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帝王之谜总集
4864500000033

第33章 中世纪政坛悬案全破译(15)

尽管西方世界对非洲充满了误解,但当他们发现了这里的矿山和由此带来的利益,随之又发现了拥有这些矿山的“土著部落”,他们就毫无顾忌地将这些土著部落连同矿山一起当做殖民国家的财产予以吞并。后来,这些土著民族对于他们身上的枷锁忍无可忍,他们热血沸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解放斗争。这些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是否与曼萨·穆萨有关呢,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尽管曼萨·穆萨的豪华旅行,使他本人获得了黄金王的美称,使他的帝国为非洲以外的世界所了解,使非洲在他们的眼里不再是黑暗的世界,但是他的事迹和传说未必不会成为刺激殖民主义入侵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他本人所无法预知的。

马里国王“迁居”非洲的故事

1310年的非洲马里帝国,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一支浩浩荡荡的探险船队就要出发了,国王阿布巴卡里正在对船队进行临行前的训话,他要求船队一定要到达大洋彼岸,只要船上储备的粮草尚存一餐,水手们就不得返航。船队就这样肩负着重任出发了。国王阿布巴卡里满怀信心地等待着成功的消息。可是数月之后,其中的一位船长急匆匆地赶回了皇宫,带回来一个令国王失望的消息,原来,所有的船只都被巨大的海潮卷走而不知去向,只有他爬回岸捡回了一条命。这对雄心勃勃的阿布巴卡里国王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西部广袤的海洋是他获得财富的最大目标,而这一宏伟计划难道就这样夭折了吗?阿布巴卡里很不甘心,他决定重新组建第二支探险船队,并由他自己亲自挂帅。公元1311年,阿布巴卡里国王把王位交给自己的兄弟代理,毅然率领船队驶入了水天相连的大西洋面,去实现他伟大的理想。

谁曾料到,这支由国王亲自率领的船队竟也一去杳无音信,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回到非洲的故乡。至今为止,也没有人知道马里国王和他的船队到底漂泊到了哪里?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虽然马里国王雄心勃勃、胆魄过人,但当时受航海条件的限制,他的船队根本不可能抵达大洋彼岸,而且没有能力回到非洲本土,马里国王和他的船队可能早已葬身大海,被汹涌的海浪吞没了。

另有一种观点截然相反,他们认为马里国王和他的船队已经到达了大洋彼岸的美洲。他们认为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的二百多年前,勤劳勇敢的非洲黑人就已经在美洲大陆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找到了许多证据。一方面,他们从历代到达美洲的航海家那里寻找到了佐证。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时,当地的居民曾告诉他,曾经有黑人来过他们这里,和他们进行过贸易,这些黑人带了许多长矛,当地人很喜欢这些长矛,认为它是捕猎的最好工具,所以曾用他们最好的东西换取这些长矛。200多年来,美洲的土著居民还很珍惜这些长矛,很好地保存着。他们还拿出几支长矛向哥伦布炫耀,哥伦布设法用贵重的物品换来了几支长矛,他把这些长矛带回了西班牙。经过对制作长矛的黄色金属的反复化学分析,其中所含的合金成分与非洲几内亚沿岸所使用的合金工具是一模一样的,而当年阿布巴卡里国王正是从这儿出发远航的。1513年,另一位西班牙航海家巴尔菩亚首次来到中美洲的巴拿马,他在自己的《航海日志》中这样描述道:当地的一个部落村庄里,曾发现一批被土蓍印第安人拘留的黑人囚徒。有些学者认为巴尔菩亚见到的这些黑人,很可能就是马里国王及其非洲船员的黑人后裔。

考古学家也从他们的角度为上述说法提供了依据。1939年墨西哥考古学家斯特林率领一支考察队在濒临海边的一片原始森林中,发现了许多先人留下的石雕头像。这些石雕头像刻工精细,线条明晰,比例恰当,与当地印第安石雕像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迥然相异。石像的面目酷似非洲黑人,一个宽阔厚实的鼻子,两片硕厚的嘴唇,前突的下颌,头上细密卷曲的头发,所有这些都是典型的非洲黑人的特征。一位波兰的学者通过对古代美洲奥尔梅克人墓葬的研究,又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在这些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头盖骨,从这些头盖骨比例和外表轮廓的精密数据中可看到,早期奥尔梅克人墓葬中有百分之十三点五具有传统非洲黑人的基本特征,而年代稍晚一些的另一座奥尔梅克人的墓葬中出土的头盖骨中,只有百分之四点五具有一般非洲黑人的外表特征。所有这些表明,马里国王和他率领的大批非洲船员作为古代非洲文明的第一批使者,历经风险来到美洲后,很快就在这块新土地上定居下来,那些巨大而精美的石雕头像,是他们在美洲留下的艺术作品。早期黑人头盖骨因素所占比例高,说明当时马里国王和他的船队人员初到非洲,还保留着比较纯正的黑人血统,而晚期黑人头盖骨因素所占比例小,是由于非洲移民同当地土著居民逐渐融合的结果。

