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在恰到好处
4808700000017

第17章 完美的拒绝艺术——包容不等于纵容(1)

不少时候,我们心里不太乐意,本想拒绝,但却点了头。碍于一时的情面,却给自己留下长久的不快。社会很复杂,你可能不会有心地去伤害别人,但你不能保证别人不会在有意无意之中伤害了你。所以,学会拒绝,很有必要。拒绝是一门需要拿捏分寸的艺术。

为你的回绝加上“垫子”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在提出自己的意见后,一旦遭到全盘否定,自尊心往往使他采取以牙还牙式地反抗。这种心理反应会极大地阻碍谈判的顺利进行。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你应当尽可能避免上述心理活动的发生。

相反,一个人在提出自己的意见后,一旦受到某种程度的肯定和重视,人的自尊心会引导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兴奋优势,这种兴奋优势会给人带来情感上的亲善体验和理智上的满足体验。这种体验一旦发生,就会有利于纠纷的调解,使争执双方的意见达成一致。

根据上述理论,在拒绝对方时,先说“是的”,表示同情和理解,创造一种较为融洽的谈判气氛,缩短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后,再讲“但是”。由于你对对方的某些看法大加赞赏,对方自动地停止了自己的讲话,含着笑、点着头关注地欣赏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肯定和发挥。这时,在他眼里,你是与他站在一起的,对立已经不存在了。尽管你也在赞扬的意见后表达了不同意见,那也好商量了。

美国得克萨斯市国家银行生活保险公司总裁,即《权力宣传如何使我在6小时内成功》一书的作者皮尔斯·布鲁克博士曾列出几种“是的,但是”拒绝方法的参考句型。

“是的,我能理解为什么事情会那样,但是……”

“是的,你在那件事上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另外一方面……”

这些基本句型可以有许多变化,如:“总的来说,您的看法是对的,如果……”

“你没错,你能这样说,假使我站在你的位置上,我也会这样说,但……”

“你的看法我也有同感,问题在于……”

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来削弱其气势

有家生产乳制品的大工厂,某日来了一位气焰高涨的抗议者,据他说,有一罐奶粉中竟然有只活的大苍蝇。

在奶品的制造过程中,卫生管理程序相当严格。为了防止氧化,特将罐内所有空气抽出,然后灌入氮气再予密封,所以,若要说有只活苍蝇在内,实在不可能。但由于这位消费者言之凿凿,使得厂方负责人不得不使用些说话的技巧,使抗议者无法继续逞能。

当这位来势汹汹的抗议者提出抗议时,这位负责人则静立一旁听取他的言论,等来者终于把话说完后,他才慢条斯理地开口道: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怎么行呢!若真有这么回事,当然是厂方的错误,加上这问题很严重,绝不可以忽视。好的!我现在马上停下全厂的机器,以查清错误的来源!”负责人边说边皱着眉头,此时一旁的职员听了,十分不安。但当这位负责人说下一句话时,他们才恍然大悟。

“本厂在奶品的制造过程当中,一定要把罐内的空气完全抽出,灌入氮气之后予以密封,所以不可能有苍蝇活着的情况,现在既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一定会调查清楚。但还是得请问你开封时的情形,及开封后的保存情形等等,并且麻烦您尽量说清楚。”

这位抗议者没想到这件事竟会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于是惊讶与困惑的表情不时浮现在脸上。由于那位负责人的提醒,他觉得,这问题或许是自己保存不当引起的,顿时锐气大减,终于怯怯地说:

“我只是希望以后不要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至于这件事,我不再追究。”说着仓皇离去。

当抗议者十分理直气壮地提出抗议时,一般人的反应是予以毫不客气的痛击,但这种做法往往得不到好结果,反易使事情闹得更僵。所以在遇到这类情况时,你只需将问题看得更严重,使对方感觉势态似乎颇不妙,便不好继续闹下去。不仅原来的气焰会低落许多,态度也和缓了许多,甚至还会向你认错道歉。

因此,当遇到有人提出不符合实际的抗议时,不妨将对方所提的问题夸大其严重性,可以削弱他的气势。

看紧属于自己的功劳

刚进这家房地产公司时,为了得到公司的认可,小敏几乎成了工作狂,并想出很多新颖实惠的点子。她的第一个策划方案便得到经理“有创意、很新颖”的表扬,经理的嘉奖让她更加自信大胆地工作。

同事小青是小敏自认的好朋友,在自己忙得天昏地暗时,她会适时地递上一杯咖啡;每当小敏加班时她也会送来一盒盒饭;当小敏的两只手恨不得当八只手用时,她总是自动拿起材料自己打印好。她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感动着小敏。

