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暗示的力量
4836600000014

第14章 改变环境,修炼气场(1)

■你到底有多“宅”

■明康从小在法国长大,拥有一张密集而广阔的人际网络,他的朋友圈子包括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欧洲时报》的总编,法国国民议会中法友好小组秘书长,总统府爱丽舍宫家具供应商的老总,俄罗斯联邦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等等大腕的名字。当然,也有很多从中国大陆去的留学生。

有一次,明康受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委托,去寻找一些“失踪”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巴黎几个月的时间都不给家里打电话,家里给他们打电话,不是没人接,就是电话欠费。明康找到他们并没有花上太多的时间。他们也没有出什么意外。明康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一直“宅”在家里。■

不只从什么时候,“宅”文化开始在中国流传与延伸,它的含义自然也发生了改变。在宅文化的发源地日本,是一种贬义词,多指对人类接触有障碍的一种生活方式(其也有显隐性之分)。到了中国,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在中国并不是心理障碍者,或者恐社交症者等的代名词。如今就是指一种生活态度,或者说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必拘泥于形式与内容,宅男宅女,宅宅等新词语在中国的80后中得到了最广泛的流传与发扬。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比较“宅”的朋友:他们不工作,或者就在家里上班;饮食不规律;昼夜颠倒,晚上上网、打游戏直到很晚,白天别人都在上班或者活动的时候,他们一直在睡觉;他们很少对什么事情提起兴趣,情绪低落;很少和朋友见面,最多通过网络互相问候;做事情拖延,没有行动的欲望;对待生活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想法,也不谈未来。

这种“宅”性格会让他们的家人十分着急,他们也知道,自己只需要转变想法,尝试着走出去,情况也许就会有所改观。但是,这仅需要的一点点意志力,他们好像也无能为力。他们为什么宁肯睡在垃圾上,也不愿意起身打扫房间?他们说需要帮助,但为什么不论别人的劝慰多么苦口婆心,辞情恳切,似乎都不能撼动他们分毫?他们安静的听着,却显然根本没打算听从任何建议。

对于那些关切或指责,他们常常保持沉默。如果能够推心置腹,他们会说,他已经感觉不堪重负了,对这种状态,他真的无能为力,也许只有某种强大的外力才能指引他逃离困境。

这些说辞,可能让人很恼怒。为什么他们自己不能振作一点,而要放任情绪控制他们的生活,或者把期待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

他们已经在自己的心理树立起了一堵墙。不管他们是想振作起来的愿望多么强烈,却总是有力没处使。他们意识清醒,但却不能动弹,也无法挣脱。

其实,宅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当你希望摆脱这个喧闹的世界,获得暂时的安静,或者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宅”有很大的心理平抚作用。我们都需要时不时关注自我,看外面的世界久了,也需要向内观望自己。偶尔“宅”两天,不用社交,不用工作,也不用考虑别人,把压力彻底关在外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很好的心灵放松法。

问题是,不要宅太长时间。如果“宅”太长时间,就可能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人交往,会导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亲近,不知道他人的情绪。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恐怕还是需要走出家门才能真实的完成。

长时间的“宅”可能会导致抑郁。宅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孤独,还有造成抑郁症的危险。

另外,“宅”也会造成网络依赖。“宅”人一般都离不开网络。一旦没有了网络,他们就会烦躁不安,手足无措,甚至导致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等心理症状。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不要再宅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随便在心理找一个走出去的理由,不管这个理由多么的荒诞,多么的没有必要,但只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的心理就会发生改观。也许一开始,你会产生一些不自然的心理暗示,感觉别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甚至有些难为情;但是时间越长,你就能改变自我暗示,你就越能拉近与别人之间的距离。

心理暗示的力量:

改变自己的内在环境,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心理暗示。所以,“宅”的人,可以给自己定个计划,每天要出门行走一个小时,就是为了忙里偷闲,找点新奇的感觉。看看花儿肆无忌惮地争艳,享受一下清新的空气,品尝阳光洒下的味道,放纵一下自己,心理的抑郁、烦闷就会一扫而空。

■不安于现状,展现最好的自己

根据生物学的观点,所有会飞的动物,其条件必然是体态轻盈、翅膀十分宽大的。但是,自然界中,大黄蜂这种生物的存在一直挑战着这个理论的权威性。按照生物学的观点,大黄蜂是绝对不可能飞起来的。因为它的身体十分笨重,翅膀还出奇的小。物理学家也认为大黄蜂不能飞。理由是,从流体力学的观点来说,大黄蜂身体与翅膀比例的这种设计,是绝对不可能飞行的。

可是在自然界中,只要是正常的大黄蜂,却没有一只不能飞行的。甚至,它飞行的速度还很快。这个现象仿佛是大自然和科学家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大黄蜂根本就不懂得什么“生物学”和“流体力学”。

每一只大黄蜂在成熟之后,就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必定会活活饿死!

