由中央情报局局长负责协调各情报部门工作。此外,他还提议投入60亿美元从事“生物盾牌计划”,来预防并应对疽炭、埃博拉等生化武器的袭击。

三是咨文的外交部分无异于“倒萨”宣言书和动员令。

去年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抛出“邪恶轴心”论之后,引起不少轩然大波。朝鲜以此为由宣布再次研发核武,引发了朝鲜半岛的又一次核危机。此次布什虽对伊朗和朝鲜再次点名批评,指出伊拉克和朝鲜这两个“政权”是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但其攻击的重点在于伊拉克。在咨文中的外交部分中,伊拉克问题就占了一半篇幅。布什集中大谈打伊的理由,以期说服民众在最后关头团结一致。

(1)鉴于“布利克斯报告”未达预期效果,布什借机抖出若干美国掌握的新“证据”,历数数以千计伊拉克人员藏匿文件和材料及运动型生物武器实验室、阻止核查人员检查、以杀头相威胁不准伊科学家与核查人员见面、研制炭疽、肉毒杆菌、沙林、芥子气、VX神经毒气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非洲进口铀等一系列罪状,以表明“伊过去12年从未遵守联合国决议”;并公开指出萨达姆与基地组织相互勾结,为包括本·拉丹的“基地”组织成员在内的恐怖分子“提供援助和庇护”。

布什声称,“如果这不算邪恶的话,那邪恶这个词根本就不存在”,并决定让鲍威尔下周正式公布相关证据。

(2)加大对国内民众和伊拉克人民的战争动员和宣传。布什称,萨达姆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行动中有欺骗和蒙蔽联合国的举动,“极度蔑视”联合国对其提出的解除武装的要求,他浪费了“最后的机会”。

为了让伊拉克彻底放弃生物和化学武器,美国不惜发动战争。布什还称,没有痛苦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热爱和平的美国人民应勇于面对现实;美国将保证伊拉克人民的食品、药品供应,以从内部瓦解伊“统一战线”。

尽管在此次国情咨文推出之前,布什政府不断强调不会就此向伊宣战,只是进行打伊政策的陈述与诠释,但从目前情况看,美国打伊似乎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接下来,美国国会立即公布美情报部门掌握的证据,继续说服国际社会,为动武寻求最后借口;同时继续加大对内宣传。《国情咨文》发表后,布什将马不停蹄进行“地方宣讲”,此外美国还将加大与盟国协商力度。近期布什除会晤布莱尔之外,将会晤到访的意大利总理,以期协调立场。

不过,从目前的迹象看,即使没有盟国的合作,美国似乎已下定决心“背水一战”。

本章总结:

打击弱点,是一切中小企业制胜的密诀,同时也是强者低成本推进的首先策略。

这里我要反复强调打击的是点,而不是线和面,也不是同时打击两个点或者多个点,而是一个点一个点的致命打击要打歼来战和速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