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经商性格绝学
4751400000040

第40章 胡氏自省性格(3)

胡雪岩心算一下,毛瑟枪每支50两银子,.500支需25000两银子, 回扣一分以上,起码可获利3000两银子,是一笔好买卖。当下他立刻 应允,请王有龄开了一张30000两银子的官票,预备到上海花费。然后收拾行装,雇了一只小火轮,急急连夜奔赴上海。你道胡雪岩怎么这样匆忙?他深知商场如战场,稍有懈怠便坐失良机。胡雪岩算定太平军购军火不会很快,洋商必定讨价还价,延宕时日,把太平军逼到最后关头,好敲诈一笔高价。从高老三口中,胡雪岩得知太平军欲购500支枪,这批军火数量巨大,洋商不可能有现货,待从外国运来时,时间又过去一个月了。故而胡雪岩满怀信心要把这批军火半道易手,为己所用。

不几日,胡雪岩到了上海,求见上海青帮首领廖化生,说明来意。廖化生笑呵呵道:“生意人人做,就看谁占先,凭胡先生的才能,这笔生意非你莫属。”胡雪岩谦虚道:“靠我单枪匹马,万难成功,还要老哥鼎力相助,事成之后,老哥可分三成利润,算是合伙生意。”

廖化生喜出望外,没想到胡雪岩如此慷慨豪爽,道:“需要我做什么,尽管说,自家弟兄任你差遣。”

“我对洋商所知甚少,请老哥派一位懂行的弟兄陪陪我。”

廖化生沉思片刻,说:“眼下有一位弟兄,在洋行当通司,外国话说得流利,深谙洋商底细,就叫他帮助你如何?”

胡雪岩道:“最好,最好!”

不一会儿,一位弟兄带进一名青年,戴墨镜,穿洋装,着皮鞋,脑后却拖根长辫子,显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十分滑稽。廖化生向胡雪岩做了介绍:此人名叫欧阳尚云,在洋行干了多年,懂法兰西语和英吉利语,是上海洋商看重的人物。欧阳尚云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官话,告诉胡雪岩说:因从小就在洋行当小厮,学会说洋话,天长日久,中国话反而生疏了。胡雪岩见他聪明伶俐,反应灵敏,暗忖今后得好生待他,将来同洋商打交道,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欧阳尚云果然对上海洋商了如指掌,说起洋商底细,如数家珍,娓娓而谈。胡雪岩从他口中得知,太平军向英商麦得利所购500支毛瑟枪,因现货不齐,麦得利向国内拍电报催运,商定下月初交货。胡雪岩算算还有20多天,不禁额手称庆,真是天助我也,20天用来周旋,时间绰绰有余,商场规矩,只要货未交出,一切协议契约,均无约束,签约毁约,司空见惯。胡雪岩久经商战,有信心令麦得利改弦易辙,撕毁与太平军的签约,把生意转给自己做。

主意打定,胡雪岩叫欧阳尚云同麦得利联系,亲自和他面谈。

第二天,欧阳尚云陪同胡雪岩,前去一家洋酒馆会晤麦得利。一路上,欧阳尚云不断向胡雪岩介绍洋人的礼节、习惯和规矩,不知不觉到了酒馆门外,见个身着红外套的黑种人在把门,满脸络腮胡子,模样煞是凶狠。欧阳尚云介绍说是印度仆役,相当于中国的门子。酒馆外面装饰得金碧辉煌,晶莹耀眼,一行巨大的洋文衬在门楣上,类似于张旭的狂草。经介绍,胡雪岩知道是英文“欧罗巴大酒店”。

麦得利步出门厅迎接,他身材瘦长,像根晾衣竿,鼻子尖细且弯,令人想到鹰嘴。麦得利爽朗大笑,紧紧抱住胡雪岩,几乎令他喘不过气来,强烈的口臭使胡雪岩头晕目眩。热烈欢迎之后,胡雪岩在餐桌旁就座,开门见山同麦得利谈起那笔军火交易。麦得利连连摇头,说已同别人签约,不可失信。胡雪岩说知道你同谁签了约,那是一伙与合法政府作对的乱民。麦得利说自己是商人,商人只管做生意,而不问对方是谁,哪怕是魔鬼。胡雪岩反问对方:知道五口通商的条约吗?那是外国政府同清廷签订、保护外国商人在华利益,如今你们同反对清廷的乱民做军火生意,无异于反对中国政府,还能受到保护吗?

