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公关办事要有心机
4797400000029

第29章 美言美词,公关办事顺风顺水(2)

又如对某些很难一下子做出回答的要求和问题,可以说:“我们将尽快给你们答复。”“我们再考虑一下。”“最近几天给你们回音。”这里的“尽快”、“一下”、“最近几天”都具灵活性,留有余地,可使自己避免盲目做出反应而陷入被动局面。语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由此可一斑。

适当讲一点善意的谎言

生活是从不真正禁绝谎言的,谎言虽不可提倡,但说谎也是一个人办事的必备手段,所以你也不必对它深恶痛绝。因为谎言是人类共同的朋友,哪个人敢说自己“从不撒谎”呢?如果有的话这本身就是一句漂亮的谎言。因此适当的说点谎言,是保护自己甚至是保护他人的一种有效方法。恶意的谎言是造谣、诽谤,不属此列。

英国人文主义者阿谢姆说:“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比伤害人的真话要好得多”。可见,说谎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计策。

一个满嘴谎言的人肯定不会受到别人的喜欢,但是,一句谎言都不会说的人也不会受到别人喜欢。道理很简单,“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不说一句谎话,任何场合都说实话,实际效果并不一定好。

当我们在工作中,为了生存,就有必要说说谎话,这不是教你奸诈,如果实话实说会害己害人,那实话实说并不代表真诚,只说明了你的固执和愚蠢。

王泉在一家商贸公司上班。一天下班后,他和同事刘佳走在一起。刘佳这些天心里很郁闷,和上司的关系十分紧张。二人边走边聊,刘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指出上司对待他的种种不公平,还把上司的无知、浅薄及一些丑事统统信口说了出来。最后,怒犹未尽,忍不住又大骂了一通。

过了些日子,上司在王泉面前也谈起了刘佳,言语之间非常不客气,怒斥刘佳的不顾大局、平庸无能、不思进取、不善开拓诸多缺点。末了,上司问王泉,可曾听见刘佳在他面前说过自己什么坏话?

王泉是一个诚实的人,此时,他该怎么办呢?

无疑,王泉面临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不把刘佳的话告诉上司,另一种选择是十分诚实地把刘佳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上司。

如果王泉选择了前者,上司的气慢慢地消了下来。有一天当他冷静下来后,会比较公正合理地处理好这种关系的。

但如果王泉选择后者,上司会对刘佳记恨在心,一定会找个机会报复刘佳的。

如果上司是个非常精明的人,他会进一步设想,你王泉在我面前讲你同事的坏话,你肯定会在其他人面前讲你同事的坏话,你甚至还会在其他人面前讲我的坏话。因此,对你这种人也不可信任,至少要留两手。

上面的这件事,使用谎言,能使三方面都能得到好处;而讲实话,却让每个人都受到损害。

可见谎言在实当的时候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人性是具有各种各样的弱点的,完美的人只有在童话或神话中才存在。现代生活中的人都是些凡夫俗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人对自己、对他人都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任何人在一起,都难免东家长西家短的议论一下别人。议论的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把自己的一些情绪带出来。这些发自个人情绪的评价并不见得是客观公正的。如果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又把这些情绪话东传西传,到最后,这些飞短流长一定会让大家的感情都受到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每个人都生活得特别疲惫。

所以,面对一些事情,我们不一定非讲实话,因为实话有些时候对人、对己、对事无益。既然真话会伤害别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说真话呢?其实,制造一些谎言,在很多时候都是有益的。

互不得罪的劝架方法

两个吵架的人尤如两只疯牛,而劝架者就要担起斗牛士的责任,把两者都制服。

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会有些矛盾,有时还会因为矛盾激化而发生争吵,这时就很需要旁人及时劝架。面对那些愤激一时的吵架者,劝架是很要讲究点说话艺术的。一般说来,精明劝架的口才技巧有五个要点:

1.了解情况

盲目劝架,讲不到点子上,非但无效,有时还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不了解情况,瞎说什么?”而弄清情况再讲话,效果就较好。假如对邻居、同事中原因复杂的争吵,更要从正面、侧面尽可能详尽地把情况摸清,力求把话讲到当事人的心坎上。解绳结要看清绳结的形状,解除心上的疙瘩,更要把疙瘩看透。

2.分清主次

矛盾有主次方面,吵架的双方有主次之分。劝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词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重点做工作,就比较容易平息纠纷。如果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效果肯定不佳。

