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表现感情底文字,所以他底语风越庸俗越能使大多数的人受感动。现在新诗底运动,。守旧或固执的人皆期期以为不可,曾不想到这种运动不是近年才发作底。一说起诗,大家都推到唐朝。但唐朝底诗也不尽是贵族的或古典的。单说不避庸俗一节,自刘禹锡底《竹枝新词》写出来,不久就盛行通国,在诗史上也不能埋没他底位置。白诗底风格满有民众的色彩,也可以说是革盛唐以前诸体诗底命。竹枝词不能占很大的势力,不是因为他不能感动人,也不是不容易流行,乃是受科举制度底束缚,但这种体裁,一经发表,各处俚俗的诗歌有些就因此美化了。
我留到一所地方,必要打听那里底歌谣或民众的文学;在广东住得最久,对于那省底诗歌很有特别的兴趣,所以要把个人以为最好的那一种介绍出来。广东底民众诗歌底种类很多,如南音,龙舟歌,粤讴,山歌,等,都是很通行底。这些歌全用本地方言写成,各有他底特别性质;现在单要说底,就是粤讴。
没说粤讴以前,我先略略介绍粤讴底创作者。粤讴不是很古的骨董,是近百年来招子庸创作底。招子庸底生平无从稽考;所知底,是他底别号叫明珊,在清道光年间曾做过山东青州府知府。他底第一本创作,冠名《越讴》,在道光八年(1982)出版于广州西关澄天阁,内容共计一百二十余首。后来写这类韵文底越多,《越讴》便成了一种公名;甚或将书内第一篇《解心事》来做招子庸所做那本底名字——叫《招子庸解心事》。
东方的创作者爱用外号,常不愿把自己底真名写出来,有时竟不署名;所以名作多而名作家底事迹少。若是现在到广州所各县走一走,我们必要理(会)无论是谁,少有不会唱一二枝粤讴底。他们所唱底未知尽出于子庸手笔;但从实质看来,可以说这是他用本地方言把他底诗思表现出来底结果。
招子庸创作粤讴底动机在哪里呢?讲到这层,或者可以在书中找出一点他底行略。相传他要上北京会试底时候,在广州珠江上和一个妓女秋喜认识。彼此互相羡慕,大有白头偕老底思想。无奈子庸赶着要起程,意思要等会试以后才回来娶她。秋喜欠人些少钱债,在两三个月中间,从不曾向子庸提过;子庸一去,债主随来,她被迫不过,便跳入珠江溺死了。子庸回来,查知这事,就非常伤悼,于是作《吊秋喜》来表他底伤感。在粤讴里这是他底“处女作”。
招子庸是一个富于悲感底诗人,自从受了这场戟刺以后,对于青楼生活便起了无量悲心;所以《粤讴》里头十之八九是描写妓女底可怜生活底。描写恋爱底诗,文,小说,歌曲,等,大约有两种倾向:第一,是描写肉欲,或受性感束缚底;第二,是描写幽情,或显示同情感动底。子庸底《粤讴》是属于第二种;我们一读他底《弁言》就知道。他底《弁言》只有两句,是:“《越区》笃挚,履道士愿,乐,欲闻。请以此一卷书,普度世间一切沉迷欲海者。”
粤讴底描写法,和东方各种诗歌差不多;都是借自然现象来为起等等人事的情感,并且多用象征的描写法。ㄎㄌㄧㄇㄣㄊㄧ(CecilClementi)于一九○四年将《粤讴》译成英文;在他底译本底绪言中说过:东方的诗从没有像希拉诗所用底拟人法。拿恋爱这事来说,在西方便要把他描成一个有翼底孩子,执着弓箭向那色男色女底心发射;或描成一个顽皮女孩,御者,荡人,夺来的孩子,酒保,赌徒,等;但在中国,这种物质的拟人法是找不着底。中国的心思多是玄学,或理想的,所以诗人着力底地方,在象征化爱者,而不在爱的情感(Love-sentiment)。从这一点看来,粤讴底性质属希伯来的(Hebraic)多,而属希拉的(Hel-lenih)少。我们将《粤讴》来和《雅歌》(《旧约》第二十二卷许地山新译本见《生命》第二卷第四,五册。)比照一下,就知道二者所用象征很多相同底地方。
到这里,我们就要讨论一点《粤讴》底体裁了。在诗里,有兴体(或抒情体),赋体(或叙事体)散体(或散文体),等等分别,在歌里也是如此。《粤讴》底体裁多偏于兴体;他底章法是极其自由,极其流动底。平仄底限制,在粤讴里,可以说是没有。至于用韵一层,也不甚严格,通常以词韵为准,但俗语俗字有顺音底,也可以押上。押韵底方法多是一句平韵,一句仄韵;或两句平间一句仄;或两句仄间一句平。但这都不是一定的格式,只随人底喜欢而已。用典也不怕俗,凡众人知道底街谈巷语,或小说,传言都可以用。在每一首末了,常有感叹词“唉”“罢咯”,“呀”,或代名词呼格“君呀”,“郎呀”,等等字眼。有“唉”,“呀”底句通常在全篇中是最短的句,而最末了那句每为全篇中最长的句。这个特性,因为《粤讴》是要来唱底缘故到“唉”,“呀”,“罢咯”等字句,就是给人一个曲终底暗示也是《粤讴》俱用琵琶和着,但广东人精于琵琶底很少,所以名牌的调子都没有什么变化。
我把《粤讴》底大略说完,就要把招子庸所做那本里头几首我最喜欢底写在后头,使非广东人也享一点《粤讴》底滋味。
自招子庸以后,《粤讴》底作家很多,如缪莲仙底作品数一数二底。莲仙或与子庸同时,或晚他几年。他底生平也少有人知道,只知他是浙江人,游幕到广州底。他作《粤讴》,但在南音上更有特别的长处,如《客途秋恨》,传诵到现在还是不衰。
在广州或香港底日报上,时常也有好的《粤讴》发表出来,不过作者署名底方法太随便,有时竟不署名,所以我不知道现在的作家都是哪位。我盼望广东人能够把这种地方文学保存起来,发扬起来,使他能在文学上占更重要的位置。
19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