也就是说,环境迫使它们必须要飞起来。它们为了适应环境,迫使自己也飞了起来。这正是大黄蜂之所以能够飞得那么好的奥秘。

安于现状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对年轻人而言。不安于现状,保持进取激情,才是生存的根本保证。但这并不是让你去追求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而是要求你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争取。

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到处可见差距的时代,对比之下,自己觉得很贫穷,很落后,难免自问:“我为什么不成功?”是啊,你为什么不成功呢?是智商低吗?可别人并不见得比你聪明多少。是努力不够吗?可很多比你成功的人也都没有你那么卖命。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你不成功,是因为你安于现状!由于安于现状而导致人生失败的例子举不胜举。

■1995年,林克大学毕业分配到电信公司工作,那可是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啊,在同班同学中,林克的单位属于比较好的了。

林克自己也很满意,电信是好单位,安安稳稳,很不错了。在这种心态下,一晃过了7年。

到2002年的时候,事情发生变化了,林克所在的公司裁员,他名列其中。

就这样,想在那里安安稳稳过一辈子的梦想破灭了。这意味着林克要重新开始一种生活,当他再找工作时,发现自己7年时间里没有学习什么新知识,大学时学的知识,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所剩无几了。

林克联系了很久不联系的同学,发现原来分配不太好的同学都比自己成功,这让他难以接受。

林克自己仔细的思考着,分配到差单位的同学现在比自己更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最后他终于明白了,因为单位差,那些同学不安于现状,进而敢于打破现状,最终获得了好的发展。

林克也觉醒了:“决不能再安于现状了!”

2003年,林克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一年能赚十几万,而且有发展壮大的良好势头。■

安于现状应该不是个别现象。很多人守着已有的成果,或者被现实世界消磨了积极性,这是造成人生劣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你一味地抱怨环境瞬息万变无所适从时,你是否也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的双脚是否抬得太慢?自己的思想是否有些迟缓?自己是否有突破现状的勇气和愿望?

安于现状,根源于消极的心理暗示。面对现实的打击,前进途中的挫折,都可能给你的心理增加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会畏惧,会沮丧。许多人安于现状,不能“突破自我”的原因也在于此。

实现自我突破,需要通过心理暗示刺激自己的潜能,需要不断尝试那些自己很想却做不好的事来锻炼自己;实现自我超越,但前提是你必须坚信自己巨大“潜能”的存在,只是尚未显现出来,历史上许多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一旦激发出你的潜能,你就能改变你的心理环境和外在环境。

■一谈到小泽征尔先生,大家都知道,他堪称是全日本足以向世界夸耀的国际大音乐家、名指挥家,然而,他之所以能够建立今天名指挥家的地位,乃是参加贝桑松音乐节的“国际指挥比赛”带来的。

在这之前,他不只与世界无关,即使是日本,也是名不见经传。因为他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不为人所知。

他希望参加贝桑松的音乐比赛,来个一鸣惊人,经过重重困难,他终于充满信心地来到欧洲。但一到当地后,就有莫大的难关在等待他。

他到达欧洲之后,首先要办的是参加音乐比赛的手续,但不知为什么,证件竟然不够齐全,不为音乐实行委员会正式受理,这么一来,他就无法参加期待已久的音乐节了!

一般说到音乐家,多半性格是内向而不爱出风头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在遇到这种状况时,必是就此放弃,但他却不同,他不但不打算放弃,还尽全力积极争取。

首先,他来到日本大使馆,将整件事说明原委,然后要求帮助。

可是,日本大使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正在束手无策时,他突然想起朋友过去告诉他的事。

“对了,美国大使馆有音乐部,凡是喜欢音乐的人,都可以参加。”

他立刻赶到美国大使馆。

这里的负责人是位女性,名卡莎夫人,过去她曾在纽约的某音乐团担任小提琴手。他把事情本末向她说明,拼命拜托对方,想办法让他参加音乐比赛,但她面有难色地表示:“虽然我也是音乐家出身,但美国大使馆不得越权干预音乐节的问题。”她的理由很明白。但他仍执拗地恳求她。原来表情僵硬的她,逐渐浮现笑容。“你是个优秀的音乐家吗?或者是个不怎么优秀的音乐家?”他刻不容缓地回答:“当然,我自认是个优秀的音乐家,我是说将来可能……”他这几句充满自信的话,让卡莎夫人的手立时伸向电话。

她联络贝桑松国际音乐节的实行委员会,拜托他们让他参加音乐比赛,结果,实行委员会回答,两周后做最后决定,请他们等待答复。

此时,他心中便有一丝希望,心想,若是还不行,就只好放弃了。两星期后,他收到美国大使馆的答复,告知他已获准参加音乐比赛。

这表示,他可以正式地参加贝桑松国际音乐指挥比赛了!

