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性健康1000问
4852400000004

第4章 生理常识(4)

产期临近,为了迎接一个新的生命到来,孕妇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都要做好准备。因为从预产期前2周开始,随时都可能临产,所以从这时起,就要把所需要的东西准备好。如准备换穿的内衣,产后用的卫生纸和月经带,月经带的腰带要加长,因为产后腰围要比怀孕前大得多。还应准备鸡蛋和红糖,红糖要先蒸过,以免喝了腹泻。每晚睡前,要把暖水瓶、洗脸盆、洗漱用具都放在一起,以便随时可拿。婴儿的衣服一般需要时才准备,但也应提前整理好,并向家人交代。如果是冬天,还要准备好炉火,因为正常产妇住院仅三四天,以便回家时即可生上炉火。如果是在家里分娩,除上述物品外,还要准备肥皂,一壶温开水,一块大方塑料布,一个干净的煮锅,一双干净的筷子,以备临产时消毒接生器械用。

除了物质上的准备,在思想上,除情绪安定,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外,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宫缩:就是子宫的收缩。当孩子出生的日子快要到来时,由于子宫开始收缩,肚子往往一天有好几次发紧的感觉。当这种感觉转为很有规律的下腹坠痛或腰部酸痛时,说明子宫的收缩已经规律,产程已开始了,应赶紧住院,等待临产。②破水:就是羊膜囊破了,阴道有淡黄色羊水流出。一般临产后羊膜囊才破,如果临产前胎膜先破,羊水流出,则应立即平卧,并赶快平卧着去医院待产。羊水往往一开始流得很多,但也有的只流出一点,这时也应去医院检查,以区别是羊水还是增多变稀的白带,如果羊水是血样或绿色、混浊的,更应注意。③流血:临产前还可能有少量暗红色或咖啡色血夹着黏白带从阴道流出,俗称"见红",这是临产将至的标志,属于正常现象。如果血很多或有鲜红色血液,或有暗红或淡红色不黏的水样分泌物,也应去医院检查。

分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分娩犹如"瓜熟蒂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临产之时,精神不要紧张,更不要产生各种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心,这对保证正常分娩是十分有益的,如果过度焦虑和恐惧,不仅可使子宫收缩失去协调,影响子宫的扩张,而且还会影响进食,引起疲劳、乏力,甚至使产程延长,分娩向异常转化。除了情绪上的轻松安定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外阴的清洁,以免引起产褥感染。当子宫出现有规律的收缩,第一产程开始之后,应配合宫缩慢漫地均匀地做深呼吸,宫缩过后恢复正常呼吸运动。在子宫收缩间歇期要尽量多吃些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并排空大、小便,但不要去厕所,然后把外阴用清水冲洗干净,也可下地走走,促进子宫的收缩,尽早分娩。第二产程开始以后,子宫收缩已达到高峰,当宫缩开始时,不但肚子疼痛加剧,而且伴有大便感,这时应忍耐,尽量延长进气时间,屏气时间越长越好,然后慢慢呼出,等宫缩过后,争取时间休息,如感气力不够可以喝点糖水。千万不要大喊大叫,辗转不安,以免消耗精力,延误产程。当胎儿一露顶,接生员告诉"呵气"时,千万不要屏气和用力,应做短促的呼吸动作,以防因胎儿娩出过快而撕裂会阴。在第三产程,可轻轻按摩腹部,促进子宫的收缩,减少出血。

决定分娩的因素有哪些?

分娩的整个过程是否顺利,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产力、产道和胎儿。如果这三个因素正常并相互适应,胎儿就可顺利娩出,否则就会发生难产。①产力:是指将胎儿从子宫内经产道娩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腹肌收缩和肛提肌收缩的力量。其中子宫收缩的力量是主要的产力。临产后的子宫收缩简称"宫缩"或"阵缩",可使子宫颈口逐渐扩张,并使胎儿下降。当子宫颈口开全,胎先露部下降至阴道,每次宫缩时,胎先露或前羊水囊压迫盆底组织及直肠,反射性地引起排便感,产妇主动屏气向下用力,于是腹肌及膈肌收缩,使腹腔内压力增高,促进胎儿娩出,胎儿娩出后,还可协助胎盘娩出。所以,腹肌的收缩力量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条件。但腹肌收缩力须在宫缩时使用,否则不但无效,产妇反易疲劳,致使产程延长。当胎头枕部娩出耻骨弓下缘后,宫缩时引起肛提肌收缩,可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胎盘下降至阴道时,肛提肌的收缩还能促进胎盘的娩出。②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包括软产道和骨产道两部分。骨产道即真骨盆,是产道的重要部分,其大小、形态与分娩密切相关,如果大小、形态不正常,分娩胎儿下降受阻,就会影响分娩的进展。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组成的弯曲管道,如果子宫颈口能顺利开大,阴道通畅,会阴不紧,则胎儿可顺利通过,反之则会形成分娩的阻力。③胎儿:分娩能否顺利进行,除产力、产道因素外,还与胎位、胎儿的大小及有无发育异常密切相关。如果胎儿过大过于成熟,胎头径线大,或因颅骨较硬,不易变形,即使骨盆大小、形态正常,也会引起胎头与骨盆不相称,引起难产。一般情况下,分娩时胎儿在子宫里是头朝下,屁股朝上,抱成一团,这种姿势最有利于分娩,否则若出现臀位或横位,则容易发生难产。假如胎儿的发育异常,如脑积水、联体双胎等,也常给分娩带来困难。

产后为什么会发生宫缩痛?

