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公关办事要有心机
4797400000010

第10章 适度伪装,办事别让人看出老底(1)

办事懂得适度伪装,可以让对方忽略自己,不与自己为敌。如果不懂伪装,城府太浅,则会一眼被人看透,危及我们的前途。

以假乱真的手段

以假乱真,以假象来掩盖真象,是伪装的重要方式。

以假乱真,是以假象来掩盖事情真象,并以假象欺骗对方,以此来控制对方、利用对方、分化对方,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常见的“乱真”手段有:

1.知而示之不知。这是通过装愚来迷惑对方,保存自己,最终击败对方的一种智谋。在骄横跋扈的上司面前,故意装作知之甚少、洗耳恭听的样子,上司说什么,就“信”什么,决不随便发表独特见解,更不轻易显露才华,这样,就能麻痹上司,上司误以为自己对他构不成威胁,因而对自己失去戒心。同样,在锋芒毕露、雄心勃勃的下属面前,也以装愚来迷惑对方,一来使对方充分暴露弱点,以便进一步看清对方的真象;二来使对方失去警惕,对自己不加提防。

2.不知而示之知。这是与第一条完全相反的一种智谋。有时候,在对手面前,如果彻底暴露自己才疏识浅,对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需要显示才华的时候,适当地显示一下,以便在他人面前,为自己塑造一个好形象。例如,在开会时,发言尽量靠后,这样可以博采众长,巧妙归纳大家的意见,从而显示自己比别人高明;在下属请示问题时,故作学识广博、高深莫测的样子,十分吝啬自己的语言,以寡言来掩饰自己的无知,以冷峻来显示自己的稳重、老练;在大庭广众面前,滔滔不绝地背诵秘书起草的报告,让不知底细的人,误以为自己是在作即兴发言,从而显示自己的惊人口才;……总之,通过示“知”,来掩饰自己的“不知”,以此为手段,迷惑他人。

3.能而示之不能。这是通过示“弱”来欺骗对方,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为最终战胜对方创造条件的一种智谋。面对势力强大或盛气凌人的对手,表面上佯作软弱无能、奈何不得的样子,处处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尽量使对方低估自己,暗中却扩充势力,作好决战准备。一旦条件成熟,立即撕去软弱的伪装,露出强大的实力,抓住对手的弱点,让对手无还手之力。

4.不能而示之能。这是与第三条完全相反的一种权谋,目的是通过示“强”来威慑对方,进一步控制对方。由于事物的发展变化十分复杂,无一定模式,因此,作为应变对策的权术,也就需要根据事态的发展作相应调整。在某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过分软弱,不但不能获得对方的同情和支持,反而容易诱使对方萌生邪念,滋长私欲。只有制造“强大”的假象去迷惑对方,方能有效镇住对方。常见的示“强”手段有:对下属谎称自己得到多数群众的拥护,制造自己享有崇高威望的假象;在上司面前打肿脸充胖子,拍着胸脯接受事实上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危急时刻装作有办法对付一切困难,让下属稳住阵脚;……总之,通过示“强”,达到巩固统治,控制对方的目的。

5.用而示之不用。在采取重大用人行为之前,尽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使潜在的对手事先难以研究对策,作好准备。以此来提高用人行为的突发性,减少用人决策的阻力。例如,在准备重用某个德才兼备但没有“背景”的人之前,尽量作出不用的假象,以此来迷惑大家,避免引起大家的议论,激化矛盾。等到上下疏通完毕,一切手续均已办妥,再突然宣布重用的决定,使大家面对既成事实,无法进行阻挡。

6.不用而示之用。这是与第五条完全相反一种智谋,主要用来稳住遭到“不用”厄运的下属,避免激化矛盾,威胁自己的统治,常见的示“用”手段有:让下属去干多余的事;将下属借到外单位去干“重要”工作,为下属增设机构,让他从事可干可不干的工作;……总之,通过示“用”手段,使下属错以为自己正在干着“重要”的工作,很快就将受到“重用”。即使自己得不到重用,那也是上级部门不批,或者群众中有人反对,领导者本人对他是“尽力”的,有“好感”的。只要下属产生这样的错觉,领导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7.近而示之远。在公开场合,假装疏远某人,和他保持一般关系。必要时甚至不惜玩弄苦肉计。私下却和他串通。显然,示“远”,是为了掩盖“近”的真象,更好地拉帮结派。

