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最具趣味的发明
4864700000021

第21章 琴棋书画篇

萨克斯

起源:比利时 问世年代:1842年 发明人:阿道夫·萨克斯

在乐器的世界里,萨克斯无论是外形还是其所发出的音色,都堪称独一无二、独具特色。但你知道吗?世界上第一支萨克斯的发明者就是阿道夫·萨克斯,这种乐器正是根据他的姓氏所命名的。

1814年,阿道夫·萨克斯(Adolphe Antoine Sax)出生于比利时的小城——迪南。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乐器制造商,受父亲的影响萨克斯在制造乐器方面也很有天分,他在15岁的时候就成功地将单簧管加以改进,使它成为交响乐中的标准成员。对此,比利时政府曾对他大加鼓励,并授予他乐器制造二等奖的殊荣。但阿道夫·萨克斯是个好胜心很强的人,他为自己没能取得一等奖而感到扫兴,失望之余,便只身赴巴黎发展。

1842年,阿道夫·萨克斯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制造出一支全新的乐器,这支乐器给萨克斯的好朋友柏辽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柏辽兹是当时欧州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他在各种媒体上对萨克斯的这项发明大加赞赏,说这种乐器最具有人性的特点。于是,人们便根据阿道夫·萨克斯的姓来给乐器命名——“萨克斯”。从此,一种音色最为美妙、造型最具特点的乐器就这样诞生了。

1946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萨克斯获得了乐器的专利,这奠定了他在巴黎音乐界的显赫地位,同时他也被誉为欧州的天才。后来,阿道夫·萨克斯又在巴黎开办了一家萨克斯制造企业,他一生之中共发明了14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萨克斯。(包括小型的小高音萨克斯和大型的重低音萨克斯,重低音萨克斯的喇叭口非常大,甚至可以放入一个小孩。)

小提琴

起源:法国 问世年代:1516年 发明人:伯多禄

小提琴(violin)是一种擦奏弦鸣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那么小提琴是谁发明的呢?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1516年9月12日,法国国王在夏宫举行了盛大的生日宴会。余兴节目中,有一位风姿绰约、技艺高超,拉中提琴的少女,使在场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深受感动。达·芬奇立刻把她请到自己身边,希望她能够当自己的模特儿,因为他想画一幅以“音乐”为题材的画。

但是这位少女要看护生病的哥哥,因此婉拒了这个要求。她的哥哥名叫伯多禄,是曼多瓦镇上著名的弦乐器制造商的儿子,他不仅精通弦乐器制作,且善于作曲,宴会上她拉的曲子就是他的作品。当初,伯多禄认为巴黎是世界之都,一定有深具慧眼之士能赏识他所作的乐器,所以才来到巴黎。不料事与愿违,巴黎的名流们对于他的精心之作根本不屑一顾。他因失意与贫困而病倒在贫民窟里。

达·芬奇听完了这位少女的叙述,内心深受感动,他决定帮助她。

第二天,达·芬奇专程拜访了他们。伯多禄十分感动,他对达·芬奇阐述了自己想要制作新乐器的设想,并拿出设计好的图纸详细地讲解给达·芬奇听。

达·芬奇为了鼓励他制作完成这种创新的乐器,决定买下它,并付了定金。伯多禄抱病日夜赶工,终于在约定前将其完成。达·芬奇来取时,伯多禄疲惫得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有了。他的妹妹用这把刚刚诞生的乐器拉起了伯多禄作的那首曲子,达·芬奇侧耳倾听,只觉旋律时而如春风轻柔;时而如江水奔腾;时而如仙女飞舞;时而如百鸟争鸣,他从未听过这样美妙且令人感动的乐曲,不禁热泪滚滚。

正当乐曲将终,弦突然在一声响亮的音符后断了,再看伯多禄——这位年轻而前途无量的艺术家也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永垂不朽的第一把小提琴。

口琴

起源:德国 问世年代:1821年 发明人:克利斯坦·夫立德瑞希·路易·布什曼

口琴,在众多的乐器里,它的体积算是很小了。其结构也很简单,在长条型琴体上设置双层方格窗口,窗口内设置簧片,通过口,吹进气流使簧片振动发声,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另外,口琴的音色中有一种特色颤音,听起来十分柔美动听。再有口琴是极为大众化的乐器,物美价廉、便于携带,演奏技巧也不复杂,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那么你知道是谁发明了口琴吗?

世界上第一把口琴,是1821年由德国人克利斯坦·夫立德瑞希·路易·布什曼发明的。提起这项发明的诞生,纯属意外和偶然。

那是1821年早春的一个上午,德国乡村的一个农家小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门口玩耍,玩着玩着,这个聪明的孩子竟然还玩出了一个新花样来:她找来两张纸片,一张上、一张下地贴在木梳上,然后把它放到嘴上吹了起来,想不到木梳真的发出了悦耳动听的声音。就在此时,一个名叫克利斯坦·夫立德瑞希·路易·布什曼的音乐家正巧从这儿经过,他听到这独特而奇妙的声音后,深深地被其所吸引,于是便寻声而至。当他走上前去看时,发现这声音竟然是一个小女孩吹木梳时发出来的,这让作为音乐家的布什曼惊叹不已。他让小女孩把木梳借给他看了看,布希曼仔细端详了这一“杰作”后,便萌发出研制一种新乐器的想法。

回到家后,克利斯坦·夫立德瑞希·路易·布什曼立即参照小女孩的木梳以及中国古代的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吹奏原理,用象牙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口琴。

手风琴

起源:德国 问世年代:1822年 发明人:布期曼和德米安

提起手风琴人们都不会陌生,它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只要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除了独立演奏外,它还可参加重奏、合奏。加之手风琴音高固定,易学易懂,体积小,携带方便等众多优点,使得它很适合不同年龄的演奏者自娱自乐;也可以很方便的携带到学校、剧场参加演出。那么这样好的一件乐器,它起源于何时您知道吗?他的发明人又是何方神圣呢?

