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西风变
48327700000078

第78章 策对

刘睿一时间心念电转,老东西首先一身文人常服,然后又是独自一人前来,并且是在妓院这种怎么说都不能算是正式的场合见面。只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在试探。试探自己到底有没有可以与其所在的党派合作的能力。

想通了这一点,就觉着不露点真才实学是不行的了。

刘睿嘿嘿一笑,举起酒杯一口喝干。满意的砸吧了两下嘴才神色傲慢的说道:“阁老过谦了,既然阁老动问,那小子如何敢不说说自己的一番浅薄见识?至于教导,却不敢提。”

刘睿刻意表现的傲慢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谈判就是这样,你稍微露一点怯,就可能产生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点,刘睿曾经在生意场上深有体会。

“小子斗胆敢问阁老大人,如今之明国,何为疥癣之疾?何为心腹之患?”

张之谦眯缝着眼睛沉思一会,反问道:“贤侄以为呢?”

嗯,不错,不愧是首辅大臣,没那么容易跟着自己的思路跑。

“以在下看来,方今之明国与其说是劫后余生,百业凋敝,不如说是大难之后的天赐良机,古语云:大难之后必有大治。方今之明国正是处在这一时期,所以小子说这是天赐良机,想必张叔不会不认同吧?”

生意场上谈业务,讲究的是纵横捭阖,想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产品,首先就得先接受自己的概念,而接受自己的概念就得先接受自己这个人。生意如此,刘睿认为政治也是如此。

先拿你最关心的大治来提起你的兴趣,然后用天赐良机来偷换概念,最后用一句张叔来拉近距离,这就是刘睿的策略。你不是不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吗?我非要一点点的下好了套拽着你走。不然就凭我这么点实力,凭什么跟你平起平坐的合作?

张之谦依然不为所动,只是眯缝着眼催促刘睿继续说。

“而如果想要达到大治的目的,那首先得完成统一。”

刘睿说到这又是一顿,刻意看了一眼张之谦,想看看他听到这句话有什么反应。可是刘睿失望的发现,他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刘睿在心中叹道。

“先论明国外部环境,与明国接壤者,唯东海、汉、宋三国而已。东海国,东海之滨一大国也,历来以产盐为业,天下之盐出东海者泰半,这就造就了东海国超然的富庶地位,既然太有钱了,那就不想着入侵他国了,再加上其与明国只不过是海疆接壤,所以历来并非明国之患。

再来说说宋国,宋国地处西南边陲,远山相阻,万山相隔。又兼宋人向来仁忍,不好杀伐,所以万年来也鲜与外国为敌,所以也不足道也。

最后就是汉国了。若论外患,明与汉实为宿敌也。累年攻伐,万年来互有胜负,但也积怨不浅。可是三年前的一纸合约,放到如今依然有效,就是因为汉国内部也产生了分裂。”

“如此说来,我明国如今就是无外患之国了,那刘兄不妨就说说这内忧吧。”

张允让生怕刘睿喋喋不休的总是扯外国那些没用的,所以故意将话题一转,催促道。

“若论内忧,恐怕诸位都以北直隶为甚吧?”

“北直隶地处边关临近汉国,向来以军门为重,士族为轻。并崇尚武力,不重礼仪,虽与直隶京畿只有一江之隔,但是万千年来,总与朝廷士族不睦。就是东林党如日中天之时,也总是频频与之为敌,如今又有册立陛下之功,愈加跋扈无度。近些年来更是因利益关系,私自倾吞公田,驱逐农户,造成北直隶流民数量高达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若非育龙江天险相隔,恐怕这数十万流民必定会涌进京师。到时候必定又会造成全国大乱。如此不识大体,贪得无厌之徒,说为内忧之甚,在下以为无可厚非。”

一说到北直隶,徐玉眼前就总是那些蔽衣褴履的难民们,在他的心里,早就将其视为帝国第一大寇敌了。

“哈哈哈哈。”刘睿听罢之后一阵大笑,“徐兄此话廖已,至少小弟就不这么认为。”

“愿听刘兄高论。”

“切以为,北直隶那些军棍们,疥癣之疾耳。而真正的心腹之患,却正在朝中!”

“贤侄是说东林党?”

刘睿心头一喜,说到东林党总算是引起你这个老家伙的注意了。

“不错,小子说的正是东林党。以小子看来,北直隶那些军棍们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不惜以牺牲百姓为代价。古人云:君为舟,民为水。北直隶如此抽水取鱼,无异于杀鸡取卵,最终也必定难成大事。倒是这东林党,向来以士族清流自居,又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深厚,势力庞大。若是一朝掌握权柄,那荼毒之烈,绝非一个区区北直隶可比的。”

“话虽如此,但北直隶如今咄咄逼人,又与东林党达成了联合。北直隶居前为先锋,东林党处后为统帅,若是不先将北直隶摆平,恐怕也无法与东林党交锋。贤侄既然聪明练达,却不知在这方面有何教我?”

刘睿拱手连说两声不敢,然后才道:“北直隶军门与东林党素来积怨,几千年来的仇怨又岂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化解的?如今两方达成同盟,无非利益相同而已。若是阁老能从中破坏他们两方的利益共同点,这两方同盟必然不攻自破。”

“他们两方的共同点是什么?”

刘睿嘴角不动声色的一笑,就等你问我这个呢,看来你这明国首辅大人已经坠入自己设计的思维模式里面去了。

“剪除心学,便是两方的利益共同点。明国建国之始便是文武分治,以文制武,文贵而武贱。所以明国上下军门无不想改变这一现状,为自己武系一派多争取一些权利。庚申政变给了军门一次绝好的良机。北直隶军门以雷霆万钧之势,跨育龙江入主京畿,扶立皇帝,终结了长达三十年的大乱之世。若论功劳,可谓功不可没。

可是呢,全国抵定之后,皇帝和士族却一致的选择了飞鸟尽良弓藏,北直隶军门想任职中央,在朝廷有一席之地的发言权又被无情剥夺了。所以在重回中央的利益驱使之下,北直隶的军门不得不出此下策,也正因为行此下册,恰恰说明了军门无叛逆之心,他们只是想重回中央而已。而如果阁老大人可以在这方面给军门开一道小口子,那么小子敢肯定,军门必定会为心学肝脑涂地,任由驱使。到时候朝廷之中,阁老有宦官与锦衣卫为友,外又有军门为盟,我想要灭个东林党,也不过是反手之间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