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话好办事
4843800000006

第6章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1)

不同的对象,正如不同的事情一样,对办事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话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适当地运用自己的口才,让你在生活中把事情顺利办成。

1.对不同的对象说法有异

说话办事,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性子急的,性子慢的;有的吃软,有的怕硬;有喜欢甜的,有得意酸的,等等。怎样对待这些人,怎样才能使他们都能与你携手合作,或者为你服务效力,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因人施术,说得通俗一点叫做,得意哪口,喂哪口。

明崇贞7年,蓟辽总都洪承畴在松山战败被俘,为了笼络人心,清帝皇太极派人劝降,但洪自视为大明忠臣,宁死不降,数日不食,使皇太极大伤脑筋。

一天皇太极因无计可施,无精打采地回宫休息,庄妃博尔济吉特氏问:“国主大败明军,震惊天下,为什么长吁短叹起来?”

皇太极将劝降洪承畴的事说了一遍,然后叹道:“我想征服中原,还想招降明朝将领,无奈这洪蛮子软硬不吃。”

“他爱吃哪口,给哪口,还会有不降的傻瓜。”庄妃说。

皇太极频频摇头道:“难、难、难!什么都用过了,他越来越硬。”

“死也不怕?”庄妃似乎不信了。

“这倒不见得。”皇太极说:“我派范先生去劝他说尽厉害他都不为所动。不过范先生说,在他与洪承畴谈话时,洪几次拂去落在衣袖上的灰来看,他并非不贪生,只是一时我们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听了皇太极一席话,庄妃开始建议怎样降洪之策,并开始询问洪的身世、脾气和爱好,当听说洪最爱美色后,微微一笑,请求说自己要去试一试,皇太极答应了。

皇太极对洪承畴是很礼遇的,虽是俘虏,却待为上宾,因为他要收服洪承畴,而洪承畴则表示誓死不肯降清。连日来轮番劝降,已让洪承畴感到异常疲惫和恼火,他压抑住内心的不快,盘坐在床上,设想自己的结局。而这个时候,庄妃来到了他的面前。

庄妃携了一个壶子,独个儿走到禁闭厅,见洪承畴已闭目养神,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乃细声问:“此位是洪将军吗?”娇滴滴的声音犹如山谷的黄莺。

洪承畴是个英雄,什么威逼和引诱,毫不动心,唯独对于声音婉转,嗳气如兰的女人特别敏感,不知不觉地把眼张开,咦!怎么有这样一个美人儿来了?

庄妃本来就是个美女,此来又着意地打扮了一番,就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洪承畴乃正色问:“你是什么人?谁叫你来的?有什么事?”

庄妃深施一礼说:“洪将军,我知道你是忠心耿耿的大忠臣,佩服你,可是你死都不惧,还怕我一女子吗?”说时嫣然一笑。

聪明的皇妃看了看洪承畴,接着说;“你且不要问,我此来是一片好心,想拯救你脱离苦海的!”她既庄重,又妩媚地说。

“什么?你拯救我?想劝我投降?我心如铁石,请闭嘴!”洪承畴又装起威武来了,但她毫不介意,继续说:“将军!你不要轻视我,我虽是女子但却颇识大义,对将军这种英勇行为、殉节精神,衷心钦佩,岂忍夺将军之志?”

“那你来这里做什么呢?”

“唉,将军!我不是说过吗,是来救将军的。”她的话充满同情,又惹人怜爱。“将军是绝食等死吗?但绝食起码要经七八日才会气绝的。我煎好一煲毒药来敬将军。将军现所求者不外一死,那绝食和服毒死,究竟有什么不同?将军如怕死则已,若不怕死,请饮了这煲药。不就减轻死前痛苦了吗?”说完捧壶送过去。

洪承畴经她这般一捧一跌、一怜一媚的摇荡,已身不由己,连呼“好好!我饮,死且不怕,何怕毒药!”立即接过壶来,张口狂饮。不料流急气促,咳了起来,弄得药沫飞溅,喷得美人衣襟尽湿。

洪承畴自惭失礼,连忙向她道歉。她若无其事,谈笑自若,拿出香帕来慢慢拂拭,媚眼向洪承畴一翻说:“看样子将军的阳寿还未尽哩!”

