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4818500000051

第51章 职业心理障碍的秘密(1)

职业是人们维持生计、承担社会分工角色、发挥个性才能的一种连续进行的社会活动。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职业心理疾病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从技术层面上说,职业心理障碍是指在职业生涯中,当人们意识到威胁或者遇到无法应对的情况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当你意识到威胁和挑战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让你体验什么叫做职业心理障碍。而职业心理障碍的诱发因素是指带来职业心理障碍的外部或者内部力量。

职业心理障碍的症状和后果可以分为四大类:生理、心理、行为和工作绩效。伴随职业心理障碍而出现的工作绩效变化是其他症状和后果的副产品。

心理问题65 就业焦虑症

一毕业,就忧郁

■问题描述

小张今年24岁,刚刚大学毕业。在舍友们都纷纷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小张却一反常态,在宿舍里闭门不出。以前,小张也经常到各地的人才市场走走看看,希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但是临近毕业了,小张反而不敢出去了。小张的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都普遍认为小张平时非常活跃,对校内的各种活动都很热衷,在毕业前一年左右,小张就到全国各地的大型人才市场参观过,现今却如此表现,非常不可思议。小张自己也因为临近毕业而不敢出去,怕自己毕业后会像人们常说的毕业就是失业一样。为此,小张出现了失眠的现象,而且白天也表现得无精打采。原来十分活跃的小张变得忧郁起来。

■问题分析

小张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很常见。心理学家称之为“就业焦虑症”。据有关部门的确切统计,在全国大约有53.2%的就业者存在轻度或者中度就业焦虑症。

所谓的“就业焦虑症”,是指由于在就业时的一系列不适应造成的一种焦虑或担忧的情绪,这种状况可能会伴随若干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和症状的存在会令人感到压抑,严重干扰他们的正常工作或社会生活。这种焦虑感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情绪,而是一种情绪障碍,它使人陷入一种预感将有什么不祥事件发生的模糊而不安的情绪状态中。一个人正常的害怕情绪是有特定的存在对象和具体原因的,但一个人焦虑却往往说不出焦虑的对象和原因。

焦虑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会引起一系列作为应激反应的生理变化。这种极度的焦虑状态会逐渐使人的理智产生障碍,表现出种种非理性行为,从而形成一种心理疾病。简而言之,如果你由于担心、害怕、紧张而引起的反应对你的伤害超过了对你的帮助,你就要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出现了焦虑综合征。区分正常的焦虑和焦虑症,除了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的是,引起焦虑的原因是否明确,焦虑程度与现实生存环境的严峻程度是否相符合。当然,我们还要防止将一些躯体疾病的症状当做焦虑的症状,如心动过速、晕眩、胸闷等。所以,在出现某些疑似焦虑症的症状时,一般需要通过医疗检查排除罹患躯体疾病的可能。至于焦虑症发生的确切原因,目前心理学界还没有定论。但临床统计表明,家庭遗传因素、童年生活不幸和当前环境压力是焦虑症的三大主要诱因。像小张这样的状况,因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对其性格造成了一些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可以认为她患上了就业焦虑症。

■解决之道

一、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期望谋求到理想职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使期望变为现实,必须认清形势,正确把握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当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把毕业生推向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下岗分流人员不断增加,大学急剧扩招,使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在择业时,要认真考虑所学的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等一系列条件来确定自己的职业期望值。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大学生的世界观、道德意识及心理认知水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急功近利、求闲怕苦、虚荣攀比等心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错误的择业观约束了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校也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择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意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通过一些必要的心理矫正方法来疏导自己的压抑和紧张心理

焦虑的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解释和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非理性观念,调整对诱发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领悟到理性的观念,情绪困扰就可以消除了。例如,有的学生在择业中受到挫折便消沉苦闷、怨天尤人,其原因在于他原本认为“择业应当是顺利和理想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定势,才导致他们在遇到挫折时的情绪偏差,如果能够将这些想法加以纠正,不良情绪就在相应程度上得到了克服。大学生在择业中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要善于从中分析、抽取非理性的观念,综合、概括出理性的看法,并对比两种观念下个人的内心感受,使自己走出非理性的误区。