参加比赛的人,总共约60位,他很顺利地通过了第一次预选,终于来到正式决赛,此时他严肃地想:“好吧!既然我差一点就被逐出比赛,现在就算不入选也无所谓了!不过,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一定要努力。”

在决赛,小泽征尔发挥出色,一举夺得了大赛冠军!从此小泽征尔开始扬名世界!■

成功不仅要有实力,更要有不安于现状的勇气,这份勇气又能够激发出你的潜能。正因为小泽征尔不安于现状,期待“一鸣惊人”,最后他得到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只有你想要改变环境,你就能通过自我暗示找到改变环境的动力;如果你“一定要”改变环境,突破自我的过程中,你的潜能就会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

心理暗示的力量:

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在安于现状中丧失了挑战自我的勇气。

如果你深信自己决非一般的池中之物,你有信心和决心,而且深信你的未来不是一个不着边际、虚无缥缈的梦。那么,任何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修炼气质,塑造气场

心理暗示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气质。通过固有方式,坚持不断的对潜意识输入正确的内容,直到让原来控制的心智停止运作,然后继续做这个动作,直到你输入的这些内容成为你心智的重要部分,控制你的习惯,改变你行为,就能达到修炼气质,重塑气场的目的。

人之气质有常变,脏气各有强弱,禀赋各有阴阳。

人的生活离不开美感,从生活中感受、领略美的事物,是多数人的内心希求。世间,有的人庸脂俗粉,有的人气质高雅,有的人只是注重外表的事相,而没有内涵。如果没有内涵,即使是诗是画,也没有美感。形象正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在每个人的心中萌芽,依靠外在的信息生长,再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所以,名牌时装也未必能打造出端庄典雅的淑女来,东施效颦的寓言就是这样的道理。爱因斯坦名扬天下时,衣着简陋,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人们心中的伟大形象。可见,内在形象是有无穷魅力的。所以要塑造形象,就不仅仅是外在形象,而在于塑造内在气质。

那么什么是气质呢?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的外化。气质是内在而充实的,它能使人外表的美更具内涵而不显得空洞乏味。气质是通过一个人的综合外貌表现出来的,是所有风格、行动、声相等方面的协调组合给人的整体印象。一个人的气质是他在社会活动中的利器,是一个人最大的一笔无形财产。

气质是一种修养,一种个性,一种流动着的神韵与气息。气质一旦形成,就从骨子里渗透出来,无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学习无时无处不表现出气质的力量。那么气质何来呢?

虽然气质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但它在教育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下也是可以改变的。所谓气质的改变,从生理基础上看,可能存在以下两个假设:一是后天的暂时联系系统掩盖了神经活动类型的先天特性,而先天特性本身并没有改变。二是在暂时联系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神经活动类型的先天特性本身得到了改造。但究竟是哪种情况还没有科学的定论。但无论哪种可能,人的气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和教育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气质是可以培养和塑造的,这是可以肯定的。

当然,气质培养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和磨练。气质的培养和塑造需要一种常态,也更需要不断的加以积极的自我暗示。你通过以下行为改变心理,塑造气质:

你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说赞美的话。见到人家说几句好话:“你的举止真文雅”、“感谢你的帮忙”,说好话,一方面可以让周围气氛和谐起来。另一方面,你说赞美的话的时候表现了你谦和的气质,这样你就不会显得傲慢,肯与人交流往来,别人也会欣赏你这种气质。

2.看圣贤的书。书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不单单给你知识,还给你素养,给你内涵。“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说法虽然有夸张之嫌,但也足以说明书籍对一个人修养是多么重要。如果不读书,一开口,便觉得言语无味。而读书能增加内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3.做自我观照。自己反省、内观,要肯检讨、懂感恩,如果在你心中有美好的东西,慢慢地会展现出庄严纯善的好气质。

想要塑造自己的气质,不是很难的事情,以上几点就是很好的方法。

气质是最自然的流露,所以不宜盲目模仿,你听说过2000年以前燕国寿陵那位缺乏自信的少年“邯郸学步”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