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公关办事要有心机
4797400000006

第6章 学会做自己的伯乐(2)

在当时,100万钱可是一笔巨款。谁能够出这么多的钱来买把胡琴?这个消息没过几天就沸沸扬扬地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每天从四面八方赶到东市来观看这把胡琴的人,络绎不绝。胡琴一时间成了整个长安各阶层人士关注的焦点。

善于思考的陈子昂决心借这把胡琴为自己引路,他邀请了几个朋友一起来到东市。陈子昂拿起胡琴,上下打量了一番,大声说:“好琴,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好琴。”然后对卖主说:“就依你这个价,这把琴,我买下了!”而且说得十分干脆。

围观的人没有人不向陈子昂投以惊异、羡慕的眼光,口中发出了一片“啧啧”之声。同来的朋友对陈子昂说:“你疯了吗?你也不仔细地想一想这一百万是多少钱!花这么昂贵的价钱购买一把胡琴,值得吗?你要干什么呢?”

陈子昂大声对朋友说:“我喜爱音乐,精通琴艺,买回去,当然是用它来演奏。我还没有见到过这么好的胡琴,既然是好琴,多花些钱也是值得的呀。”

这时,人群之中有人高声说:“买琴的这位先生,既然你有高超的演奏艺术,买到的又是一把天下无双的好琴,何不当众演奏一曲,让我们一饱耳福呢?”

陈子昂微微地笑了笑,说:“当然可以。不过,弹琴要有一定的气氛和条件,譬如说,要焚上一柱香,要有琴童侍立,这样弹起琴来才会更加富于情趣,随随便便地演奏一曲,岂不是辜负了这把价值连城的好琴吗?”说着,用手指了指不远处那一片鳞次栉比的房屋说:“那里是宣阳里,我就住在那里,你们有雅兴听琴的,欢迎明天上午到寒舍去,我恭候你们大驾光临,同时也期待一切才高名重的朋友一起亲临指教。”

于是,这样一个精通琴艺、慷慨好客的人立即成了长安城中街头巷尾的议论话题。

第二天上午,宣阳里陈子昂家中热闹异常,一二百个嘉宾把家里挤得满满的。

神采飞扬的陈子昂站在人群中间,大声地说:“感谢各位朋友的光临,我来自巴蜀地区,胸怀大志,腹有文才。我写的诗文,虽然算不上是字字珠玉,但也绝非平庸之作。我曾经把诗文投献给一些知名学者,可是,遗憾的是他们连看一看的时间都没有,这是因为他们来不及了解我。”

看见周围的人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的话,陈子昂非常高兴,便伸手从书僮手中接过琴,激昂慷慨地转了话题:“我会操琴演奏,而且技艺不凡,但我不想把全部时间耗费在弹琴上,因为那毕竟是梨园弟子做的事。”话音未落,举起手中的胡琴,使劲摔在地上,耗费百万钱买回的一把琴竟被他摔碎了。众宾客顿时哗然不止,不知陈子昂究竟是何用意。

陈子昂以自信的口气说:“我要做的事是写文章。你们看,我已经写好了上百篇文章,我还会继续写下去的。今天,我请诸位来,是想请各位帮我鉴定一下文章的质量。如果不好,我马上放火把它们一烧了之。如果还有那么一点价值的话,就请各位多美言几句吧。”

这时,小书僮捧出一卷卷誊抄工整的文章,陈子昂依次送给每位来宾一卷。

陈子昂的文才确实属于上乘,他的文章刚劲质朴,有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扬雄的风格;诗歌格调清新,明朗刚劲,有汉末“三曹”、“七子”的风骨。人们透过陈子昂的非凡之举,进而真正认识了他。一天之内,他的名声传遍了帝京长安。这样,陈子昂从一个无名小辈,一跃而成为众口宣扬的新闻人物。自此,陈子昂的身价倍增。

放下虚假的架子

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不要认为自己现在有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当你把架子搭得越高,你就会摔得越重。

维斯卡亚公司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其产品销往全世界,并代表着当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高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詹姆斯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是徒有虚名了。詹姆斯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一年来,詹姆斯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1990年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解决,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尚未见眉目时,詹姆斯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在会上,詹姆斯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詹姆斯面对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们,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詹姆斯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詹姆斯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刚涉入社会的时候,不妨放下架子,甘心从基础干起。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舍不得放下自己的虚架子,怎么能得到别人的赏识呢?

