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阳光心态大全集(超值金版)
4791300000063

第63章 知己最难求,珍惜友情这朵花(1)

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亲人的关怀、爱人的呵护以及朋友之间的友情。亲情、爱情、友情缺一不可,无论缺少哪一种,我们的人生都是有缺憾的。但在我们内心深处则总有一些不能向亲人诉说,也不能向爱人倾诉的事情,而恰恰朋友能给我们许多心灵上慰藉。人生知己最难求,朋友也在于经营,需要用心去维护。

★人生道路漫长,与朋友共发展

从古流传至今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谛是什么呢?

事实上,好朋友贵在交心,深厚的友谊无需靠丰盛的宴席作为铺垫。为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的伙伴,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追求,因此也对彼此有着深深的理解。这种友情,是工作顺利时的快乐分享,是患难与共时的相依相偎,更是遭遇困难时的鼎力相助。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上的协调一致,即使时时相伴左右也是面和心不和。

有的人认为同事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其实同事之间共同为事业奋斗,即使个性、爱好不大一致,但只要有大体相同的理想,为共同的目标工作,也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如果觉得性格志趣合得来就每天形影不离,合不来就慢慢相互疏远,这样的做法只能在同事之间形成小团体,产生一种不和谐的气氛。

朋友作为一种资源,不仅能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伸手扶我们一把,而且在相互交往中能使我们学到许多东西,从人脉资源中获得一种受益终生的“人生资源”。

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和舒伯特之间的友谊被传为千古佳话。

两人共同生活在维也纳35年之久,虽然只见过一次面,但却成为知己。

在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事业如日中天时,舒伯特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音乐创作者。贝多芬生性孤僻,舒伯特深知他的个性且两人社会地位相差悬殊,所以从不敢贸然造访。

直到后来,因为一位出版商的盛情邀请,舒伯特才带着一册自己的作品前去登门拜访,不巧的是恰逢贝多芬外出,舒伯特只好留下作品,怅然而回。

后来贝多芬患病,友人想调解他的寂寞,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册书放在他的枕边,让他翻阅消遣,这册书正是舒伯特留下的作品集。贝多芬马上被其中的作品吸引住了,细心吟味了一会儿,大声叫道:“这里有神圣的闪光!这是谁做的?”友人告诉了他舒伯特的名字,贝多芬大加赞赏,大叹素昧平生。

从此,一段伟大的友谊诞生了,二人互相勉励,共同前进。

当贝多芬弥留之际,托人把舒伯特召至床前说:“我的灵魂是属于舒伯特的!”贝多芬死后,舒伯特终日郁闷。一日他与三四个友人入酒店饮酒,一友人举杯提议:“为席上先逝者干杯!”舒伯特应声站起,一饮而尽。仿佛是应验了可悲的谶语,18个月后,舒伯特也告别了人世。临终的时候,他向亲友表示遗愿:“请将我葬在贝多芬的旁边!”后人对他们之间的友谊给予了最美好的赞誉,并为他们铸起了并立的铜像,至今仍屹立于维也纳广场。

通过与朋友的交往,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是每一个人都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极为有限,几乎无法具体地描述自己的个性、能力、长处和短处。一般,人们所认为的“这就是真正的自己”,通常只看到“有意识的自我”和“行动的自我”,而这些仅仅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

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拿自己与周围的人比较,或者从与人的交往中逐渐看清楚别人眼中的自己。人们有时候必须在多次受到长辈的斥责和朋友的规劝之后,才能恍然大悟,真正达到自知之明。“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失去了别人这面镜子,我们将无法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

通过与朋友的交往,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人生。漫漫人生旅途中,每个人无时不在受着他人的影响,这些人可能是父母、亲友,也可能是自己的上司和同事。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社会,同时也会从他们的生活态度中认识人生的另一个侧面。

阳光心态:

“三人行,必有我师”,身边的每一位朋友甚至路人,他们其实都可以成为我们人生中的老师,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长处。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处事、思维的角度,甚至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表情,学到人生中细微的知识,这些是书本中学不到的“真金”。

★纺织友情网络,朋友多路就多

许多时候,我们面临的生活问题、工作问题,单单依靠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但是朋友多了就不一样了,朋友会出主意,出人力、物力为我们解决难题。因此,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朋友越多,路子越宽,事情就越好办。