这一招很厉害,麦得利无言以对。胡雪岩抓住要害,进一步说,如果清廷得知这笔交易,派兵截获军火,那时你不但血本无归,还要受到政府追究责任,利弊如何,不是明白无遗吗?麦得利苦笑着,耸耸肩膀,两手一摊,表示无可奈何。他狡辩说,枪支已经启运,很快到达上海,若中途毁约,将蒙受巨大损失。胡雪岩告诉他,自己可以代表浙江地方当局买下这批军火,并可提高出价。麦得利双眼一亮,连叫“OK”,表示很有考虑的必要。胡雪岩盯住他说,不是考虑,而是必须,否则自己将运动所有力量,破坏麦得利同太平军的交易。

麦得利将信将疑,转向欧阳尚云,询问他胡雪岩在中国官场上的影响和势力,究竟有多大。欧阳尚云告诉他,中国有句老话,叫作“有钱能使鬼推磨”,胡雪岩的钱财,足可以买下浙江半个省的地皮,相当于英伦三岛的其中一个。麦得利惊得张大嘴巴,连连伸出拇指比划,金钱的力量立刻降伏了他,麦得利明白同胡雪岩这样的巨富打交道,比同“乱民”太平军来往有利多了。

没费多大力气,麦得利就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同胡雪岩商谈起购买枪支的具体事宜。胡雪岩允许把每支枪价格提高一两银子,麦得利高兴得手舞足蹈,斟满一杯洋酒,同胡雪岩碰杯,庆贺生意成交。

(三)竞争性格:不把对手当死敌

学会笑对你的对手

很多人一遇到自己的对手,就唬着个脸,让人一看,就可知其中的“小纠纠儿”。实际上,这是不成熟的表现,真正的聪明人总是笑对自己的对手。一般来讲,一个生意人很难笑对竞争对手。可胡雪岩却能做到,因为在他看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生意场上竞争,总免不了构成敌对关系,胡雪岩总是笑对竞争对手,千方百计化敌为友。

胡氏在生意上虽然历经波折,但终究是有莫大的成就。这不但靠他自己的能力,也靠朋友的支持,甚至是势不两立的敌人也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

与胡氏势不两立的,大都是生意上的对头。一般商人遇到这种事,总是想:既然大家都过独木桥,对不起,我只有想办法把你挤下去了;然而胡雪岩不这样想,既然是过独木桥,都很危险,纵然我把你挤下去,谁能担保你不能湿淋淋地爬起来,又来挤我呢?冤冤相报,何时是个头?既然大家图的是利,那么就在利上解决吧。

胡的老朋友王有龄曾经遇到一件麻烦事,他去拜见巡抚大人,巡抚大人却说有要事在身,不予接见。

王有龄自从当上湖州知府以来,与上面的关系可谓做得相当活络,逢年过节,上至巡抚,下至巡抚院守门的,浙江官场各位官员,他都极力打点,竭尽巴结之能事,各方都皆大欢喜,每次到巡抚院,巡抚大人总是马上召见,今日竟把他拒之门外,是何道理?真是咄咄怪事!

王有龄沮丧万分地回到府上,找到胡雪岩共同探讨原因。

胡雪岩道,此事必有因,待我去巡抚院打听,于是起身到巡抚院,找到巡抚手下的何师爷,两人本是老相识,无话不谈。

原来,巡抚黄大人听表亲周道台一面之词,说王有龄所治湖州府今年大收,获得不少银子,但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却不见涨,可见王有龄自以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里,巡抚听了后,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今天给王有龄一些颜色。

这周道台到底何方神圣,与王有龄又有什么过节呢?

