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最具趣味的发明
4864700000005

第5章 电器电机篇(2)

那么世界上第一台录像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呢?提到这个问题,还得从电视机诞生以后说起。当电视机出现后不久,人们就萌生了把电视信号记录下来以便以后重放的念头,犹如录音机把声音录下来以便日后重放一样。于是,在1928年10月,一个叫芬奇·巴耶特的英国人申请了唱片式录像的专利,并生产了试用唱片。(30年代中公开销售过,那时的售价相当于35便士。)制作时,芬奇·巴耶特先把30线的扫描图像通过特殊的机构转变为间频信号,然后像制作唱片一样在录像唱片上刻出螺旋沟槽,这种录像唱片必须跟电视机和电唱机(包括拾音设备)一起才能使用,这便是世界上第一台原始的录像机。

VCD机

起源:中国 问世年代:1992年 发明人:姜万勐、孙燕生

在中国提起VCD,不能不提起曾经辉煌一时的安徽万燕公司,更不能不提起他的创始人姜万勐。正是他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VCD机。提起这台机子的由来,还得从头讲起。

那是在1992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美国C-CUBE公司展出了一项不起眼的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这项技术引起了当时为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的兴趣,他凭直觉立刻想到,用这一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制成产出售,将大有市场可为。此后,姜万勐便着手这一计划的实施。

1992年12月,他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各取了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公司名称。他们先后又出资57万美元,从事这项技术的研发工作。终于在1993年9月,将MPEG技术成功地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并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VCD机。但遗憾的是当初姜万勐开发出第一台VCD机时,只注重了产品的市场推广而没有立刻申请专利。

电熨斗

起源:美国 问世年代:1902年 发明人:李查逊

家中有支电熨斗,生活能方便很多,像西装、呢服、衬衫、长裤、洗净晒干,一经电熨斗的熨烫,即整洁挺括,又穿戴舒服、美观潇洒。那么,如今人们所使用的电熨斗是怎样来的呢?提起这个话题,其中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呢。

最早的电熨斗出现在美国。但是,这种电熨斗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还有一个使人害怕的大毛病——漏电。直到1901年,一个沉默寡言的青年人决心对它进行一番改制,才完全解决了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个青年,就是后来成为著名企业家的李查逊。

当时的李查逊,经常思考怎样发明一种社会需要的电力用具,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地位。经过留心观察他发现,有的日常电力用具之所以销路好,很重要一条便是产品安全有保证,用户使用起来没有顾虑。受此启发,使他想起了当时的电熨斗,便自问道:“为什么我不可以对这种漏电的电熨斗来一番改造呢?只要安全有保证,销路一定会好起来的。”李查逊抓住这闪念的灵感,立即买了一个电熨斗,带回家仔细研究起了它的内部结构和改进方法。夜没有白熬,汗也没有白流,1902年秋天,改制的电熨斗终于试验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不会漏电的李查逊安全电熨斗诞生了。

电炉

起源:美国 问世年代:1904年 发明人:休斯

电炉,这种曾经用于做饭的工具也许有些人还有印象。但是,如果提起它是怎么诞生的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电炉并不是哪位大发明家的杰作,它的发明人只是一位普通的美国新闻记者,他的名字叫休斯。而他搞电炉发明的起因也完全是他生活道路上一件偶然的事情引起的。

那是在一个星期天,休斯应邀到一个朋友家做客。吃饭时,他发觉菜里有一股很浓的煤油味,虽然休斯感到很难吃,但碍于情面和礼貌,只好紧皱着眉头把菜吃了下去。他的朋友及妻子也尝出味道不对头,面对休斯它们感到很尴尬。寻找原因,结果是由于用煤油炉烧菜时,不小心把煤油弄到了菜里。休斯虽然在朋友面前表示毫不在乎,但这件事却启发了他的思路,他想:“做饭是家庭主妇的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如果我能发明出一种用电的炉子,岂不是又省事,又能避免煤油炉的缺点吗?”

于是,休斯从此便开始了电炉的研究。他经过反复试验,不知失败了多少次,也不知被“电老虎”打过了多少次。起初的两年时间里,他没有休息过一个假期,工夫不负有心人,1904年,休斯的第一个电炉终于研究成功了。

微波炉

起源:美国 问世年代:1947年 发明人:斯宾塞

微波炉是现代人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食品加热工具,它的出现为许多人带来了方便。这一杰出的发明是美国的科学家斯宾塞所创造的。那是在1939年,斯宾塞进入了专门制造电子管的雷声公司并很快晋升为新型电子管生产技术负责人。当时,英国科学家们正在积极从事军用雷达微波能源的研究工作,并设计出了一种能够高效产生大功率微波能的磁控管。但是当时英德处于决战阶段,因此这种新产品无法在国内生产,只好寻求与美国合作。于是英国便与斯宾塞所在的美国雷声公司开始了共同研制磁控管的工作。然而,在经历了两次偶然的事件后,让斯宾塞萌生了发明微波炉的念头。