四、适当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大学生在择业中处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状态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藏在心底,而应进行适当的宣泄。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甚至可以大哭一场,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或消除。另外,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如打球、爬山等,宣泄不良情绪。当然在宣泄情绪时也要注意场合,宣泄要适度,不要侵害了别人的正当权益。在宣泄自己情绪的同时,还可以适当采取自我慰藉的方法。毕业生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经过顽强努力仍无法改变状况时,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样,就能缓解因心理矛盾而引起的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重新找回自信,树立继续努力的信心。适当的自我慰藉并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在自己的能力实在不能够胜任一些特别困难的工作或者状况时采取的一种积极的自我保护方法。在适当自我慰藉的时候,大可不必担心会有人对自己不理解,一切以恢复自己的正常情绪为目标。在自己情绪好转以后,就可以回到同学中间,继续进行自己的求职活动,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

五、做到经常自我激励

毕业生在择业面试中常常出现胆怯、信心不足等现象,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进行调适,增强自信心。例如,运用无声语言或书面语言来调整情绪,在心里默念“我会发挥得很好”、“我一定能成功”等语句,或者写在纸上,或者到旷野大声喊出来。这些对走出自卑、消除怯懦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良好的心态下进行自己的求职工作,以平常心正确面对社会的现实状况。

正确认识到社会的就业压力,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同时适当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情绪,才能够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理想。像小张这样的状况,一方面要由专门的心理辅导小组对她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也要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学校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心理测试

发展潜能的自我测试

你偶尔和朋友两人到寿司店去,眼前有各种寿司。如果朋友说:“喜欢什么就拿什么!”你会先拿哪一种呢?各种寿司的排列次序如下:

A.虾B.金枪鱼C.鲍鱼D.花枝E.海苔F.鸡蛋G.鱼子

评析:

选择A:虾——欲求执著型。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求及愿望,牺牲其他东西也在所不惜。平时有崇高的理想,讨厌平凡的事情。另外,事业技能高超,但人际关系却不怎么样,不适合从事管理类职业。

选择B:金枪鱼——正统常识型。非常具有常识的判断力及行动力。重视人际关系,能获得其他人的信赖和支持,最适合当上班族。

选择C:鲍鱼——耐力不足型。对性的期待强烈,性的衰竭也快速。耐力不足,却想要追求刺激,做任何事情都是半途而废,是属于“凡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类型。

选择D:花枝——实际型。不注重外观,具有将想法立即付诸行动的性格,是对金钱非常关注的现实主义者。

选择E:海苔——妥协型。心中的想法往往不形于色,属于内向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作出妥协,即使是讨厌的事情也能忍耐。一生中不会有非常高的职位,但其踏实的工作态度会使其受到重视。

选择F:鸡蛋——感情化的类型。容易受心情影响,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欠缺自信和主体性,常以他人的意见为意见。

选择G:鱼子——自我显示型。不满足于平凡的事,并力求让周围的人看到自己的能力,是喜欢炫耀的人。对上司及权威有强烈的反抗心理,适合从事业务工作。

心理问题66 假期综合征

放假比上班还累

■问题描述

七天长假,对于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的人而言,未必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外企、私企的白领,突然闲下来无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现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而七天长假闲惯了,上班反而也不适应。有人在假期中暂时告别繁忙的工作,身心充分放松,然而假期过完,上班后却显得烦躁不安,无心工作,甚至失眠、胃口不佳。有些人外出旅游时,会出现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症状;有些人会因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轮船而突然产生严重的精神障碍。江小姐无疑就是对此深有感触者之一。江小姐在十一长假刚开始的两天里,显得憔悴、焦虑、无精打采。在朋友的拉拢下出去旅游了四天,旅游回来后,开始上班了,却又在工作中显得没有精神。

■问题分析

长假一结束,上班族纷纷回到单位,重新投入工作中。可不少人此时却感到精神委靡不振、面黄肌瘦、心情烦躁、精力不集中、睡不好、吃不香,没有上班的激情,并伴有头疼、疲劳、爱瞌睡等种种不适,但身体并没有器质性病变。专家称,这就是常困扰上班族的“假期综合征”。还有的人在长假尚未结束时,想到又要回到繁杂的工作中,就感到头疼、心烦乃至恐惧,这也是一种“假期综合征”。