原来,这周道台并非实缺道台,也是捐官的候补道台。是巡抚黄大人的表亲,为人飞扬跋扈,人皆有怨言。黄巡抚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实缺,怕他生事,念及亲情,留在巡抚衙门中做些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迁走后,周道台极力争补该缺,但王有龄使了大量银子,黄巡抚最终还是把该缺给了王有龄。周道台从此便恨上王有龄,常在巡抚面前说王有龄的坏话。

王有龄知道事情缘由后,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不见其好,也不见其坏,所以给巡抚黄大人的礼仪,还是按以前惯例,哪知竟会有这种事,得罪了巡抚,时时都有被参一本的危险,这乌纱帽随时可能被摘下来。

对此,胡雪岩却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只空折子,填上20000银子的数目,派人送给巡抚黄大人,说是王大人早已替他存有银子人钱庄,只是没有来得及告诉大人。

黄巡抚收到折子后,立刻笑逐颜开,当即派差役请王有龄到巡抚院小饮。此事过后,胡雪岩却闷闷不乐,他担心有周道台这个灾星在黄大人身边,早晚会出事。

王有龄何尝不知,只是周道台乃黄大人表亲,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果真的要动他,恐怕还真不容易。

胡雪岩想来想去,连夜写了一封信,附上1000两银票,派人送给何师爷,何师爷半夜跑过来,在密室内同胡雪岩谈了一阵,然后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早,胡雪岩便去找王有龄,告诉他周道台近日正与洋人做生意,这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军火生意,做军火生意原本也没什么,只是周道台犯了官场的大忌。

原来,太平天国兴起之后,各省纷纷办洋务,大造战舰,特别是沿海诸省。浙江财政空虚,无力建厂造船,于是打算向外国购买炮船,按道理讲,浙江地方购船,本应通知巡抚大人知晓,但浙江藩司与巡抚黄大人有隙,平素貌合神离,各不相让,藩司之所以敢如此,是因军机大臣文煜是他的老师,正因如此,巡抚黄大人对藩司治下的事一般不大过问,只求相安无事。

然而这次事关重大,购买炮舰,花费不下数十万,从中回扣不下10万,居然不汇报巡抚,所以藩司也觉心虚,虽然朝中有靠山,但这毕竟是巡抚的治下,于是浙江藩司决定拉拢周道台。一则周道台能言善辩,同洋人交涉是把好手,二则他是黄巡抚的表亲,万一事发,不怕巡抚大人翻脸。

周道台财迷心窍,居然也就瞒着巡抚大人答应帮藩司同洋人洽谈,这事本来做得机密,不巧却被何师爷发现了,何师爷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声张,今日见胡雪岩问及,加之他平素对周道台十分看不起,也就合盘托出。

王有龄听后大喜,主张原原本本把此事告诉黄巡抚,让他去处理。

胡雪岩道,此事万万不可,生意人人做,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如果强要断了别人的财路,得罪的可不是周道台一人。况且传出去,人家也当我们是告密小人。

两人又商议半晌,最后决定如此如此。

这天深夜,周道台正在做好梦,突然被敲门声惊醒。他这几日为跑炮船累得要死,半夜被吵,心中很是气愤,打开门一看,依稀却是抚院的何师爷。

何师爷见到周道台,也不说话,从怀里摸出两封信递给他。

周道台打开信一看,顿时脸色刷白,原来这竟然是两封告他的,信中历数他的恶迹,又特别提到他同洋人购船一事。

何师爷告诉他,今天下午,有人从巡抚院外扔进两封信,叫士兵拾到,正好何师爷路过拆开信一看,觉得大事不妙,出于同僚之情,才来通知他。

周道台一听顿时魂飞魄散,连对何师爷感激的话都说不出来。他暗思自己在抚院结怨甚深,一定是什么人听到买船的风声,趁机报复,如今该怎么办呢?那写信之人必定还会来报复。心急之下,拉着何师爷的衣袖求他出谋划策指条明路。

何师爷故作沉吟片刻,这才对他说,巡抚大人所恨者,乃藩司,而他并不反对买船。如今同洋人已谈好,不买也是不行,如果真要买,这笔银子抚院府中肯定是一时难以凑齐,要解决此事,必要一巨富相资助,日后黄大人问起,且隐瞒同藩司的勾当,就说是他周道台与巨富商议完备,如今呈请巡抚大人过目。

周道台听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在浙江一带,素无朋友,也不认识什么巨富,此事难办!

