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占有旧睿王园佟府村,米家坟及畅春园底一小部分。校内主要的建筑多在睿王园旧址。睿王园即明末米万钟底勺园。校里底湖就是万钟当日所浚底勺海或文水陂,故我校最初的地主实为米氏。米氏勺园为明末清初北方名园之一,其景物多为诗人所吟咏,可惜如今所存者只有文水陂上定舫底基址和几棵松树而已。
《明史》,康熙二十三年李开泰编纂底《宛平县志》,和李鸿章等纂修底《畿辅通志》都有米万钟底略传。万钟原籍关中,落籍宛平,字友石,号仲诏,明万历二十二年进士,从知县历官至江西按察使。天启五年,仲诏为魏忠贤党倪文焕所劾,因而削籍。崇祯初年,仲诏复起为太仆少卿兼理光禄寺寺丞事,卒于官。仲诏是当代一位大书画家,与临邑邢侗,晋江张瑞图,华亭董其昌齐名,时人称他们为“邢,张,米,董”,又称为“南董北米”。他底著作有《澄澹堂文集》十二卷,《澄澹堂诗集》十二卷,《易集》四卷,《石史》十六卷,《象纬兵铃》四卷,《篆隶考论》二卷。李开泰《宛平县志》五卷,米万钟底小传载,“公生平嗜石,人称友石先生,著有《澄澹堂文集》十二卷,《诗集》十二卷,《易集》四卷,《兵铃》十二卷,《右史》十六卷,及他著述甚富,行于世。”(《右史》或是《石史》之误刻)。
万钟底儿子米寿都,字吉士,明贡生,官江苏沐阳县,著有《吉士诗集》。寿都子米汉雯,字紫来,清顺治十八年进士,初官建昌县知县,康熙十八年授编修,著有《漫园诗集》,《始存集》,《宛平县志》等书。
米氏祖孙底著作,我曾向北平书坊征索,都得不着。万钟底诗文集在清代各藏书家底几种重要的目录里也没有。王崇简序《吉士诗集》有一句话说,“甲申之变,烟飘云散,迨归其新诗,而旧著一无存者。”(见《大清畿辅书征》卷一)这话很可注意,因为米万钟底园寓湛园,就在北平西苑西墙外,甲申底变故,那一带地方受害最深,寿都底诗稿既荡然无存,仲诏底著作也许是在同一命运之下散失了,看来仲诏底著作,纵然世有传本,也不致于很多。
《畿辅先哲传》(二十文学)《米汉雯传》里说寿都“……父万钟,官太仆时,筑勺园于海淀,招四方宾客,日夕觞咏,极一时之盛,尝绘园中景为灯,都下号曰‘米家灯’,题咏成帙。寿都亲侍左右,日与诸名士相酬倡遂以诗名。”又当时米氏底友人中有蒙阴公鼐者,均勺园作了一篇记,改过许多次然后脱稿。这篇记和米家灯底题咏必能给我们园里一个详细的叙述,可惜都见不着了。
虽然如此,我们还可以从旁的书籍找出勺园当时底景况;现在将关于勺园底记载从群书中抄录下来。
记得最简单的为《长安客话》:
北淀有园一区,水曹郎米万钟,仲诏,新筑也。曰勺园,又曰风烟里。中有曰色空天,曰太一叶,曰松坨,曰翠荷榭,曰林于澨。都人称曰米家园。
《图书集成》,《考工典》第一百十八,《园林部汇考》二之七,引宁所记《清华园》说:
海淀清华园戚畹李侯之别业也。淀之水滥觞一勺,都人米仲诏浚之,筑为勺园,李乃构园于上流,而工制有加。米颜之曰清华。
雍正十三年唐执玉等编纂底《畿辅通志》(卷五十三古迹)载:
勺园在宛平县北。《天府广记》“米太仆勺园,园仅百亩,一望尽水。长堤,大桥,幽亭,曲榭。路尽则舟,舟穷则廓;高柳掩之,一望弥际。”米太仆,明米万钟仲诏也。
康熙二十三年李开泰《宛平县志》(卷一古迹)载清华园说:
……明武清侯李国戚园之。………今上辟而新之为御苑。旁为米太仆勺园,百亩耳,望之等深,步之等远,水,石,舟,桥,堂,楼,亭,榭,各有意致,遂与李园竞胜。
李武清侯底清华园于清康熙时改建为畅春园,今依水流的趋向考察,我校水道从畅春园东墙外东北注入,正当其傍之下游,故其地为勺园故址无疑。又勺园位于西勾东雉之间,查嗣瑮诗:“乐雉西勾地较宽,米园绝有好林峦,只因身住风烟里,画个朝参一笑看。”东锥不详,西勾即娄兜桥(或作嵝兜桥),此桥今名篓斗桥,在校友门墙南十余步。
《帝京景物略》(卷五,海淀二)载,
…………米太仆勺园百亩耳,望之等深,步焉则等远。人路,柳数行,乱石数垛。路而南,陂焉。陂上,桥高于屋。桥上,望园一方,皆水,水皆莲。莲皆以白。堂楼亭榭,数可八九,进可得四。覆者皆柳也。肃者皆松。列者皆槐。笋者皆石及竹。水之,使不得径也。栈而阁道之,使不得舟也。堂室无通户;左右无兼径;阶必以渠。取道必渠之外廓。其取道也,板而槛,七之,树根搓枒,二之:砌上下折,一之。容从桥上指,了了也。下桥而北,园始门焉。入门。客懵然矣。意所畅,穷目。目所畅,穷趾。朝光在树,疑中疑夕,东西迷也。最后一堂,忽启北窗,稻畦千顷,急视,幸日乃未曛。
仲诏游历南方,雅好江南山水,建筑勺园,为底是寄寓他对于那里底风景底追忆。所以明王思任《题勺园诗》说:
才辞帝卫里风烟,处处亭台镜里天。梦到江南深树底,吴儿歌板放秋船。
仲诏自作《勺园诗》也有“先生亦动莼鲈思,得句宁无赋小山”之句。他想南中底莼鲈、藕花,和碧水,所以勺园底景物都以合着南方意味有名。
仲诏性喜奇石,有米颠底遗风,相传颐和园里乐寿堂前那块青芝岫大石,便是他命人从房山县一个山里凿下来要放在勺园底。那石非常重大,仲诏费了许多金钱,才运到芦沟桥附近。他底财力枯竭了,便不能再运,直到他死后,那石还运不到勺园。到清乾隆时代,高宗才把那石移到颐和园,安置在现在的地点。
勺园底布景,除《帝京景物略》所载以外,《燕都游览志》也有点记载:
勺园径曰风烟里。入径,乱石磊羽,高柳荫之。南有陂。陂上桥曰缨云,集子瞻书。下桥为屏墙。墙上石曰雀滨,勒黄山谷书。折而北为文水陂。跨水有斋,曰定舫。舫西高阜,题曰松风水月。阜断为桥,曰透迤梁,主人所自书也。腧梁而北,为勺海堂,吴文仲篆。堂前怪石蹲焉;栝子松倚之。其右为曲廊,有屋如舫,曰太乙叶。周遭皆白莲花。东南有竹,有碑曰林于澨,有高楼涌竹林中,曰翠葆楼,邹迪光书,下楼北行为搓枒渡,亦主人自书。又北为水榭。最后一堂,北窗一拓,则稻畦千顷,不复有缭垣焉。
依这篇记载,当时园底正门当在现时校务长住宅东边,这园门底遗址现在还可以找得出来。现在的农科花园便是当日底风烟里,缨云桥当在现在建筑中底小学校舍后面,那里东西有两行柏树,南北相隔约五六丈没有树,大概就是桥址。桥北便是正门,《帝京景物略》所记底便是设想游人从那桥下望可以了观全园风景。《景物略》作于崇祯,作者与仲诏为同时人物,故所记无疑是亲见的。文水陂当在博雅塔前面底湖,同学们名它为无名湖底便是。定舫底基址现尚完好。舫西高阜,我们叫他做“岛”的便是。现在建筑中的“岛亭”便是当时的松风水月。勺海堂当在第三和第二宿舍之间。现在底宁德楼,丙楼,和施德楼的北部都是当日底白莲池,太乙叶,林于澨都在这一部分。在丙楼底北边,现在卧着两对石联:“夹镜光征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和”画舫平临苹岸阔,飞楼俯暎柳荫多。”这四句或者是翠葆楼或其附近建筑底遗物。勺园建立时还没有淀北,朗润,圆明,诸园,所以“在园最后一堂,拓北窗一望尽是稻田”。