如果历史的真相就像后一种说法所推断的那样,那么人们发现美洲大陆的历史就将改写,阿布巴卡里国王会像哥伦布一样永垂史册,人们也会重新认识非洲文明。大海见证了六百多年前那里发生的一切,或许有一天海底会发现一艘巨大的沉船,它会向人们展示阿布巴卡里国王曾有过的辉煌,它也会向人们解释清楚这一段模糊的历史。

茵内斯为何死后才戴上王冠

葡萄牙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如果你去葡萄牙旅游,印象最深的肯定是和“泪”有关的许多名胜古迹,这些古迹都和一个名叫茵内斯的皇后有关。如在蒙德戈河畔的科英布拉宫有“泪馆”,那是茵内斯住过的房子;附近有“泪泉”,相传池里的水草都呈红色,那是茵内斯遇害时的鲜血染成的;“泪馆”前是一条细细的河流,这是茵内斯皇后和葡萄牙王子互传情话的地方,王子总是将幽会的情书用蜡封好,放在河沟里漂流到“泪馆”;再前往阿鲁巴萨大修道院里的墓地,就会感受到这里的悲剧情调,这里埋葬着茵内斯戴上王冠的尸骨。茵内斯的传说就像蒙德戈河水一样,不停地流淌在葡萄牙人的心里。

14世纪上半叶的葡萄牙属恩里克王朝,恩里克王朝的第七代王是阿方索四世(1325~1357在位),阿方索四世曾远征到西班牙的卡斯提尔,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阿方索四世给自己年仅八岁的长子佩德罗订婚了,女方就是卡斯提尔的公主珀兰莎。这个策略姻缘不久便告吹了。等王子佩德罗十二岁时,阿方索四世又让他与西班牙公主康斯坦莎订婚。直到1340年,佩德罗王子满二十岁时,才正式把西班牙公主迎娶到葡萄牙来。康斯坦莎王太妃带来的侍女中有一位容貌出众的少女,名叫茵内斯,她是加里西亚一个贵族的女儿,虽然是王太妃的侍女,但仍然保持着贵族的气质。佩德罗王子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位漂亮的侍女,连王太妃康斯坦莎都无法阻止,她只得把茵内斯赶出王宫。佩德罗王子偷偷把茵内斯送到远离里斯本王宫的一个偏僻地区安顿下来,他每次借口外出打猎时都要与茵内斯幽会。在十年中,佩德罗和茵内斯共生了四个私生子,而和王太妃只生了三个孩子。1350年,王太妃康斯坦莎在生第三个孩子时死去后,佩德罗将茵内斯接到了蒙德戈河畔的宫殿里住下,葡萄牙人都知道了他们俩不正常的关系,阿方索四世催促佩德罗王子,让他赶快体体面面地娶一个王族女子为正式王后。因为佩德罗王子已是葡萄牙王位的继承人,阿方索不想让一个女人败坏未来国王的形象。但沉浸在爱情之中的佩德罗王子根本不把父亲的劝告放在心上,他仍一心一意地与茵内斯来往。

佩德罗王子的固执引起了朝廷重臣的愤怒,他们又在国王阿方索四世面前进言:茵内斯的兄弟们是一群有野心的贵族,他们很可能有一天会利用其妹妹与佩德罗王储的关系来支配整个西班牙;茵内斯所生的私生子对下一代的王位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总之一句话,一旦老国王阿方索四世去世后,葡萄牙王位继承问题将会因为茵内斯这个女人的存在而出现严重的危险。阿方索四世在重臣的说服下,决心除掉茵内斯。国王背着儿子佩德罗,亲临蒙德戈河畔的科英布拉宫,面见茵内斯,希望茵内斯尽快离开王储佩德罗。茵内斯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哭着向国王叙述了她和佩德罗交往完全是出于一片爱心,她无心王后的位置,她的孩子也不会觊觎未来的王位。阿方索四世本来就是一个以豪爽侠义出名的勇士,他被茵内斯的哀怨感动了,遂改变了原先的看法和计划,默默地离开了科英布拉宫。

但阿方索四世刚一离开茵内斯,朝臣们又围拢来,重新向他复述原来的理由,并指出:“为了这个女人葡萄牙将会遭殃。”阿方索四世被说服了,把杀死茵内斯的任务交给了身边的三位重臣。悲剧终于来临了。1355年1月7日这一天,三位重臣用利剑残酷地刺死了茵内斯和她的四个孩子。当茵内斯和她的孩子们在流泪淌血时,佩德罗王子正在野外打猎。等消遣了一天的佩德罗回宫后,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心爱的女人和儿子转眼间都离他而去,佩德罗王子几乎要疯了,他大喊大叫,以至于要造国王的反。茵内斯的兄弟们也支持佩德罗,他们想以波尔图市为据点。然而,由于母后和重臣的劝解,佩德罗对父王的愤怒渐渐平息下来,最后收兵了。父王保证不治佩德罗的叛乱罪,佩德罗也宽恕了杀害茵内斯的凶手。

