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国学九家智慧
4750700000033

第33章 墨家的平衡智慧——做一个和谐博爱的人(2)

一天,两天……十天。茫茫的沙漠好像无边无际,到处是灼烧的沙砾,满眼是弯曲的线条。白天,年轻人是一匹任劳任怨的骆驼;晚上,他又成了最体贴周到的仆从。然而,老人的要求却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他会将两人每天总共的食物吃掉一大半,会将每天定量的马血喝掉好几口。年轻人从没有怨言,他只希望老人能活着走出沙漠。

他俩越来越虚弱,直到有一天,老人奄奄一息了,“你走吧,别管我了。”老人愤愤不平地说,“我不行了,还是你自己去逃生吧。”

“不,我已经没有了生的勇气,即使活着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宽恕。”

一丝苦笑浮上了老人的面容,“说实话,这些天来难道你就没有感到我在刁难、拖累你吗?我真没想到,你的心可以包容下这些不平等的待遇。”

“我想让你活着,你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年轻人痛苦地说。老人此刻解下了身上的一个布包,“拿去吧,里面有水,也有吃的,还有指南针,你朝东再走一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了,我们在这里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老人闭上了眼睛。

“你醒醒,我不会丢下你的,我要背你出去。”老人勉强睁开眼睛,“唉,难道你真的认为沙漠这么漫无边际吗?其实,只要走三天,就可以出去,我只是带你走了一个圆圈而已。我亲眼看着我两个儿子死在敌人的刀下,他们的血染红了我眼前的世界,这全是因为你。我曾想与你同归于尽,一起耗死在这无边的沙漠里,然而你却用胸怀融化了我内心的仇恨,我已经被你的宽容大度所征服。只有能宽容别人的人才配受到他人的宽容。”老人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指挥官震惊地矗立在那儿,仿佛又经历了一场战争,一场人生的战斗。他得到了一位父亲的宽容。此时他才明白武力征服的只是人的躯体,只有靠爱和宽容大度才能赢得人心。

他放平老人的身体,怀着宽容之心,向希望走去。

大海之所以博大,就是因为它从不拒绝四面八方奔流而来的各种水流,有的浑浊,有的肮脏,有的臭不可闻,有的还有剧毒,但这对大海来说,都不要紧,都来吧,它都能包容。如此博大的胸襟,自然造就的就是大海,而绝不是小沟,小溪,更不是清水澡堂。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朋无徒。一个人只有包容一切,他才会博大,才会丰富多彩。

高山之所以高,是因它从不拒绝小草的低矮,泥土的肮脏,丛林的杂乱,顽石的丑陋,如果我们将石头搬走了,泥土冲刷了,丛林砍掉了,那么,高山还会成其为高山吗?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成熟,这种修养表现出来的不是软弱,相反是力量是魅力是过人的目光与胸怀;是对于人性的深度理解,是对于利益的整体把握,是对于个性的充分尊重,是对于共存原则的贯彻与实施。包容是一种整体观念是一种高瞻远瞩。试想一个成熟的人,怎会在一个耍无赖的小孩面前耍无赖?试想一个君子在小人的伎俩面前怎会与之计较?

总之,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所大学,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失去了包容之魂,那么,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真正的一流大学,成为富强的民族和强大的国家。

4、用节俭之行塑造别人

墨子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可以归结为尚力非命、勤俭节约。具体表现为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墨子认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焉”。一是儒家不相信天鬼存在,使天神、鬼神不高兴(天鬼不悦);二是儒者坚持厚葬久丧,父母死后孝子要守三年之丧,耗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这样不利于生产;三是儒者强调音乐,造成同样的后果;四是儒者相信前定的命运,这样将导致人的懒惰,不求上进。

墨者作为下层的游侠或一般的平民,重质而轻文,尚实用而轻文饰。故有“非乐”一说。在墨者看来,儒者花费大量钱财去操办钟鼓管弦,让适龄青年去演练声乐舞蹈,实属徒劳无益,会影响扰乱男耕女织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墨者从重质轻文的实用主义出发,提出“节用”、“节葬”诸说,墨子陈述了一个节用的原则,即“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用现代理财术语说,此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以勤俭二字立身,是墨家平民思想中的优良品格。