一次,小敏很满意地完成了一个策划交给经理。谁知第二天经理找到小敏:“小敏,我本来很看重你的才华和敬业精神,没有新点子也没什么,但你不该抄袭其他同事的创意。”经理看小敏一脸惊讶,递给她一份策划书。天哪,竟然和小敏的那份惊人地相似,而策划人竟是小青。

面对经理的不满和自己好朋友的“心血”,小敏哑口无言,因为她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机会终于来了,小敏接了一个很重要的订单。这回,她从自己的新点子里筛出了两个方案,做出A、B两份策划书。明面里不避小青,在办公室里大做A策划书,但暗地里小敏早已把B策划书做好交给了经理,并请经理配合自己先不说出去。果然,不久小青也交上一份和A计划书颇为相似的策划。明白真相后的经理非常恼火,马上请小青另谋高就了。

小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可以看到,当你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好主意,或者你勤奋工作为公司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时,却有人试图把这份功劳归为己有。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像小敏一样,大胆的回应过去。

1.用短信澄清事实

当然,短信内容一定不能让对方产生不快。短信的主要目的是要委婉地提醒一下对方,自己当初随便提出的想法,是怎样演变到今天这个令人欣喜的样子。在短信中,你可以适时地写上有关的日期、标题,可以引用任何现存的书面证据。

在短信的最后,建议要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这能让你有机会再次含蓄地加强一下你的真正意思:这主意是你想出来的。

如果真的有人把你的功劳忘记了。想把功劳归属于自己,那么这个方法倒能为你争回功劳起一定作用。

2.夸赞夺功的人,重申功劳的归属

这种方法对职业女性来说特别需要。很多研究者发现,女性员工喜欢从“我们”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来做事,所以她们的想法和首创,就常常会被男性同事挪用。如果着眼于事情积极的一面——你的同事也是想方设法要干好工作,而且他(她)对要做的事情也有独到的看法,也许会有助于你解决这件可能很棘手的事情。

一旦你觉得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你应用,你就应早点行动,如果等你的同事把你的想法散布开时再行动,困难就大了。

3.退出争夺战

初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种方法,或者不能算是一种好方法,但对某些人来讲,这或许是最好的。你应该问一问自己:哪个更重要?是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还是独自拥有想出这个点子的名誉?

什么时候应该理直气壮地和篡夺你成果的人理论?什么时候又该作出一些牺牲?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在作出决定时,要考虑打这场“官司”得花费多少精力。如果你正在准备一次重要的提升,或者证明“所有权”只能使你疲惫不堪,再或者也许还会让你的上级生气,让他们纳闷你为什么不能用这个时间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些情况下退出争夺战显然是上上之策。

不要让对方抱有幻想

给人以“敬而远之”的态度,比较容易把“不”说出来并说得较好,或者说,对方试图与你套近乎,你要保持头脑清醒,以免做了感情俘虏,给对方可乘之机。一般说来,见一次面就能记住别人名字的人,常容易与人接近,故此,在交谈中不断称呼别人名字,并冠之以“兄”、“先生”等常产生亲近感。那么,反过来你想说“不”时,便应杜绝这种亲密的表示,即对方的名字一概不提,这样拉大对方心理距离,容易说“不”。还有谈话时尽量距离对方远些,使其不容易行使拍、拉等触动性的亲密动作。据心理学家研究,“触动”是很容易产生共同感受的,故想说“不”时应注意避免。另外,最好也不要触摸对方递出来的东西。东西也和人一样,一经“触摸”也会产生“亲热感”,想要拒绝就不容易了。

有些人觉得不便说“不”,便随便找些不值一驳的理由来暂时搪塞对方,以求得一时的解脱。这个方法并不好,因为对方仍可以找理由跟你纠缠下去,直到你答应为止。比如你不想答应帮他做事,推说:“今天没有时间。”他就会说:“没有关系,你明天再帮我做好了,事情就拜托你了。”

又如,你不想要对方想转让给你的一件衣服,你推说:“钱不够。”那么,对方会说:“钱以后再说好了。”

就这样把你轻易应付过去了。或者你不愿意跟对方跳舞,推说:“我跳不好。”那么,他一定会说:“没关系,我慢慢带着你跳好了。”

因为这些都是小小的谎言,一经反驳,你定有所慌乱,“不”的意志便很难贯彻了。所以,对付这种情况,你倒不如直截了当地用较直接的理由明确地告诉对方:“你托办的这件事情办不到,请原谅。”“这件衣服的颜色我不喜欢,很抱歉。”“我已经另约了舞伴,不能跟你跳,对不起。”等等。