手风琴属于活簧类乐器。它是借鉴中国笙簧发音原理而形成的。十八世纪下半叶,中国笙传入欧洲,随即便在欧洲开始出现了一些手风琴的前身乐器,但它们大都未能成形便被淘汰了。真正用手拉的风琴是由德国人布期曼(Friedrdch Buschman,1805—1864 )在1822年创制的,后经奥地利人德米安(cyrillus Demian 1772—1847)在布斯曼琴的基础上,集当时手风琴的各种前身乐器之大成,成功地改良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被定名为Accordion的手风琴。

直到今天,在欧洲和美洲手风琴仍然沿用Accordion这个名称。

百科全书

起源:中国 问世年代:明朝 发明人:谢缙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是哪一部吗?告诉你你一定会感到骄傲,那就是我国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诞生于腥风血雨的皇权更替中。明成祖朱棣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建文元年,他攫取了其侄建文帝朱允信的帝位,改元永乐。为稳定自己的专制统治,朱棣极力网罗听话的文人学士,大量编辑出版图书来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他感到天下古今的事物分散记载在各书之中,很不容易查看,便命大学士谢缙组织儒士,编成一部一查便知的大类书。

永乐五年十一月,此书编辑完成,进呈后,朱棣为这部亘古未有的巨帙之书题写书名为《永乐大典》,并亲自序文,称赞这部书“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书,着为奥典”。

《永乐大典》共辑录图书8000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天文地理,人事名物,无所不包。整部典籍共22877卷,外加目录等60卷,装成11095巨册,全部用毛笔工楷书写,是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它比法国狄德罗、达兰贝主编的百科全书还要早出300多年。

《永乐大典》的装帧也非常讲究,全书采用上等白宣纸,印有朱丝栏,统一使用端正的楷书抄写,字的墨色黝黑,带点古香。对于名物器什、山川地形,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图形形态逼真,精致典雅,堪称古代书籍插图中的佳作。

法医学专著

起源:中国 问世年代:1247年 发明人:宋慈

提到法医学,你也许想不到,我国在这方面可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就拿我国宋朝时代的法医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来说吧,它成书于公元1247年,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司法检验书。它比公元1602年意大利人福寞乃·法特里所写的法医专著要早355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才流传到了海外,其中有英、法、荷、德、朝鲜、日本、俄文等许多译本。《洗冤集录》全书共分4卷,从生理、药理、诊断、治疗、预防、急救、检验等方面进行论述,有不少内容至今仍可借鉴。

在治疗骨折时,用夹板固定伤断部位,包扎创伤用活剥鸡皮作绷带,它富于弹性,从而能缩短创伤愈合时间;在对于缢死(吊死)的人抢救方面的介绍,近乎于现代的人工呼吸法,大体上能符合现代生理病理的原则;在验尸中指出,尸体上微红的斑痕,是死后血行停止,血液凝积而形成的“尸斑”。又从死后身体各部肌肉僵直的程度来推断死因;在鉴别毒物学方面认为:“土坑漏火气而臭秽者,人受薰蒸,不觉自毙,而尸软无损……”,这与现代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的情况完全相同。对有服毒症状的描写也十分细致;在解毒方法上如解砒毒,用鸡蛋白10~20个搅均和入明矾9克,灌进服毒者口内,吐后再灌。这与现代用牛奶解毒,同样通过蛋白质与矾凝固,使毒液不被胃吸收。近代洗胃催吐法与明矾作用相似。因此这些都是很有科学原理的方法;在预防方面《洗冤集录》也有介绍,认为验尸前必须要洗罨,用皂角洗尸体后,再用糟醋洗罨,可防止检验时细菌感染。

通过以上这些记载的内容,便可以了解到我国宋代法医学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在同一时代,欧洲的法医学还处在黑暗时期,直到18世纪他们在毒物学和医普化学上才开始逐渐发展。

黄杨木雕

起源:中国 问世年代:清朝末年 发明人:叶承荣

黄杨木雕是我国一门驰名中外的手工艺术,1972年,周恩来总理曾经把温州黄杨木雕艺人叶润周创作的《红绸舞》作为礼品,赠送给加拿大访华代表团,由此可见这门艺术的精湛与卓绝。然而,提起它的起源还得从我国的清朝末年说起。

黄杨木雕是清末时,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叶承荣是浙江乐清县人。有一天,他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内有一个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便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索性跑出庙外,将牛拴在树上,顺手挖来了一块很有粘性的泥巴,坐在庙口,偷偷地跟老人学起了堆塑。

这位老人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民间艺人,他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就将其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五种技艺。叶承荣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几种技艺。

有一次,叶承荣在乐清县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折来一根黄杨木,请他用黄杨木雕一支如意发簪。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黄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均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上好材料。从此,他便开始改用黄杨木雕刻作品。就这样,我国民间艺术园地中的黄杨木雕便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