职业人士的假期综合征,是由于在长假期间,打乱了正常的作息时间,破坏了饮食规律,人体各器官都超负荷运转,引起心理、生理功能紊乱所致。患者会感觉浑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厌食、恐惧、孤独和出现头晕、口干舌燥、烦躁、腹痛、腹泻等症状。

假期综合征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有:疲惫、神经性厌食、上班恐慌症、孤独症和旅游后遗症。

1.身心疲劳症。患者会出现抑郁、记忆力减退、失眠、倦怠、精神委靡、头痛、腰痛、胃部不适、食欲减退等一系列症状。

2.假日消化不良症。身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或高热量食物,加重了肠胃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表现为肠胃不适,并伴有厌食倾向。

3.上班恐慌症。与平时的快节奏生活相比,节日期间一旦彻底放松,生活规律就被打破,于是造成心理和生理的种种不适。表现为身心疲惫、精神涣散。

4.孤独症。无法同最亲近的人共度假日,孤独感随着假日的临近而加剧,看到周围的人都欢聚一堂时,情形会变得更糟;另一种情况是不希望与亲朋好友在一起,只想一个人待在家里,对于亲朋好友的来访感到烦躁。

5.旅游后遗症。旅途劳顿和饮食不规律,打破了身体的酸碱平衡,外加环境改变、水土不服、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是导致以上症状的病因所在。表现为感冒发烧、角膜发炎、牙痛、口腔溃疡。

尽管在我们的想象中,假日,尤其是“十一”、春节这一类的长假应该是一年中最为快乐的休闲时光,人们可以借此同家人和朋友团聚,调整一下紧张了很长时间的神经和心情,但事实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假日,尤其是在长假里感到忧郁、沮丧和孤独。他们甚至在假期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仍为这类情绪所控制。

造成假日忧郁的因素有很多,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和疲劳,不切实际的期望,社交活动过多,无法和最亲的人团聚等都是其中之一。专家建议,如果你经常遭遇或现在正处于假日带给你的消极情绪当中,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调整,相信它们不仅能帮你走出目前的情绪低谷,而且还能让你在下一次假日之前就能早早地预防假日忧郁。

■解决之道

一、心理上的解决之道

没有或无法同最亲近的人共度假日所带来的孤独感,最容易让人在假日里感到伤感,当你看到周围的人都欢聚一堂时,情形就会变得更糟;另一种情况则正好相反,即家庭成员之间在愿望上的冲突使你对假日失望,比如说,你希望和朋友外出旅游,而你的父母却坚持要你守在他们身边,你只好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看着一年中难得的假日白白溜走。

对此类情况,专家建议,首先,要承认并发泄自己的消极感受。如果你最近失恋或失去了一位亲人,假日里怀旧和悲观的情绪就会比往常更强烈。你应该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压抑自己的这类感受。如果你想哭,你就痛痛快快地哭出来;如果你想独自去酒吧,那就独自去好了。不要顾虑在大家都欢笑的日子里你痛哭会很不合时宜,或在别人都成双成对的地方你孤身一人显得有些另类,压抑自己的某种情感只会让这类情感持续的时间更长,正确的办法是释放自己的压抑情绪。

其次,不要对假日期望过高。再隆重的假日也是生活中的一天或几天,这也就是说,你在平常日子里能碰上的不顺心,能遇到的不如意,在假日里同样也会遇到。将假日看得非同一般是很多人在假日里感到失望和不如意的主要原因。要学会降低自己对假日的期望。比如,不要指望家里的所有成员都有着和你一样的假日计划,不要盲目地认为在你想聚会的时候朋友们都恰好有时间,更不要幻想假日里只有美酒佳肴、欢声笑语,电视、电影里那些完美无缺的度假方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现实的。

二、经济上的解决之道

假日会给所有的人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外出旅游、互赠礼品、聚会聚餐、购物消遣等没有哪一样不让人们付出比平常多得多的钱。假日当中的入不敷出和假日之后的捉襟见肘,也是令许多人感到烦恼和沮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