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国学九家智慧
4750700000043

第43章 农家的四季智慧——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1)

吴思在他所著的《血酬定律》里提出这个社会的最根本的规则是——暴力最强者说的算。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讲,农家可以说是处于“暴力”金字塔的最底层,然而历史的幽默是,英雄往往到最后都失败了,而不能被打败的,恰恰是这些最底层的老百姓。为何?这就是农家的智慧所在,或可称之为“弱者的智慧”。

1、做一个知足的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古语,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耳熟能详,甚至在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时,常常把它引作一个很冠冕堂皇的理由。

可是对于它的出处,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娓娓道来的,尽管它被很多经商者奉为至理名言,像人生规则一样执行。不过,如同英雄莫问出处,虽然它来无影,但是这样的真理,但凡听上一遍,便会深深地刻在心里,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抹去。

好像是一种本能吧,尽管我们一生下来连吃饭穿衣都不会,可一旦领悟到金钱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性时,就会唤醒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潜意识: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倒不如赤裸裸点坦诚,人这一辈子,说穿了,就是为钱而死的。你努力也罢,消极也好,或许做个百分百的拜金主义者,或许你“视金钱如粪土”,反正世俗衡量一个人一生是否成功的标准,终究还是以他所挣的钱多钱少来衡量。如果生活在古代,兴许可以“一心只读圣贤书”般潇洒于人世,但是在科技越来越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不管你想怎么过活,都得老老实实地挣钱去。

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找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名言出自一本颇为神秘的古籍《昔时贤文》。说它神秘,是因为至今为止,都无法得知这是哪位高人的大作,面世于何朝何代。

说白了,它确实有点来无影的味道。不过值得庆幸,它没有去无踪,否则不知又会“戕害”多少成功人士,令他们失去生命的目标,而碌碌无为之终老。

经众多史学家考证,《昔时贤文》,大约成书于清代中叶,作者不详。文中吸收了中国历代许多优秀格言,谚语等,叙述了为人处世之道,内容丰富,言近指远,押韵工整,易诵易记;曾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甚大,被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交际的妙术,治家的秘诀”是一篇绝佳的启蒙读物。

而且除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经典的名言,此书中尚有“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人贫志短,马瘦毛长”、“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等诸多金玉良言。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最通俗易懂的文字刻画出一个道理,就是财富的占有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一边自己为自己不停地制造各种各样的痛苦和麻烦,一边不停地怨天尤人,责怪上天的不公,抱怨生活的不幸,妒忌别人的喜悦。因为我们当下的生活,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换句话说,是你在设计你的生活,只不过,编剧、导演、演员、观众都是你。

因此我们必须很关注,怎样才能使自己富有呢?

其实现在,我必须承认,我有些不快。一边堆砌着这些文字,我的心底隐隐有些怨恨,有些埋怨,为什么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刻,父辈们没能聪明地用《昔时贤文》这样的真理来开发我的智慧。

于是我进一步从史料中搜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背后的故事。

话说古时候,有兄弟两人,自幼父母双亡,哥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好在天无亡人之路,过了几年,老大娶了媳妇,成家立业,苦日子也到了头。可能真的是只能共苦,无法同甘,连手足之情,也难免如此。就在生计渐渐转好的时候,小夫妻俩开始想着法算计兄弟,最终哥嫂独占了父母留下的一点薄产,把弟弟赶岀了家门,从此老二无奈地在外流浪。一日,老二有幸遇到一只大鸟,大鸟对他说,在东海深处中有一小岛,岛上遍是金子和黄豆,我带你到岛上,你捡金子,我吃黄豆,但是天快亮时,你要及时提醒我,我们赶紧离开小岛,否则我们两个都要被太阳升起之时的万丈光芒点燃烧死。老二点头答应下来。如愿按照大鸟的吩咐,果然发了一笔大财,穷小子时来运转,成了当年当地数一数二的富翁。

老大看到老二发了财,百思不得其解,天天跟老二套近乎,老二被哥哥纠緾不过,不再计较当年所受的种种委屈,就把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听。哥哥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天还不黑就开始等那只大鸟的到来,等了好长好长的时间,终于等到大鸟飞来,老大哪里还顾得上同大鸟说话,抓住大鸟的双脚向东海飞去。

大鸟飞呀飞,老大盼呀盼,飞过高山,掠过大海,终于落在那个小岛上,老大睁眼一看,可不得了啦,只见遍地是黄澄澄的金子,老大再也顾不了许多,疯狂地捡了起来。他只顾捡自己的金子,只恨爹妈少给他生了两只手,哪里还记得弟弟千叮万嘱在天亮之前必须离开的警告,可怜大鸟还沉迷在黄豆的美味之中,等着老大提醒它。不知不觉,东方天已大亮,轰!随着旭日东升整个小岛霎时间成了一片火海,就这样,贪心的老大和无奈的大鸟双双葬身在烈火之中。

