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4795200000355

第355章 新乐府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①,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②。中有文章又奇绝③,地铺白烟花簇雪④。织者何人衣者谁⑤?越溪寒女汉宫姬⑥。去年中使宣口敕⑦,天上取样人间织⑧。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⑨。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⑩,春衣一对值千金;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①罗、绡:都是精细的丝织品。纨绮:纨是细生绢,绮是有花纹的丝织品。

②天台山: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山上有“瀑布飞流”,这里是用瀑布来形容缭绫的洁白和光彩。

③文章:这里是文采的意思,指缭绫上的花纹色彩。

④这句写美丽的缭绫白地白花。

⑤衣(yì易):穿衣。

⑥汉宫姬:指宫中的妃妾。姬,古代妇女的美称。

⑦中使:皇帝身边派出的使臣。宣:宣布。口敕(chì赤):皇帝口授的诏令。

⑧天上:指皇宫。取样:取来织缭绫的式样。人间织:叫老百姓照着去织。

⑨金斗:熨斗,是说熨斗华贵。熨波:把缭绫上的皱纹熨平。

⑩昭阳舞人:汉代住在昭阳殿的宠妃赵飞燕,以善舞著名。这里借指唐代宫中的宠妃。

著(sháo勺):穿上。

寻常:平常。缯:丝织品的总称。帛:丝织品。

缲(zǎo早):同缫(sāo骚),抽茧出丝。

扎扎:织机开动时发出的声音。这句说,织机响很久还织不成一尺绫。

作者在元和四年(809)任左拾遗时写了《新乐府》五十首,从许多方面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他说:“其辞质而径(直),欲见之者易谕(明白)也。其言直而切(激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覈(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使确实可靠的事情流传后世)也。其体顺而律(合音律),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这里选的是第三十一、三十二两首。

缭绫是吴越等地劳动人民所织造的精美的高级丝织品。据元稹《阴山道》说:“越縠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工未到。”织一匹缭绫,超过织十匹普通丝织品所费的工夫。而皇帝征求的数量却很大,花样还要按照宫中特殊的精美设计。诗中对“越溪寒女”巧手所织缭绫的色泽花纹,作了精细的生动的描绘。这种精美的工艺品,是“扎扎千声不盈尺”的辛勤劳动中织造出来的,宫中却并不爱惜,任意浪费。作者标明他写这首诗的主题是“念女工之劳”,在诗中又对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荒淫作了批判。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年),字文饶,赵郡(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人。他的父亲李吉甫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宰相。唐穆宗长庆初年,他曾任翰林学士,后来又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职。他和当时的另一些大臣如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互相排挤倾轧,史称“牛李党争”。在这场斗争中,他是“李党”的首领。

唐武宗李炎时,李德裕当了宰相。他在执政期间,力主削弱藩镇割据势力,在讨平泽潞节度使刘稹的斗争中,出过不少力。在抵抗回鹘等贵族统治者的侵扰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同时,在整顿财政等方面,他也有一定的功绩。李炎死后,宣宗李忱即位,他的政敌牛僧孺的党羽得势,把他贬谪为潮州司马,次年又贬为崖州(治所在今广东海南岛琼山县)司户,不久死于贬所。

李德裕是一个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但他自称年轻时就爱好文学,写过一篇《文章论》,主张诗文以表达思想感情为目的,反对过于讲究声律和雕琢字句。他著有《会昌一品集》,又称《李卫公集》,其中有诗一百四十首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