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4849500000041

第41章 感谢苦难的磨炼(5)

他也是一位天才。3岁学琴,12岁就举办首场音乐会,并一举成功,轰动舆论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美、捷等国。他的演奏使帕尔玛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无颜收他为徒。他的琴声使罗马观众欣喜若狂,宣布他为共和国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回演出产生神奇效果,人们到处传说他的琴弦是用情妇肠子制作的,魔鬼又暗授妖术,所以他的琴声才魔力无穷。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智慧点睛】

人们不禁问:是苦难成就了天才,还是天才特别热爱苦难?

这问题一时难以说清。但弥尔顿、贝多芬和帕格尼尼,西方文艺史上的三大怪杰,居然一个成了瞎子、一个成了掌子、一个成了哑巴!或许,这正是上帝用他的搭配论早已计算搭配好了的。

213.不可临时抱佛脚

【哈佛心语】

平时的学习与经验,是我们在危险关头时最有力的支持者。

——林肯

【故事殿堂】

巴顿将军在美国民众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在哈佛大学他也同样受到学子们的追捧。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茶,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战场即将转移至北非。

这时,巴顿将军意识到自己的部队早已习惯了欧洲舒适宜人的环境,一下子移师到天气酷热的北非,那里恶劣的气候将成为士兵们的头号敌人。

所以,巴顿将军就模拟北非的环境,建造了一个类似沙漠地区的训练中心,让士兵们在48℃的高温下,每天在沙漠里跑上一英里,且规定每个士兵每天只能用一壶水。

士兵们如同从天堂掉进了地狱,叫苦连天,但是巴顿将军却丝毫不肯松懈,他以身作则,陪着士兵们一起接受种种艰苦的训练,并鼓励士兵们说:“平时多流一点汗,打仗时就可以少流一点血。”

不久,盟军总部下达了开战的命令,巴顿将军率领着部队进入北非沙漠,先前的训练这下子全派上了用场,士兵们很快就适应了沙漠里的酷热难耐,丝毫不受环境的影响,并且一举打败德军,在北非沙漠里屡建奇功,终于凯旋而归。

【智慧点睛】

老鹰在练习飞翔时总是顺风而飞,但是一旦遇到了危险,转过头来逆风而行时,反而可以飞得更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条古训,我们同样见过许多温室的花朵,当暴风骤雨来临时不堪一击,而平日里就坚韧如野草般的人,会在任何困难面前站稳脚跟。

平时不努力,指望临时抱佛脚的人注定要失败,因为佛不会买你的账,到时你只有“望佛兴叹”的份儿了。如巴顿所说的一样“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多吃苦,才能在遇到重大挑战时临危不乱,最终战胜困难。

214.不放走一秒钟

【哈佛心语】

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

——歌德

【故事殿堂】

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当他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的时候,贫穷就已经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威尔逊1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在外面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接受1个月的学校教育。

在经过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他终于得到了1头牛和6只绵羊作为报酬。他把它们换成了84美元。他知道钱来之不易,所以绝不浪费,他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1美元,每个美分的花销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来说,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他徒步到160公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去学习皮匠手艺。他风尘仆仆地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他可以看见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他只花费了1美元6美分。

在度过了2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在那里采伐圆木。威尔逊每天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出来为止。在1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他获得了6美元的报酬。

在这样的困境中,威尔逊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白白溜走。

12年之后,他在政界脱颖而出,进入了国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智慧点睛】

当我们习惯将“没空”、“太忙”、“事多”等作为借口的时候,我们已距离我们的理想越来越远。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在遇到困境时,即使并没有威尔逊面临的困难大,也仍会抱怨不断,哀叹命运的不公,抱怨自己机遇不好。但是,若我们细心、冷静地分析一下:我们是否已为我们的理想尽力了?我们真的抓住生活中的每一段时光、每一个机会了吗?也许这样的答案才更有助于解答我们的困惑。

卓有成就的人就是总比别人多做一点的人,即使身处同样的环境中,他们也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接近成功。

215.“历史性的雄辩家”

