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大忙人读的易经
4810700000050

第50章 渐卦第五十三艮下巽上——循序才能渐进

渐:女归吉。利贞。彖日: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日: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下卦“艮”是山,上卦“巽”是木,山木为“止”义,但是山上有木,木渐渐成长,于是山也随着渐渐增高,所以卦名取“渐”。

进取,不应急功近利,而要循序渐进。这就如同女子出嫁一般,按照婚嫁规矩,一步一步地来,才是吉利的。循序渐进,还应坚守正道,才会有利于进取、发展。

我国古代,从订婚到结婚有六个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说此“六礼”自西周始。西伯作六十四卦卦辞时,是在商代的末年,可能在那时还没有明确的“六礼”程序。但那时肯定已有了一定的程序,西周的婚礼“六礼”很可能是在商代婚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此,西伯才会在渐卦卦辞中以女子出嫁来喻进取的循序渐进。爻辞新解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日:小子之厉,义无咎也。鸿:大雁,是一种水鸟。干:水边、岸边。小子:老师称弟子也叫小子,在此当青年人讲。

“象传”说:年青人踏入社会,对于世事都不了解,恐怕会惹祸上身,也就很危险。但是只要踏实地,按部就班地来,不暴躁,循序渐进,照道理说应当是不会有灾祸的。

这一爻是说,凡事得一步一步来,不可太勉强,否则反而招惹是非。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衍衍,吉。

象日:饮食衍衍,不素饱也。

“磐”是大石。“衍”是和乐壮。“素饱”与素餐同,不劳而食的意思。

“初六”是在水边徘徊的鸿雁,“六二”已渐进到磐石,坚固平坦,是落脚最安稳的场所。“六二”柔顺中正,与上方的“九五”相应,所以说是磐石,可以在上面和乐的饮食。“二”是臣位,“五”是君位,又有“九五”赐给俸禄,使“六二”和乐饮食。但“六二”并不是尸位素餐,具备中正的德性,能够辅佐君王,地位安定,所以吉祥。这一爻,说明渐进应稳当踏实。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象日: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九三”在下卦的最上方,鸿雁已渐渐地走上陆地。“九三”与“上九”,同是阳爻,不相应,只好与情意不合的“六四”阴爻相亲。丈夫指“九三”,因为情意不合,一去不回;妇指“六四”,也因为不正常的婚姻,怀孕生下的婴儿,不能养育,所以凶险。不过,“九三”刚爻刚位,极为坚强,因而,防御外敌有利。

“象传”说:丈夫一去不回。因为“九三”与“六四”相亲,离开下卦“初六”、“六二”的同群伙伴。“丑”是类的意思。妻子怀孕,生子不能养育,是违背了夫妇的正道。有利于防御外寇,是由于上下团结,可以自保。

这一爻,说明渐进不可刚强过度,以致离群,刚强只适于防御外敌。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日: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六四”以阴居阴,处得其位,但是没有援应,而又凌乘“九三”之刚,居于不可居之处,故爻辞以大雁栖居高木之上为喻,说明他身处危境。不过,“六四”居位柔正,又上承“九五”之阳,有柔顺之德而又能渐进不躁,谦逊待人,故虽处险恶之境,也可转危为安,宛如大雁栖于高木,如果能够获得一根横平之柯,自然也就居位稳当,平安无事了。

这一爻是说,谦逊待人,渐进不躁,可转危为安。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九五”取象于“鸿渐于陵”,陵是高岗,这是大雁所能栖息的最高处了。所以这也是渐进的最高境界。“九五”以阳居阳,而且居中得正,有中正之德,这也是渐进所要具备的最好条件。当然任何渐进都需要一个过程,处渐之时,好事坏事都不可能立见分晓。

这一爻是说,处渐之时,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修养中正之德,最终会得到吉祥。

上九: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日: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说文》:“阿,大陵也。”其羽可用为仪,它的羽毛可作文舞的道具。

渐进的过程,到此已是登峰造极,“上九”身处巽卦之上,为人谦卑,而况以阳居阴,失其正位,使得“上九”更不愿高高在上,而欲超然于进退之外,所以爻辞才说“鸿渐于阿”。

爻辞“其羽可用为仪”,就是揭示“上九”这种精神境界的。羽是德行的比喻说法,仪指的是风范。“上九”这种居功不傲的高超美德,这种不为地位所累的高尚节操,足可作世人的表率与楷模,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

