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国学九家智慧
4750700000030

第30章 纵横家的整合智慧——做一个能谋善断的人(4)

所谓“谋”是指设谋,进谋,“谋”与“权”相连,习惯上权谋连用,用兵家的话来说:“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也。”权谋,是指战略设计,策略安排。权与谋分开,都是权衡、策划、斟酌之意。

《鬼谷子》一书中将“权”与“谋”分篇论述,权是策略的权衡,谋是内容的谋划。在进言献辞中,权是如何说,谋是说什么。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实际上就是强调“谋”在成事过程中的重要性,“上兵伐谋”,谋的重要性尽人皆知。鬼谷子在《谋篇》主要讨论谋略的各个方面:谋略出现的前提、产生的过程,谋略运用原则、手段、技巧方法。

鬼谷子在《谋篇》中首先说明“谋”产生的前提和规律。“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所谓得其所因是指了解事物的真相,知晓其发展变化的趋势,这属于对对方客观变化的认识;所谓“以求其情”是指对对方内心意图和想法的获得,这属于对对方主观感受的认识。鬼谷子先生认为,只有“得其情”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设计相应的谋略。以便把握研究真实情况,得知对方的内心体验,这就是“谋”的前提。说人,就要把他的思想变化过程的原因搞清楚;说事则要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搞清楚。人和事的发展,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只有“度材、量能、揣情”,才能获知对方的内情。知道其因又求其情,计谋的提出就势在必行。鬼谷子还对谋略的产生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谋略的产生直至运用有几个环节:“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也即谋略是应“变”“事”而产生,并且需要经过“议”、“说”、“进”、“退”才能够最终成熟并被君上采纳。

其次,鬼谷子先生认为运用谋虑要考虑施用谋略对象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谋略,鬼谷子先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方的个性特点、心境和心理状态。

从个性特点上,他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忙人”、“勇士”、“智者”是“三才”,以及与此相反的三种人“愚者”、“不肖者”、“贪者”,并对各类人进行了心理分析,仁者“轻货”、勇士“轻难”、智者“达数明理”;愚者“易蔽”、不肖者“惕惧”、贪者“惕诱”;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具体的游说规则:仁者“不可诱其利”,勇士“不可惧以难”,智者“不可欺以诚”。对于仁者、智者、勇者要扬其所长,利用其优点;对于愚者、不肖者和贪者则需要用其所短,使其为己所用。

从心境上进行阐述,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情况,根据对方不同的心境提出了操做性很强的建议:“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人进行游说,要从说服他的内心入手;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关系疏远的人进行游说,要从改善与他的关系入手。因此,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要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帮助对方成功;要根据对方对你的好恶程度来灵活变通;要根据对方的忧心之处来帮其排除。总之是因其心境,调整策略。

从心理状态上进行了阐述。在考虑了对方的个性特点和心境之后,施谋还需要考虑对方现时的心理状态,“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如果对方有骄傲心理,用“摩”的手段让其恐慌;如果对方漠然不易触动,用夸大其词的方法使他心理上受到冲击;如果对方思路清晰,则略设事例证实自己的建议;如果对方心思较重,则用“内符术”引对方与自己达到共鸣;如果对方考虑事情没有清楚的思维,则用蒙蔽、阻塞打乱他的思路,使其陷入困惑,然后再谏言。

第三,在对对方的心理进行了分析之后,鬼谷子先生提出了两点运用“谋”的原则:秘、奇。一是秘,即“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公开策划不如私下密谋;私下密谋不如加深与对方的感情,感情很深的话就不会有间隙让别人离间了。二是奇,即“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常规策略往往不如奇谋,出入意料的奇谋实行起来可以变化多端,让人意想不到,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常规的谋略对方或者对方的谋臣也可以想到,不需要你专门去进谏。所以,谋要以秘制胜,以奇制胜。

第四,是对运用“谋”术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是忌“身内言外,身外言深”,也即和关系密切的人说话见外与和关系较远的人说话太深,这样会导致近者关系变得疏远,远者危害自己。二是忌“人所不欲,强之于人;人所不知,教之于人”,也即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强迫他接受;也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来说服教训他。三是“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学习顺从别人的优点,避讳别人的缺点,这样才能取悦对方,不会让人产生反感。四是“阴道阳取”,施用谋略要以对方察觉不出来的方法去进行,以达到公开的目的。五是“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即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先放纵对方,等到抓住对方把柄后再制服他。六是“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对于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七是“知者,可用;不知者,不用”,只有掌握了对方的客观情况和个人心理之后,聪明的谋臣策士才会使用谋略。

“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于匿”,鬼谷子认为高明的人“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只有这样,谋士才能达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9、做个能左右局势的人

“决”是《鬼谷子》一书中关于决断事物的方法,也是说服过程的最后一步,因为决断是万事成败的关键。所谓“决”即决断,指决情、断事、定疑。决断多针对有疑虑的事情,而鬼谷子所谓的“决”主要意思是“决情定疑”。有疑难需要做出判断;行事有方案,需要做出抉择;计划要变成行动,也需要决断。

而决的关键就在于衡量事物本身存在的利与害的关系。对于如何决断,鬼谷子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供了多种可供解决的方法。

鬼谷子特别强调了“决”的重要性,认为决是“万事之本”,关系到治乱、成败、祸福,影响很大。决断正确,则能左右局势;如果决断错误,则会招灾到祸。决断及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难于达到目的。

鬼谷子告诉了我们:决断的目的是解疑,解疑的目的是趋利避害。“为人凡决物,必托于疑者”要做决断是因为有疑惑,而大干世界,变化多端,疑惑是无所不在的。人们都希望能解释疑惑,预知未来,趋利避害,获得利益,这也就是“决”的目的。因此“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决断是人们在利益的影响下对形势做出的反应。而且就算决断在表面看来是有利于决断者本人,但是如果在表面现象下面隐含着对其不利的因素,决断者也不会接受,双方的关系还会因此而更加疏远:“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只要决断给人带不来好处,甚至会带来危害时,那么这种决断就是错误的,是失败的决断。有利则接受,无利则不受,这是人之常情,不仅在古代,也适用于现代社会。

由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情,不同的目的,决断的方法要求灵活掌握,鬼谷子列出了圣人成事的五种方法:

一是“阳德”,就是说对有的人应明施德泽,公开肯定他、鼓励他,稳定其内心状态,影响其行为的趋势,以获取对方的好感,密切双方关系,适用于事情能成功、道理很充足的人。

二是“阴贼”,是指暗地里对别人有意设置障碍,让对方的弱点充分暴露,贬其优势,以便牵制对方,适用于隐瞒实情、言辞虚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