3.批评婉转

人在吵架时心中有火气,嘴上没好话,耳中听不进劝告。因此,劝架时不要纠缠于吵架人的某些过激言词,要多用委婉语,注意不要触及当事人的忌讳。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激烈尖锐的语句,力避火上添油,而要用好言好语“降温”。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吵架的双方矛盾白炽化,甚至拿刀使棍动起武来时,就要用高声断喝,使当事人清醒,阻止他下手。如大喊:“不准打人!有话好讲!”“不能这样蛮干!把棍子放下!”“谁敢动刀,我就去报告派出所!”

4.语言风趣幽默

吵架时,双方脸红脖子粗,气氛紧张。这时,同样可以用一两句风趣幽默的话,它就像清凉油、润滑剂,可以“降温”、“放松”,缓和紧张气氛,有时一句引人发笑的幽默话,吵架双方都忍不住笑了,那么吵架人想发火也发不起来了。

5.客观公正

劝架要分清是非,十分公正,做到分析得中肯,批评的合理,劝说的适当。不能无原则地“和稀泥”,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既要弄清是非,又要团结同志。劝架者若能端平一碗水,不偏袒一方,吵架者自然会信服的。

给自己留有余地,话说的不要太绝

有心机的人一定要在说话的时候给自己留有余地,保留一点空间,既不得罪人,也不会把自己陷入困境。总之,多用中性的、不确定的词句就对了。

一天,某公司的处长把一项采购工作交给一位叫丁林的职员,这件采购工作是有相当的困难,处长问他:“有没有问题?”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包君满意!”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处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不如想像中那么简单!”虽然处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的“拍胸脯”已有些反感。

话说的太绝的人只会遭人反感,而不会被人喜欢。

小梅和同事闹不愉快,她向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话还不到两个月,她的同事成为她的上司,小梅因讲过重话,只好辞职他就。

这都是把话说得太绝而对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把话说得太绝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再滴就溢出来了;也像把气球灌饱了气,再也灌不进一丝丝的空气,再灌就要爆炸了。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绝,而且也做得到。不过凡事总有意外,使得事情产生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能预料的,话不要说得太绝,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汽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可从容转身。所以很多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征询各方意见……”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事情说准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不是很难堪吗?一个总是把话说得太绝的人是容易吃亏上当的。

以下的情况是我们在说话时应该注意的:

1.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

2.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

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子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3.与人交恶,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誓不两立”之类的话,除非有不共戴天之仇。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

4.对人不要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论定”的话最好不要说,人一辈子很长,变化很多的。也不要一下子评断“这个人前途无量”或“这个人能力高强”;总之,应多用“是……不过……如果”之类的话语。

自我解嘲以化解尴尬

自嘲实质上是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已。

1915年,丘吉尔还是英国的海军大臣。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突然要学开飞机。于是,他命令海军航空兵的那些特级飞行员教他开飞机,军官们只好遵命。

丘吉尔刻苦用功,拼命学习,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搭上了,负责训练他的军官都快累坏了。丘吉尔虽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操纵战斗机跟政治是没什么必然联系的。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总之,丘吉尔虽然刻苦用功,但就是对那么多的仪表搞不明白。

有一次,在飞行途中,天气突然变坏,一段16英里的航程竟然花了3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

着陆后,丘吉尔刚从机舱里跳出来,那架飞机竟然再次腾空,一头撞到海里去了。旁边的军官们都吓得怔在那里,一动不动。

原来,匆忙之中的丘吉尔忘了操作规程,在慌乱之中又把引擎发动起来了,望着眼前这一切,丘吉尔也不知所措,好在,他并没有惊慌,装作茫然不知似的,自我解嘲道:

“怎么搞的,这架飞机这么不够意思。刚刚离开我,就又急着去和大海约会了。”

一句话,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让丘吉尔摆脱了尴尬。

在有些尴尬的场合,运用自嘲能使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而且还能体现出说话者宽广大度的胸怀。

丘吉尔有个习惯,一天之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停止工作,他就爬进热气腾腾的浴缸中去泡一泡,然后就光着身子在浴室里来回地踱步,一边思考问题,一边让身体放松放松,有时甚至会入迷。