当后世之人在分享这个传说时,都会为大鸟的去世感到深深的惋惜,也十分痛恨老大的贪得无厌,但同时对大鸟贪吃小豆也颇有些微词,不过更为失去那可以立马发财的黄金小岛而痛惜不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这则古老的寓言是劝诫人们做人不要太贪心,该取则取,当舍则舍。

可是说穿了,天上既然都掉下了馅饼,谁不贪心,谁有毛病。

可是这些奇闻异事终究只能如天方夜谭一样被记录在《山海经》,或《聊斋志异》中,不管你眼红也好,妒嫉也罢,天上到底还是掉不了馅饼。

忽然很同情那个老大,为了自己无法满足的贪欲,宁死都没有享受到做富翁的感觉。难道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真的连生命都会失去尊严?但倘若失去财物的保障,我们又将以何种面目,存活在世上?

忽然想起山德士上校为家乡的肯塔州炸鸡谱写的广告:吮指美味,意犹未尽。

知足者常乐,可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虽然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又有多少人可以作到乃至保持呢?“贪心”是人的天性,也是推进社会发展及进步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但是在拥有那种所谓“贪心”的同时,必须把握住这个度.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取得了成就值得兴奋,也值得满足,但却不是因为过分的满足所产生的骄傲,不是永久的满足。所谓知足,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对所向往的目标,是否可以而且有能力去达到做出的进与退的选择。如果在一件事情上有了成就并可以继而延伸取得成功,那你就毫不犹豫的去做进一步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寻求知足者常乐停步不前,失去大好的机会。它是指在你无法达到的欲望面前可以表现出一种良好的心态,来抚慰自己的灵魂,使自己少出错步如正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却并不为人理解与知道,认为是一种反面语教.知足便是懦夫,便是不求进取,进而即使自己本能根本无法达到的也要拼命得到,于是便有了许多的歧途者。

2、做一个随遇而安的人

佛家主张凡事都要顺其自然发展,一切都不可勉强;儒家主张凡事都要按照本分去做,不可妄贪其他身外之事。人生的路途是那么遥远渺茫,假如任何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必然会引起许多忧愁烦恼;反之假如凡事都能安于现实环境,到处都会产生悠然自得的乐趣。

凡事都要随缘,人必须随着天定的因缘来处理事情。反之任凭自己的主观努力一意孤行,不论怎样也无法达成自己的意愿。儒家所主张的“素位”,就是君子坚守本位而不妄贪其他权势,要满足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这和佛家所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是相通的。一个安于现实的人,能快乐度过一生;反之一个不满于现实环境的人,整天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只会害己而害人。这里万事随缘,随遇而安,应从积极意义来理解。从处事角度来看,凡事不可强求,有些事在现在条件下行不通,就有等待时机的必要,就需要安于现状而不是心慌意乱。凡事强求而不遵循事物的基本规律就难行得通。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世上也还有两种人,开拓路的和享受路的。而这两种人却有个共同点,深谙这四个字,随遇而安。

先说坐享其成者的随遇而安。

他们即便伴着无路可走的窘境,也还不慌不忙,安然呆在原地,似乎何等难事都不值一提。不争不吵不去研究如何修路筑路,只管得安详情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需要飘飘乎似仙人,不食人间烟火。待到大路得成,他们再颤悠悠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尘,一副潇洒得意气派,似乎刚为清风明月所惬意,如今好事得了,就昂首踏上那“崎岖”道路。这可谓是古人历来称赞的随遇而安者的典范了。

而开拓进取者随着这困窘际遇,并不象某些人只懂得抬头仰望天空,作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似一部分人惊慌地蜷缩在黑暗的角落,呜咽的哭泣;更不如有些人怡然自得的情致……他们坚定地,努力地踏出每一步,在现实的际遇里,执着地向前看。死亡,阻挡不了坚定的信念;疲惫,拖不垮顽强的身体。他们身陷苦难,却不为苦难所困,甚至,带着镣铐,与狼共舞。

而庄子也就问了,这般离了超脱情致,清净无为的举动,何来随遇而安呢?