明叶向高评海淀当时两个名园说:“李园壮丽,米园曲折。李园不酸,米园不俗。“无怪一入清朝,两个园都为皇室所有。李氏清华园既改为畅春园,而勺园也改名为洪雅园。依清初底志书,勺园底名称仍然存在,也没载明属于何人,所以我们可以断定直到雍正年间,勺园还是米氏底产业。到清乾隆时代底著作,《宸垣识略》才载:“洪雅园即明米万钟勺园,今为郑亲王邸第。”考郑亲王是清显祖底第三子在亲王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济尔哈朗底封号。济尔哈朗底第四子辅国公巴尔堪底曾孙经纳亨亦追封郑亲王。
这园俗名墨尔根园。墨尔根,或即巴尔堪底音讹。但巴尔堪于顺治十二年封三等辅国将军,康熙七年降为二等奉国将军,八年复授三等辅国将军,十六年缘事革退,十九年卒于军中,乾隆十七年追封为简亲王。故墨尔根园底名字是不是由郑亲王底儿子巴尔堪而来,还有考究底必要。又我底蒙藏学朋友于道泉君对我说“墨尔根”是蒙古语“尊师”,“学士”,或“雅人”底意思。这是蒙古人对于学者底一种尊称。如果这样说法,也许墨尔根便是洪雅底意译。乾隆以后,洪雅园曾一度入于和珅之手。和坤败后园遂为睿亲王所有,故自嘉庆以后,海淀人便叫它做睿王花园。我们图书馆新得底那幅《西郊地图》是嘉庆年间底东西,所以也写洪雅园为睿王花园。这园与圆明园,畅春园等,于咸丰末年同遭英法军底焚毁,此后遂成一片荒废的苇塘,直到我校选它为校址,旧日底勺园才有现在的景象。
博雅塔西边底小庙现在只存一座大门。从门额上“重修慈济寺”底字意看,那寺或者是一个观音寺。可惜所有的志书都没记载它底来历,也许是勺园里底私庙。博雅塔东边底发电所和连阜后面底运动场原是成府村底当铺胡同,是我们知道底。成府明朝作陈府。听说“成”是成亲王,但“陈”是谁,还待考据。
圣哲楼前面与女部办公处之间为清四川巡抚杭爱底坟墓。女生宿舍前面两座石碑都是康熙年间立底。杭爱满洲人,为征西川时有功的将官。佟府也是由清朝国戚佟国维家而得名。佟府村底西边,现在校南门底大道为从前的御道。那条御道是从南向西北转底。在御道旁边,畅春园底恩慕寺与恩佑寺东边,现在本校围墙里,为集贤院,俗误作吉祥院。这院大概是属于畅春园底一所外馆,用来招待皇帝底宾客底,康熙朝底耶稣会士或者就住在那里。
燕南园底北边原是一座圆明园花匠所建底花神祠。现在还存着两座石碑,是乾隆年间立底。米家坟也在燕南园里。今年夏天,因为建筑教员住舍掘出米万钟底父亲米昆泉底墓志。李开泰底《宛平县志》(卷一坟墓)也载“米太仆万钟墓在海淀”,如果我们踏查一下,一定可以在燕南园找出我们学校最初的主人底坟墓。侗将军园底历史我知道底很少,只知园底东边原是明朝太监底坟墓,现在还有几块墓碑卧在那里。至于燕东园底来历更无可考。但这些都不关紧要,缺掉史乘也可以。
关于勺园底诗很多,如果把它们集起来也是燕京校史土一种有趣的资料。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得米氏一门的著作,如能得到,我们对于校址底过去就明白多了。
192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