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故里风起
48429900000018

第18章 过节

(一)

东北的冬天,漫长且难熬。人们总要找点乐子打发这难捱的时光。

可进了腊月,人们的心就觉得见亮了,这一年要到头了,该享享福了。

首先期盼的就是腊八。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万事吃为先。

我们这里无论什么节日都是先敬灶王爷,感谢灶王爷这一年带给我们可口的饭菜。

腊八这天要熬制甜软甜软的腊八粥,把灶王爷的嘴巴抹得和蜜一样甜,灶王爷高兴了,来年咱家就能有更多的口福。

腊八的前一晚,红姑娘就开始忙碌,把各式的米呀豆呀都先洗一洗泡一泡,红姑娘说泡一泡让食材发一发熬起来更容易软烂。

腊八这天天还没亮,红姑娘就鸟悄地到厨房开始做饭了。

虽说是腊八粥,我们家这腊八粥可不只有八样。

红色的:芸豆、红豆、高粱米、大枣。

黄色的:花生、栗子、黄豆、黄米。

白色的:大米、桂圆、莲子、江米。

黑色和绿色各一样:黑豆和绿豆。

红姑娘做粥有讲究,先把不愿意烂熟的豆子和江米放在锅里熬上半小时。这期间用水壶烧水,等豆子熬得差不多火候了,加大枣调色,桂圆入味,再加入一些热水,不至于太粘稠,一定要用热水,红姑娘说用凉水豆子就回生了,吃起来不甜面了,喝起来有各路味。

最后把所有食材一并放进去,焖上盖子熬上四个小时,中间拿勺子搅拌搅拌,让米粒受热均匀,不要糊了底。

栗子勺子一碰就化开了,绿豆也熬得开了花,花生的两个瓣早分了家,粥愈发浓稠了。

腊八粥暂且就熬制着,红姑娘又开始准备黄米面锅贴了。

锅里的腊八粥咕嘟咕嘟地煮着,散发着醉人的香气。

一桌子的饭菜摆好了。

熬得香甜软烂的腊八粥盛在白瓷蓝边小碗里,蒸得胖乎乎金黄的黄米面锅贴摞在长条平底白瓷红花盘里,碧绿的拍黄瓜咸菜,红心萝卜咸菜。

难得早餐米粥的食材齐全,大家都多喝了两碗,我舔着嘴唇不愿意下桌。

祖母说:“我们有红姑娘算是有福气了,这些个样式,都是红姑娘去大市场淘动了好久才攒齐全的。”

(二)

二十三祭社神

二十四写大字

二十五扫尘土

二十六烀猪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贴倒酉

三十夜守一宿

小年前后大家就开始热火朝天地置办年货了。

成排的猪排骨被大户人家提去了,大骨棒也剩不下;滑溜溜的鲶鱼买回去,鲶鱼炖茄子香死老爷子;身宽体胖的胖头鱼够吃好几顿;短啾啾的小鲫鱼可以油煎。

有钱没钱都得过年。

商店门口各式小摊也都摆齐全了。

成箱的冻柿子,成筐的冻梨,成盒的雪糕,称斤的酥糖,花花绿绿包装纸的奶糖。摊主们都卖力地吆喝着。

卖油炸糕的也不甘示弱,一声比一声高地叫卖着。

小孩盯着饮料摊,大人们挑选着需要的物件。

脸蛋冻得通红的小孩也不嫌弃手凉嚷嚷着要买大风车,买到手就噘着嘴吹起来,没买着的也噘着嘴生起闷气来。

来来往往,熙熙攘攘。

春联摊位的老板倒是不吱声,忙得连收钱都收不过来了,皮毛帽子上挂了一层霜。

这幅:

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

民泰国安

那副:日日财源顺意来,年年福禄随春到。

新春大吉

各个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对子。

父亲选了一幅自己一读就觉得顺口的对联,又选了相匹配的福字。

回到家里,厨房里有烀好的猪肘子,锅里正熬着皮冻,整个厨房弥漫着做饭的水汽。厚实的猪肉味飘进了客厅里,祖父这几日也不紧着看书了,只是喝着茶水四处走走。祖母也天天收拾自己的盆花,给君子兰也要换新颜。

我们这些小孩子天天在院子里放小鞭炮,一人一兜小摔炮,比谁摔的响,比谁扔的远。

门口经过卖糖葫芦的小商贩,我们拿着零花钱一窝蜂地跑去买来吃。冰凉邦硬的糖葫芦直咯牙,糖浆还会黏在毛线帽子上,一拽毛线拽得挺老长,这在我们眼中都是好笑的事情,能笑到肚子疼。

玩饿了上桌一看,一盆满满登登的酸菜白肉血肠,顺溜溜的小排骨罗成小山,油汪汪的鸡肉炖粉条,豆酱烧的鱼,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炒菜。那边叔叔说:“来个猪前蹄,明年还挣钱。”那个大娘说:“来口鱼,年年有余。”我们小孩子也不在乎吃,就是看着热闹高兴,晃着脑瓜晃着脚丫。

顽皮的雪花肆意地飞着,朔朔的风吹着窗户外面的塑料布,每家每户,厨房里都飘出饭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