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工作和解
4810800000072

第72章 消除误会的妙法

文/红艳

不论是与上司、下属或同事,八小时以内的共事相处,发生误会和摩擦的机会可谓多矣,如果任凭其在心中累加渐成积怨,无疑要影响到以后的友好合作。与同事问的小误会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往往那些随口而出的三言两语,总会在不经意间触痛别人的心事,从而心生非分之想,小心啦,这可绝不是什么好兆头!

Lisa和雨妍之间的不愉快便起于一句不经意的调侃。那天Lisa和同事小荷、孟月为午餐供应是鸡腿而大发感叹,小荷说不想吃饭了,这东西会让体重直线增长。Lisa说凭你一米六五的身高和102斤的体重,谁也不能说你胖呀,真是不该减肥的人吵着减,该减肥的人反而胡吃海塞。

本是两句玩笑话,旁边的雨妍听了却大感不快,要知道体重是雨妍心中永远的痛,她最忌讳人家提这个,就在一小时前,她还回绝了Lisa口无遮拦地向她推荐的减肥新药,并反感地给了她几个白眼,现在听到Lisa这样说,以为是对自己上午言行的报复,心里感到特别憋闷。

下午前台小姐去卫生问的档口,外线电话骤然响起,Lisa正统计一份报表,也就没理会,而雨妍也在接一个电话,看到没人接听来电,雨妍匆匆挂了线把那个电话接了进来,电话是找Lisa的,雨妍伸长脖子看到Lisa端坐在那里,就生气地说:“生了那一副苗条身子也不见利索,电话都懒得接。”心直口快的Lisa没理会雨妍话里带刺。下午开例会时经理说:“女员工工作要充满主动热情,比如接电话吧,有外线打进来要放下手头的事先接电话,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

就算Lisa再大大咧咧,听了这话心里也不舒服,她想一定是雨妍在经理面前告了她不接电话的黑状,所以才有会议上的不点名批评,然而雨妍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暗夸经理英明,无意中替她出了一口恶气。

就这样,两个平时还算亲近的女伴成了“各怀鬼胎”的冤家,再见面都别别扭扭的。

小误会最终引起冲突是在一周后,雨妍说Lisa报销给她的钱实在是太破了,想让她给换两张新票,Lisa听了不急不慢地回答说:“都想要新钱,旧钱给谁去?”雨妍说:“你看你,给我换一下又怎么了,你去银行时再换点新的来嘛。”Lisa回道:“省下去银行的工夫也好接电话啊。”雨妍听了一愣,随即想起上周的那个岔口,脸色就有些不自然,看到雨妍不说话,Lisa得理不饶人道:“免得给别人留下打小报告的素材。”

雨妍气得脸发青,她说:“Lisa你什么意思,谁打小报告了你说清楚点。”Lisa不屑地一撇嘴,扔下一句“自己心里清楚”就出去了,把雨妍恨得牙根疼。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误会,加上两个人忽略了应该找个机会做解释,当初哪怕只是淡淡为自己辩解两句,事情也不会衍生成矛盾,最终在几个巧合之下变成了冲突。

实际上,化解误会的方法并不复杂,只是我们太关注自我感受从而钻进了死胡同,久而久之心生不屑于化解的态度罢了。化解误会的最佳方法是沟通。

1.语言解释

解释不一定非在正式的场合下进行,那样虽然消除了小误会,却很容易在双方心里留下尴尬。最好的形式是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轻描淡写地说一说当时的情况,让对方明白事情的缘由,误会自然消失。比如Lisa可以在工休的空档向雨妍诉诉自己的委屈,同时暗示自己在怀疑她的小报告。雨妍当然会辩解自己没做那种事。这时Lisa如果加上一句:“我想也不会是你,咱们好朋友相处一场,有什么话自然要当面说喽。”想想看,如此还会有日后的不愉快吗?

2.学会宽容

无论何时,在不违背原则和人格尊严的情形下,宽容永远是做人的美德,职场上许多矛盾冲突,是由于人们的不懂宽容所引起。就像雨妍听到Lisa议论减肥的问题时,如果能大度地调低自己的敏感系数,就不会心生郁闷,也就不会有随后的不良情绪了。为何不去Lisa跟前凑凑热闹,再笑问一句:“是不是说我呢?谁说我跟谁急,罚她请我喝咖啡啊!”不就化干戈为玉帛了?身在职场,如果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误会计较,被人认作是小肚鸡肠,最终会有后悔的时候。当上司和下属发生了误会也许是工作出现了差池,或是任务完成得不圆满,或是在处理微妙的人际关系上令上司不满,总之你和上司间发生了误会,这时,身为下属的你可要学会巧妙申辩,把留下坏印象的机会降到最低。

身为一家合资公司计划部主管的李一凡对此深有体会。

不久前,公司从加拿大派来了一位营运总监Ramond主管分公司业务,这对于分公司经理Jasmine的触动极大,凭她在职场闯荡十余年的经验,她开始小心地思忖总公司派Ramond来的真正意图,随后,她的工作亦越发努力,同时加紧了对各部门主管的管理和团队建设。李一凡作为公司里一名能干的主管,原本就深得她的器重,自从Ramond来后,她多次话里话外地暗示一凡:Ramond只是负责业务,公司的整体运作还要靠她,言外之意是让一凡注意站好队伍。而新来的Ramond也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有些自然与原来的有出入。Jasmine认为他不了解情况就做这些变动,不利于管理,心里颇有微词。

有一次Ramond找一凡谈话,结束时已是中午,于是两个人很自然地一同去饭堂边吃边聊,快吃完了一凡才想起来平时吃饭都是招呼Jasmine同往的,可这次和Ramond谈兴正旺,把这事忽略了。他急忙抬眼寻找Jasmine,却见她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时拿眼看着自己。一凡意识到事情不妙:自己被误会成“叛主求荣”之徒了。

果然,下午Jasmine就趁Ramond外出之际召开三位部门主管会议,重申各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有问题放桌面上谈,聪明的一凡立即意识到Jasmine的不满情绪,她装做不在意的样子委婉地提起上午和Ramond的谈话,后来她看晚上七点了仍无散会迹象,又主动叫了Jasmine最爱吃的外卖盒饭。不知是她的灵机一动化去了Jasmine的心头不满,还是她的主动坦白表明了忠心,总之,后来Jasmine邀一凡搭她的顺风车回的家。当然,一路上一凡的小甜嘴也没闲着,话题无非围绕着公司的发展啦、规划啦,后来又扯到女人的化妆啦、服饰啦,还说朋友从香港带回了一个小包,和Jasmine的这身套裙很配套,明天拿来送给她。

后来,警报解除了,公司仍让Jasmine做她的经理,Ramond负责业务,两人互不干涉,这场站队伍的考验才告结束。一凡说自己当时是如履薄冰,得罪谁也担当不起,其实谁当领导都一样,自己不过做具体工作,但在那种非常时期,如果不把一切隐患消于无形,或者急着表明自己到底站哪个队,那么不但将有冲突迭起,说不定还会就此走人。

许多时候,和上司发生误会的危害性并不会大于与同事间的误会,毕竟身为管理者,上司和下属之间缺少了显性竞争的因素,上司行事要从整体出发需要团结下属,下属为了和上司搞好关系也不会故意与上司做对。当发生误会时,解决方法看起来也更透明些,不过因为你们的上下级关系,你不可能像对平级同事那样谈笑风生间就把误会消除,所以比较有效的方法不外乎:A.和上司坐下来详谈;B.用行动表示自己的善意或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