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
4855800000011

第11章 产后体形恢复篇(4)

(2)向后退4步,最后一步时,在腰部位置或膝盖以下部位拍掌。再重复这动作。现在再多重复4次,每一次步行时,都朝向房间不同的角落。这么一来,在你做完这套动作时,会回到原来的位置。然后,再做向前步行与向后步行的运动两次。

2.运动的时间

开始做任何有氧运动的练习时,应该慢慢地开始,使身体逐渐适应。目标应该是在运动范围的下限内,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但是,在最初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只能维持2分钟或3分钟。你并不需要在10分钟的运动过程中,运动得十分剧烈。

你可以渐渐地增加做有氧运动的时间。如果在刚开始运动数分钟的时候,脉搏速率已经到达训练范围的上限,那么,你需要平静下来,并降低剧烈运动的程度,维持较小限度的运动,同时手臂也放低一点。假如持续地运动,训练范围却始终不能达到下限,这对于心脏血管并没有多大的益处,不过在其他方面,很可能会增进身心的健康。训练目标定得太高,很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不必要的张力,并使你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

当身体变得比较强健以后,可以增加运动的时间,同时加入一些比较困难的有氧运动。在每次刚开始运动的时候,应该先做一些较不剧烈的运动,然后再逐渐做一些较剧烈的运动最后,再慢慢地减低剧烈运动的程度。

能够自主地控制在训练下限内10分钟时,就可以进入训练范围的上限,借着延长运动时间与运动激烈程度而进入。接着,你很可能会觉得可以参加一些其他课程,或是其他形式的活动。在身体变得较为强健以后,可以轻松地做15~20分钟的有氧运动。

3.较困难的有氧运动

在这种课程中,运动速度要稍微快一些,或是运动的步伐要大一些。因此,这种课程的运动会比前述的课程稍微困难。在觉得身体比较健康以后,可以开始做这些运动。

练习一至练习七的起始姿势一律为双脚并拢站立,双手垂于身体两侧。

练习一

在原地踏步,双手高举于头之上,以四拍做这种动作接着,仍在原地踏步,双手放下,恢复原来的姿势,然后双手用力地甩,也以四拍做这种动作。重复这种动作4次。

练习二

(1)侧移并轻拍做踮步。向右边走,左脚做一踏步;向左边走,再以右脚踏步。做这种动作4次。接着,向右边走,双脚踏步并拢;再向右走,再垫步(踏出、并拢、踏出、踮步)。双手置于髋骨的位置。

(2)重复整个踏步的过程,向两边各走2次。

练习三

重复练习一。

练习四

(1)重复练习二,加入手臂的动作。

(2)当你侧步向两边移动的时候,双臂也要同时向两边挥动。

(3)在做踏步、并脚、踏步、踮脚的动作时,挥动并旋转手臂,绕成圈,由头部而过。重复这种运动4次。

练习五

在原地踏步4次。

练习六

高举右臂至比肩膀稍高的程度,同时平直地向后伸直右脚,将脚尖点在地上。然后,换边做此动作8次。

练习七

相对的膝盖上提,以相反侧的手碰触膝盖。做这种运动8次。

练习八

(1)双脚并拢站立,双手置于肩膀的高度,然后手肘向两侧弯曲,手掌朝地面。以脚跟点地,同时手掌向下压。做这种动作8次。

(2)右脚平直地向后伸,以脚尖点地。右手高举过头部。接着,再做另一侧的动作。这种动作做8次。

(3)双膝交互抬起,双手高举过头部。同时,在提起各膝时,双手置于肩膀的高度,手指弯曲,仿佛是在抓绳子一般。做这种动作8次。

(4)脚跟交互于前方点地,双手举至肩膀的高度,掌心置于正面,做这种运动8次。

练习九

在原地踏步8次。

练习十

双脚分立,与髋部同宽,双手置于髋部。侧移,一只脚在另一脚的后方轻轻点地,同时向两侧摆动手臂。这种动作做8次。

练习十一

(1)右脚踏步至房间右边的角落。

(2)左脚带至右脚旁。

(3)以右脚踏步向前走,然后双脚并拢。

(4)踏步时,双手向前与向后推,在身前拍掌,同时脚并拢(踏步、并拢、踏步、拍掌)。接着,重复这动作往另一个方向走。做这动作两次。

做较困难的有氧运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倾听身体的信息。在觉得喘不过气来或是心跳过于加速时,必须如下文所述,降低运动的剧烈程度。

