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4846100000065

第65章 同情心的力量(4)

“再后来,夜已经很晚了,侍者突然来告诉我说有个小男孩找我。当这个小男孩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一眼就知道他是之前卖火柴的男孩的弟弟。他同哥哥一样瘦弱,穿着破旧的衣服。他在门口踟蹰不定,揉搓着衣角,接着在自己的身上掏了掏,对我说:‘先生,您之前是不是在桑狄手里买过火柴?’

‘没错。’

‘嗯,这是你给的一先令剩下的钱,4个便士。很抱歉这么晚才送来,桑狄在找零钱的时候,不小心撞在马车上,他的帽子没了,火柴和零钱也掉了,只剩下这4便士。他的腿也被马车压断了,他很快就会死掉,这是医生说的。’”

小男孩说完这些话后伤心地哭了起来。听完后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看着桌上的4个便士,我决定去看望桑狄。

“到了之后我才知道,桑狄和弟弟是和继母住在一起,他们的亲生父母都已去世。继母的房子非常脏乱,她还非常爱喝酒。桑狄睡觉的地方根本没有床,也没有被子,地上铺着的一层木头屑就算是他的床。他看到我后立刻说:‘先生,我已经换好了零钱,正在往回走,可是马车把我撞了,我的腿没了。这可怎么办?我可怜的鲁比,我的弟弟,我走了谁来照顾你?’听到他的话我心酸不已,我握住他的小手和他说,我会把鲁比抚养长大。他感激又悲伤地看着我,慢慢地,他的蓝色眼睛失去了神采,变成了灰色,最后死去了。

他的身旁围绕着圣母的光辉,

依偎在她的怀里。

苦难不再跟随着他,

前方是永远的幸福。

▲罗伯特·莱克斯与主日学校

相信人们对罗伯特·莱克斯已经非常熟悉,各种书籍都记载有他的故事,所以我们在这里只简单地讲一下。早在莱克斯决定创办主日学校的时候,主日学校就已经出现。有400多年历史的玻罗蒙欧学校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英国当时还没有这种学校,商人威廉姆·金用经营木头卡片的钱在杜尔斯雷建立了一所主日学校,但他一个人操持不过来,导致学校倒闭。因此他想和莱克斯一起合作。某一个周日,在古鲁瑟斯特城,威廉姆·金邀请莱克斯外出散步,途中他们看到几个衣着破烂的穷人孩子在玩耍。威廉姆·金说:“愿主保佑,今天是安息日,这些孩子不该如此度过。”莱克斯问:“那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威廉姆·金说,“我曾和一个忠实的教徒一起在杜尔斯雷建立了一所主日学校,由于我还要经营生意,因此学校的事情渐渐落下,最后,学校关闭了。这实在不是我希望的结果,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对待,因为我比谁都渴望能让孩子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有一次,莱克斯在古鲁瑟斯特监狱里观看了一个犯人的死刑,他的罪名是偷盗。莱克斯后来回忆道:“这个犯人从未读过书,也不信教,他不知道上帝是谁,还以为是一个讨厌的人的名字。他的人生一直是迷茫、没有方向的。”这个犯人的事情让莱克斯触动很大,随即他又发现,即使是在城里,孩子中受过高教育的人数也不多。他们往往是在到了工作的年龄后就挣钱养家,休息期间便和朋友混在一起花天酒地。

基于这些原因,莱克斯决定建立主日学校。他亲切地把这些让人怜惜的孩子称为“小调皮”。他亲自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学习教会知识和社会规章制度。到了1783年,主日学校已经开办到第四所,他又以每人一先令的薪酬聘请了很多老师来教导孩子们的生活和功课。同时他每周定时请来教会牧师和孩子们进行互动,还时时监督他们的功课。在莱克斯的学校里,孩子们能感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这也是他的学校最注重的地方。

有一天,一位教徒来到学校拜访莱克斯,此时距离第一所主日学校的建立已有30年的时间。莱克斯已经72岁,并且退居二线,但这不妨碍他继续打理学校事务。来访者叫约瑟芬·兰喀斯特,他组织了一个协会,协会里的人经常在周末给上不起学的孩子们教书,他这次是特意找莱克斯询问有关主日学校的事情。