8.远而示之近。目的有二:其一,麻痹对方,稳住对方;其二,显示自己不分亲疏、一视同仁。

上述几种手段,只要灵活运用,也可以起到一种伪装作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向动物学习,运用“拟态”和“保护色”

公关办事如果能让人对你“视而不见”,那么就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程度。

在动物世界运用“拟态”和“保护色”往往能使动物得以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拟态”是说动物或昆虫的形状和周围的环境很相似,让人分辨不出来,例如有一种枯叶蝶,当它停在树枝上时,褐色的身体就像一片枯叶那般。“保护色”是指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接近,当它在这个环境里时,它的天敌便不易找出它来,蚱蜢好吃农作物,它的身体是绿色的,看上去就像庄稼的叶子,这颜色便是它的保护色。

正是“拟态”和“保护色”的保护作用,使得大自然的许多生物才能代代繁衍,维持起码的生存空间。而一般来说,会拟态的生物往往兼具有保护色。

在人类世界中,运用“拟态”和“保护色”的例子也有很多。最具体的例子便是间谍,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要隐藏自己的身份,并且要避免被人识破,他们所使用的“拟态”和“保护色”就是在角色扮演上尽量和周围人接近,让人分不出他是“外来者”。所以间谍要执行任务时,都要先模拟当地的生活,穿当地的衣服,说当地人的话,吃当地的食物,研究当地的历史、民俗,为的是把自己“变成”那里的人,以免被人辨识出来。这是人类对“拟态”和“保护色”的运用。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你不一定就是间谍,也不大可能成为间谍。但你有必要对“拟态”和“保护色”有所了解,并且学会运用,尤其当你和周围环境比较,呈现明显的“弱势”时,更应该好好运用这两种大自然赋予生物的本能。

比如初到一个新单位,应尽量入乡随俗,认同这个单位的文化,随着这个单位的脉搏呼吸,也就是说,遵守这个单位的“规矩”和价值观念。这是寻找“保护色”,避免自己成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鲜明目标,否则会造成别人对你的排挤。如果你特立独行,自以为是,那么苦日子必定跟着你。当你的“颜色”和周围环境取得协调后,你也已成为这个环境中的一分子,而达到“拟态”的效果。到了这个地步,起码的生存环境就已经营造完成,不致发生问题了。

有的人钱包被偷了,就很可能是因为穿着太名贵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有钱人;有的人半夜遇劫,是因为戴着名贵首饰。这是他们不知“拟态”和“保护色”的作用。有些大富翁出门一袭粗衣,以计程车代豪华私家车,这种人就深懂“拟态”和“保护色”的奥妙。

隐匿真意,避祸全身

人生活在社会中,面对的是纷繁多变的世界,与之打交道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物,要想立身于世,不得不精明些,不得不学会掩饰隐匿。

现实生活中,办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需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这样才能避祸才能全身。

战国末期王翦奉命出征,出发前,向秦王请求赐给大量的良田房屋,秦王说:

“将军放心出征,何必担心呢?”

王翦道:

“做大王的将军,有功最终也得不到封侯,所以趁大王赏赐我临别酒饭之际,我也及时地请求赐给我田园,作为子孙后代的家业。”

秦王大笑,答应了王翦的请求。

王翦到了潼关,又派使者回朝请求良田,连续派了五人,而秦王爽快地一一应允。

心腹私下劝告王翦别太贪婪。王翦支开旁人,悄悄对他说:

“我并非贪婪之人。因秦王狡诈多疑,现在他把全国的军队交给我一人统率,心中必有不安。所以我请求赏赐田园,让子孙安居乐业以安秦王之心。”

无独有偶,像王翦这样用心良苦的侍君者,萧何也是一个。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谋杀了韩信。人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时刘邦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护卫。

百官都向萧何祝贺,惟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

“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国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薪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谢绝封赏,拿所有家产去犒军,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刘邦果然喜悦,疑虑顿减。

不久英布谋反,刘邦御驾亲征,此间派遣使者数次问候萧何。

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

“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为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解除疑心的。”

萧何认为他说的有理,又依此计行事。

刘邦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萧何扰民。刘邦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看透别人的心思也不要声张

任何人知道了别人都不晓得的事,难免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对于这种旁人不及的优点,我们必须隐藏起来,以免招祸。

