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最具趣味的发明
4864700000025

第25章 理财·建筑·其他篇(1)

股票

起源:荷兰 问世年代:1602世纪 发明人: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

1602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正式印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支股票——东印度公司股票。提到这支股票的起源,还得从荷兰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家说起。

荷兰,这个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大小的国家,在三百年前,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荷兰的商人们热衷于积累自己的财富,他们甚至将自己的管理权交给了其它国家的君主,一开始是交给了西班牙,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个新主人其实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自己根本填不饱他的欲壑。于是荷兰人奋起反抗,终于在1581年7月26日,赶走了西班牙国王。但是荷兰人明白,尽管有了自己的国家,但自己其实不那么需要政治权利,更为迫切的应该是商业利润。他们想:也许再找一个强有力者,保护自己好好做生意才是最佳的选择。

这一次,荷兰人找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但是,事实让荷兰人知道了“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永恒的真理——英国女王比西班牙国王还要黑。1588年,荷兰的七个省份终于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它的实际政治权力是在商人和知识精英的手中。

崭新的国家虽然诞生了,但是还需要一个崭新的运行体制呀。于是在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支股票,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摩天大楼

起源:美国 问世年代:1913年 设计者:卡斯·吉尔伯特

从现代摩天大楼的使用功能、建筑、结构和设备各方面的技术角度出发来综合衡量,研究摩天大楼历史的一些专家认为,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卡斯·吉尔伯特(Cass Gilbert)设计、1910~1913年在美国纽约建造完成的伍尔沃思大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

伍尔沃思大厦的高度为241米,在1930年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楼。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沉箱技术将基础落于基岩上的大楼,并在钢框架结构中发展了抗风支撑体系;它采用了高速的直达电梯和区间电梯相结合的系统;大厦每隔五层设置一个水箱,其供水系统远比当时一般的建筑复杂。

除了这些技术的因素,从功能而言,伍尔沃思大厦既是伍尔沃思公司的办公楼,又设有商场、健康俱乐部、美容中心和餐厅,它为以后大量出现的摩天大楼提供了一种模式。

钢铁结构高塔

起源:法国 问世年代:1889年 设计者:艾菲尔

艾菲尔铁塔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当时的建筑师艾菲尔就曾发表豪语:“我想为现代科学与法国工业的荣耀,建立一个像凯旋门那般雄伟的建筑!”

艾菲尔铁塔于1887年1月26日动工兴建,1889年5月15日正是开放。开放当天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整个巴黎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不计其数的人们聚集中在这座高大宏伟的建筑物前,为它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艾菲尔铁塔建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占地面积为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

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上下十分方便。塔的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以及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时,这里还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

艾菲尔铁塔让法国人引以为傲,同时在建筑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金属桥

起源:英格兰 问世年代:1781年 发明人:托马斯·法诺·伯里卡特

位于英格兰,科尔布鲁克代尔的塞文河上的大铁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金属桥,大铁桥有一种完全古典的匀称和雅致(它预示了18世纪将要出现的事物),这种设计在当时是极富有探索性的工程,它是对构思设计这座大桥的铁器制造商的技术和勇气的一曲颂歌。

这座桥的建筑师兼桥梁设计师是来自什鲁斯伯里的托马斯·法诺·伯里卡特,他在1773年向他的委托人约翰·威尔金斯逊提出了这项工程。约翰·威尔金斯逊在当地有一家铁厂,他是一位铁器的推崇者,他还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绰号——“铁疯子”威尔金斯逊,正是他帮助了这项计划的实施。

大铁桥于1777年开始浇铸,这座桥梁如木结构一样,是预制后再行装配的,用互相扣住的接头、楔子,接连起来。1779年在不中断河上交通的情况下,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大桥树立起来,而此时陆上道路还需要建造桥面和铺设,于是工人们又日以继夜地赶工,最后,终于在1781年的元旦使大桥通车。

这座优美单跨桥的跨度为30.6 米,重量稍高于384公吨,它在当时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它的建成大大推动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建筑学的发展。

人工染料

起源:英国 问世年代:1856 发明人:柏琴

1849年的英国,正流行疟疾,对付这种可怕的疾病,只有从金鸡纳树中提取的奎宁能够治疗,但是金鸡纳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所以,提取的奎宁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于是,科学家们在想:能否采用化学合成的办法来制取奎宁呢?其中,年轻的柏琴作为另外一位科学家的助手也在研究这一课题。

有一次,在制取奎宁的试验中,当柏琴往反应瓶里加进重铬酸钾后,竟出现了一种奇妙的紫色粉状的物质,柏琴感到奇怪!因为这种现象从他从未见过。为了知道这种物质的性质,柏琴随手向容器中加了一点酒精,忽然他眼前一亮,酒精溶液变成了鲜艳的紫红色,这种颜色美丽极了。柏琴随手从瓶子里取出一点紫色物放在手上,想仔细地瞧瞧它究竟是何物?不料,一不小心,紫红色物碰到他的白色衣服,衣服上碰到这种物质的地方立即变成了紫红色。柏琴敏锐地感觉到这种紫红色的物质可以用来作为染料。想到此,柏琴激动万分,他立即重新做了刚才的试验。

这一次,柏琴制取了好多紫红色物质,并把它调成溶液。另外,他又找来一些白布,并将其浸入到此溶液中。几小时后,白布真的被染成了鲜艳的紫红色。尽管自己没有制得奎宁,但却意外地合成了染料,这让柏琴非常高兴,于是他命名这种染料为苯胺紫。这一年是1856年,柏琴年仅18岁。

铁丝网

起源:美国 问世年代:1873 发明人:约瑟夫·克利顿

1873年的一天,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一位牧场主约瑟夫·克利顿,去德卡伯县的集市购物,他看见一个货主正向人们展示新型铁丝网。那是一些普通的无刺铁丝网,但在固定用的木桩上却布满了铁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