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墨迹
4768900000031

第31章 纽约旧事:被“遗忘”的心结

第二天下午3点多,Henry来到我的办公桌前,眉头紧锁,面如土色。以为是自己的Comps和P-Paids出了问题,我心里一阵紧张,仿佛等待法官裁决一样,等待着Henry宣判自己的命运。

“昨天我没来得及回家,现在回去洗澡换衣服。今天晚上我会开始做Arco的模型,你吃完晚饭,8点回到办公室,做好通宵的准备!”然后,像是忘记了什么,思索了几秒,他才又接着说,“睡得太少,脑细胞都死光了!我是想告诉你,你做的Comps和P-Paids我看过了,没有错误!”

Henry的嗓音低沉、嘶哑,却没妨碍我将“没有错误”几个词听得真真切切。那一刻,我绷紧的神经终于放松了,悬在半空中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当天晚上,Henry准时回到办公室。他一边像喝水一样,大口大口地吞着咖啡,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一边让双手如蝴蝶飞舞般,在灰色键盘上跳跃移动。电脑屏幕上,表格里的数字也一页一页随之神奇地变化。我坐在他旁边,精神抖擞,耳朵在听他解释,心里在仔细揣摩,什么时候我才能学会他的本事呢?

Henry说,分析员做模型讲究的是精确、快速,还有足够的灵活性,所以除了出色的逻辑思维,还要练就一流的手上功夫。只有不用鼠标,全凭在键盘上使用Shortcut(快捷键),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

Henry的教导如同圣旨。第二天,我就毫不犹豫地把鼠标藏到电脑后面,铁定了心思要勤学苦练。很快,用Henry的话来说,我就有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味道。

投行生涯刚刚起步的我,为此暗自得意了许久。现在想来,却觉得过去的自己就像误入魔教一样被洗了脑。所谓一流的手上功夫,不就是个技术工种吗?纺织工人在织布机上的灵巧双手,我怎么从来就没羡慕过呢?

不过,当年的训练还是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今天,坐在电脑前,除了万不得已,我还是习惯性地用Ctrl,用Alt,而对鼠标,总是敬而远之。

那天凌晨5点,Henry完成了被收购的Olin资产10年的财务预测模型,其中包括对未来经济和运营状况的不同假设,并且就此预测做出了DCF。他还建立了Accretion/Dilution分析,也就是根据不同的收购价格,计算双方在交易完成后,每股盈利是会增加还是稀释。

然后,他揉了揉发涩的眼睛,说:“以后,这个模型就是你的了!”

听到这句话,我抑制不住地激动,一种被委以重托的神圣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日子,我全身心地投入到Arco的项目中,还利用空余时间,模仿Henry,重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模型。

作为最后一个被安排项目的分析员,我一直不能解开被“遗忘”的心结,也一直因为被漠视而耿耿于怀。所以,我全力以赴地工作,渴望对自己的证明。

两个多月后,Arco与Olin飞速达成了正式收购协议。1996年10月10日,交易正式公布。公司里的同事纷纷前来祝贺,Jim也专门打来电话,又一次请我去他的办公室。

Jim说,组里成员对我的工作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由衷地为我高兴,因为我没有辜负他的希望。这时,我才明白我迟迟没有被分配项目,是Jim和部门负责人的有意安排。他们不愿把我随随便便放在某个做了一半的项目上,而是一直等待着像Arco这样典型的买方项目出现。这样,我不仅可以从头至尾参与整个交易过程,还可以学习方方面面的知识技能。Jim说,最好的培训机会也不过如此,更何况还有Henry和Kamal这两位出色的领路人。

走出Jim的办公室,沉积多日的阴霾云开雾散,因为我没有让Jim失望,更因为我也没有让自己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