“象传”说:“志不可乱也”,正是赞扬“上九”头脑清醒、心境高洁、不贪恋禄位的志向。

这一爻是说,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其精神是伟大的,是值得人们崇敬与学习的。新卦点悟脚踏宾地,循序渐进渐卦阐释由停顿的状态,迈步向前时,应采取渐进的原则。前进才能建功,前进当然要刚毅,但也要把握中庸原则,不可以勉强,不可以冒进,应当稳当,依据状况,把握时机,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循序向前迈进,动静顺乎自然,才能安全,行动不会穷困。如果刚强过度,不停的冒进,就有危险。当然,在渐进中,会有阻碍,但邪不胜正,必须以正当的方式突破。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为名利所累,则可进退由心,可以说是进的极致。渐卦例解定劲是一步一步得来的循序渐进是事物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力量薄弱不要紧,只要循序而进,就可以避免失误。循序渐进应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但是并不排斥正当的外力援助。当力量尚嫌不足时,应尽快寻找一个比较平安的环境,渐渐壮大自己,再徐图进取;所处环境不安稳时,要善于应变,运用柔顺的方法争取强者的援助。渐进的道路也有曲折,也有种种阻碍,应该认识到这种复杂性。尽管道路曲折,前途却是光明的。

事物慢慢地在发展,事业也逐渐地步向成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从草原一步步进入中原,得到天下的。

1162年,在蒙古斡难河畔的帖里温孛勒塔黑地方,有个男婴呱呱落地。他右手握着血块,“眼神如火,容颜生光”。按当时的蒙古谚语,这是吉祥的象征。那天,婴儿的父亲——蒙古乞颜部的酋长也速该,带领部众袭击塔塔儿人,取得了胜利,抓到了两个战俘。其中有个战俘名叫铁木真,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也速该把刚刚生下的儿子取名为铁木真。

铁木真9岁那年,他的父亲带着他到弘吉剌部首领特薛禅家定婚。在回家的路上,也速该被塔塔儿人认出并用毒酒害死。乞颜氏族失去首领,势力中衰,铁木真的家族一时陷入困境。他母亲带着几个孩子,以及少数忠实的部众,“拾着果子,掘着草根”,艰难度日。

青少年时代的铁木真,历尽艰辛。有一次,为了躲避泰赤乌部的侵扰,逃进了山林。后来忍不住饥饿,下山寻找食物,不幸被俘。他被套上木枷,到处示众。铁木真利用泰赤乌人举行宴会疏于防备的机会打倒看守人,几经周折,逃回家中。在磨难中,铁木真得到锻炼,养成了机敏慎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性格。

在克烈部的支持与协助下,铁木真打败了蔑儿乞部,俘获了大量的蔑儿乞部人作奴隶。从此,铁木真登上了草原的政治舞台。

经过这次战争,铁木真的力量迅速壮大,一些在过去困难时刻离开的铁木真家族,也纷纷向铁木真靠拢。在王罕的支持下,铁木真陆续战胜了主儿乞部、蔑儿乞部、乃蛮部、泰赤乌部等。1201年,铁木真与王罕联合打败了札木合,并将塔塔儿部消灭。这样,西起鄂嫩河上游,东至兴安岭、蒙古高原的东部地区,都归并到铁木真的号令之下了。

随后克烈部和乃蛮部遭铁木真大军拦截,许多人坠崖而死,太阳罕也在乱军中死去。铁木真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蒙古草原成为铁木真的一统天下。

1206年,蒙古的贵族、功臣们,在鄂嫩河边举行大聚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并上尊号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语“强大”的意思。这一年,铁木真45岁,大蒙汗国宣告成立。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以后,在军事、行政、法律、文化等各方面,都开创了一套新的制度。

1211年初,西夏纳女称臣,1214年6月,成吉思汗围攻金中都,1215年5月,中都终于被攻破。1218年,成吉思汗利用西辽内乱的机会,灭了西辽。

1226年,成吉思汗以西征时西夏不肯出兵为借口,再次出征西夏,并占领了西夏都城的外围。西夏王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投降。由于天气酷熟,年老体衰的成吉思汗染上了斑疹伤寒,病情一天天加重,他自知不久于人世,对幼子拖雷和诸大将交代了联宋灭金的方略。后来窝阔台灭金,基本上遵循了他的遗嘱。

从铁木真一步步地构建自己的权力范围,到后来大元一统天下,这中间的过程是缓慢而曲折的。其实任何强大的事物莫不如此。企图忽略过程一蹴而就,不仅违反了基本规律,也会导致难以有任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