古鲁瑟斯特大街的后面有一块空地,当年,第一所主日学校就在这儿成立。兰喀斯特扶着莱克斯走到这儿的时候,老人家停了下来,闭上眼睛仰头开始祈祷。在他睁开眼睛后,兰喀斯特发现他留下了眼泪。莱克斯说:“多年前我和朋友就是在这儿遇见了一群玩耍的孩子,那天是安息日,他们本不该那么度过。我也看出他们的贫困。于是我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朋友说:‘学校能改变一切。’我想改变孩子们的贫穷命运,所以我建立了学校,我知道这个决定是对的。不管我来这儿多少次,我的心里总是激情澎湃,我把学校一个接一个地办下去,期待更多的孩子能够得到改变。”

莱克斯接着告诉兰喀斯特,自从创办学校后,他就在每个城市里寻找需要救助的孩子,帮他们远离犯罪,约有3000多名孩子来到学校读书。兰喀斯特听完后直白地问,有没有孩子在走出学校后仍然做出违法的事情。莱克斯稍稍回想之后肯定地答道:“从来没有。”

▲善良的玛丽·安尼·克拉夫

玛丽·安尼·克拉夫是一位女工,她是格拉斯哥人。她和莱克斯比起来要不起眼得多。在莱克斯任职报刊编辑时,她还只是一名工厂里的打磨工。但她有着和莱克斯一样的伟大创举,她用女性特有的善良和爱心,给别人的心灵带来温暖。白天的工作是保证她能有稳定的收入来维持生活,等到工作结束后,她的善行也就开始了。克拉夫的工厂里有不少小男生,他们都是童工。贫穷的生活让他们过早地离开了学校,缺少管束的他们十分容易走上危险的道路。女工们都很疼爱他们,大家努力帮助这些孩子回归正道。克拉夫说:“我会竭尽全力让他们变成一个善良的人。”

于是她行动起来。首先,经过她不断地请求,工厂终于分给她一间地下室作为活动中心。在1862年的6月,某个周日,地下室正式开始接纳男孩们。这些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男孩们原本在休息时间里都是无所事事地玩乐,现在女工们教导他们识字读书,个人礼仪和卫生,还有宗教。克拉夫对男孩们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管何时,只要他们有求于她,就会得到她的帮助。

她把自己的全部休息时间都奉献给男孩们。每天下班后她会依次去拜访男孩们的家长,用她的耐心、仁慈和正直,说服家长们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这些男孩明显改变很多,他们不再满口脏话,举止猥琐,而是彬彬有礼地接人待物,他们已经和同阶层的孩子有了很大的差距。在工厂里,人们称呼他们为“玛丽·安尼·克拉夫的孩子”。

古斯瑞博士评价说:“我们有无数品德高尚的信教徒,他们的名声和威信比克拉夫要高得多,但是他们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其成就远比不上克拉夫所做之事的十分之一。她日常生活和教徒无异,也是每日三次反省,但她有着比常人更坚毅的信念。工厂晨钟想起了第一声,她就匆匆起床,天色仍然如墨一般黑,她走过空荡安静的街道赶往工厂劳动……晚上她又为自己的善行奔波,帮助困难的人。在这过程中她也受到了一些挫折,可她从不喊累,把苦楚埋藏在心中。”

玛丽·安尼·克拉夫的善行一直维持了三年多,由于她的身体日渐衰弱,她不得不让别人来接替自己的工作。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为在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后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1865年,“格拉斯哥男工协会”正式创立。此后短短六年时间,协会就吸收了14000名成员,并且协会里有200多名乡绅和1500名理事,他们打点协会的一切事宜。乡绅们在城市里举办了很多场针对年轻人的演讲,他们为改变年轻人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协会还和主日学校相互合作,向年轻人宣扬宗教知识。为了合理计划开支,协会在其他宗教协会和大银行的支持下开办了一些银行和金库。每周六,人们都可以参加由协会举行的音乐派对,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学习,从而避开乌糟的生活。让人惊讶的是,协会里只有少数一些担任职务的教师,其他人都是自愿加入协会,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善良帮助别人。

协会还组织孩子们在暑假去乡村度假,由协会理事带领他们。通常选择的地点都是在因维勒雷公园,它的主人是阿基尔公爵,协会的名誉会长。我们得知这一协会的善行正是在他们的暑假活动中。现在,协会的活动内容已经比原来丰富很多,涉及的领域也比以前要多,但它的名字依然没变,仍然是“男工协会”,人们只要一听到它的名字都会赞不绝口。真希望它的范围能扩大到全国,不过现在仅限于苏格兰境内的爱丁堡、格林诺克、阿贝狄和丹狄地区。协会在任何地方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但那些工业发达的北部城市怎么没人组织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