多接近上司,以获得其赏识

每当议起“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古训时,很多怀才不遇的人总是感慨万千,而现代意义上的“伯乐”常常就是自己的上司。由于没有一个识才、举才、用才的上司,致使很多人才积压、浪费、被埋没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但“伯乐”们也有他们一肚子的怨气:中国的人才太谦虚、太内向了。没有机会时,他们感叹生不逢时;机会来临了,他们又缺乏毛遂自荐的勇气。这确是中国式人才的一大弱点。

下层社会出身的人,大多有一种说不出的“癖性”,即易于和同身份的人打成一片,而对身份略高,或属于社会上层分子、权贵者往往很难“同流合污”。一方面自视清高,傲骨凛凛,另一方面也梦寐以求想成为上流社会中的一员。这一矛盾常常使那些出身卑微又想在社会上成大气候的人陷入深深的忧思和焦虑。他们想成为想象中的人物,但捆绑他们手脚的除了社会偏见这条绳索外,另一条就是他们已有的、根深蒂固的思考方式。

“当官的根本不会把我们放在眼里。”

“你去跟他说也是白搭。”

在这种方式下,他们和自己上司的思想出发点会越来越远,鸿沟越来越深,严重的会造成强烈的社会阶层对立情绪。

一位来自辽东半岛的青年,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西安某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回家乡某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可是来学校半年内未给他安排任何工作;其次是系领导一年内没找他单独谈过话;其三是学校组织的有关创收的工作他根本插不上手。一年后,他暗暗想继续考博士生或索性调离学校算了。苦恼之中,他求教本校一名有名望的心理学教师。将一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古脑地抛了出来。

这时,心理学老师才循循善诱地说:“你刚才所讲的一切,虽然都是事实,但却不是事实的全部。我觉得,你在考虑问题时,过多地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而没有考虑到他人的心理和想法。比如说,你怨领导没有找你单独谈过话,可是你也并没有亲自找过领导呀。咱们学校条件差,既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创收,以提高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待遇。你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你自己积极争取主动,情况恐怕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后来,他照着心理老师的话去做了,情形也确实不一样了。因此,当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若发现上司有冷淡自己的倾向时,千万别一味地就此僵持下去。而是要善于换种方式思考,想一想上司是不是还在怪你冷淡他呢?你可以首先争取主动,多接近上司,一切就会“化险为夷”。

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同一单位中,那些跟随领导最紧,能处处跟领导办事的人升迁得最快,好处得的最多,吃亏的事儿轮上的最少。当然,对这一现象,不同的人几乎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社会评价。有的说:“嘿,这家伙有本事,有能力,是块料!”也有的说:“一个纯粹的投机钻营、溜须拍马之徒。”不管人们怎么评价怎么议论,透过这一表面现象,我们却会发现其中深刻的道理:即每一个人都希望有机会接近上司,希望得到领导的提拔和重用,但由于个人气质、性格、能力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处境呢?怎样才能让自己在上司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们初次交往活动中,交往的频率对增进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已达到一定交往程度的人来说,交往强度对巩固关系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将上司分为顶头上司和上级上司。对顶头上司,因为朝夕相处,甚至就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所以不存在交往频率的高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显山露水,出人头地呢?那就要在交往强度上下功夫。一个想法,一个主意,要让他觉得你超群不凡;办一件事,完成一项工作,要让他觉得你确实有头有尾,有梭有角。另外,特别要注意维护上司的尊严和形象,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以及背后,不得对自己的上司说三道四。

推销自己的四大绝招

用巧妙的手段表现自己,还能做到滴水不漏,这是一种高超的技巧,也是有心机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