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镇国将军
48828600000003

第3章 有些话是很有道理的

“肉食者鄙!”

朱弘極现在是真的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这也是他给现在的统治者所做的评价。

十几天的时间,足够朱弘極了解很多事了。

这片时空下的大明,除了多了一个胶东郡王府外,和历史上的大明一样,尤其是现在崇祯当政的时期。

没有任何区别。

从崇祯元年开始,到现在的崇祯十五年末。水旱蝗灾和瘟疫,以及此起彼伏的饥民起义,这十几年来,在大明治下就没有断过。

像李自成,张献忠,皇太极等等强人一个也没少。做的还是一样的事。

满清还是入关寇掠,官撩和勋贵还是一样的贪婪吝啬,财政的压力……这个有区别,除了向小民收取的三饷和各类杂税外,每年胶东王府还会分给皇帝一大笔钱,以供开销,而且还占了大头。

只是不知道他们把钱花哪去了?看起来没什么成效。

就这样,这么多年以来,整个大明还呈现出了亡国之像。像历史上那样会在崇祯十七年灭亡也是能预料的。

这样的结果一开始是让朱弘極难以想象的。

要知道。

从第一代胶东郡王开始,到他爹这一代胶东郡王,这九代郡王两百多年时间的发展。

其成果可是非常巨大的。

城墙外边,沿着柳林河和抱龙河,以及两河汇合后的泊子河的岸边,光铁作坊,就大大小小矗立了二十多家。每年产出的文登铁,加起来估计有好几百万斤。

生产其他物资的作坊就更多了。

以朱弘極的估计,城外的那些作坊,每年的产值,加起来应该比江南都高多了!

这可都是工业产值(轻重都有),可比江南以农业和贸易产值强多了。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一片工业区了,还是这个时代技术最先进的那种。

那些铁作坊,不管大小,都是能生产燧发火枪的。这可是朱弘極亲眼所见的。

有了工业区的实力加成,还搞得和历史上的明朝一样。

朝廷关外的精兵也因松锦的大败,而丧失殆尽,满清第五次入关的消息早已传播开来,给所有人的心里都带来了一层阴影。

现在,朱弘極对这些当政者可以说是真的失望透顶了!

难怪以前他看到专业的分析文章都认为,即使明朝能够延续,其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也不会成长的。

无他,一切皆是利益使然。

现在的当权者,和主流利益团体都是基于农业社会生成的。

他们已经习惯了靠收取地租来过活。

与资本家们有着根本性的矛盾。

为此不惜大量的笔墨,宣传商人的狡诈,和工匠的奸伪,生活中给予大量的歧视。只有像老牛一样听他们使唤的农人才是淳朴善良的,才是良善之家……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

这话,现在看来还真不是骗人的!

本来朱弘極还想过过纨绔子弟的生活,顺便做一些小发明,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不过现在看来,他不得不走称王称帝的路子了。

没办法,朱弘極的危机感太重了!

眼前,满清的十万大军可就在京畿肆掠,离这可不算太远,随时都可以窜到胶东这地界。

光文登这里出产的铁,对满清来说,就是是一块肥肉。

至少朱弘極是这么看的。

除了海边的几个卫所外,山S东的最东边就是文登了,而且这里还是丘陵地带。

满清只要占领这里,再守住几个关键的地方,就可以通过海路沟通本土。

这样一来,满清的实力就可以翻好几番。

是,满清是没有海船!可朱弘極他们家有啊!

而且船队的规模还很大,仅次于福建的郑子龙和江南海商,在大明排列第三。

正真算起来,应该是排名第二。因为江南海商们的船虽然多,可他们不像郑子龙和胶东王府那样是一体的,而是一个松散的群体。

一旦胶东王府被占领了,那些船肯定会被他们给利用起来。那后果……

不说眼前满清危机了。

按照现在事态的发展,崇祯应该还会像历史上那样,被李自成或是其他的敌人给打进皇宫,最后生死国灭。

而朝廷的那些官僚们,到时候肯定会识时务的拜起新主子。然后就会朝着朱弘極他们家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尖锐的獠牙。

谁让他们家是前朝的宗室呢?

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宗室。

不首先对付你就怪了!

崇祯是很勤劳,但这都是无用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而且以他那外宽内忌的操蛋性格,也是不值得辅佐的。

事实上,历史上大明之所以会灭亡,崇祯的行事风格也占了很大的责任。

朱弘極是个认命的人。当他明白,自己只能走称王称霸这条路之后,就积极的开始为此做准备。

首先,要有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这得要有一笔钱才行。

而自己只有十三岁,未及冠礼,身上是没钱的,平时家里只会给些零花钱,这离预想的目标还是差的太远。

十几两银子对于一搬小民之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但与自己要做的事相比,零头的零头也比不上。

这样一来,就必须要想办法弄一大笔钱,要不然一切都是空想。

对于一个穿越者来说,来钱的方式虽然有很多种。但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么几种。

传销和庞氏骗局虽然来钱快,但后遗症太大,而且对自己日后的形象有损。最重要的是,这要花不少时间来准备,而他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所以这两个办法不能用。

最后只能搞一些小发明,好卖一笔钱,至少启动资金要先弄到。

要发明什么?

这个要慎重考虑一番。

这东西必须要容易生产,而且市场还要够大才行,尤其是民用市场。

只有这样,别人才会愿意花大价钱买下这个发明。

玻璃?

这不行,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现在,水晶琉璃作坊,就是王府名下最赚钱的一项产业。

水泥?

开发时间太长,否决。

肥皂?

这倒是能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