【哈佛心语】

任何具有创造性的灵感,事实上也不能替代长期的工夫。

——罗丹

【故事殿堂】

世界上的雄辩家,有很多都是在最初被认为说话笨拙的人,狄里斯就是其中一位。

狄里斯生于公元382年,在西欧被称为“历史性的雄辩家”。据说,他的声音很低,而呼吸很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不过,他的知识非常渊博,因此他的想法也相当深奥,很擅长分析事理,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当时,在狄里斯的祖国首都雅典,存在很严重的政治纷争,因此,能言善辩的人格外受青睐,一向能先提出时代潮流和趋势的狄里斯,认为自己缺乏说话技巧是很不适宜的。于是他做了一番充分的考虑,并且准备好演讲的内容,从容走上了演讲台。但是,很不幸的是他遭到了失败。

原因就在于他那发出的低音和肺活量不足,口齿不清,以至于别人无法听清楚他所说的话。但是,狄里斯并不灰心,他反而比过去更努力,训练自己的胆量和意志力。

他每天都跑到海边去,对着浪花拍打的岩石大声喊叫,回家以后,又对着镜子看自己说话时的嘴形,作发音练习,一直持续不辍。狄里斯就是这样努力了好几年,直到他27岁时,终于再度走上台向众人演讲。

辛苦的努力总算有了成果。他这次盛大的演讲,得到了许多的喝彩声与掌声,而狄里斯的名气,也就这样传开了。

【智慧点睛】

有谁不梦想着成功、荣誉,但是让人遗憾的是总有元帅与士兵的区别。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如何才能当上元帅呢?任何一位功成名就的人都知道,勤奋是通往荣耀之门的必经之路。

一些自诩聪明的人,最后竟然不如“大智若愚”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大。究其原因,小聪明的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由于仗着自己的“小聪明”,不再努力,于是被那些“不大聪明”的人甩在了身后。

也总有一些眼红他人机遇好的人,但别人的机遇果真全是靠走运得来的吗?恐怕未必。有多少辛勤的汗水,就有多少丰硕的果实。

216.对自己说“不要紧”

【哈佛心语】

切莫绝望,甚至不要为了你从不绝望这一事实而感到绝望。

——卡夫卡

【故事殿堂】

一天,哈佛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在艾米莉的班上说:“我有句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对你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大有帮助,而且可使人心境平和,这三个字就是‘不要紧’。”

艾米莉领会到了那句三字箴言所蕴含的智慧,于是便在记事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不要紧”三个大字。她决定不让挫折感和失望破坏自己平和的心境。

后来,她的心态遭到了考验。她爱上了英俊潇洒的凯文,他对她很要紧,艾米莉确信他是自己的白马王子。

可是有一天晚上,凯文却温柔婉转地对艾米莉说,他只把她当作普通朋友。艾米莉以他为中心构想的世界当时就土崩瓦解了。那天夜里艾米莉在卧室里哭泣时,觉得记事簿上的“不要紧”那几个字看来很荒唐。“要紧得很,”她喃喃地说,“我爱他,没有他我就不能活。”

但第二日早上艾米莉醒来再看到这三个字之后,就开始分析自己的情况:到底有多要紧?凯文很要紧,自己很要紧,我们的快乐也很要紧。但自己会希望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吗?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艾米莉发现没有凯文,自己也可以生活。艾米莉觉得自己仍然能快乐,将来肯定会有另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即使没有他也仍然能快乐。

几年后,一个更适合艾米莉的人真的来了。在兴奋地筹备婚礼的时候,她把“不要紧”这三个字抛到九霄云外。她不再需要这三个字了,她觉得以后将永远快乐,她的生命中不会再有挫折和失望了。

然而,有一天,丈夫和艾米莉却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他们曾经投资做生意的所有的积蓄,全部赔掉了。

丈夫把这个坏消息告诉艾米莉之后,她看到他双手捧着额头。她感到一阵凄酸,胃像扭作一团似的难受。艾米莉又想起那句三字箴言:“不要紧。”她心里想:“真的,这一次可真的是要紧。”

可是就在这时候,小儿子用力敲打他的积木的声音转移了艾米莉的注意力。

儿子看见妈妈看着他,就停止了敲击,对她笑着,那副笑容真是无价之宝。艾米莉把视线越过他的头望出窗外,在院子外边,艾米莉看到了生机盎然的花园和晴朗的天空。她觉得自己的胃顿时舒展,心情也恢复了。于是她对丈夫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损失的只是金钱。实在‘不要紧’。”

【智慧点睛】

生活中有很多突发的变故,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压力,很多人会因为这些压力而变得一蹶不振,甚至会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事实上,很多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面对这些狂风暴雨,如果我们能够尝试着对自己说“不要紧”,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那么这些人生困难最终都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