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灭世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48765400000001

第1章 苍生

公元1236年,元朝大举入侵中原,宋帝调遣兵力仓促应战。元宋兵力悬殊,宋军连连败退,元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尸横遍野,鸡犬不留,血流成河。

四川,本为必争之地,但宋军主力临战怯场,唯留后备军10000余人保卫CD城内100多万手无寸铁的平民。此时,城外元军数十万大军压境。100多万生命危在旦夕。

蜀山之上,云雾缭绕,剥开云雾,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坐落于山巅。门上挂着玉虚两字。

殿内,一白发长须老者端坐于堂前,手持拂尘,一脸红润,目光炯炯,身着宽大的灰白道衣,一派仙风道骨不落凡尘之势。

堂下,站着一青年男子,仪表非凡,满脸英气。身着布衣,背上负着黄、黑、红三把仙剑,剑柄上分别刻有忠、孝、义三字。

只见男子对着长须老者拱手说到:“掌门师兄,目前,元军数十万大军压境,CD城内抵抗之力已微乎其微,须知元人生性残暴,途经之地血流成河,鸡犬不留。待城破之时必定生灵涂炭。请容我带500蜀山弟子下山救苍生于水火。”

堂上老者拂尘搭肩,微微怒道:“逍遥,修真者不能显能于人前,这是亿万年来蜀山之规,但你却经常下山犯戒,屡教不改,这我也不计较。且如今你我已经突破道境,待他日避过雷劫,就可飞升仙界。管这凡间之事作甚?本掌门命令从现在起任何人不得下山。”

布衣男子负手而立,微怒道:“你我对修真见解一向不同,吾道始于民,余道始于己,也罢,就算拼掉最后一丝修为,我也要救这一百万余无辜性命。”

白发老者拍着旁边的桌子站起身来,大声说到:“你如果要违逆本掌门的旨意。就休怪我不客气。”

“哼,我想下山就下山,你管的着吗?今天就看看你怎么个不客气?”布衣男子微微一笑。转身就要离开。

“束”白衣老者拂尘一扫,只见布衣男子顿时被一条从虚空飞翔而来的绳索束缚住了身体。

“又来这招,就会拿这根破绳子来困住我,有种放开我,信不信我分分钟吊打你,你这个臭不要脸的爆焉老头。”布衣男子抓狂着说到。

“你就在这里反省吧。”白衣老者摔门而去。

大殿之内,布衣男子气急败坏的吼道:“爆焉老头,快放开我,你这铁石心肠的家伙,那是活生生一百余万条生命啊!”

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CD上到80老者,下到刚出生的婴儿,一百余万百姓全部被屠。

磅礴的雨水冲刷着整个废墟,像是在打扫战场。

布衣男子此时站在一处山峰之上,天空中,如海市蜃楼般,一块大屏幕上,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景象尽收布衣男子的眼底,简直像修罗炼狱一样恐怖。

布衣男子拿着酒壶仰天长啸:“一切都是我的错,我还天真的以为修道之人都是心怀天下,倘若当初不去找那白毛老道,以我极致道境的修为为代价,兴许能破除这场浩劫。”

这时,天上黑压压的乌云似要塌下来般,雷电不停地在云层聚集。

只见布衣男子双腿一登,身体如利箭般立马向天上飞去,背后忠剑随即出鞘,布衣男子右手握住剑柄,指着天大声喝道:“汝若为天,忠义之人为何而忠?”

顿时,乌云里突兀的钻出一条如巨龙般的闪电,直逼布衣男子而来。只见布衣男子右手用力一划,剑身金光咋现,一道剑气直冲冲的向闪电飞去,闪电不敌,慢慢被剑气劈得退回了云层。忠剑也顺势被布衣男子收入鞘中。

天空中,乌云更加的气势磅礴,霎时,一道更加粗壮的闪电从云层里冲了出来。

义剑按耐不住,立刻飞到布衣男子手里,剑指于天,只听布衣男子怒吼道:“汝若为天,兄弟之间谈何而义?”

剑气又将闪电劈了回去。义剑也被布衣男子收入鞘中。

此时,男子在空中踉跄了一下,然后强打精神,稳住了身形。

孝剑又自告奋勇飞了出来,布衣男子双指指天,哭着说到:“汝若为天,家为何方?”

只见孝剑带着无比的气势冲天而起,击退了闪,电击散了云层。然后屁颠屁颠的归到鞘里。布衣男子脚尖轻点落在地面,全身泛着金光,似要成圣。

口中却说到:“什么神,什么仙,高高在上的你们就这样视苍生为蝼蚁吗?这世间还有什么值得我去留恋?”

说完之后,背上三把剑瞬间出窍,飞向天上,只见男子手掌向天上高高举起,拳头一握。三把剑突然变成粉末,然后合三为一,向着山上的一块巨石飞去。

布衣男子说到:”天不仁,视万物为蝼蚁,人不合,视弱者为草芥,吾今以身为引,配以忠孝义三剑,合之为“悯生”,待他日命运之主显现,吾将从之,撼天震地。”

同时,飞剑在巨石上“叮”“叮”“叮”地刻下最后一个字之后,再次飞到布衣男子头上。

只见布衣男子盘膝坐于地,大喝一声。飞剑当头落下,贯穿其身体。

白光一闪之后,只见一把黝黑的长剑入地三分斜插在男子端坐之地,男子却已悄无踪影。雨水冲刷着剑身,剑上“悯生”二字忽隐忽现。

三剑问天,破劫而立。

舍贵铸剑,安等黎明!

千百年过去了,当初布衣男子舍身铸剑的大山已经被围墙高高围住,变成了禁地。围墙之内,沿着石板路前行数十米,就看见一座高耸挺立的山门,牌匾上雕刻着“藏剑山”三字,山腰上密密麻麻的插着各种各样的飞剑。有的已经锈迹斑斑,有的却一点锈迹都不落下。可见其材质之好。

山顶上,大石上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悯生剑傲然而立,下面筑起了祭台,供奉起了香火。可怜又可悲,千百年来,取剑人络绎不绝,却没有一人能拔出此剑。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