如果你能顺利地看透对方的本意,事情是不是就算完了呢?不,双方的斗智这时才真正开始。能透视对方的内心,只不过使你得到一种有利武器罢了,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使用抓在手中的这把利器?如果不懂得使用的方法,只知道手拿利器乱挥乱舞,不但不能击中别人,相反的很有可能伤害到自己,因此切勿乱用这把容易伤人的利器。

首先说一个因为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而导致失败的故事。

魏王的异母兄弟信陵君,在当时名列“四公子”之一,知名度极高,因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的门客,达3000人之多。

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宫中下棋消遣,忽然接到报告,说是北方国境升起了狼烟,可能是敌人来袭的信号。魏王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放下棋子,打算召集群臣共商应敌事宜。坐在一旁的信陵君,不慌不忙地阻止魏王,说道:“先别着急,或许是邻国君主行围猎,我们的边境哨兵一时看错,误以为敌人来袭,所以升起烟火,以示警戒。”

过了一会儿,又有报告说,刚才升起狼烟报告敌人来袭,是错误的,事实上是邻国君主在打猎。

于是魏王很惊讶地问信陵君:“你怎么知道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邻国布有眼线,所以早就知道邻国君王今天会去打猎。”

从此,魏王对信陵君逐渐地疏远了。后来,信陵君受到别人的诬陷,失去了魏王的信赖,晚年耽溺于酒色,终致病死。

下面再说一段和信陵君情形刚好相反的故事。

齐国一位名叫隰斯弥的官员,住宅正巧和齐国权贵田常的官邸相邻。田常为人深具野心,后来欺君叛国,挟持君王,自任宰相执掌大权。隰斯弥虽然怀疑田常居心叵测,不过依然保持常态,丝毫不露声色。

一天,隰斯弥前往田常府第进行礼节性的拜访,以表示敬意。田常依照常礼接待他之后,破例带他到邸中的高楼上观赏风光。隰斯弥站在高楼上向四面眩望,东、西、北三面的景致都能够一览无遗,唯独南面视线被隰斯弥院中的大树所阻碍,于是隰斯弥明白了田常带他上高楼的用意。

隰斯弥回到家中,立刻命人砍掉那棵阻碍视线的大树。

正当工人开始砍伐大树的时候,隰斯弥突又命令工人立刻停止砍树。家人感觉奇怪,于是请问究竟。隰斯弥回答道:

“俗话说‘知渊中鱼者不祥’,意思就是能看透别人的秘密,并不是好事。现在田常正在图谋大事,就怕别人看穿他的意图,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树,只会让田常感觉我机智过人,对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无益。不砍树的话,他顶多对我有些埋怨,嫌我不能善解人意,但还不致招来杀身大祸,所以,我还是装着不明不白,以求保全性命。”

俗话说:看透别说透,才是好朋友。有时,说透了不仅仅是伤和气的事,还有可能招来意想不到的祸患。

不要让对方发觉你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否则完全失去了透视人心的意义。不过,如果故意要使对方知道你能看穿他心意的话,当然就不在此限之内。

露才要待关键时

人家对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发现你的失误,相反,如果人家本来并不对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绩总会容易被发现,甚至让人吃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但如何才能成功,这是人人都在探求的问题。下面的例子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他以这样高的学历,这样简直是最“吃香”的专业竟然找不到一个职位,连他自己都感到奇怪。无可奈何之中,他想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简直是最愚蠢的办法: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当然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但他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所能比的。这时他才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专业。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向他询问,这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此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这个博士的办法是聪明的。他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寻找机会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形象慢慢变得高大。如果刚一开始就让人觉得你多么的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结果是被人越来越看不起。这种反差效应值得任何人注意。

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不懂得这种心理,往往希望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即使别人相信,形成心理定势之后,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错或失误,往往就被人瞧不起。试想,如果一个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样的成绩,人家会更看重谁?人家会说本科生了不起。你博士的学历高,理应本领高些,可你跟人家一样,有什么了不起的?心理定势是难以消除的。所以,刚走上岗位或新的岗位的人,不应当过早地暴露自己,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会因一点成绩一鸣惊人,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如果交给你一项工作,你说“我保证能够作好!”几乎和说“我不会”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你应当说:“让我试试看。”结果你同样做得很好,可得到的评价会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