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4818500000048

第48章 社交心理障碍的秘密(1)

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痛苦等感受,还可以宣泄愤怒及缓解压抑感。因此,社会交往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有些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这就属于社交心理障碍。社会交往心理障碍造成的影响有:不敢或不能与人交往;交往变得困难;交往给人带来的是不愉快、压抑等消极情感体验。

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社会交往上的困难、不适应,这是难免的、正常的。然而,人际关系严重失调或经常失调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个性缺陷、认知错误或心理障碍。因此,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状况,应做具体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对于异常类型的,要分清哪些属于思想问题,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是两者皆有。只有分辨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心理问题61 人际关系敏感症

他们总是合伙整我

■问题描述

小刚是一名高中男生,心理非常脆弱,别人说两句难听的话或做一些有点过分的事,他就受不了。他敏感多疑,总是怀疑别人说他的坏话,做事时,总爱看别人的脸色,唯恐得罪人。他觉得别人都会欺侮他,践踏他的自尊。总之他觉得自己生活在不快乐之中,很苦恼也很困惑。

■问题分析

很明显,小刚由于对人际关系敏感而导致了强迫症和抑郁症。人际关系敏感症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与人相处时有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在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方面存在种种困惑,与身边人关系紧张。患有人际关系敏感症的人一般都有点自卑、悲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明显有所欠缺。

一般来说,过于敏感的人容易对别人的话语和行为产生过多的猜疑,过多地在乎别人的看法,然而,引来的却是过多的痛苦、内疚、难为情,也给自己添了不少恐惧,唯恐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惹怒了周围的人。

于是,有些敏感的人学会了隐藏自己的个性,以为只有这样才是最稳妥的,却不知道,一直活在别人的眼里,其实是最痛苦的,甚至让人呼吸困难。

■解决之道

一、认知疗法

要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摒弃不合理的想法,从而消除症状。充实自己的内心,改变把敌意投射到别人身上的防御模式,消除对人际关系的敏感。

二、仔细思考

静静地想一想自己的选择以及应该排除的琐事,集中一下注意力,你会发现,无论如何自己总是可以选择的。在很多情况下,自己所做的事就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会发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样想会提高你的快乐指数。

三、不为生活小事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学习和工作中过分追求完美是造成心情不爽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过分小心翼翼的人,允许自己偶尔犯错误,更要允许旁人对你有偶尔的侵犯。

四、不发牢骚

发牢骚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导致更大的压力和别人的不快,换一种思路,会有新的出路。让自己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而不是从问题本身来进行思考,多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再想想如果换了一个你敬佩的人,他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五、珍惜现在

专注于当前的时刻,把当前看成是一个神圣的时刻。无论现在做什么,都力求把它做好,这才是快乐的源泉。同时要注意防止一心只看重时间、目标和试图同时做很多事、学习很多科目,因为只关注时间、目标会使人陷入高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而试图同时做很多事、学很多科目,则会导致你工作和学习的肤浅、平庸和错误,这反而会使你丧失自信而心情沮丧。

六、变消极为积极

生活中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积极的力量,另一种是消极的力量。我们的光阴有限而珍贵,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深陷于消极情绪中而浪费时间,我们可以把消极的烦恼情绪锁定在一天中的某一个小小的时间段里,然后,立即关闭消极和烦恼的阀门,让自己在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快乐情绪中。

七、学会适应

如果你不喜欢某些人的行为而又无法回避,那就先试着学会与之共处——一次即可。然后再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他为什么如此,你可能就学会了宽容与接纳对方。

八、憧憬快乐

假如你现在不快乐,那就想象一下快乐的感觉并相信它是真的,想一想自己快乐时喜欢做什么,试着去做一做。做一个乐观主义者,期待最好的结果,这样会给别人带来很好的影响,并不知不觉地影响到自己。快乐并不一定是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是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

九、发挥长处

也许你比别人更擅长做一些事情,那就在有机会的时候多表现自己的长处吧!可能的话,在众人面前多说自己擅长的话题,多做自己熟悉的工作,这样会感到心里有把握,而不会感到紧张和压力。