公元1357年5月28日,阿方索去世,王储佩德罗即位,称号佩德罗一世(1357~1367在位)。佩德罗一世撕毁了和父王签订的协约,对参与杀害茵内斯的三位重臣进行惩罚。其中一位重臣由于事前得到平素关照过的乞丐的消息,化装逃跑了。其他两位重臣被带到国王面前,让他们交代罪行后,把他们的心脏挖出来用火烤。在惩处完凶手后,佩德罗一世开始为茵内斯恢复名声,他向葡萄牙国民庄严宣布,他曾和茵内斯是正式结婚的,可他还是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一场婚姻的合法性。佩德罗一世觉着这一切还不能表达他对茵内斯的爱,他把至少已死去两年以上的茵内斯的尸体从科英布拉修道院中挖掘出来,给茵内斯戴上了一顶镶嵌着宝石的王冠,正式称她为王后。佩德罗的这一举动,使当时的葡萄牙人感到很震惊。

史书上关于茵内斯的身分和为人,没有留下任何一点准确的记录。她的一生肯定是悲剧性的,但对一位女人来说,她拥有佩德罗对她的全部的爱,就是很大的幸福;她生前没有名分,死后会被正式立为王后,也算是一个安慰了。

西班牙女王胡安娜为何被称为“疯子”

在西班牙有一部著名的电影《胡安娜》,影片的结尾有这样一个镜头:片中主人公胡安娜与丈夫的尸体一起,在幽静的古堡中徘徊、游荡……虽然场面令人毛骨悚然,但胡安娜的情感悲悲切切,确实让人感动。影片中的胡安娜确有其人,她是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位女王,一位被爱情折磨而疯、被爱情折磨而死的女王。

胡安娜出生于1479年11月6日,她的外祖母伊莎贝拉就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伊莎贝拉是一位葡萄牙公主,因为政治上的联姻,嫁给了西班牙国王胡安二世,成为胡安二世的后妻。虽然胡安二世把伊莎贝拉迎娶过来,但并没有真正地爱过她,他把伊莎贝拉放在了一个幽暗的城堡里。在那儿,伊莎贝拉常常好几天坐在古堡里,凝视着墙壁发呆,忧郁积压,精神失常,渐渐地发疯,在西班牙历史上便以“疯子伊莎贝拉”闻名。胡安娜的母亲也叫伊莎贝拉,是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她曾赶走了占据西班牙上千年之久的阿拉伯人,还曾用自己的珠宝充作探险费,来资助哥伦布远洋探险。她还热心教育事业,年过三十还努力学习拉丁文。学者多受其鼓励。虽然她对西班牙的发展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个人生活却很凄惨,童年时母亲发疯,晚年时女儿胡安娜又行为怪异。伊莎贝拉一世于1504年疲倦地死去。

有些专家从病理学分析,认为胡安娜的异常行为,是受其外祖母伊莎贝拉的遗传;而有些专家认为,与其说胡安娜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不如说是爱情折磨得她发疯了,这一切都缘于一个不忠实的丈夫。1496年,在比利时的一个小村子里,十七岁的胡安娜邂逅相识了一位奥地利的王子,这位王子就是奥地利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腓力王子,当时也只有十八岁,这位王子相貌出众,英俊潇洒,曾是有名的“美男王”。胡安娜被腓力王子迷倒了,她迫不及待地与他结了婚,幸福地享受着腓力王子给她带来的一切,可她没有想到正是这位腓力王子让她痛苦地度过了下半生。

腓力王子很潇洒,也很风流,他对胡安娜的爱并未坚持得太久。在胡安娜怀孕期间,他常拈花惹草,有一次,他竟然要把妻子留在西班牙,单身返回奥地利。伊莎贝拉女王坚决不同意女婿的无理要求,而这位王子便策划从都城逃走,未果作罢。脆弱的胡安娜根本无法阻止腓力王子的不轨行为,每一次怀孕都使她精神过度紧张,她总是担心腓力王子会抛弃她寻找别的女人。1502年,由于兄、姊的相继去世,胡安娜成了西班牙的王位继承人,风流的腓力王子这才有所收敛。但好景不长,l504年,伊莎贝拉女王去世后,胡安娜的保护伞没有了,她丧失了最后的政治保护人。胡安娜的父亲斐迪南是西班牙阿拉贡国王。有政治野心的腓力悄悄与岳父斐迪南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由于胡安娜精神失常,所以不能让她掌握西班牙的政治实权,只能让她有名无实!胡安娜本人并不关心政治,也并不重视这个秘密协议,但宫廷贵族出于自身利益而拥戴胡安娜为女王,使腓力的阴谋没有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