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阳光心态大全集(超值金版)
4791300000019

第19章 诚信是财富,更是立身之根本(2)

左右的官员们都非常不解,问道:“主公,刚才我们一起喝酒,欣赏歌舞,大家都很高兴,何不继续呢。更何况现在下起雨来,您这要去哪里啊!”文侯说:“刚才我忽然想起来,今天是我和虞人约好去打猎的日子。我不能违约啊,虽然刚才我们在一起喝酒欣赏歌舞,也很快乐,但是既然我和人家约好了,而且说定不见不散,那么我就一定要去的。”大臣们都劝他说:“主公,现在下雨了,您不去的话,虞人不会有什么意见的。更何况您是主,他是臣子,主人做什么都是对的,臣子不能给主人挑毛病。您还是不要去了。”

魏文侯不肯,仍旧让下人们赶快准备马匹、弓箭,自己到内堂换上了打猎的行装,准备出发。大臣们还想说什么,可是魏文侯一句都不听,坚持去履约打猎。此时,虞人正在他和魏文侯约定的地点等候,看到突然下起雨来,他想,文侯肯定不会来了,下这么大的雨,万一淋病了怎么办,他想等等看,文侯不来自己也回去吧。可是就在这时,他听到远处有马蹄的声音,接着就看到文侯骑着马向自己跑来。虞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赶忙上前给文侯行礼,对他说:“主公,下雨了,您不必来赴约啊。”文侯却说:“我和你约好的,即使下再大的雨我也得来啊,否则就是不讲信用啊。”说着就拍拍马屁股,往树林中打猎去了。

与别人做个简单的约定,只不过是张张口的事情,十分简单,但是真正做到守信就不那么简单了,只有真正的诚信之人,才能够在任何条件下都不爽约。

守信践约是诚信的具体要求和表现,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什么事情全凭他一个人说了算,可是他并不倚仗自己的权力而随便失信于臣子,即使大雨如注也坚决赴约,这就是真正的诚信之人。

而我们所熟知的宋庆龄也是一个极为守信的人。

新中国诞生后,有一天,一个幼儿园接到上级通知,说宋庆龄副主席要来看望孩子们。大家高高兴兴作好了一切准备。谁知到了那一天,天气骤变,飞沙走石。大家纷纷议论:“宋副主席可能不会来了”,“也许,风停了再来……”正在这时,只听大门外汽车喇叭声鸣,宋庆龄冒着漫天的沙尘来了。幼儿园老师很感动,一位老师歉疚地说:“天气不好,您就改个日子再来嘛!”宋副主席摇了摇头,认真地说:“不,我不能失信,我应该遵守诺言。”

宋庆龄从小就注重养成遵守诺言的美德,答应的事,一定去做,从不失信。在她小的时候,有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她和同学小珍约好第二天上午到她家来教小珍叠纸花蓝。第二天宋庆龄拒绝了与父母去李伯伯家作客,专心专意地在家等了一天,直到爸妈作客回家时,小珍也没有来。爸爸不无遗憾地说:“唉,早知小珍不来,就不必等她……”宋庆龄接过话,说:“爸爸,不对!小珍来不来,我都要等,虽然没有等到,但是我心里坦然”。

阳光心态:

诚实践约,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人应有的职业品质。

★诚信之人,总能赢得更多瞩目

讲究诚信的人是很特别的人,即使我们没有见过他,也会把他当作自己已经相熟的朋友。这是因为,诚信的人是备受瞩目的人。

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东汉京兆霸陵人。东汉名医。韩康生性淡泊,不爱出风头,医术高明且诚实不欺。他经常上山采药,并在长安的大街旁摆个小摊子,出售各种药品。

韩康卖药实行明码标价,每种药材上都标明了价格,而且还在自己的药摊子旁边挂上了块布,上面写着“不二价”三个大字。

一天,一个牙疼不止的老太婆前来买药。韩康虽然已经写明了“牙疼药一个钱两包”,然而,平常就爱精打细算、占小便宜的老太婆还是忍不住在已经标明“不二价”的药摊前与韩康讨价还价:“一个钱卖给我三包药好吧!”

只见韩康摆了摆手,严肃认真地说:“做生意,靠的是‘信用’。所以,我从不虚报价格占人家的便宜,也从不接受客人的砍价。我的药,全是货真价实的,绝对童叟无欺!”

老太婆见韩康的口气这么坚决,知道再讲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悻悻地拿着一个钱的牙疼药走了。

日复一日,韩康的这个药摊“不二价”的消息就渐渐传开了。城里的居民经过仔细打听,才知道这个摆药摊的人,原来就是赫赫有名的韩康啊!