(2)手臂放低一点。

(3)膝盖微微地弯曲。

(4)步伐变小。

(5)做膝盖上抬的动作时,不要抬得太高。

(6)交换脚,维持脚趾着于地面。同时,手臂前端轻轻地挥动,而不是整只手臂在挥动。

肌肉的强健与耐力课程

体内有上百条肌肉与你的姿势和日常活动有关。一旦这些肌肉没有用到,就会变得软弱而松弛。假如不使用肌肉,便会失去它们。在第一次太空实验中,太空人从外太空回到地球以后,发现肌肉少了很多,那是因为他们很少使用肌肉的缘故。现在,已经为他们提供特别为他们设计的运动,以减少肌肉的流失。这并不表示你每天需要花费数小时来建立一些大肌肉,只要做一些特殊的运动,就可以使重要的大肌肉获得明显的效果。这一类型的运动具有以下效果:

(1)增加肌肉与支撑其关节的强度。

(2)增强韧带与肌腱。

(3)将松弛的肌肉变得较为结实,且使线条更好。

(4)肌肉平衡恢复以后,你的姿势会获得改善;同时,神经与骨髓的压力会减小。

(5)提升持久力,并且不易感到疲倦。

要从这一类型的运动中获得最大的益处,有必要了解这些运动的原则,以及在这些运动中,肌肉所运动的方式。

1.肌肉如何运动

通常,肌肉是以相对的方向在关节上运动。在关节一侧的肌肉(称之为主要运动者)收缩,而另一相对的肌肉在关节的另一侧(称之为相对者)便放松,同时使这运动进行。在这同时,其他肌肉(固定者)将会采取相应的动作,使运动的肌肉得以稳定,不但有助于提升其效率,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例如:在弯曲手肘时,在上臂前方的二头肌是主要运动者,而在上臂后方的二头肌是相对者,肩带的肌肉则是固定者。

肌肉收缩的一个特殊类型称为同心收缩。如上述的例子中,使二头肌的肌肉缩短的收缩。当运动发生在相对的方向,要使关节恢复原来的姿势时,运动者有时并不是单一的。例如:将手肘伸直的时候,会认为三头肌是主要运动者,但是由于地心吸引力的影响,这未必是实际的情况。在手肘伸直有如上述的情况时,实际上也会动用到二头肌。这是由于地心吸引力之故,使得手臂恢复正常情况时,由二头肌控制,这种情况称为偏心性的肌肉收缩,其肌肉是逐渐伸长,以控制运动。这就是人类在步入老年以后,上臂后方的肌肉何以会松弛的缘故。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肌肉几乎没有做过任何运动。为了避免这种趋势,必须做一些特殊的运动,以达到运动这些肌肉来对抗地心引力之目的。举例而言,在做屈体向上的运动时,腹部肌肉正做同心性的收缩,而在做屈体向下的运动时,则是在进行偏心性的收缩。

知道了这些不同类型的肌肉收缩,将有助于了解以下的提示,以及在真正开始运动时,可以正确地运动这些肌肉。上述所提到的肌肉收缩,在实际运动中,被称为等张性或动态的收缩。在运动课程中,它们是最好的收缩方式,尽管在这同时,有某些肌肉是做静态的收缩。静态的或等张性的肌肉收缩,会发生在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的时候。如果手肘弯曲,朝着某一方向提着购物篮,二头肌将会做静态的肌肉收缩。这时,手臂与关节都没有发生运动。这一类收缩的害处如下:

(1)肌肉强度只在非常小而又有限的范围内增进。整个可以运动的肌肉范围并没有增强。

(2)血压会在肌肉静态收缩时上升,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避免这一类型的运动。

(3)这一类型的运动往往会导致肌肉的疲乏与张力的紧张。

2.训练的原则

要增强肌肉的强度,就要增加肌肉日常生活中的负荷。可以通过增加训练的频率、强度与持久度,来增强肌肉的负荷。

(1)频率。每周运动3~4次,便足以增强肌肉。肌肉越不强健的人,就越容易发现到自己的进步。这类人可以更加频繁地运动,以加速肌肉的进步。但是,应避免运动过度,在这方面应当多留意,尤其是在最初运动的几天。

(2)密度。运动的强烈程度,取决于身体状况,以及身体的感觉如何。我们已提供了数次的建议,运动强度应该逐渐地增强,直至感觉到运动肌肉所生产的影响,但是要在真正感到疲倦的时候停止下来。

运动强度应当取决于每一次的运动次数,减少休息的时间或是增加每个动作的难度都会增加运动强度。例如:将手置于身体两侧来做8个仰卧起坐,或是把手置于脑后来做8个仰卧起坐,腹部肌肉的运动强度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把手置于脑后坐起时,身体的重心改变,同时上半身的重量也有所增加,将身体离开地面的运动强度自然增强了。

如果可以轻松地做16~20次较简单而重复的运动,便可开始做较困难的运动了。

另一项增强运动强度的方式是做两或三组的8个练习,每一组都会运动到不同的肌肉组,其间有非常短的休息时间。少数重复而有不同程度的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强度,而经常重复强度较小的训练,则会增强肌肉的耐力。

与持久程度有关的,是每一练习的长度。在身体变得较为强健而婴儿也较大的时候,也许你会花较多的时间来做运动练习。刚开始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关注因怀孕而产生变化的肌肉,尤其是骨盆肌肉与腹部肌肉。整个课程所需要的最大时间量是45分钟。假如无法每一天都拥有这么多的运动时间,可以稍微作一改变,如:选择一天做肌肉强健的部分,另一天则做有氧运动的部分,但是每一次都必须做暖身运动、伸展运动与缓和运动。运动时间可缩短15~20分钟。

3.说明

每一次做肌肉强健与耐力训练时,要在本身感到舒适的情况下,有节奏地把整个运动课程做完,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呼吸都要保持平顺。

应该交互地做不同的肌肉组的活动,以避免任何一组肌肉群过早感到疲惫。

你所得到的结果,将会视你做了何种特殊运动而定。一个在各方面都平衡的运动课程包括柔软度、强健度与精神活力三方面的健康。

不幸的是,无法将健康储存在未来,如果不使用,就会失去。在我们的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减少活动,而许多随着年老所发生的身体变化,通常是与缺乏活动有关的更甚于因为年老而造成身体上的改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让关节做一个大运动,而在这同时,随着年岁的增长,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小。

老年人经常会遇到穿衣服与梳头发方面的困难。这是因为他们几乎很少把手臂高举过头,因此肩膀会变得较僵硬,而肌肉也会变得软弱无力。无力的肌肉无法很有效地移动僵硬的关节,因此肌肉运动的范围会越来越小。唯有每日正常规律的运动,才能确保关节的运动与肌肉的强度。因此,如果希望明天还能做些什么,那么今天就要去做。

在肌肉强健与耐力训练运动课程中,将会发现进行某些运动有不同程度的困难。这可以使你在运动课程中越来越健康,与运动一起进步。

由开始时的6~8次增至15~20次时,也许你可以开始进入下一个难度较高的运动。假如发现自己无法做6个完整的较困难的动作,即意味着这一级的动作对你而言,实在是太困难了。那么,你应该回到原先那一级的运动。在可以做6次较困难的运动时,可以尝试将两级运动连在一起,坚持做一阵子。要尽可能多地做较困难的运动,直至不会感到疲倦,然后再做一些较容易的。一旦可以做较困难的运动8~10次的时候,可以只做这一级的运动,不再做先前较容易的运动。