傅雷也曾在《名人传》中译本里的序言中说过:“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这是傅雷由贝多芬而得来的启示,看得无比透彻。那些掩盖好听的名头下的舍弃,不过是懦弱的悲剧。没有力量或者不想去战斗,那么总要个响亮的名声,而真相也就这么容易,跌落在层层的帷幕里。那些超脱,也不过是未经世事的好看的姿态。在红尘中滚打,哪来那么轻易?而那些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明哲,在那里悲悯天下,又有什么用?所谓中庸、苟且、小智小慧,这些民族性格的悲剧,在对坐享其成者的称赞里,早已一览无余。说什么随遇而安,不过是句漂亮的借口。

真正的随遇而安,应当是勇敢的面对一切,不因身处高崖而晕头转向,不因身处低谷而自暴自弃。不管何时,坚定的向前看,而不是躲在山山水水,梅梅鹤鹤后面,想着独善其身,因着暗黑浊流而不敢前进。的确,我们还有很多的好人,能让我们为之感动。但我们要的不是那种献祭似的悲凉,不是那种明知前路渺茫却只懂向前冲的愚昧。我们需要的,是在认清事实后的精准分析,在分析之后的利益最大化的决定。真正的随遇而安,也不是小市民的劣根性,老想着让别人吃亏。向酒桶里注入白开水,为着一毛两毛而争吵不休,为了王五张四的墙根进退而纠缠不清。我们需要联合起来,向前看,向我们的目标看齐,在原本的基础上,做到最好最好。

为什么说有人说,三个中国人就是一条虫?因为尽管我们有悠久的历史,却学不会真正的合作。伙伴出错,随他去吧,反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在内斗,哎呀,你看,那是因为他没我优秀却被赋予重任,理所应当,理所应当;安慰自己得过且过的理由,随遇而安,随遇而安嘛……我们熟谙这些在漫长岁月中被发扬光大的争斗技巧以及种种光明正大为自己的行动做出解释的借口,却不肯睁眼一看,我们的对手,已变得强大无比,已经容不得这些无谓的争议和无聊的借口。

做事要雄心万丈,同时也要随遇而安。

也许你会问:“雄心万丈和随遇而安,根本是相反的两回事,怎可以放在一起?”

其实,“随遇而安”和“不思进取”是两句不同的话,意思也完全不同。正如中国人的阴阳图,黑与白诚然是相反的颜色,但是一边黑多白少,一边白多黑少,黑中有点白,白中又有点黑的圆形阴阳图里,其实包含了天地间的一切哲理,凡事都是相克又相生、相辅又相成的。

“不思进取”是懒惰,“随遇而安”却绝对不是懒惰,而是“伺机而发”的前奏。在机会未到之前,当然要在有限的范围内,少发牢骚,安于现状。那么,什么叫做“安”呢?我的看法是,即使未得志,即使未有机会,也安于目前所负的责任;不论责任是如何的小,职位是如何的不足道,也要求心之所安,把它做到最好。这是为自己做准备功夫,人懒惯了、不负责惯了,纵使本有管仲之才,也会懒得技艺生疏、壮志消沉,只变成愤世嫉俗的牢骚大王一名了。心不能安,情绪浮躁,会令自己在机会来临时被火气遮了眼而看不到。

机会是要留意,但不可以强求,强求得来的便不叫做机会了。做事要雄心万丈,就是要随时伺机而发,机会一抓到后,便悉力赴之。“安”是过渡时期,己心不能安泰,看事物便不能清楚。或许你说我是宰牛之刀,现在叫我去杀鸡,我不屑做。但若一时找不到牛,而你又不肯杀鸡,日子久了,刀也会生锈了,等到有人叫你宰牛时,也许你的刀已生锈得连鸡也杀不了了。

反过来说,你身处顺境,东成西就,一日感到倦了,亦可至此为止,不再大杀四方,就此稍停,随遇而安一下。一味雄心万丈而心不能安,什么也强求胜完又胜,那实在太痛苦了。做第一当然是好,但是做过了不做也无妨,英雄名将俱会迟暮,心安便能释然了。

3、做一个善于忍耐的人

有一位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拿给在井架顶层的主管。年轻人抱着盒子,快步登上狭窄的、通往井架顶层的舷梯,当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主管只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又让他送回去。于是,他又快步走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而领班也是同样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次送给主管。

年轻人看了看领班,犹豫了片刻,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顶层时,已经浑身是汗,两条腿抖得厉害。主管和上次一样,只是在盒子上签下名字,又让他把盒子送下去。年轻人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下舷梯,把盒子送下来,可是,领班还是在签完字以后让他再送上去。

年轻人终于开始感到愤怒了。他尽力忍着不发作,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抬头看着那已经爬上爬下了数次的舷梯,抱起盒子,步履艰难地往上爬。当他上到顶层时,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说:“把盒子打开。”

年轻人撕开盒子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侣。年轻人终于无法克制心头的怒火,把愤怒的目光射向主管。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此时,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声把盒子扔在地上,说:“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扔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发泄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