铺张浪费则困,勤俭节约则昌,自古皆然。

节俭不仅仅是美德,更是一种成功的资本,一种核心竞争力。在微利时代,只有节俭的企业有生存发展的机会。

节俭不是“老”、“旧”、“土”、“粗”的东西,而是财富和利润的发动机。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不但自己住竹屋、开破车,而且规定所有沃尔玛的员工——包括高级总裁——都必须恪守节俭的经营规则。沃尔玛从不在豪华商业区设立分店,广告上的投入也少得可怜,用于办公场所的费用更比同等规模的企业少3/4。正是因为沃尔玛执著于节俭的经营理念,这家零售业航母才得以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披靡。

节俭精神是所有企业赢取利润的最大支点,节俭精神是所有员工敬业的最高体现。但员工的节俭是由领导以及公司的习惯或规定所决定的。上行下效的道理是谁都明白的。

因为在利润相等的前提下,每节约一分成本就相应增加一份利润,因为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支出。

在思科系统公司总部一间办公室的玻璃门上,贴着一组从报纸剪下的漫画,一共有三幅。

漫画人物是相同的两个。一个被倒吊在天花板上接受审问,一个站在下面大发雷霆。第一幅,在下者张大嘴巴发问:“不是说好出差伙食费控制在十美元吗,为什么超标?”第二幅,在下者仍在发怒:“早就跟你说了,开车时顺便逮只鸽子,到旅馆后用电熨斗把毛烫掉吃下去,省点钱。”第三幅,在上者嗫嚅:“我确实照办了,但是电熨斗烫毛的速度太慢。”在下者大喊:“为什么不把它调到熨烫羊毛服装的档上?”漫画注释,被吊者乃思科员工,大光其火的则是公司首席财务官拉里·卡特。

漫画的纸张已经泛黄,却依然保存完好,看得出办公室的主人对此很是爱惜。主人者,正是拉里·卡特本人。世界上有“首席财务官”头衔者多多,被视为“抠门大爷”者也不在少数,但是有雅兴将抨击自己的漫画公之于众的,则还未听说过。这出于一种什么考虑?自励?共勉?大度?幽默?也许兼而有之。

笑归笑,但思科公司的节俭之风可以“抠门”来解释。

思科总部的办公楼、实验楼有好几十座,但公司领导只占据一座的一层的一隅。从总裁钱伯斯算起,所有高层都只有一间背阴的小办公室,外带一间能放几把椅子的小会议室。至于大班台、休息室、双人床等影视片中常见的老板必备设施,影儿都见不着。此其一。

思科把世界各国的行业、金融分析师们请来,介绍公司发展战略,参观各类新产品,公司领导悉数出动,技术人员热心讲解,但参观者的午餐却只是盒饭。计有三明治两片、苹果一个、巧克力和点心各一块。这些人一句话,就能影响公司股票的升降,但思科硬是“舍不得”上些香槟酒、鱼子酱之类的好吃喝,让他们“嘴甜”一点。此其二。

为了控制支出,包括钱伯斯在内的思科所有员工,出差住宿都有统一标准,超标部分,电脑会自动从工资中扣除,找人说情也没有用。此其三。

思科的年销售额将近200亿美元,手头更是有几百个亿的现金,但是在员工休息室里,却赫然张贴着这样的告示:每人每天少喝一瓶冷饮料,公司一年便可节约240万美元。有的员工于是替领导“分忧”,在留言板上写下大字:“请喝自来水!”此其四。

不过,虽则有“请喝自来水”之类的调侃,思科员工对于“勤俭持家”其实很当回事,2004年,全公司通过各种手段降低的开支高达19.4亿美元。因为公司对思科员工来说确实是“家”,思科的三万多名员工,个个都有公司股份,公司“抠”出效益,大家都会受益。有此利益为纽带,自然会令行禁止。

世界五百强企业何止是思科的领导如此抠门。

沃尔玛作为全美(同时也是全球世界五百强)最大的企业,有着人人皆知的三项基本信仰,即是“尊重个人,服务顾客,追求卓越”,其中“追求卓越”体现在战略层面上就是以“抠门”省钱为核心的经营战略,为执行这个战略,使“抠门”省钱的理念深入人心,沃尔玛采用了各种方式从自己身上揩油。

例如他们视纸如命,纸要用双面,公司领导更不例外;公司领导没有独立的办公室,都是几个人挤在一起,总经理的所谓办公区也只有几个平方大;在节假日人手不够时,就会有大批“空降兵”到达——从地区营运总监,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等各部门的经理和主管,一直到办公室的秘书,所有文职人员都将放下手头的工作,换下笔挺的套装,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繁忙的卖场中。国庆节的时候,人力资源的女孩头戴白帽卖起了“长法棍”;北方营运总监笑容可掬地当上了收银员;商店总经理则穿上工服,将整卡板的可乐从后仓运到卖场;为了省钱,连老板沃尔顿外出时都经常和别人同住一个房间。