假如肌肉颤抖,或者觉得非常累,这就表示那一部分的肌肉已经做到了足够程度的运动,应该停止再做那种运动,而去做不同肌肉群的运动。但是,如果只是重复该运动数次,肌肉便开始颤抖,即表示这运动太困难了,应该回到原来层次的运动。

在开始做腹部运动之前,先做腹直肌的检查,以确定腹直肌肉已经缩小至两根手指的宽度,或是更小。不要试着做太过剧烈的仰卧起坐或对角线的仰卧起坐,直到腹直肌已经进入正常情况为止。注意腹部隆起的状况,维持腹部平稳的收缩,以避免腹部的隆起。假如腹直肌的分裂仍然很宽,可以做一些较简单的仰卧起坐,将双手交叉平放于腹部,试着增加重复做时的次数。同时,尽量常做这种运动。

一般屈体向上的运动

增强腹部肌肉的强度。这种肌肉的运动是将头部与肩膀呈45度角向上抬起不需要作出由平躺转而成为坐的姿势,而要保持在抬起头部和肩膀时,腰部仍贴于地面的姿势,如此才能确保运动到腹部的肌肉。不要把脚踝固定于某物体之下,因为这很容易导致背部拉伤,从而使臀部的屈肌肌肉与和脊髓下方相连的髋部做出强烈的运动。绝对不要以双脚伸直的姿势来做仰卧起坐的运动,因为这姿势绝对无法使脊部紧紧地贴着地板。

1.屈体向上:第一级

(1)仰躺,膝盖弯曲,脚掌平贴于地面。先吸气,后吐气。在吐气的同时,收缩腹部肌肉,腰部平贴于地板,双手上滑至大腿部靠近膝盖处。

(2)下巴收缩,双眼注视着膝盖,慢慢地恢复原先的姿势。如果觉得颈部有一股拉力,可以用一只手支撑头,但是,在弓起上身的时候,要小心不要用手拉颈部。

重复6~8次,在进入第二级以前,要能够做这动作16下。

2.屈体向上:第二级

(1)与第一级时的姿势一样,但双手交叉置于胸部。

(2)收缩下巴,双眼注视着膝盖,如第一级时一样。重复6~8次,当你能做这动作16次时,才移至下一级的动作。

3.屈体向上:第三级

(1)背部平贴于地面,弯曲膝盖,双手置于耳后。维持腹部肌肉平稳收缩,在整个运动中,背部始终要平贴于地板。

(2)弯曲双膝,使之靠近胸部,而在这同时,举起头和肩膀靠近膝盖。重复6~8次,然后再换腿,重复进行这动作。

4.屈体向上:第四级

(1)背部平贴于地板,双手置于耳后,双膝弯曲至胸前。

(2)脚踝交叉,双脚朝天花板伸直,直到双膝微弯于髋部上方。

(3)吸气再吐气,在呼气的同时,朝膝盖的方向举起头部与肩膀。要确认膝盖在髋部上方,同时背部平贴在地板上。重复6~8次,最后进展到能重复动作16次。在完成这种动作以后,抱着双膝维持在胸部前数秒钟,然后放松背部平贴于地板,慢慢地把脚置于地板上,恢复屈膝的姿势。

5.与婴儿同做的另一第四级动作

(1)背部平贴于地板上,膝盖向胸部方向弯曲,小腿平放于胸部之上,将婴儿置放于小腿上。

(2)抬起头部和肩膀,同时亲吻婴儿的鼻子或前额。在做这种动作的时候,同时维持腹部肌肉的收缩。

做这种动作时,要注意姿势不可扭曲。坐着弯曲膝盖,把婴儿抱放在膝盖上,屈体向下,完成平卧的姿势,接着弯曲膝盖至胸口处,同时将婴儿平放于小腿上。

对角线的曲体向上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