其中一次是在斯宾塞测试磁控管的过程中,他发现口袋中的巧克力棒被融化了。还有一次,他将一个鸡蛋放在磁控管附近,结果鸡蛋受热突然爆炸,溅了他一身。这两次意外,使斯宾塞得出微波能使物体发热的论点,并产生了通过微波的热量将食物变熟的想法。雷声公司在得知情况后果断决定与斯宾塞一同研制这种产品。

于是,在斯宾塞的主持下迅速展开了研制工作,经过了不懈的努力,雷声公司终于在1947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波炉。

空气制冷机

起源:美国 问世年代:1844年 发明人:约翰·弋里

18世纪中叶,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压缩过的空气被重新膨胀时,会吸收热量,使温度下降的现象,这个现象后来成为所有设备的基本原理。空气制冷机就是在这一原理下诞生的产物。

当时,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夏季是非常炎热的,热湿的气候无疑使病人更加痛苦,而北方的天然冰块又不能保证供应。面对这种情况,让作为医生的约翰·弋里决心自己动手制作冰块。他根据压缩空气膨胀的原理,于1844年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空气制冷机。他在一个直径20公分的气缸里用两个大气压对空气进行压缩,然后把压缩的空气输送到装有盐水的容器里蓄积起来,再撤掉气压,使空气膨胀还原,盐水瓶里的湿度迅速下降,他最后获得的是湿度为-70℃的冷盐水,再用这些盐水来制造冰块。

有趣的是,一向保守的英国人1850年即授予了约翰·戈里医生发明专利权,而一向具有开拓精神的美国人则不予承认,他们认为约翰·戈里此举亵渎了上帝。当时纽约的《世界报》上有这样一句话:在佛罗里达州有一个怪癖的大夫,竟敢与万能的上帝相比,声称自己能用机器制造出冰块。这个“渎圣”的医生直到1851年才获得美国专利权。

电灯

起源:美国 问世年代:1880年 发明人:爱迪生

电灯在今天已不足为奇了,但你知道吗?在1880年以前,电灯还仅只有一个雏型——弧光灯。这种灯是在电瓶两极的头上接两根木炭,通电后把两极一碰,然后再分开,两极之间便会立刻产生火焰。这种灯在当时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赞赏,但是它的缺点很多,比如,要不断更换炭条,声响大,灯光小等等。其中它有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一条供电线路只能点一盏弧光灯。

1877年,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对弧光灯进行了反复研究之后,决定改进它。他提出要搞分电流(在一条供电线路上同时点许多灯),变弧光灯为白炽灯。但这项试验要想成功,就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炽程度的物质做灯丝。这在当时是极大胆的设想,一些科学家都认为爱迪生是痴心妄想,并讽刺他“做白日梦、吹牛”。面对外界的质疑,爱迪生决心用事实说话。

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先后共用1600多种不同物质做过试验,虽然都失败了,但失败让爱迪生明白了,白炽灯丝必须密封在一个高度真空玻璃球内(即灯泡),才不易溶掉的道理。最后,他把试验的物质放到了炭质灯丝上。尽管爱迪生夜以继日地工作,但直到1880年上半年,他的白炽灯试验仍无结果。

说来也巧,有一天,爱迪生发现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的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这让他产生了兴趣。“用它试试吧”爱迪生想。于是,经过炭化后的一根竹质灯丝诞生了。试验的结果让爱迪生喜出望外,用炭化竹丝制造的电灯,正是他所要的白炽灯。

这种竹丝白炽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为人们服务了将近30年的时间,直到1908年发明钨丝,竹丝白炽灯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而真正宣告了电灯的诞生,正式打开了电灯照明的时代的大门。

交通信号灯

起源:英国 问世年代:1868年 发明人:德·哈特

19世纪初,在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装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着红装的女人表示已结婚,而着绿装的女人则是未婚者。后来,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事故,于是人们受到红绿装启发,在1868年12月10日,信号灯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就在伦敦议会大厦的广场上诞生了。它是由当时英国的机械师德·哈特设计、制造的,其灯柱高7m,身上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提灯,这是城市街道的第一盏信号灯。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随心所欲地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不幸的是只面世23天的煤气灯突然爆炸自灭,使一位正在值勤的警察也因此断送了性命。从此,城市的交通信号灯被取缔了。直到 1914年,在美国的克利夫兰市才率先恢复了红、绿灯,不过,这时已是“电气信号灯”。稍后又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相继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