“我立志一死,不死不休!”

“将军可谓英勇之至,竟能视死如归,英雄英雄!钦佩!钦佩!”她说:“不过,我还有一句话告诉将军。你现在既已为国殉了节,但身丧异域,去家万里,丢下家人,哭望天涯。深闺少妇,对着浮云发呆,春风秋月,苦想为劳,枕边弹泪,情何以堪?多情如将军,岂能闭眼不顾,不念旧情吗?”

洪承畴被勾起了心事,酸楚万分,想到毒药已下了肚,死期定不远,不禁泪如泉涌,长叹一声说:“事到临头,还有什么可说,什么可顾?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只这一叹,就暴露了洪承畴内心世界是已有所动。他那视死如归的决心开始动摇了。经过那么多的审讯、威逼、说服、利诱都没有动过一丝决心的洪承畴,只和这么一个弱女子几番问答,就开始犹豫了。此时聪明的皇后看出他已动摇了,又用话挑他:“决志殉国,将军可谓忠贞不贰,无愧臣节啦。但在我看来,确是笨得可以。”

“什么,照你所说,难道失节投降,反是英雄好汉?”

“将军!不是我说你,你身为国家栋梁,明朝对你寄予了莫大的希望,这样轻轻一死,得了一个虚誉,究竟对国家有何补益呢?如果是我的话,会忍辱一时,渐图恢复,所谓忍辱负重,伺机报君,方不负明帝重托,百姓仰望。断不会这般轻生,效匹夫匹妇所为!不过壮士各有志,勉强不得。”

洪承畴虽然等死,但血脉格外畅通,此时见庄妃如此,既醉其美貌,又服其见识,因此心中忐忑,莫知所之,牙齿开始发酸,欲火已冒上了眉尖。

这时庄妃又说:“将军死后,有什么话要转告家人否?我两人既然相遇,也是一段缘分,我无论如何有此传递的责任!”

洪承畴听说,眼泪又流出来了,她再掏出香帕来,迎身靠过去替他拭泪:“将军,不要伤心,看把衣服弄湿了。唉!我也舍不得你这样离去的!”

一阵脂香粉气,美色娇态,袭击而来。洪承畴这时已欲火愈炽,把死置诸脑后,一把将她搂住,说“只要毒药迟延一刻,就是死在牡丹花下,做鬼也风流!”

于是一个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英雄豪杰,不裹尸于战场之上,殉节于刀锯之下,竟然拴缚于裙带之中。

到天明,这位曾经为万民景仰,飨过大明国祭的经略大臣,降军洪承畴已入朝参见清太宗了。

在说话办事时,对方究竟得意哪口,喜欢什么东西,一定细加揣摸,因人施术,投其所好,是会说话、办成事的妙计。有一则故事说有位马屁专家,因为拍马屁拍出了名,连阴曹地府里的阎王都知他的大名。死后见阎王,阎王拍案大怒:“你为什么专门拍马屁?我是最恨这种人的!”马屁鬼叩头回道:“因为世人都爱听恭维话,喜欢被人吹捧,不像大王您这样公正廉明,明察秋毫,人世官僚若都像你这样好,谁还敢说半句恭维的话呢?”阎王听后,连说:“是啊是啊,谅你也不敢!”实则阎王也喜欢听恭维话,这个故事,更说明了爱听恭维话乃人之常情。乍一看,阎王好像是最不爱恭维之人,但没想到,在他自以为是的同时,不知不觉已被马屁精恭维的上了套了,而阎王自己还蒙在鼓里。在这方面蒋介石可以说更是高人一筹。

蒋介石给部属写信,除了一律称兄道弟外,还用字号,以示亲上加亲。他很懂人情世故。

蒋介石不仅熟记部属名号、生辰、籍贯,而且对其父母的生日也记得很准,往往在他提起某将父母的生日时,使该将受宠若惊,十分激动。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雷万霆调任他职时,蒋介石召见了他,蒋介石说:“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吧!”雷万霆一听,眼泪都快流出来了,颤抖着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得家母生日!”