■心理测试

人际关系中的倾听能力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下列各题答案:A.总是;B.多数情况下;C.偶尔;D.几乎没有。

1.听别人讲话时很认真,不伪装。

2.以身体的动作表示你在入神地听对方说话。

3.经常锻炼自己的倾听能力。

4.不会一边听对方说话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5.即使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仍会耐心地听完。

6.不会因为对说话者有偏见而拒绝听他说话。

7.听批评意见时不生气,能耐心地把话听完。

8.听不懂对方意思时,坦然相告。

9.即使对方地位低于自己,也认真地听他讲话。

10.情绪激动或心情不好时,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

11.利用举类似例子的方法证明你能正确理解对方。

12.鼓励对方表达思想。

13.归纳、重述对方的思想表达,以免曲解或漏掉信息。

14.不会只听想听的部分,能抓住对方全部思想。

15.与人交谈时注意交谈位置,使对方舒服。

16.谈话时,与对方保持适当的目光交流。

17.注意对方表达的情感,不停留在表面。

18.以适当的姿势鼓励对方说出心里话。

19.能观察出对方是否心口一致。

20.注意对方的身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

21.必要时边听边做记录。

22.不匆忙下结论,不轻易批评对方的话。

23.听别人说话时能够尽量排除周围的干扰因素。

24.不会向讲话者连续提很多问题。

25.如果对方的表达能力差,会积极引导对方。

26.向讲话者表示你理解了他的情感。

27.对方讲话速度慢时,能够及时整理出对方的主要意图。

28.不指手画脚地干扰讲话者。

29.力求听明白对方讲话的实质。

30.别人讲话时不急于插话,不打断对方的话。

评析:

选A为4分、B为3分、C为2分、D为1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105~120分,说明你的倾听能力很好。

89~104分,说明你的倾听能力比较好。

73~88分,说明你的倾听能力一般。

低于72分,说明你的倾听能力比较差。

心理问题62 人际孤独症

脆弱而又不寻求帮助,宁愿疏远大家

■问题描述

杜先生今年27岁,过着单身生活。他自称,从17岁开始到21岁这个阶段,他感到非常孤独,尤其是在雨天或晚上的时候,他一个人躺在房间里,强烈渴望有一个伴侣。几乎每个晚上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哭泣。虽然他感觉很痛苦,却不愿让家里人觉察到,连哭泣都尽量无声无息。

他非常苦闷,总觉得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他觉得许多人素质太差、低俗、自私……而周围的人认为他清高、自负、好表现,不愿搭理他,还经常挖苦他。

杜先生很孤独,他不知道自己是该随波逐流呢,还是继续保持独特的个性?他现在远离家乡,在外地城市里做着一份仅够养活自己的工作,没有爱人,也没有朋友,经常发愁,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问题分析

有些人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莫名其妙地封闭内心,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中,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而把因此而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我们内心的孤独感从何而来?为什么有的人身处闹市却觉得已经被世界抛弃,而有的孤身一人却生活得充实而富足?

孤独症是由于自己与他人的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后者的作用更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通信手段的应用已经使空间无法成为阻碍人们交流的鸿沟了)过大而感到交流困难,由此产生的心理障碍,严重者将最终导致抑郁症。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意识,当一个人深深沉浸于自己的意识中,渴望自己的内心被他人理解又发现很难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便会产生精神上的孤独感。

孤独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很自卑,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过低,觉得别人都不愿意与自己交流,为了满足自己维护与保全自尊的主观愿望,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自己封闭起来,最终自陷孤独境地。

有的人恰恰相反,很自傲,对于自己的主观评价过高,认为身边的人都过于平庸而不配与自己交往,其结果只能是落得孤芳自赏、孤家寡人的境地。

还有一种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弱者”,他们认为自己是弱势的一方,于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自觉”地认为自己将是受呵护、受照顾的,如果得不到别人主动的关心和照顾,他们脆弱和多愁善感的一面便展现了出来,觉得别人都没有理会自己,从而产生孤独感。

孤独会使人产生挫折感、狂躁感,令人心灰意冷,严重的还会厌世轻生。

孤独心理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使孤独心理在青年人中比较多见。青年人正处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准成熟状态,世界观和人生观刚开始形成,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常常委屈地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

