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吃货浅浅忧伤
48500900000002

第2章 无名书店

无名书店

课间在教室里偷偷吃零食。嘴里咬着话梅,思绪却飞到了很远:脑海里闪过一些些渐渐模糊的零星片段。

还记得那时的我,大概上三四年级吧!最喜欢的就是上街买东西,就是口袋里没钱,也总得像向母亲讨几块钱,呼朋唤友的一起上街。想想就好笑,就是一个朋友丢了几块钱在半路的河中,心疼不已,每次路过都要向下望一望,仿佛马上就能找到。不过那时的我们,两块钱对于我们来说也价值不菲嘛。

在九姑高中(我们当地的一所普高)附近,有很多书店,一家规模比较小,一层楼,而且都没有招牌的小店(因此得名“无名书店”)颇着我们欢迎。因为其他书店一望过去都是书。对身为小屁孩的我们自然没有吸引力,而且每次都只是走到那些书店门口书店老板,就用很鄙夷的语气说道,你们是初中的吗?然后转了个调,说:这里不卖零食。不就是担心我们这些小屁孩到处乱翻书,那时我们便很知趣,不再光临。那令人难受的眼光,让我们对那些店敬而远之。

只有那家小书店,他们家的收银台在店里面,不在门口,因此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进去逛,店里很简单,仅使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它悬挂着,进入大门就可看到的风铃。各种各样的颜色,很美很迷人的样子,让小小的我萌生买下它的念头,也许这是我对美的初定义吧,但我也知道买风铃的钱对那时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呵呵,也只能呵呵→_→。

但那时的我,没有过多无奈的负情绪,依然乐此不疲的听它在风中歌唱,傻傻的,天真的…

对于那些无名书店,可追溯的记忆已经零星可数了。印象中,第一次到书店是三年级时吧,记得那时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典型的老教师,有光亮的额头,宽大的脸,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花白的几缕头发在头顶上盖着。

那时他应该临近退休了,他教了我们两年后便退休了,因此留下了较深的印象,那时的语文老师总爱让我们背书,而且要有感情。我总是想他会不会也有一把大的吓人的戒尺,像民国的私塾先生一样严厉而恐怖的让我们摇头晃脑的背书。

那时刚开始接触写作,之前一二年级,都有看图写话。现在想想一样,一二年级真是太爽了,都不用写作文,像现在每次都要埋头苦想作文,标题,材料,构思,主旨。

为了让我们学会写作文。他便让我们买作文书来看,我就立即和母亲说了这件事。母亲便应允我到市集买书,那可能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上街吧,超级兴奋的,想着自己也能拥有一本书。像姐姐一样。那是姐姐已经上初中,在她房里总是有很多我没见过的――课外书,特别是各种作文书,觉得好骄傲的,也计划要去拥有一本书。小时候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现在看到书就想吐。唉!

那时的我不用说是一个小路痴,因此路上什么大概都忘却了,还记得在那家书店,西墙货架上,选书一些的片段:昂着小脑袋,目光应经过那些奇奇怪怪的书名。想想,那是眼睛肯定上的别样的光芒的,最终选定了《小学生四年级作文》,至于为什么选四年级作文,我还清晰地记得母亲是这样说的:以后上四年级也可以用的。耐用,我默默记住了。

顺便吐槽一句,母亲总爱买大一些的衣服裤子,说长高了也可以穿,因此我一直穿着比我大好大一截的衣服裤子。记得有一条牛仔裤,似乎是二年级买的,也没穿多久吧,其他地方都完好无损,但裤脚上都磨破了。可以想象当时,与桌子及高的我,拖着那么长的裤腿在路上奔跑,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摔个嘴啃泥。

更加好笑的是,那件裤子至今还在,初中时一次试了一下,居然刚刚好,呵呵,我的妈呀!

看着母亲付完钱,就特别,小心地珍惜得接过作文书,捧着它回家。回家以后,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每次看书翻书的时候都超级小心翼翼的。现在想想,小叶(本宝宝)也是蛮可爱的。似乎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作文书,每次都激情满满的阅读,不过真的蛮庆幸那时的自己看过很多作文书,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所以小学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想想我小学可是一直都是语文课代表。呵呵,蛮骄傲的吧!

在闲来无事的闲逛,一种至今还记得的美食被我“发掘”出来了。

味道早已忘却,但细细想想,觉得也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就是有酸味的枣子制成的小零食,一包一包的,但是当时超爱的。每次一包可以吃好久,并且增强了我对那些无名书店的喜爱。

现在想想它也有点文艺范,记得在东面墙的货架上,总是摆满了很多很多工艺品:杯子,笔筒,小饰品,装饰物,对我很是新奇,总也有幻想,哪天拥有一个该多美好。

后来大概是六年级吧,一天姐姐买礼物便到了那家店。以前一直想摆弄一下的,终于有机会。瞪大眼睛看着老板包装礼物的同时拨弄着。我记得姐姐选的是一件木质的,上面有一座小型摩天轮。我轻轻拨动后面的发条,会发出八音盒一样的音乐。很干净,很纯粹的声音,不用电池,超美妙的感觉。当时姐姐是为了给同学买生日礼物才买的,但是特别舍不得把这个送给别人。

在印象中,这应该是最后一次见到那家店了吧。时间过得很快,快到感觉不到指缝流走的时间。不知何时在到那个路口的时候,大门已经关上了。隐约记得当时有向旁边的人问,说是老板是外地的,搬走了。后来再一次看到那些房子时,已变成一家早点店。现在在经过时似乎已经拆迁了,重新盖了一栋楼。

物是人非,也许是长大的必经之路吧。

每次想到都是满满的感慨,至于那作为回忆代表的美食,后来在其他的商店里找到了,也就渐渐忘却了,但现在早已找不回那个回忆的美味了。

一次又看到那个美食,屁颠屁颠的买来。就算它外面包装一样,里面却是完全不同的味道。是更加高级的养生的红枣,但却不如当初廉价的酸梅一样,令人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