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空间·边缘·对话: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论
4874700000046

第46章 关于维吾尔历史小说繁荣的一点思考(1)

About a Uygur historical novel prosperousponder

买买提吐尔逊·牙生

MaiMaiTiTuErXun·YaSheng

【关键词】维吾尔族;历史小说;繁荣的原因;概况;存在的问题

历史题材的小说作为过去某一个历史时期为背景的小说作品,在上世纪80 年代以前的维吾尔小说创作中是几乎没有的。随着改革开放和文艺民主的加强,维吾尔小说包括整个维吾尔文学的这一空白得到了填补,并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如果说,在当时出版的《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李自成》等长篇小说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多大的影响,那么在20 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版的阿不都依热木·吾铁库尔的《足迹》、《苏醒的大地》(上、下两册)、吐尔迪·萨木萨克的《从阴间来的人们》、艾海提·吐尔迪的《被遗忘的人们》、赛福鼎·艾则孜的《苏图克·布格拉汗》等大量长篇小说,在维吾尔社会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灵。从此,以不同的历史时期为背景,反映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长、中、短篇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来在维吾尔文学中被视为“禁区”的历史题材,成为维吾尔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出版的长篇小说中,历史题材的小说占多数。其中,《足迹》、《苏醒的大地》、《被沙漠淹没的城市》、《母亲———故乡》等作品能 够代表维吾尔当代小说的最高水平。

那么, 在维吾尔文学中从未出现的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如何出现了当今这样繁荣发展的景象? 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明。

从创作角度来看,首先广泛实行了文学艺术民主,为作家们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创作自由。在过去作家们写历史题材的作品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如果写历史题材的作品就意味着作家宣扬了封建主义、陈旧观念,宣扬了复辟,甚至会面临失去写作权利的危险。在实行阶级斗争为纲和极“左”路线的那个时代,历史题材始终是一个禁区。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由于党和政府对文艺政策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尊重作家的创作自由的良好趋向。从20 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维吾尔文学中便纷纷出现了历史题材小说。其中有些作品是以在这十几个世纪以前的历史为背景的,有些作品则是以几十年以前反映劳动人民反抗黑暗统治和压迫为背景的。另一方面,历史题材的作品之所以大量出现,也是我们的作家自觉探索的结果。即作家们为了生动而准确的反映本民族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深刻地认识到了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任何民族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等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第三个方面来讲,作家们认为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是自己向本民族读者介绍历史的神圣的使命,通过人道主义思想和文学达到以教育人们为目的的这一创作原则很早以来在维吾尔文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中,我们的作家们也是以这一原则作为重要出发点的。2002 年,新疆社会科学院的“文学,你好! ”研究小组,组织从事历史小说创作的部分作家专门就维吾尔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提出了自己创作历史题材作品的目的就是让广大读者了解本民族的过去,本民族的历史,最终去教育读者和人民。总之,让广大人民群众和读者了解自己的历史,成为作家从事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最主要的原因。

从接受角度来讲,读者喜欢读历史题材的小说作品,成为历史题材的小说作品大量出现的另一个原因。不论是物质生产还是包括文学在内的精神生产,在生产正常循环期间,不得不考虑消费者或接受者的需求。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更是如此。所以,维吾尔读者对历史题材小说如此高涨的兴趣,也成为历史题材小说像今天这样形成繁荣局面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尽管在上面所提到的座谈中,许多作家没有认可市场经济对自身创作的影响,但是所有的生产都面向市场的当前这样的条件下,读者如此喜爱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以及对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迫切需求, 为市场提供了一大批消费者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假如没有那么多的读者或市场,就很难形成历史小说像今天这样繁荣的局面。因为在商品的价值通过市场而调整的当前的文化市场,要出版和销售没有读者或销路的书籍是非常艰难的;加之不断上涨的纸价、印刷费、书号费等,促使出版商首先考虑的是书的销路。据书市调查显示,历史题材的小说作品始终销售看好。在90 年代以后,尽管出版了大量的历史题材的小说作品,但读者对历史题材的作品的热情仍然没有减退。即使后来出版的新书,他们同样像从前一样热情的购买。也就是说,市场看好也是历史题材的小说作品大量涌向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为什么读者对历史题材的作品如此感兴趣? 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其一、是说明读者对本民族历史认识的热情高涨。尽管维吾尔族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个民族,但是有关历史的书面资料非常奇缺。加之由于人们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即使阅读一些有限的历史资料也很不容易。新中国建立以后,为研究维吾尔族历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并发表或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但是由于某些方面的限制或局限性,这方面的研究始终不够深入、全面。只是在上世纪80 年代以后,扩大和深入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随着人们文化、科学水平以及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相对深入,进而形成和出现了了解本民族的过去、历史和“寻根”的热潮。从而使历史题材小说作品成为他们认识和理解历史和过去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果通过阅读《苏图克·布格拉汗》,人们对喀拉汗王朝时期和维吾尔人皈依伊斯兰教前后的有关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那么,通过阅读《足迹》、《苏醒的人们》等历史长篇小说,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铁木尔·哈里帕、霍加尼亚孜·阿吉等为首的哈密农民,以及整个新疆人民反抗压迫、反抗黑暗统治的斗争历程;阿不都热合曼·卡哈尔的《伊犁河浪涛》、祖尔东·萨比尔的《母亲———故乡》等长篇小说,则成为人们认识和理解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作为“中国民主革命一部分”的“三区革命”以及当时形势的重要作品。然而在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许多读者忽视历史题材小说的文学特点,而像对待有关历史方面的学术性作品一样。认为这些小说中所描写的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读现象。在前面提出的由新疆社会科学院组织的“文学,你好!”研究小组与部分书商进行了座谈时,尽管反复强调这里所说的历史题材的作品是指维吾尔文学中的历史小说作品,但书商们仍然按照包括有关历史的学术作品的总体范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实质上,这不仅仅是这些书商们存在的现象,而是在大多数读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他们很可能将学术专著《赛依迪耶汗朝简史》与文学作品《赛依迪汗》相提并论,混为一谈。除此以外,由于有些作家和评论家对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做出了诸如像“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这样的评价和结论,就很自然地在读者中产生上述那样的看法。

其二、历史题材小说非常适应了读者的接受水平和阅读心理。在这些小说中,由于反映的大多都是真人真事,所以,描述的故事具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从维吾尔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实际来看,情况更是如此。已习惯了阅读描述和反映硝烟弥漫的战场、两种势力或集团之间明暗或文武较量、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业绩和历程等故事情节很强的小说的读者们,被历史题材的小说,深深吸引。也可以说,让读者能够欣赏和喜欢历史长篇小说的另一个原因,正是因为这一类型的作品具有通俗易懂和趣味性的特点。经过“文学,你好! ”研究小组对书商们的调查和了解,最终就读者喜欢历史题材作品的原因,得到了这样的答案:“一个民族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过去,才能进行全面周到的思考,才能迈出稳健的步伐向前进,才能学会别人的先进方面。尽管目前发表了许多有关历史题材的学术作品,由于大多数读者的水平有限,还不能立即接受这种学术性作品。所以,相对于有关历史的学术作品,他们便选择以较为轻松、通俗的语言描述和反映历史题材的小说,并从中获取了有关历史的素养。正是在这种情感的促使下,历史题材的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称赞。”从20 世纪80 年代到现在的维吾尔历史长篇小说创作状况来看, 从这些作品的特点方面来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