几千年来,这个道理已经被无数的经验和教训所验证。人们现在说的“有关系,就没关系;没有关系,就有关系了”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王师傅从洛钢下岗半年多了,如今他又上班了。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次居然是工作主动找到他的,当然这还得益于几年前王师傅结识的一位朋友。

两年前王师傅为了给孩子筹集上大学的学费,决定将自己的房子出租。在出租房子时,王师傅认识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的刘女士。在会谈中,双方商谈得十分愉快。不久,王师傅的家搬到了桥西区,与刘女士的公司离得远了,双方联系得也少了。

没有多长时间,王师傅工作的厂子破产了,后来个人承包之后王师傅被下岗分流了,赋闲在家。一次王师傅去桥东办事,遇到了刘女士,双方聊了起来。在得知王师傅下岗在家待业后,刘女士说自己的公司正在扩大,需要一个办理产权手续的员工,不知道王师傅是否愿意屈就。王师傅想,他们只是为了出租房子打过几次交道,双方又有好长时间未曾谋面,所以以为这是一句客气话,并未往心里去,只是口头应承着说回家考虑一下。

哪里知道,王师傅刚办好事回到家,刘女士就打电话问他是否第二天就能上班。刘女士说,办房产手续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岗位,交给陌生人不放心,王师傅是个热心肠,又是熟人,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马上上班。

第二天,王师傅就赶到刘女士的公司去上班了。如今刘女士的公司又扩大了,王师傅成为桥西分部的经理。

王师傅深有感触地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呀。

多人在办事不顺或者四处碰壁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如果我有足够多的关系,一定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这个工作!”因为,只要我们和那些关键人物有所联系,当有事情想要去拜托他或是与其商量讨论时,我们总是能够得到很好的回应。

这种与关键人物取得联系的有利条件,就是好人脉所拥有的巨大力量。事实上,我们编织的关系网越宽广,我们做起事来就越方便。

可见,搭建丰富有效的人脉网络是我们成功地解决自己工作与生活中的难题,到达成功彼岸的重要因素。

就职于南京市一家大银行的李华,奉命写一篇有关某公司的资信报告。他知道一家大工业公司的董事长有自己非常需要的资料,于是,李华去见那个人。当他被迎进董事长的办公室时,年轻的女秘书进来告诉董事长,她今天没有什么邮票可给他。

“我在为我那8岁的女儿搜集邮票。”董事长对李华解释。

李华向董事长提出一些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董事长的回答很含糊,没有给李华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李华无论怎样试探都没有效果。

回到家中,李华一直想怎么样才能打动那位董事长,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他想起秘书对董事长说的话——邮票,8岁的女儿……李华也想起银行的国外业务部经常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

第二天早上,李华带了一些邮票送给董事长。董事长满脸带笑,对李华客气得很,连连感谢,说:“我的小娜将会喜欢这些。”

然后董事长用了一个多小时告诉了李华他想要知道的全部资料,然后,他又叫下属进来,问他们一些问题。董事长还打电话给同行,向他们索要李华需要的一些事实、数字、报告和信件。这一次拜访,李华大有收获。

李华所遇到的问题的确很难,因为写某公司的资信报告,有可能涉及企业的财务及商业机密。但是李华给董事长送去他女儿需要的邮票之后,二人的关系由纯粹的业务关系上升到了朋友关系。李华正是以自己的真诚结交了董事长这个朋友,才得到了朋友的帮助,解决了很难解决的问题。

阳光心态:

许多情况就是这样,当我们无法与关键人物建立密切的朋友关系时,事情往往很难取得进展。可一旦我们与他建立朋友关系,无论多么难办的事情都立刻变得容易多了。

★对朋友的过错,不要耿耿于怀

周华健的一首《朋友》不知道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很多,和我们相识的人也是不计其数。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就是屈指可数那么几个,除了亲人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人,这种人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像亲人一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帮助我们,在乎我们,这种人就是朋友。

