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杨成打发走,我也累了,就去睡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晚上十点半,我和杨成再次被蒙上眼睛,被他们一路带到古墓边。这次下斗的有六个人,有刀疤脸,青龙,憨熊(胖壮汉),公鸡嗓,杨成和我。
公鸡嗓解开蒙在我眼睛上的黑布,在清亮如水的月光下,我看到我们所在的山崖口树木苍翠,层层叠叠,山势在这里下凹,好像一只嵌入山体的巨碗。又恰在这种龙脉的两峰交汇处,宛若两只巨手合在一起成捧状,是一种聚风集气之局,名曰神女捧月。
在风水上来说聚风集气乃风水之上局,这里又恰处龙脉,龙气旺盛,虽然不是龙首但有如此一局,龙气的汇聚丝毫不亚于龙首,在这里埋葬的人应该是达官显贵、皇亲国戚之流。
看来墓是建在这里没跑的了。刀疤脸在火把的光下俯身寻找什么,他看到三块白色拳头大小的石头就停住了,然后指挥着青龙和憨熊抱起一堆树枝和草杆,一个黑黢黢的洞露了出来。
“走吧”刀疤脸招呼众人进入洞中。我问“不需要先放一只蜡烛下去吗?”刀疤脸一愣,随即道“没事,早已试过了,没问题。这洞是我们三天前打好的,里面的空气早就更新了。”
看来他们准备的还挺周全,盗洞打好了不说,连风也放好了。我们把绳子放下去,依次背好背包,提着矿灯,下到洞里。青龙和胖壮汉两个人合力挑着一个扁担,扁担上挂着一个大筐,筐上蒙着一层黑布,也不知道是干啥的,但是筐很沉重,几乎把扁担压成V字形。
看来这一伙人真是老瓢把子,盗洞打的远比我想象中直上直下像下水道一样的通道有技术含量。这盗洞大小只能容一人通过,整条盗洞像一条小型地道,呈“之”字形前进。听我的那些学土木工程的同学讲,这样在地下不容易塌方
我们沿着盗洞依次爬下去,一路到了一片较为开阔的空间。听刀疤脸说,这是临卡,往下是古墓顶部,古代工匠修葺古墓顶部时候施工的地方。刀疤脸是个喜欢说的人,他就给我讲起了古墓里的讲究。
唐朝,契丹和女真的古墓都有修筑地宫,尤其是国力鼎盛的大唐王朝,以山筑墓。但是地宫四壁,都是以铁水浇筑,比现在的军事防御工事还结实,这也就是为什么孙殿英炸武则天陵墓压根炸不开的原因。
对付这种铁盒子古墓,一般从顶上下来,有一些厉害的摸金贼能从下面打地道上前,名曰“顶宫”。但是我们不了解古墓地下情况,只能从上面下来。
唐朝古墓封顶的时候喜欢用天宝琉璃顶,浇以西域火龙油。盗墓贼若是从墓顶下来,打破了天宝琉璃顶,火龙油就会流到墓室里,遇空气即燃,一缸火龙油能将整座墓烧掉。
但是西域火龙油调制起来极为麻烦,里面最核心的一步就是将精炼过的桐油和白磷调制到一起。这个过程需要极为精准的平衡。
多一点桐油,就让白磷全浸了油就没法达到遇空气即燃的效果。若是多了点白磷,没把油装到缸里就自燃,精炼的桐油全都付之一炬了。
所以火龙油太过珍贵,一勺火龙油价值远超过等量的黄金,若是匠人调制不当,往往会引火自焚。在唐朝只有贵族才在修墓的时候用火龙油防盗,到五代十国的时候,火龙油就失传了
宋朝修墓则简便得多,但是其中的技术含量丝毫不逊色于唐朝。宋墓封顶沿袭汉代风俗,往往采用墓砖拼接。一般取七十二块大墓砖,一块一块拼叠在一起,形成拱形墓顶。
其间缝隙不以任何东西灌注,而是利用墓砖本身的承重受力,恰好达到受力的平衡。这不但能很好承受上方土层的重量。
在有盗墓贼想要强行破封顶的时候,只要随便动了上面一块砖,所有墓砖都会因为受力不均而坍塌,将墓室彻底掩埋。有时运不济的盗墓贼碰上这种砖顶墓,强行破坏了墓顶结构,不但墓顶崩塌,墓顶所支撑的的土层也会坍塌,将人活活埋在底下给墓主人陪葬。
虽然这种结构本身很完美,但是因为修筑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如果要将墓砖叠压在一起,就要从上方累加,就像小时候玩积木搭房子一样。
所以墓顶上方必须留出一片空间作为临卡来进行工程,在搭最后一块墓砖时用来起重的装置必须撤下来,所以最后一块砖是不参与承重的,只是一处虚位。所以从逻辑上说,只要找到施工时候码放的最后一块砖,就相当于找到了入口
公鸡嗓得意洋洋得对我道“要不是老大找到那块砖,我们现在就吃鸡肋,进退两难了”刀疤脸挥挥手,青龙和憨熊抬着扁担过来,把扁担放在一块墓砖旁,青龙揭下蒙在上面的黑布。
大筐里漏出了一大堆铁器,看起来像工地上那种堆在一起零散的废铁器,但又像拼接在一起的一个起重机械,又像一个巨大蜘蛛外骨骼。
青龙和憨熊把东西抬出来架在两块墓砖上,把两个起重用的金属架沿砖缝插下去,又调试。我不知道他们这是干什么,只听到咔吧一声扣紧的声音,两个人用力按压两边的金属棒,随着金属棒一点点被压下,一块墓砖也被一点点夹起。我看的目瞪口呆,心说他们手段不简单
等到整块墓砖被起出来,青龙和憨熊把金属棒扣到“蜘蛛外骨骼”的一个拼接处,拧紧螺栓,公鸡嗓和刀疤脸也上前帮忙,四人把墓砖推到一旁,又把“蜘蛛外骨骼”拆卸放到一旁。
这时,神道才一览无余得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放下绳子,一一下去。我耐不住好奇心,问刀疤脸刚才他们起墓砖用的是什么法宝。他笑了笑道,那是搬山道人发明的“蜘蛛卸岭甲”,专门克这种砖顶古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