这样,虽说显得生硬些,但理由单纯明快,不给对方可乘之机,倒可以免除后患。

回绝他人的策略

有一个乐师,被熟人邀请到某夜总会乐队工作。乐师嫌薪水低,打算立即拒绝。但想起以往受过对方照顾,不便断然拒绝。他心生一计,先说些笑话,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能使夜总会生意兴隆,即使奉献生命,在下也在所不辞。”

此时夜总会老板自然还是一副笑脸,乐师抓住机会立刻板起面孔说:“你觉得什么地方好笑?我知道你笑我。你看扁我,不尊重我,这次协议不用再提,再见!”

这样,乐师假装生气,转身便走,老板却不知该如何待他,虽生悔意,但为时已晚。

因此,面对不喜欢的对象,要出其不意地敲他一下,以便打退对方。若缺乏机会,不妨参照上例,制造机会,先使对方兴高采烈,然后趁对方缺乏心理准备,脸上仍在笑嘻嘻的时候,找到借口及时退出,达到拒绝的目的。

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去拜访本田宗一郎,想将一块地产卖给他。

本田宗一郎很认真地听着金六郎的讲话,只是暂时没有发言。

本田宗一郎听完金六郎的陈述后,并没有作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金六郎看,并说:“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金六郎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本田宗一郎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详详细细地向金六郎讲述了一遍。

本田宗一郎共讲了15分钟之久。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诚诚恳恳地讲了他明年汽车拟取何种新的计划。这些内容使得金六郎摸不着头脑,但感到十分愉快。在本田宗一郎送走金六郎时,才顺便说了一句,他不想买他的那块地。

如果本田宗一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金六郎,金六郎一定会问个究竟,并想方设法劝说本田宗一郎,让他买下这块地。本田宗一郎不直接言明的理由正是如此,他不想与金六郎为此争辩什么。

拒绝对方的提议时,最好采用毫不触及话题具体内容的抽象说法。

日本学者多湖辉说的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学运中。某大学的教室正在上课时,一群学运积极分子闯了进来,使上课的教授手足无措。当着班上学生的面,教授想显示一点宽容和善解人意的风度,就决定先听一下学生讲些什么之后再去说服他们。

结果与他的善良想法完全相反,学生们乘势向他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把课堂搅得一团糟,再也上不成课了。并且这之后,只要他上课就有激进派的学生出现在课堂上,就这样日无宁日地持续了1年。

从这一教训中,教授悟到了一条法则,即若无意接受对方,最好别想去说服他,对方一开口就应该阻止他:“你们这是妨碍教学,赶快从教室里出去,与课堂无关的事,让我们课后再说!”

假如再发生一次同样的事,教授先生能否应付?就算他显示出了拒绝的态度,学生也会毫不理会地攻击他吧!如果一点也不去听学生的质问,一开始就踩住话头,至少不会给对方以可乘之机,也不致弄得1年时间都上不好课!

说“不”的技巧

当我们想拒绝别人时,心里总是想:“不,不行,不能这样做,不能答应!”等等,可是嘴上却含糊不清地说:“这个……好吧……可是……”

这种口不应允的做法,一方面怕得罪人,另一方面过于直率地拒绝每一个问题,永远说“不”,也不利于待人接物。

说“不”也有窍门。

1.用沉默表示“不”

当别人问:“你喜欢阿兰·德隆吗?”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

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它本身说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2.用拖延表示“不”

一位女友想与你约会。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晚上8点钟去跳舞,好吗?”你可以回答:“明天再约吧,到时候我给你去电话。”你的同事约你星期天去钓鱼,你不想去,可以这样回答:“其实我是个钓鱼迷,可自从成了家,星期天就被妻子没收啦!”

3.用推脱表示“不”

一位客人请求你替他换个房间,你可以说:“对不起,这得由值班经理决定,他现在不在。”

你和妻子一起上街,妻子看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很想买。你可以拍拍衣袋:“糟糕,我忘了带钱包。”

有人想找你谈话,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4.用回避表示“不”

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武打片,出影院后,朋友问:“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点的片子。”

你正发烧,但不想告诉朋友,以免引起担心。朋友关心地问:“你试试体温吧?”你说:“不要紧,今天天气不太好。”

5.用反诘表示“不”

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你的恋人问:“你喜欢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喜欢你吗?”

6.用客气表示“不”

在别人送礼品给你,而你又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你可以客气地回绝:一是说客气话;二是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三是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等。

7.用外交辞令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