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幽默与口才
4793700000025

第25章 幽默方法(5)

故作愚蠢幽默法要求你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愚蠢”惟妙惟肖地展露,这样人们才会因为意料不到而惊诧莫名:“这个人怎么啦,他真的这么傻吗?”疑窦顿生,随着疑问的涣然冰释,你的真实意图的暴露,就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说不出的快意,幽默的春风就会拂过人们心田。

在人际交往中,故作愚蠢有着很强的戏谑性。人们不会为了一个人的聪明而发笑,也不会留意那些刻意耍弄的小聪明。而愚蠢却是人们的聚焦点,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人们都乐于为之开怀。何况故作愚蠢本是高度机智的产物,对方和自己都明白其中的“呆傻”的成分,双方心照不宣,又抵制不住其俏皮味的诱惑,笑得也就更加的快意和自然。

应当注意的是,故作愚蠢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意思,要让对方稍加思考后就能明白。即要让对方很容易明白你的“愚蠢”是假的,是你故意运用它来制造幽默。不然,对方对你的“愚蠢”百思不得其解,不仅领会不到你幽默的本意,反而会真的认为你是一个愚蠢的人,这可就糟了。

返还幽默:软对软,硬对硬

返还幽默法就是按照对方的逻辑去理解或推论,由此及彼,物归原主,使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

返还幽默法,要善于抓住对方的一句话、一个比喻、一个结论,然后把它接过来去针对对方,即把对方给自己的荒谬语言或行为及不愿接受的结论,经逻辑演绎后还给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餐馆里有一位顾客叫住老板:“老板,这盘牛肉简直没法吃!”

老板:“这关我什么事?你应该到公牛那里去抱怨。”

顾客:“是呀,所以我才叫住了你。”

顾客按照老板的荒谬逻辑,推论出老板即是“公牛”,让对方哭笑不得,自食其果。

这里顾客所用的幽默方法就是返还幽默法。

返还幽默法一般是对方攻击有多少分量,就以同等的分量还击。软对软,硬对硬,不随意加码,加码过重会影响幽默情趣。

有个年轻人初入社交场合,生性腼腆,不善言辞,心情特别紧张。有一次,一个新上任的领导约见他,他紧张得直冒冷汗。领导见状说:“看你热得一身汗,我给你开开风扇吧。”

他忽然灵机一动,顺口接过“出汗”这个话题说:“我这个人真没出息,见了生人除了指甲之外,全身都冒汗。”

真怪!说完这句话,他的心情很快就平静下来了,汗也不冒了。以后每逢这种场合,他都要找一两句幽默的话语说一说,现在他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再也脸不改色心不跳了。

寓庄于谐法就是把十分庄重严肃的事情,采用开玩笑的方式把话说出来,以产生幽默效果。

“汉武帝看寿”这则幽默就是这样的例子。

西汉时,东方朔滑稽多智、能言善辩。一天,汉武帝议论寿相时对大臣们说:“依我看,《相书》有一句很有道理:人是否长寿,只要看看鼻子和嘴之间的人中长短。人的人中如果长一寸,就可以活到一百岁。”

众位大臣都应声说:“对!陛下高见。”东方朔却仰天大笑。

有个大臣指责他胆大妄为,竟敢取笑皇上。东方朔辩解说:“我哪里是笑陛下,我是笑彭祖的面长!”

汉武帝便问:“彭祖面长有什么好笑?”

东方朔说:“传说彭祖活到八百岁,如果《相书》真的很准,那么按人中长一寸寿百岁推算,彭祖的人中就应有八寸长,而他的脸岂不是要有一丈多长了。”

汉武帝听罢,想了一会儿,也不禁大笑起来。

东方朔的推算,使发怒的汉武帝由怒而笑,的确达到了幽默效果。以轻松愉快的形式,诙谐风趣的语言,表达庄重严肃的道理,使人在喜悦和谐的氛围中,接受道理,服从对方,从而表现出幽默感。

黑色幽默:用喜剧来表现悲剧

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幽默。

黑色幽默,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1961年,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出版了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此书一出,即受到美国读者的关注,至20世纪70年代而轰动文坛。随着这本书的流传,黑色幽默一词也家喻户晓。黑色幽默是作为一种文学流派而存在的。在这里,我们把它当做一种幽默的形式,一种幽默的技巧。

