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空间·边缘·对话: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论
4874700000056

第56章 仁者与勇者———大禹和奥德修斯的形象比较

Benevolent and courageous———the comparison of the image of Yu and Odysseus

黄继云

Huang Jiyun

【关键词】大禹;奥德修斯;仁者;勇者;比较

仁者是在中国文化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它是儒家的理想人格精神,包括“修己以安百姓”,“齐家、治国、平天下”“忧患意识与济世精神”“舍生取义”等等。而勇者的化身英雄,也是在西方文化里出现频率极高的词, 人们早期对英雄的定义是人与神结合产生的后代,所以英雄除了要像人一样必然会死去外,他的力量和勇气都是普通人不能达到的。大禹和奥德修斯正分别是仁者和勇者的代表,他们又都是神话里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人及后来的文化对他们的认可。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中西价值的形成,而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价值系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一、为父舐目与王者之尊

“就历史而言,任何神话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史实,就文化而言,神话是民族信仰和习俗的源流所在”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孝”。当帝尧来拜见禹的父亲时,人们将尧的尊荣一睹为快,只有禹之父独自悲伤,因为他看不见。禹看见其父流泪不知所措,竟俯下身子舔他老人家的眼睛,直至其父重见光明。《奥德修记》里很少提到他的父母,只在奥德修斯回家时问了她父母的情况。当他问到其父母的情况时,牧猪奴说:“奥德修斯的母亲死得很凄惨,她是因为思念她高贵的儿子而死的。”可是奥德修斯听到他母亲死的消息后并无反应,转移了话题。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王的形象跃然纸上。就禹为父舐目而言,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中国人把对长者的尊重看做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智者的崇拜(长者由于阅历的丰富而身具很多知识,是人们学习的对象)。孔子在回答子游问孝时说,人与犬马对其父母皆有所养,而人兽之别在于是否有敬(《论语为政》)。中国文化里经常提到人贵在有义的“义”,其中就包括“子孝”。而这一点在大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禹为父舐目这一举动为他成为人们心中仁者形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这种对老人的态度在西方文学中是很难看到的,这不是说他们在现实中不尊重长者,而是说他们的个人主体意识胜过了这些,尤其是在奥德修斯这样的英雄身上,上文中已叙述了他得知其母已死时的反应,这和大禹相比,他的母亲在他眼里也太微不足道了。他那时心里只想着怎样复仇,没有任何伤心的流露。正如西方的许多英雄那样,奥德修斯有着常人身上所没有的巨大力量和超人智慧,他是王,是英雄,所以以王者自居。

二、过家不入与归家的长途跋涉

大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神话。中国士人有着强烈的家国观念,家和国对他们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面对治水这样事关众生的大事,禹很快离开了家,离开了新婚四天的妻子,投入了治水的漫漫征途。在治水期间,大禹受尽了苦难的折磨,但他一直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战斗在第一线。《韩非子·五蠹》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虐之劳,不苦于此矣。”为了顺利和快速的完成治水任务,拯救深受洪水迫害的广大黎民百姓,大禹放下架子,与广大士兵同休同栖;为了鼓舞和激励大家的士气,他始终与士兵们工作在一起,甚至吃比一般人更差的饭,穿比普通人更差的衣服。白天治理洪水费尽了体力,夜晚还要苦思冥想,寻找最佳方案。那时的交通工具很落后,这也增加了大禹治水的困难。《史记·夏本纪》曰: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洫;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正是大禹这种不怕苦不怕累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高风亮节,使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戴,为完成治水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使大禹成为中国历史上千古传颂的伟人。

这就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物,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中永垂不朽的仁者形象。他公而忘私,为了广大受苦受难的人民而做出了巨大牺牲。在外漂泊很苦,但这正是中国士人所追求的事业,也是他们自身价值的体现。孔子周游列国、屈原上下求索为的就是能够做出这样的事业。在中国历史上,多少士人为了这样的事业离开了家,离开了亲人……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近十年以后, 回家的愿望愈来愈强烈, 他也历尽了千辛万苦经历了长途跋涉才回到家。

“一片巨浪从他头顶扫下来,胡乱的狂风把桅杆从中折断。奥德修斯很长时间被打在水底,在波浪的重压下无法升起……”他回家的目的很明显:守护自己的土地、财富和女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他才能做回自己的王,留在女神卡吕浦索身边固然很好,过着神仙般不愁吃喝的生活。可是他的勇和力却无处施展,英雄是过不了这样的生活的。

这就是大禹和奥德修斯的区别。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是天下的黎明百姓,为了他们远离洪水的侵害,他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奥德修斯回家更多的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只有土地财富和女人才能为英雄展示自己提供舞台。

在中国只有像大禹这样的士人才能得到认可,他们追求群体的认同,以兼济天下。这才是人们心中的圣者,他可以没有超出常人的体力,但一定得有超出常人的道德影响力。文化总是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中国对圣者的定义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价值判定,于是士人们便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方式向圣者的标准靠近。直到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大禹的那种厚民爱生和保民佑民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更是影响了后世的许多人。

而在西方,像奥德修斯这样的英雄形象才是人们追随和崇拜的对象,他的身体充满英雄的本性。回家以后的争夺,为土地财富和女人的争夺,也被看做是正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这也许正是他们进行殖民开拓的原因,也许殖民开拓是他们的本性使然。这种殖民主义难道和他们对英雄的定义与追随没有必然的联系吗?像奥德修斯这样的英雄与他本土文化有着相互的认同。