19世纪石油巨头众多,最后却只有洛克菲勒独领风骚,其成功绝非偶然。有关专家在分析他的创富之道时发现,精打细算是他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洛克菲勒踏入社会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在一家名为休威·泰德的公司当簿记员,这为他以后的数字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他勤恳、认真、严谨,不仅把本职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有几次在送交商行的单据上查出了错误之处,为公司节省了数笔可观的支出,因此深得老板的赏识。

后来,洛克菲勒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更加注重成本的节约,提炼每加仑原油的成本也要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3位。他每天早晨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净值的报表送上来。经过多年的商业洗礼,洛克菲勒能够准确地查阅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以及损益等各项数字,并能从中发现问题,并以此来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

在1879年的某一天,他曾这样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却只要9厘1毫?”

他甚至连价值极微的油桶塞子也不放过,他曾写过这样的回信:“……上个月你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0000个,本月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他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呢?”

这就是洛克菲勒的经营之道,更是成功之道。当头头的如此算帐,手下的能会铺张浪费吗?当然不会。这就是文题所说的“用节俭之行塑造别人”的道理所在。

节俭不仅是美德,同时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节约一分钱,等于为公司赚了一分钱。就像富兰克林说的:“注意小笔开支,小漏洞也能使大船沉没。”所以不该浪费的一分也不能浪费。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此,除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立之外,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道理很简单,在利润空间日趋逼仄的情况下,谁的成本低谁就可以生获得存和发展。

5、用推举贤才发展别人

尚贤是墨子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部分。这是针对当时的世袭贵族制度和才疏德寡的贵族官员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让平民百性中的贤良之士参予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他认为,国家各级政府中的官职,应该平等地、无条件地向农夫和手工业者等一般平民开放,只要他们具有贤能条件,自天子、天公、诸侯,直到地方上的乡长、里长等官职,都应该由他们担任。他说:“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他并且进一步提出衡量和要求贤良的具体准则:“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因此,他提出了著明的政治主张,即“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认为,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一个国家的贤良之士的众寡、以及是否做到尚贤使能,是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或兴衰、社会的稳定或混乱之根本。他说:“尚贤使能为政也。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又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在他看来,贤良之士是有高尚道德的“仁人”,是有学识能善辩的“智者”,是国家之“珍宝”,是社稷之“栋梁”。他说:“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或者说,墨子心目中的贤良之士,就是德行忠厚,道术渊博的德才兼备之人。所谓德行厚,就是善于举公义,而避私怨。所以说,贤良之能和贤良之义是统一的。也就是说,能够称得上贤良的基本素质,必须是“义”和“能”的统一,即“德行厚”和“道术博”的统一。因此,墨子提倡和称赞天下“皆竞为义”的社会风尚。

墨家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跟儒家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用人原则是相对立的。这种对立反映了两种政治理论和两种政治制度的对立。墨家主张建立的是平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以利万民的;儒家则主张维护世袭贵族政治制度,反对平民民主制度。前者明确地提出了平民百姓有平等参与政治管理的权利,这既表明了强烈要求对当时现存的世袭贵族制度实行变革的愿望,又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的平民民主的政治主张,它较之儒家的政治主张是很有进步意义的,特别是对照墨子之后的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更加显示出它的历史进步性。

墨子的这种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更有其重大意义。一个领导者如何找到优秀的人才,为我所用呢?

领导者惟有放下架子,求才若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实践中树立礼贤下士的形象,才能够吸引一大批人才。

“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人才任之”,“何世无才,急人不识之耳”。任何时代贤才都如过江之鲫,怕就怕没有识才的眼光。有的领导没有爱才之心、求才之渴,认为“地球缺了谁都照样转”。孰不知,再怎么高明的领导也不是万能的神仙,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个人的精力有限,身边没有几个能人干将,身单力薄是成不了大事的。

当然,贤才大多都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的心理,如果领导者想揽为己用,就必须具备礼贤下士的气度,如果一味采取“顺我者用,逆我者除”的方针,则只能得到奴才或庸才,而失掉真正的人才。

现代社会,人才成了各行各业发展的能动因素。可以说,一个组织要想有所发展,必须造就和吸引一大批人才,而这对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有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得到优秀人才,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作好本职工作,创造一个为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才能吸引有所作为的人才与之共同奋斗。那么领导者自身魅力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