黑色幽默是一种与传统幽默不同的幽默。传统的幽默比较明朗、外向、充满信心、针对别人,而黑色幽默忧郁、内向、心酸绝望、嘲讽自己。黑色幽默中的人物和事件几乎都是荒诞不经、生活中不可能有的。而且,黑色幽默总是面带笑容地讲述在残酷命运捉弄下的烦恼,用自我解嘲来反映百思不解的心理和人生渺小的意识。它是在用貌似轻松达观的口吻来表现最无可奈何的心理和情绪,它虽然在笑,但这是一种“使道德的痛苦发展到滑稽的恐怖,使事情荒谬到令人发笑的程度”。这种笑,是痛苦的笑、恐怖的笑,是对荒谬现实入木三分的笑。换言之,黑色幽默是一种“大难临头时”的幽默,或者,更传神地说是“绞刑架下的幽默”。

且看下例:

在一个对死囚执行公开绞刑的日子里,绞刑架旁聚集了大批观众,可是却不见死囚犯押来。监刑人、刽子手和周围的人都等得不耐烦了。终于,狱卒押着囚犯来到刑场,囚犯看见人们焦急贪婪的目光不禁笑了,得意地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干不成。”

这种幽默就是典型的“黑色幽默”。

海勒在“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这样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兵:

清澈的流体从一个洁净的瓶里输入他的身体。从腹股沟敷石膏的地方,另外伸出一根固定的锌制的管子,拉上一根细长的橡皮软管,他的肾脏排泄物就是通过这条管子一滴不漏地流入放在地板上的一个洁净的封口的瓶内。等地上的瓶子满了,从胳膊肘儿那儿输入流体的瓶子也空了,这两个瓶子于是很快地互换位置,使瓶里的排泄物又重新注入他的身体。

这里写的不是即将走上绞架的囚犯,而是一个伤兵。对于伤兵的痛苦与不幸,作家用如此残酷的欣赏性的笔调来描写,确是罕见而特殊的。但正是这种特殊的幽默笔调起到了特殊的效果,它在苦笑中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它在幽默诙谐中表示了作者的愤怒与厌战的情绪。

自我吹捧:自己夸奖称赞自己

自我嘲讽因为和人们通常极度自我尊重的心理惯性相背离,所以能产生幽默。自我吹捧因为和人们通常谦虚谨慎的心理惯性相背离,也能产生幽默。

让我们来欣赏王朔小说中的几段内容。

刘美萍挤上前来,手里举着个小本。“冯先生,您给我签个名,要那种狂草。”

冯小刚给她一笔一画认真签名时,她又说:“冯先生,今天您真是把我感动了,好久没听过这么好的大道理了。您是真有学问,您讲的那些话好些我都没听懂,好些字都不会写——您真是有学问。”

冯小刚签完名笑着说:“何止你感动了,我都被自个儿感动了。我由衷地佩服我自己,我怎么就能说哭就哭,什么也没想却张嘴就来,听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多读书啊,这是个秘诀。”

照常理猜测,我们听到别人的称赞夸奖,一般会表示谦虚,如“您过奖了”、“哪里哪里”、“不敢当不敢当”。哪儿有像冯小刚这样顺竿爬的呢?别人夸他一句,自己还觉得不过瘾,又自吹自擂起来。不过,在这种碰撞中,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

再看一段:

杜梅躺在床上就着台灯看一本小说,我躺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她翻过一页,调脸瞪我一眼:“看我干什么?”

“羡慕你!”我也瞪眼。

“我有什么可羡慕的,整个一个苦命人儿。”她又看书,端起床头柜上的水杯喝了口水。

“能嫁我还不该羡慕?真是傻人有傻福气,居然能找着我这样的还不费吹灰之力。”

“得了吧,你别自我感觉良好了。”她笑。

自我吹捧逗得人乐了,看来确实是制造幽默的一种方法。

还有:

贾玲大声对杜梅抱怨:“怎么搞的?我回家休趟假,你就匆匆忙忙把自己嫁出去了,也不等我把关,将来吃亏怨谁?”

“怨我怨我,”我对贾玲说,“本来杜梅是想等你回来再说的,可我的魅力实在无法抵挡。”

一屋子姑娘大笑,贾玲也笑,横我一眼:“别臭美了,我要在就没你什么事了。”

“对,那就是咱俩的事。”

“哎,杜梅,看出你丈夫是什么人了吧?”

“早看出来了。”杜梅倚在桌边笑。

自我吹捧时可以用一种调侃的口吻,如果夸夸其谈,那就沦为吹牛皮了。吹捧的内容也要虚虚实实、半真半假。总之,不能让人信以为真,也不能让人以为你说的全是假话、大话、空话。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幽默效果。

自我吹捧,有时用一种严肃的口吻道来,也能让人忍俊不禁。

公园里,一位刚发表了第一首诗的青年诗人忧郁地走着。一位朋友碰见他,问道:“你怎么了?”

诗人愁闷地叹口气,回答说:“莎士比亚死了,雪莱和拜伦——都死了,我担负的责任太重了。”

诗人一本正经的口吻逗人发笑,也许人们是在笑他太自不量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