一个人一生中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是一件幸事,但是,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朋友在于经营,需要我们用心去维护,友情不禁折腾,“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去不远,需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远,务加让三分之功。”以宽厚之心对待朋友。此话是朋友相处的至理名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朋友也不例外。当朋友损害了我们的利益时,应该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他,这样,我们自己的心灵不但能得到解脱,同时我们的宽容也能拯救朋友堕落的灵魂。

如何对待朋友的过错?且看李显明是怎样做的。

李显明很伤心,由于好友在自己的公司电脑上做了手脚,使他损失了几十万元,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尽管李显明委托律师将张小为送进了牢房,但他还觉得不够。出狱后,张小为觉得对不起李显明,几次打电话向李显明道歉。李显明一听是张小为的声音,不容分说立刻将电话挂断。

李显明的妻子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数次劝他应该宽宏大量,何况张小为是电脑专家,对他的生意很有帮助。李显明经过深思,觉得妻子说的有道理,可是每次拿起电话来他心中就想起那几十万元,又想起张小为曾像只老鼠似的偷盗过那些钱,使他的生意差点垮掉,于是又放下电话,长叹一口气。

尽管已经过了很长时间,李显明还是处于这种矛盾中,一会儿觉得应该原谅张小为,毕竟他是个电脑专家,曾经帮助过自己;一会儿又想,难道要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吗?不,不行。

直到有一天,一位心理医生告诉他:“你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仅会妨碍你与张小为的关系,也会妨碍你与他人的交往,你必须积极地清除它。”

李显明终于鼓起勇气,给张小为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张小为明天可以到办公室见他。第二天,他们谈得很顺利,李显明决定再次聘请张小为到公司工作,他对张小为说:“我相信你不会再辜负我。”

张小为没有辜负李显明的期望,对公司尽心尽责,使公司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而他和李显明的友谊也越来越牢固,俩人成了真心的知己。

若朋友未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做了对不起我们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还会扰乱正常的思维,引起急躁情绪。凡事要换个角度想想,这样或许能够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菜根谭》中有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的极乐法。”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常有这种想法,那么人生就会快乐安详。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有礼也要让三分。

有两个朋友结伴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一个地方,他们因为一件莫名的小事吵了起来,最后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但是他却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地伸出了自己的一个手指,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之后,他们继续往前走,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一个湖的边上,好久都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湖了,于是,他们就决定下去游泳。不幸的是,挨巴掌的那位游到那湖中心的时候,由于过度疲劳导致小腿抽筋,差点溺水而亡,幸好被朋友救起来。在说过谢谢救命之恩后,他拿起一把小刀,在石头上很小心地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朋友看到他又刻字了,十分好奇,就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把字写在沙子上,而现在却要把字刻在石头上呢?”

他笑了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容易忘却的地方,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风雨抹掉;相反,如果得到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的深处,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友情的珍贵!”

有时候朋友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而帮助却是真心的。很多时候我们却对那些芝麻大的伤害斤斤计较,对那些莫大的帮助视而不见,心里留下的也只有无穷的幽怨与烦闷。其实,只要我们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我们真心的帮助,就会发现这世界上,我们有很多很多真心的朋友。

原谅一个人有时候是使之再生,对其心灵会造成多莫大的震撼。宽容需要有一颗博大的心,它可以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减少麻烦,不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因此我们更不要把朋友之间的怨恨常记心头,这不仅带给对方心灵上折磨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痛苦,使自己活在怨恨的影子里无法自拔。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分钟可以认识一个人,一小时可以喜欢一个人,一天可以爱上一个人,但一辈子也忘不掉一个人。当我们看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什么?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想找一个知音是多么不容易啊!而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摩擦,就算最亲近的故人也会有误解,我们也许会因为这些摩擦、误解而分开,但每当夜阑人静时,我们总会想起过去美好的回忆,才会觉得只有他最了解我们的心,而此时已是我在天涯,他也在海角了……

阳光心态:

请珍惜我们身边的朋友,告诉他们,在我们心中他们有多重要,而我们有多在乎他们吧!这样,我们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朋友不是拐杖,不要过度依赖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朋友,当自己一个不小心跌倒了,自然会有人来扶持我们,那个就是朋友。朋友的一句关心的话语可以温暖我们的心,朋友一个关爱的眼神可以给我们无限的力量,朋友一个细微的表情就可以让我们扭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