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逍遥枪圣
48848500000089

第89章 赐庶吉士

刘茹太小太单纯,他没经历过宫廷和朝堂的争斗,不知道江湖险恶,不知道人心难测,有些话脱口而出,也没想过后果……刘茹单纯,杨旭却不单纯,前世公司里从一个小业务员踩着别人的脑袋一步一步爬到公司副总,自然不是靠运气而来的,他知道今日这事的后果,只可惜此刻他已欲辩难辩,刘茹插的那句话已将杨旭所有的退路封死,进退不得。

说句肺腑之言,杨旭真的很想把刘茹活活掐死,小孩子插嘴不但没礼貌,而且有时候会死人的,比如现在……文华殿内寂静无声,刘茹笑嘻嘻地朝杨旭微微点头,仿佛对亲手把杨旭捧上圣人宝座的壮举自豪不已,夏帝面无表情地盯着杨旭,久久不发一语。

不知过了多久,夏帝捂住嘴咳了几声,打破了殿内的沉默。

“杨旭,太子所言确否?《菜根谭》果真是你所作?”

杨旭额头冷汗越冒越多,他被刘茹一句无心插言逼到了死角。

承认吧,秦圣人这称呼实在太恶心,他承受不住满朝文官无数嫉妒的目光,不承认吧……刚才刘茹已把话说绝了,否认便有欺骗东宫之嫌。

摆在杨旭面前的有两个坑,不论他如何选择,终归得选一个跳下去,姿势可以任选,坑不能不跳。

垂头思忖许久,杨旭终于狠狠一咬牙:“陛下,太子殿下所言确实,《菜根谭》是臣所作,区区陋作,不敢示众取辱,一直秘藏不宣,污了陛下圣眼龙睛,臣死罪。”

没办法了,杨旭被刘茹逼得闭着眼跳进了坑里,姿势优雅,走位风骚,迎面狠狠栽下,有种含笑饮砒霜的凄美……刘茹听得杨旭承认,顿时满面喜色,眉飞色舞,浑然不觉眼前的秦圣人很想把他除之而后快。

夏帝却微微眯起了眼睛,满脸狐疑之色:“杨旭,你才二十出头吧?竟写得出对世道人情领悟如此深刻,胸襟如此豁达的佳句?欺君可是要杀头的,朕再问你一次,《菜根谭》果真是你所作吗?”

“回陛下,确实是臣所作。”

夏帝微微一笑,不置可否,接着脸色又渐渐变冷,缓缓道:“朕先不追究你这话是真是假,且只问你,你将《菜根谭》献给太子有何企图?你欲蛊惑东宫么?”

刘茹大急:“父皇,说了是儿臣逼他献出,此事与他无关……”

夏帝冷冷斥道:“住口!竖子不准插言!杨旭,你来说。”

杨旭垂首伏地道:“陛下明鉴,臣所作《菜根谭》乃读圣贤书多年,对圣人之言有所感悟而作,臣不敢说此作流传后世,但纵观《菜根谭》每字每句,毫无歪理邪说之处,只是换了一种通俗笔法,欲图便于教化万民,恩服万邦……”

“……臣献《菜根谭》于太子阶前,是因为太子乃我大明未来君主,又听说太子喜嬉闹玩耍,疏于向学,故而臣将《菜根谭》敬献太子,此作通俗易懂,一眼即明其意,圣贤道理,世道人情无不包含其中,臣为大明江山社稷计,虽区区敝帚却不敢自珍,陛下所言‘企图’者,这便是臣之‘企图’,臣冒死自辩,实不敢当‘蛊惑东宫’之罪!”

一席鬼话却说得掷地有声,杨旭越说越自信,越说越觉得自己的初衷本来如此,被人冤枉简直该遭雷劈,于是杨旭越说越激动,最后干脆直起身子,一脸正义凛然地直视夏帝,眼中浮出了冤屈莫白的泪水……夏帝微微动容,且不论杨旭说的是真是假,至少这副被冤枉的表情令他产生了罪恶感,若再处罚杨旭,连他都会认为自己是个昏君。

大殿内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许久,夏帝一惊,忽然回过味儿来,怒道:“可你为何要将其冠以太子之名?你是何居心?”

杨旭眼泪顿时如泉喷涌,表情愈发冤屈莫辩,还没开始喊冤,刘茹已在一旁大声道:“父皇,儿臣说了无数次,是我逼他冠我之名的!”

夏帝一滞,却说不出话来,杨旭满含热泪,哽咽点头:“正是如此。”

……………………忠臣冤屈昭雪,大殿满室皆欢。

夏帝仍有些怀疑,但也不再提此事,该查的终会查,现在却该安抚一下杨旭了,虽说只是小小千户,但对夏帝来说,纵是乞丐也是他夏江山下的子民,英明的君主不会让子民受委屈。

“杨旭,既如此,朕便下一道特旨,赐你庶吉士。”

杨旭顿时大喜过望,这大概是今日进宫得到的最大好处了。

“臣……叩谢天恩,吾皇万岁!”

杨旭明白自己正式一脚踏进了士大夫的行列,夏帝的补偿令杨旭的未来敞亮了许多。

注:明太祖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

永乐二年(1404年)始,专隶于翰林院,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由科举进士中排名前列,有潜质者被授予庶吉士的身份,让他们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明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例如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

清雍正以后,选官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