孕妇分娩以后,子宫很快缩复、变小至小孩头大小,以后继续慢慢缩小,到产后40多天,子宫基本回缩到如梨大小,恢复到未怀孕前的状态。在子宫逐渐恢复变小的过程中,一般没有什么感觉。但也有一些产妇,在分娩后的第l一2天,常会感到小腹部一阵阵疼痛得厉害,并可触到较硬而复缩的子宫,医学上称这种疼痛叫"宫缩痛"。宫缩痛多见于经产妇,尤其易发生急产(从分娩开始到结束,不超过3小时)以后。发生疼痛的原因,可能是子宫收缩过强,使子宫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或因压迫子宫壁内神经纤维所致。发生宫缩痛不要紧,一般在3-4天后就会自行好转。如果疼得厉害,在腹部放个热水袋,或喝些姜糖水,再吃些止痛药片就会缓解。产后体温、脉搏、血压有什么变化?

分娩以后,产妇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体温、脉搏、血压方面也出现一些新的情况。①体温:在产后24小时内,由于产程的消耗,过度的疲劳,体温可有轻度的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24小时后多恢复正常。产后3~4天,又可因奶胀而使体温升高,中医叫"蒸乳发热"。如乳房高度充血及淋巴管肿胀,体温可突然升高,有时可达39cC,但仅持续数小时,最多不超过12小时,体温即可下降。假如体温持续升高不降,则应想到产褥感染。②脉搏:产后脉搏较慢,一般每分钟60~70次。这是因产后腹压降低,横膈下降,以及胎盘血液循环停止和卧床休息等所致,多在7~lO天恢复正常。如果脉搏增速,往往提示有失血过多和心脏疾患,应引起注意。③血压:产后血压一般呈下降趋势,并逐渐恢复到未孕前水平。若血压下降明显,常是产后出血过多的结果,假如血压反而升高,则应注意查找原因,是否原有高血压病或产前即患高血压综合征等。

产后为什么多汗?怎样护理?

分娩后的产妇动辄出汗,尤其是在睡眠时和醒后出汗更多,夏天时甚至大汗淋漓,衣服都被汗水浸湿。这是因妊娠后期体内潴留的水分较多,产后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所致。可见出汗是产妇排泄体内多余水分的重要途径,属于生理现象。但若出汗过多,则会使孕妇体质虚弱,并且容易招致伤风感冒。因此产后室内温度要适宜,冬天应温暖,夏天应凉爽。空气要流通、新鲜,尤其夏天更要注意。但应避免床头对流风和用电扇直吹。产妇穿衣盖被要依时令而定,做到厚薄合适,要破除那种头包布、穿厚衣、盖厚被的旧习惯。另外,出汗多时要用毛巾擦汗或用温水擦身,保持皮肤的清洁,汗湿的衣服要及时更换,以防着凉感冒。

什么是恶露?有何特点?

分娩以后,在子宫复旧的过程中,子宫内的蜕膜已完成使命,开始坏死脱落,与血液、黏液混合在一起从阴道流出,称为恶露。所以恶露中含有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及黏液等。正常情况下,产后3日内恶露量多,颜色鲜红,为血性恶露;以后恶露颜色逐渐变淡,呈浅红色、稀浆样,为浆液性恶露;7~lO天以后,因恶露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及蜕膜而呈黄白色或白色,故称白恶露,到20天左右恶露就于净了,只有少数人可以拖到1个月。正常恶露带血腥味,在产后6天内恶露量平均为250毫升。观察恶露的量、色、性状和持续时间,对于了解产褥情况非常重要。如果恶露味臭或者带有污秽的土褐色,表示子宫腔内有感染,如恶露量多,或血性恶露持续的时间较长,说明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好,或有胎盘组织遗留,应引起注意,并请医生给予治疗。、" 产后如何护理乳房?

分娩以后,乳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理好乳房可为正常哺乳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从产后12小时就应开始哺乳,通过婴儿的吸吮,可使乳腺通畅,避免乳腺胀大、疼痛,发烧,甚至因乳汁的郁滞发生乳腺炎。应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可每隔3~4小时喂奶1次。为了防止乳房发育不均匀,最好两侧乳房先后轮流喂哺。哺乳前要洗手并用清水把奶头洗干净,哺乳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净奶头上留下的奶汁,然后盖上干净的纱布或柔软的毛巾。每次喂完奶,应把孩子抱开,不要让孩子含着奶头睡觉,避免乳汁的郁滞,或因孩子的口腔不洁,引起乳房感染,发生乳腺炎。

产后如何护理会阴部?

产妇分娩后,会阴部可因分娩时先露部压迫及助产的操作,局部发生轻度充血、水肿,有的可有会阴裂伤或有侧切伤口,再加产后不断有恶露流出,若不注意护理,不仅对会阴部恢复不利,有时还可引起感染。护理好会阴部,首先要注意卧床休息,但若没有裂伤或侧切缝合,一般情况较好者,可于坐起或下地轻微活动,这样不仅促进子宫的复位,增加食欲,还可减少大小便的困难,有利于会阴部的恢复。如果会阴部有侧切或撕裂,就不要急着下床活动,一般以3天后下床活动为宜,但不要抻着伤口,以免影响愈合。第二是保持清洁,会阴部用温开水冲洗(注意不要冲进阴道内),如有伤口则应用温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每天1-2次,并在每次大便后加洗1次,然后用消毒纱布蘸干,垫上会阴垫。会阴垫也应用消毒过的,要勤换,使之保持清洁。如会阴肿胀,可行湿热敷或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以消肿。于产后5-6天开始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以促进伤口愈合。伤口完全愈合后,改为每天清洗会阴1次。同时要注意月经带及内衣裤勤换勤洗,洗后放在阳光下暴晒,以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分娩后,子宫颈口呈开放状态,子宫内又留有胎盘剥离的创口,极易被细菌感染。所以护理好会阴部,不但有利于会阴损伤的恢复,同时也是预防产褥感染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