韩康的诚实,先前在城中是出了名的。如今,既然知道了这个摆药摊卖药的人就是韩康,于是,大家一有什么病就到药摊来买药,而且,再也没有人试图和他讲价钱了。

只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无论身在何处,总能赢得最多的瞩目。真实的诚信之道,将会拥有难以抗拒的魅力,从而能为自己实实在在地聚拢人气、创造声誉。因此,众多商家总是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作为标榜,以获得顾客对自己的信任。

光说还不够,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只有如此,才能为自己做最便宜的广告,迎来更多的顾客。这是商人最应该重视的一点。做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大家就会发现我们的高尚品德,给我们最高的尊重。

阳光心态:

诚,就是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诚信是立业之本,做人的准则,是企业和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钱财虽巨,不抵一颗诚实之心

经常听到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没有它买不到的东西。但是,有些事情却让这句话显得很苍白。

东汉时期,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阎敞,一个叫第五常。两人来往密切,交情深厚。特别是阎敞,为人端正,诚信无私,深得第五常敬佩。

一天,第五常到阎敞家里做客,说到自己即将到京城任职,路途遥远,且限日到京,行程匆忙,钱物携带很不方便,想在阎敞这里寄存一百三十万贯钱,等安顿好了,再来取。阎敞非常愉快地答应了,还说:“我一定会为你妥善保管的,你放心去吧。你什么时候来取都成。”于是,第五常就把一百三十万贯钱送到阎敞家中。阎敞当面把钱封存起来。

临别的那天,阎敞亲自去送第五常,送了一程又一程。第五常再三劝他留步,两人才依依惜别。临走前,第五常对阎敞说:“我那笔钱,兄长如果有需要,尽管用就是了。”

第五常到京后不久,京城突然爆发了瘟疫,第五常全家都不幸染上了病症,先后死去,只留下他的一个小孙子。第五常在临终的时候拉着小孙子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你……如果能够……活下来,年纪……那么……小,将来……怎么……生活啊?我有……三十万贯钱……寄存在……家乡你……阎敞爷爷的家中,你……可以取来……维持生计……”说完,就咽气了。

第五常死后,他的小孙子牢牢记住了爷爷的话,知道他在家乡的阎敞爷爷家中寄存了三十万贯钱,但当年小孙子年幼,路途遥远,根本无法取回这笔钱,只能靠他家在京城的亲戚朋友接济度日。

十几年过去了,第五常的小孙子长大成人了,这才准备回乡。为了安置家业,他想去找阎敞爷爷取回爷爷生前寄存在他那里的钱,但是又觉得心里不踏实,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家还会承认吗?况且当年爷爷也没有和人家签订任何字据,空口无凭,人家会给我钱吗?

不管怎样,第五常的小孙子还是来拜见阎敞。那天,阎敞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家里人进来说,有一位年轻的公子来拜访。阎敞到客厅一看,觉得这个公子似曾相识,只是一时又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个公子见了阎敞,说起自己的爷爷第五常,阎敞才知道原来他是第五常兄弟的孙子。

阎敞闻听了第五常一家的不幸,回想起过去两个人的友情,百感交集,为朋友而悲伤。第五常的孙子还没有开口提钱的事情,阎敞就说:“你的生计暂时不要发愁,你爷爷当年在我这里存了一百三十万贯钱,你现在拿回去用吧。”

第五常的孙子一听,顿时愣住了,说:“爷爷说在您这里存了三十万,不是一百三十万啊!”于是,他就把爷爷临死前的话又说了一遍,问阎敞:“您是不是记错了?没有那么多吧?”

阎敞忙说:“没有错,没有错!孩子,我琢磨肯定是你爷爷在重病之中,头脑不清醒了,把话说错了。”说着,忙到储藏室中把第五常存放的一百三十万贯钱搬了出来,亲手交给第五常的孙子。

第五常的孙子接过钱来,含泪告辞。他想:阎敞爷爷不愧是我爷爷的好朋友。这真是钱财有数,诚信无价啊!

交友要交心,待人贵在诚,真诚地对待朋友,应该讲信用,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第五常奉命去京城任职,之所以把一百三十万贯钱交给阎敞保管,就是因为他相信朋友,知道他是个人品端正,诚信无私的人,而且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这一点。

阳光心态: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抱怨知心朋友太少,人与人之间多了冷漠而少了热心。其实,要想交到真正的朋友,最重要的是首先自己要待人真诚,只有我们真心地付出,才会赢得别人的好感。

★诚信在心,赢得朋友成就事业

一个诚信的人,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即使是敌人也会产生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