蒋介石说:“你放心吧!到时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她老人家添福增寿。”

雷万霆自然死心塌地的就成了蒋的心腹。

当杜聿明在徐州为蒋介石打仗卖命时,蒋介石从小本子上查到了杜母生日,他立即命令刘峙在徐州举行仪式,同时又令蒋经国亲赴上海,送去了10万金圆券的寿礼,并且在上海举行隆重的仪式。这个消息传到徐州,杜聿明十分吃惊,因为陈诚因病去台湾疗养,蒋介石才批5万!

蒋介石如此厚待杜聿明无非是想让杜为他拼命死战。蒋介石为部属真可谓“得意哪口喂哪口”,爱官的给官,爱钱的给钱,爱地盘的给地盘。像陈布雷这样不爱官、不爱钱的旧知识分子,他就区别对待,在陈布雷50岁生日时,为陈书写“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个大字,并附书:“战时无以祝寿,特书联语以赠,略表敬慕之意也。”

蒋介石这一招起到很好的效果。“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字出自诸葛孔明的名言,陈布雷接到蒋介石亲书的这八个字,感慨万千。他常说:“蒋先生给我这八个字,使我特别感奋!淡泊为立身之本,宁静为处世要着,淡泊则与世无争,宁静则坚忍不拔,和我平日自勉正直平凡相表里。能守正则不致为环境所左右,为他物所引诱,自然宁静;甘平凡,则透彻了解本身之能力志趣,以谋对国家社会作适当的贡献。”

平平淡淡的八个字,使陈布雷认为蒋介石对他“知其最深。”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信条。陈布雷正是奉行这一信条,兢兢业业为蒋效力,在蒋家王朝日落西山时,陈布雷以自杀表示他对蒋的忠诚。

即使在遗书中陈布雷还说:“布雷追随二十年,受知深切,任何痛苦均应承担,以期无负教诲。……我心纯洁质直,除忠于我公之外毫无其他私心。”

因人施术的方法很多,诸如对贪杯的请酒、对贪财的送钱,但凡事要有个度,超出适当的度后,便不是君子所为。

2.对另类人物说话要用心

人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人之常情。世上千人千面,除去民族和地域的差异外,又有七十二行,三六九等,如果不分李四、张三,见人说话一律点头哈腰或一律傲气十足,可能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比如有一则笑话说有一位山民向一位穷酸秀才请教什么叫令尊?这位穷酸秀才瞧不起山民,就欺骗说:“令尊就是儿子的意思。”山民知道后,马上问秀才有几位令尊?秀才脸一红,没能回答上来,一急之下竟说没有。于是这位山民很惋惜地对秀才说:“哎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像你这样有才学的人,怎么能没有令尊呢?这样吧,如果你不嫌弃,可将我的儿子领去给你做令尊吧。”秀才听了后,如同哑巴吃黄连一样哭笑不得,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这则笑话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从实际出发,要看一看对方的身份、文化、性格等等。

