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是一种习惯
4794000000015

第15章 说话的好习惯(3)

2.声音过尖

一个人受到惊吓或大发脾气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错误居多,要多加注意。因为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你可以用镜子检查自己有无这些缺点:脖子是否感到紧张?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绳索一样凸出?下颚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来明显紧张?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你可能会发出刺耳的尖声。这时你就要当机立断,尽快让自己松弛下来,同时压低自己的嗓门。

3.结巴

“结巴”是口吃的通称。

“结巴”对于极个别的人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是一种病态反应,他们也被称为口吃患者。口吃就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要想治愈说话“结巴”的毛病,除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去除心理障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代就是口吃患者,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他常常朗诵课文,为了发音准确,就对着镜子纠正嘴形,后来他成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试一试这个方法,坚持朗读文章,只要坚持不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

4.毛手毛脚

毛手毛脚,意即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说话时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当你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听者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吸引,根本不可能认真听你讲话。

话要说在点子上

我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来提高自己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这种能力比太阳底下的任何一种能力都更为重要。

——洛克菲勒

清代孙诒让作《墨子间诂·附文》中记载着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的一段话。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可就是没人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时,正当其时,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告诫我们,话不在多,而在于精。说话要说到点子上,否则说得再多了也是白说,浪费时间,更是浪费精力。

“吹笛要按到眼儿上,敲鼓要敲到点儿上”,话说在点子上对方自然会欣然接受。

古人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也是如此,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紧张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你的长篇大论。这就要求你在谈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习惯于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而又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让人听而生厌;还有的人喜欢夸大其词,说话不留余地、没有分寸。这样都容易造成画蛇添足的恶果。因此,我们“在开口之前,应先让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把多余的废话“转掉”,准备一些简单明了的话,一开口就往点子上说,千万不要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劝说别人,首先要尊重对方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

人都是有自尊的,都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无论是在社会阶层中,还是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区别,但绝对没有人格的贵贱之分。

俗话说,人的心灵就像花朵,开放时会承受柔润的露珠;闭合时会抵御狂风暴雨。假如我们在规劝别人,实际上就是让他的心灵开放。但是,被规劝的人往往用闭合来抵御我们的语言,因为他并不知道我们送的是雨露,而只知道怎样保护他的自尊心。所以,要想不损伤他的自尊心,尊重别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一般来讲,我们规劝别人很容易使自己站在比别人高的位置上。而本质上,也确实比别人高,因为你自己觉得比别人的观点正确,这才能劝人;如果觉得比别人低,那就表明你观点不正确,或者对自己的观点不自信,那还去劝什么人呢?因此,劝人的人实际上的位置应该是高的。但这种高,在劝人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只能把自己摆在和被劝人平等的位置上,这不是虚伪,而是方法上的需要。只有当被劝人觉得你尊重他了,设身处地地在为他着想,他才能认真考虑你说的话,才能把心扉打开,才有可能达到劝说的目的。相反,你自恃自己有理、说得对,把位置摆得高高在上,甚至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一派批评人的口气,势必引起被批评人的反感。因为你没有尊重他,他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你,使你不但没有达到规劝的目的,还会生一肚子气。如果他迫于某种压力或其他因素而屈服于你的批评,口头上也许承认自己错了,内心深处还是不会听你的。

学会与人寒暄

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的关怀。

——佚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寒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路遇式寒暄。就是在路途上或一些公共场所里遇到熟人,顺便打个招呼。一种是对经常见面的熟人,握握手,说上句“你好”、“上班去呀”,在路上骑车相遇,相互点点头,微笑一下,摆摆手,不用下车,擦肩而过。另一种是在路上遇到较长时间没有见面的熟人,这时不可以点头即过,而要停下来,多说几句。如有急事要办,则要与对方说清楚再离开,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

会晤前的寒暄。指如约见了面,或客人来了后,在交谈正题之前的问候。一种是常见的也是最起码的问候方式,如“您好”、“请进”、“请坐”等。另一种是特殊情况下的问候方式,如对病人、老人、师长、好友,或是遇到大病初愈、长途旅行、身遭不幸等情况,寒暄问候则要格外体贴入微,暖人心扉。