何师爷借机又点化他,说全省官吏中,唯湖州王有龄能干,又受黄大人器重。其契弟胡雪岩又是江浙大贾,仗义疏财,可以向他求救。

一提王有龄,周道台顿时变了脸色,不发一言。

何师爷知道周道台此时的心思,于是又对他陈述其中的利害,听得周道台又惊又怕,想想确实无路可走,于是次日凌晨便来到王有龄府上。王有龄虚席以待,听罢周道台的来意,王有龄沉吟片刻,道:“这件事兄弟我原不该插手,既然周兄有求,我也愿协助,只是所获好处,分文不敢收,周兄若是答应,兄弟立即着手去办。”

周道台一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赶紧声明自己是一片真心。

两人推辞半天,周道台无奈只得应允了。于是王有龄到巡抚衙门,对黄巡抚道自己的朋友胡雪岩愿借资给浙江购船,事情可托付周道台办。

巡抚一听又有油水可捞,当即应允。

周道台见王有龄做事如此厚道大方,白惭形秽。办完购船事宜后,亲自到王府负荆请罪,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胡雪岩一向认为生意场中,没有真正的朋友,但也不是到处都是敌人。当众拥抱敌人,化敌为友,称得上是高手中的高手。

让人一活路.留己一财路

生意人做人不能太绝,做事不能太狠,要永远记住:“让人一活路,留己一财路”。的确,待人做事,得理也要让人。在生意场上,胡雪岩即使完全有理由有能力置对手于死地,也绝不把事情做绝,因为他明白:给人活路,就等于给自己留出路。

胡雪岩到苏州,到永兴盛钱庄兑换20个元宝急用,这家钱庄不仅不给他及时兑换,还平白诬指阜康银票没有信用,使他很受了一点气。

这永兴盛钱庄本来就来路不正。原来的老板节俭起家,干了半辈子才创下这份家业,但40出头就病死了,留下一妻一女。现在钱庄的档手是实际上的老板,他在东家死后骗取那寡妇孤女的信任,人财两得,实际上已经霸占了这家钱庄。永兴盛的经营也有问题,他们贪图重利,只有10万银子的本钱,却放出20几万的银票,已经岌岌可危了。

胡雪岩在这家钱庄无端受气,自然想狠狠整它一下,起先他想借用京中“四大恒”排挤义源票号的办法。京中票号,最大的有四家,招牌都有一个“恒”字,称为“四大恒”。行大欺客,也欺同行。义源本来后起,但由于生意灵活随和,信用又好,而且专跟市井细民打交道,名声一下子做得很盛,连官场中都知道了它的信誉,因此生意蒸蒸日上。“四大恒”同行相妒,想打击义源,于是出了一手“黑”招,他们暗中收存义源开出的银票,又放出谣言说是义源面临倒闭,终于造成挤兑风潮。

胡雪岩仿照这种办法,实际上可以比当年“四大恒”排挤义源时做起来更方便也更狠。浙江与江苏有公款往来,胡雪岩可以凭自己的影响,将海运局分摊的公款、湖州联防的军需款项、浙江解缴江苏的协饷几笔款子合起来,换成永兴盛的银票,直接交江苏藩司和粮台,由官府直接找永兴盛兑现,这样一来,永兴盛不倒也得倒了,而且这一招借刀杀人,一点痕迹都不留。

不过,胡雪岩最终还是放了永兴盛一马,没有去实施他的报复计划。他放弃计划,有两个考虑,一个考虑是这一手实在太辣太狠,一招既出,永兴盛绝对没有一点生路。另一个考虑则是这样做法,很可能只是徒然搞垮永兴盛,自己却劳而无功。这样一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胡雪岩也不愿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