所谓看人下菜碟不是指对待人的待遇有高低之分,而是根据不同人的性格、职业、身份、文化等不同特点用不同的形式交往与交流。说话办事不能太直肠子和一根筋。

解放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曾在县城发表演讲,抨击封建买卖婚姻,提倡自由恋爱。当他演讲完毕下台时,被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乡间老太婆挡住了去路。乡下老太婆气呼呼地问于先生:“我请教你一件事,你敢不敢当众答应?”于先生莫名其妙,只得微笑着说:“这要看是啥事,只要我能办到的,我就敢答应。”“你不是在台上说,让女人自己瞅男人么?那我今天就瞅上你了,看你敢答应不?”于先生没料到老太婆会说出这话,见她气呼呼的样子,忍不住乐呵呵地说道:“老嫂子,你恐怕是说的气话吧!刚才我在台上说的话你可能没听清楚,我跟你再说一遍。”于先生接着开导说:“我说的自由恋爱,得男女双方都互有感情,自己愿意才行。如今你说是瞅上了我,那还不行。一是咱俩互不了解,二是我家里有个老伴,我舍不得离婚。剃头担子一头热,中间就有麻烦了。所以你这话我不能答应。”当于先生了解到这位老太婆的女儿因听了于先生的演讲回家与老太婆闹“自由”后,便作了一番耐心的开导,最后终于说服了老太婆。

对于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并从未开化的旧社会乡下老太太来说,提倡自由恋爱确实是让人难以弄懂的事情,老太太依据自己的表面理解理直气壮地向于右任发出责难,于右任针对她的要求就近取譬,联系实际情况给予了明确回答,并借自己的这个例子再次向她阐明道理,语言通俗活泼,终于令老太太“开了窍”。这就是看人下菜碟,即因人而异的说话办事技巧。

这方面,三国时的诸葛亮就运用得灵活巧妙,他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令关云长来,方可操百万大军,难道害怕马超这个匹夫?”

然而诸葛亮还是不让其出战,并说:“当阳之战是因为当时曹操不知你的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今马超英勇无比,天下无人不知,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丢命,绝非是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战胜他。”

张飞大怒:“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其实,这只是孔明的激将法而已,而绝非说张飞战胜不了马超。果然,张飞出战后同马超战了二百多回合,虽未分胜败,但已为诸葛亮降马超立了头功。

诸葛亮之所以要激张飞,就是因张飞性格鲁莽、脾气暴躁的原因,容易吃酒误事,所以用立写军令状的办法激发他的斗志扫除轻敌思想。

与此相反,同是一个人,诸葛亮对待关羽则不然,当马超归降之后,关羽因心高气傲,提出非要与马超比试一番不可。但同是自家人,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为了不使伤了和气,诸葛亮专门给关羽写了一封信,说:“我听说二将军想与马超比武,依我看来大可不必,马超虽英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将军并驱齐名,怎么能与你‘美髯公’相提并论呢?再说将军担当镇守荆州的重任,如你离开,荆州有失,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二将军还是不比为好。”

几句话把关羽打发得乐乐呵呵,笑着说:“还是孔明知道我呀。”并将书信给宾客们看,非常得意地打消了比武的念头。

这就是诸葛亮说话办事的高明之处。我们说话办事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即不同人物不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正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说话办事还要看文化背景。随着社交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的交际对象也将会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分,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就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特点,使我们说出来的话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一致。

拿交际场合的称呼语来说,受文化背景的制约就十分明显。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称呼习惯,能使交际对象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如英美人习惯称已婚妇女为“夫人”,未婚女子为“小姐”,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一般统称为“女士”。如果错称已婚者为“小姐”,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一般会被谅解。因为,西方女性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错误”。但是,在日本妇女一般不称“女士”、“小姐”,而称“先生”,如“中岛京子先生”。

再比如,我们常说“炎黄子孙”,这对港台同胞、海外侨胞很恰当,但对国内兄弟民族说“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人家就不同意,蒙族人会说:“我是乌桓的子孙。”在西方,你对一位姑娘说:“小姐,你长得很漂亮。”她听了格外高兴;而在我国,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如果跟年轻姑娘也说这句话,对方说不定会大为恼火,认为你可能有调戏人之嫌。显然,说话不考虑文化背景也是不得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