寒暄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关怀式寒暄。这是常见的寒暄方式,真挚深切的问候,对于加深人际间的感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激励式寒暄。就是在寒暄的几句话中,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几句寒暄,就能给人以很大的激励。

幽默式寒暄。寒暄中加点幽默诙谐的成分,对协调交际气氛是很有效果的。人际间良好的沟通与深切的友谊就是在这幽默的寒暄中间建立起来的。

批评切忌没完没了

使许多甜蜜浪漫的美梦撞到离婚的礁石上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批评——无用的令人心碎的批评。

——卡耐基

在我们与人沟通中,经常会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过错。有的人一经提醒便可改正,有的人好像已经根深蒂固。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应该及时予以指正和批评,这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从不批评孩子,是溺爱。

教师从不批评学生,是不负责任。

朋友之间只有恭维,从无批评,不是良朋益友,而是酒肉伙伴。

只会滥用廉价的表扬,从不敢开展批评的领导,更是处世圆滑、怕得罪人的平庸、无能之辈。这样的人所主管的部门、单位,必然坏人横行、歪风无阻、纪律松散、人心涣散,工作、生产走下坡路。

同时,批评是一种艺术,其出发点在于如何让对方虚心接受批评,让对方更加正确地行事,同时也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批评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失去作用。有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以为自己占了理,批评个没完没了。其实这是种低下的批评方法。有经验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是适可而止。

批评别人时,每次可只提及一两点,切勿“万箭齐发”,让人难以招架,否则会使对方难堪。批评的话不宜反反复复,一经点明,对方已经听明白并表示考虑或有诚意接受,就不必再说下去了。如果只图“嘴巴快活”,说个没完,就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学会真正的幽默

幽默带来悟力和宽容,冷嘲则带来深刻而不友善的理解。

——阿·雷普利尔

幽默是美学上一个常见的概念。究竟什么是幽默,幽默从哪里来,以往争论很多。一词典对幽默的定义是:“英文humour的音译。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显然,这是一个严肃的定义,与我们在生活中,人们所认可并喜闻乐见的幽默,有很大的不同。在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谈吐幽默,是同他的聪明才智紧密相连的,要求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果一个人对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风土人情等各方面都有所了解,再加上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说话就容易生动、活泼和谐趣。遍观古今中外著名的幽默大师,往往又都是语言大师。因此幽默不是矫揉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有人深有感触地说:“我本来无心讲笑话,笑语自然就从口里出来了。”其中的道理正说明了这一点。

幽默是拥有智慧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情感表达。不信你看人之外的生物,有哪一个是懂得笑的。那么幽默又是源自哪里呢?幽默引人发笑,似乎是快乐的表示,但其实不然——幽默更多地源于痛苦。

人的力量有大有小,如果你暂时无力改变自己的遭遇,何不先试着改变一下对待遭遇的态度呢?人虽然不能永远快乐,但是可以永远乐观。这不是逃避现实的阿Q精神,而恰恰是对强权的蔑视,对不公正命运的反抗——笑着的反抗。那些真正有幽默感的人,无一不是生活的强者。

经常使用文明用语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是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赫尔岑

当你认识到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时,怎样才能正确地使用语言,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呢?持有这种疑问的人有很多。下面介绍一些建立融洽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秘诀。

首先,要恰到好处地使用文明用语。文明用语有“谢谢”、“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等。这些文明用语可以向别人表达感激的心情或歉意,沟通人的心灵,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应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若只是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对方会有一种不快的感觉,认为你不懂礼貌,今后也不会再帮助你。同样,在打扰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时,能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对方的气就会消去大半。恰当地使用文明用语是建立融洽人际关系的第一秘诀。

其次,多用“添加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秘诀。“添加语言”有“实在对不起”、“真是不好意思”、“打搅您一下”、“麻烦您一下”等。

“主任,对不起,您多给我点儿时间”、“经理,我想麻烦您一下,请看一看这个计划”,把这些语言添加进去,会使后面语句的语气变得委婉些。

“添加语言”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一件事情的状况。比如“吴经理在吗?”如果你回答“实在对不起……”,则对方也可以立即推知吴经理不在这一事实情况了。

“添加语言”又称“缓冲语言”,如果多用这类“缓冲语言”,你的人际关系自然会变得融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