2.缺乏事业心。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一般不会感到孤独。

3.性格特点使然。内向型性格的人容易感到孤独,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观念比较强,内心深处有比较强烈的抗拒感,往往对外界事物和周围人群表现得很冷漠,喜欢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

4.幼年的创伤经验。父母离婚、父母的粗暴对待、伙伴欺负等不良刺激,使儿童过早地接受了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体验,会使他们产生消极心境,进而变得畏畏缩缩、自卑冷漠、过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5.交往挫折。有些人缺乏必要的社会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打击后,自尊心受到伤害,便把自己封闭起来。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感孤独。

以下是一些孤独心理的预警级心理活动。

1.即使在欢快的场合,也很难被当时的气氛感染,仍然认为自己很孤单。

2.觉得与大多数人很难沟通,认为别人都不理解自己。

3.过于内向,有了心事找不到一个能倾诉的人。

4.认为人们都各怀鬼胎,不值得信任。

5.心里很希望别人来接近你,但是自己却不采取主动。

6.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不能忍受长期的孤独的,但是,有的人却将自己推至孤独的境地。

还有一种孤独是有思想的人才能体会的,这种孤独是文明带给我们的。一个人当他的人性开始萌发、灵魂开始苏醒时,便有了希望有人理解他,听他倾诉的愿望。当人性发展得更丰满,心灵飞舞得更高远的时候,便转为希望获得一种心灵的默契,但是,这样的默契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于是,孤独来到了。这类的孤独是人生的独特景致,可能导致人们深刻的思索、灵感的闪现、认识的飞跃,有思想的人并不害怕孤独,而是在孤独的风中飞翔得更加高远,去认识人生的另一片风景。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孤独感。有孤独感并不可怕,但是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的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变成孤独症。

■解决之道

一、战胜自卑

因为感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就不敢跟别人接触,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种孤独状态。这就跟作茧自缚一样,要冲出包围着你的黑暗,你必须首先咬破自卑心理织成的“茧”。其实,大可不必为了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而忧虑重重,人人都是既一样又不一样的。只要你自信一点儿,钻出自织的“茧”,你就会发现跟别人交往并不是一件难事。

二、与外界交流

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一个长年在山上工作的气象员说,他常常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告诉人家,可是他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人,所以他就用写信满足自己的这一需求。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翻一翻你的通讯录,也许你可以给某位久未谋面的朋友写封信;或者给哪一位朋友挂一个电话,约他去看一场电影;或者请几位朋友来吃一顿饭,你亲自下厨,炒几个香喷喷的菜,这都别有一番情趣。跟朋友们的联系,不应该只是在你感觉到孤独的时候,要知道,别人也都跟你一样,需要体会到友谊的温暖。

三、为别人做点什么

跟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候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这是因为你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就跟你突然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一样,你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你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气氛里面,你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很孤单,而他们之间那种热烈的气氛更能衬托出你被冷落了。要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唯有“忘我”,想一想你能够为人家做点什么,这很有好处。记住: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

四、享受自然,走入社会

一些习惯了孤独的人,懂得充分地享受孤独提供给他的闲暇时光。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活动,都是充满乐趣的,而孤独使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这种福分,不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可以享受到的。许多有过痛苦经验的人都说,当他们遭到厄运的袭击而又不能够对人倾诉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走到江边去,被清爽的江风吹拂着,心情就会渐渐地开朗。有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孩子说,她常常跑到最热闹的街道上去,她觉得只要置身于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就会忘记自己的寂寞。

五、确立人生目标

也许因为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过惯了群居生活,所以现代社会才有了“孤独”这样一种世纪病。人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样,害怕被别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时候孤立无援,害怕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旁人的理解……总之是一种内心的恐慌,似乎人类的心灵越来越脆弱了。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内心的脆弱,最好莫过于给自己确立一些目标并培养某种爱好。一个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同样,一个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怕寂寞的。

■心理测试

孤独症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如果某个问题对你不适用,就答“否”。

1.我对家人感觉亲近。

2.我有一位能与我讨论我的重要问题和烦恼事的恋人或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