有一次,丘吉尔率领英国代表团到美国去进行国事访问,他们受到热情款待。为了方便两国领导人的交流、沟通,组织者专门让丘吉尔下榻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离得很近。

一天,丘吉尔又像往常一样泡在浴缸里,尔后光着身子在浴室里踱步。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丘吉尔在思考着战场上的形势,以及如何同美国联手对付德国法西斯。想着,想着,他已经忘了自己在什么地方,而且还是光着身子。

碰巧,这时罗斯福有事来找丘吉尔,发现屋里没人。罗斯福刚欲转身离去,听见浴室里有水响,便走过来敲浴室的门。

丘吉尔正在聚精会神地考虑问题,听见有人敲门,本能地说了一句:“进来吧,进来吧。”

门打开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出现在门口。罗斯福看到丘吉尔一丝不挂,十分的尴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索性一言不发地站在门口。

此时,丘吉尔也清醒了。他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罗斯福,急中生智地说道:

“进来吧!总统先生。大不列颠的首相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对美国的总统隐瞒的!”

说罢,这两位世界知名人物都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

爱因斯坦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但他从不注重自己的着装。

一次,爱因斯坦第一次来到纽约。不料,在大街上还真遇到了一位老朋友。这位朋友见爱因斯坦衣服破旧,便说:

“你看你的大衣,又破又旧,换件新的吧。怎么说你也是知名人物呀!”

爱因斯坦笑了笑:

“没关系,没关系。我刚来到纽约,这儿没有人认识我。”

几年后,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都已名声大震。巧的是爱因斯坦又和他的那位朋友在街上相遇了,更巧的是,爱因斯坦还是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大衣。这一次,爱因斯坦不等朋友开口,便解嘲道:“这次更不用买新大衣了,全纽约的人都已经认识我了。”

尴尬场合,运用自嘲可以为自己平添许多风采。当然,自嘲一定不能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因素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

此外,运用自嘲还要审时度势,相机而用,比如在对话答辩、座谈讨论、调查访问等时候就不宜使用。

在回答中体现变通

巧妙的回答不仅可以体现你的智慧,而且也可以使你赢得他人的尊重。

答问是一种对提问作出回应,以解释、说明为目的的口语表达方式。答问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答问的艺术和技巧就体现在各种形式中。概括起来,答问的语言形式主要有:

1.直答

直答就是根据对方的提问,直接从正面作出回答。例如:

问:你们厂今年上半年的效益如何?

答:很好。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产量的70%,人均创产值120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上缴利税3200万元,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这种答问,是友好、坦诚、直率的,通常在上下级之间,同事亲友之间,顾客与服务员之间,老师和学员之间使用最多。

2.变答

变答,就是变通着回答。《孙子兵法》说:“兵无常式,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变答,正是变被动为主动,变守势为攻势,变妨害为有利的一种巧妙的应答方式。

变答技巧的特点是“反”答,即在简答了对方问话之后,采用对方的内容来作答。例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竞选时,有位女记者找到卡特的母亲。下面是女记者和卡特母亲之间的问答——

女记者:“您儿子向选民们说,他如果说谎话,大家就不要投他的票,您敢说卡特从来没说过谎吗?”

卡特母亲:“也许我儿子说过谎,但都是善意的。”

女记者:“什么是善意的谎话?”

卡特母亲:“你记得几分钟前,当你跨进我的门槛时,我对你说你非常漂亮,我见到你很高兴。”

卡特母亲的变答可谓针锋相对,使得问话者非常尴尬。但这不能责备卡特母亲不友善、不礼貌、不厚道,她的应答是对方不友好挑起的,并且步步“逼问”出来的。就内容来说,其恰当、巧妙、简洁都是无懈可击的。

变答还有一种更特殊的情况,即以问为答。例如:有一次,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在莫斯科的一家旅馆中向随行美国记者团介绍有关情况。下面是他们的谈话记录——

基辛格: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250枚。

记者:那我们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多弹头导弹?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

基辛格:我不确切知道这些数字,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知道,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有多少呢?

记者:……

基辛格显然知道这些是保密的,不能回答。但他不是用“无可奉告”搪塞,而是变答为问,以问作答,结果反客为主,把问话者推到了难堪的境地。

必须指出,变答只有当问话者含有敌意或咄咄逼人时,才能运用,非此情况不可滥用。因为它有伤和气,其结果会出现僵局、冷场和不快。

3.牵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