三、厚生爱民与战斗的刀光剑影

“中国神话歌颂劳动,赞美意志,表现强烈的正义力量和英勇的献身精神,具有理性、严肃、和温柔敦厚的恬静美。而希腊神话则歌颂冒险、赞美肉体、表现浓厚的人生欢愉和粗犷的声色至乐,具有个性、激情和惊心动魄的紧张美” 大禹的后民爱生意识也是其思想精神的重要精髓之一。他入主中原时,各民族,尤其是各少数民族都面临饥饿的边缘。生产方式极其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禹用他的“敬民、养民、护民、教民”思想为基础,带领广大人民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同他们一起为摆脱落后局面而竭尽全力。大禹的这种爱民护民的精神是儒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禹精神被广为赞颂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远远不同于英雄奥德修斯。

奥德修斯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后,他所实施的是血腥的报复。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拿起他自己用过的大弓,上上一支支利箭,准确的射出,射向一个个求婚者,那些挥霍他家财产并意欲霸占他妻子的家伙;射向那些背叛他的家奴,那些敢对他不忠的人。那铜铸的箭一直穿过去,连最后一个铁斧的柄环也没错过。整个殿堂血流成河!他情绪激动、歇斯底里,用自己的智慧和战斗力重塑了自己的英雄形象。这种充分展示人性和以人的欲望为美的精神,在西方比比皆是。

奥德修斯这样狂暴的英雄形象与中国那种厚生爱民的仁者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民为水,君为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所以在中华文明中谁要想把王位做好,必须善待百姓。大禹正是人们理想中的君王,也是儒家精神的典范。他尚德爱民的优秀品质影响了中国一代代仁君,汉高主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他们之所以开辟了汉唐盛世,正是继承了大禹的精神。人们正是以是否能做到爱民护民的标准来给君主们打分的,这种对爱民厚生精神的认同,正是对大禹的认同,也是大禹精神对中国文化影响的有力见证。同样,人们把奥德修斯看作是英雄,说明在西方奥德修斯的精神也是被认同的。人们通常所说的荷马式英雄就是奥德修斯这样的。他的英雄主义主要体现在他的复仇上,他回到家后对求婚者和背叛者血腥的杀戮,那种狂暴的情绪和野蛮的报复,被看作是英雄的本色,被看作是力和美的象征。在西方后来的文学中,像奥德修斯式的英雄随处可见,直到今天我们在英美影片中还是总能看到那样血腥的场面,仿佛这已是他们的标志。这就是奥德修斯式英雄的影响。

四、不同民族环境的影响与西方的殖民开拓

我们以上所讨论的大禹和奥德修斯的种种,都和水有着很大的联系,大禹在外治水十多年,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十多年,所不同的是:大禹所治之水是河流之水,而奥德修斯是在海洋上漂泊。他们的处事方式和性格有着如此大的差别,中国把仁者作为道德典范加以膜拜,而西方把奥德修斯似的英雄加以颂扬,所有这些都是河流与海洋的不同铸就的。

中国是河流文化,长江和黄河的冲积平原,是中国文化孕育的主要阵地。一方面由于古代水利设施不够完善,水灾不断,所谓洪水和猛兽。于是就有了大禹式英雄,他们为了天下苍生,敢于牺牲自我,这一点已在前面提及,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称赞,并逐渐把他们树立为典范,成为追逐和学习的对象,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以农业为主的远古时代,河流的冲积平原相对来说水源比较丰富,而且有广大的土地可供使用,这就使我们的祖先不必去开拓更多的土地,从而避免了太多的战争,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注重个人修养、和平中庸的性格特征。我国文化中对家的眷恋,安土重迁的观念都与这一点有关。

而在西方,海洋遍布,人们的生活环境在远古时代更为恶劣,土地很有限,这样他们为了生存必须不断进行海上开拓,海洋的汹涌澎湃和为争夺而产生的频繁的战争,使他们性格中产生了更多狂暴和歇斯底里的成分。同时,为了征服自然和异族,他们需要那些有着强力和爆发力的英雄,英雄的体力和威力震慑着平凡的人们,人们逐渐在心中树立了英雄的形象,将英雄身上的血腥气息加以赞美,于是逐渐定型的观念开始形成,并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

西方人进行的殖民开拓和掠夺在这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首先他们资源有限,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不断开拓市场和原料产地, 还有一点和本文所讨论的问题联系更为紧密:

他们民族对勇者或者说是英雄的认可和崇拜给他们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让他们翻越千山万水。而他们这种性格的形成也正是因为种族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这里不做更深的探讨。

结语

正如河流的涓涓细流不同于海洋的波澜壮阔, 大禹和奥德修斯的形象有着如此大的区别。河流的嗔怒与平和造就了大禹尚德爱民、孝敬父母以及敢于奉献的精神,这正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海洋的波涛汹涌造就了奥德修斯式的英雄,它拥有巨大的勇气和力量,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欲望,狂暴不可遏制。由此我们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探讨:中国古代相对的封闭与西方的开放、西方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开拓以及为什么中国文学缺少悲剧,也许都能在这里得到解释,或许我们还可以在这些方面探讨下去……作者简介:黄继云,女,安徽霍邱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09 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