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
4891800000064

第64章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幸福(3)

我一面抚摸着女儿的头一面告诉说:“那是当然了,世界上所有妈妈都不想离开自己的孩子。不过,如果你愿意,如果你不得不离开妈妈去做一些事情的话,妈妈也一定会支持你的。因为让你幸福就是妈妈最大的心愿,只要你幸福,妈妈就心满意足了。不论将来你走多远,妈妈永远都会为你送上祝福。”

这时候,幸福的笑容爬上了女儿的脸庞,她猛地扑进我的怀里说道:“妈妈真是我的好妈妈。我永远都不想和你分开。”

教育孩子学会与人为善

教育女儿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孩子就像是在冒险,稍有不慎,父母便会伤害孩子的感情,甚至让孩子的一生都笼罩在阴影中,这样造成的损失是最为严重的。

我认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自我约束,强化自我修养,进而自己成为在社会中受欢迎的人。为此,我从一开始就重视教育女儿要与人为善。不过,怎样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呢?在我看来,只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毫无意义的,这样做有违做人天性。对孩子来说尤是如此,强制性的教育只会让他们感到反感。

一些父母通常认为,孩子当众使性子、发脾气会让他们脸上无光,认为自己会因为没教好孩子成为别人的笑柄。事实上,几乎所有父母都有这样的想法。

多数时候,如果孩子当众表现异常,许多父母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脸面,而不是关心孩子的需要与感受。父母会马上认定孩子在胡闹,并立刻加以制止,甚至强迫孩子停下来,免得让他们丢脸。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合适。成年人的头脑中都有一整套行为标准: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而且,成年人的感情表现也有一定的标准:什么感情可以表现出来,什么感情不能表现出来。让孩子了解这些固然很重要,但若只使用强制方法,拒绝与孩子交心,那么父母便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有一天,我和女儿一起登上了长途旅行的火车。我在火车上看到了穿着得体的一家人。这家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四岁左右,一个七岁左右。其实,在看到这两个孩子之后,我就暗暗叫苦,心想这一路有的闹了,做好了忍受各种吵闹的心理准备。然而,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两个孩子一直正襟危坐,没有在桌子上摆玩具和书本,虽然弟弟时不时探出身子逗弄哥哥一下,但始终没有发生吵闹。

和他们不同,此时我女儿却饶有兴致地眺望着车窗外的风景,并且时不时地向我发问。若是从前,我一定会暗自羡慕这家父母教子有方,并且向他们讨教一二,但是现在一面看看呆坐着的两个男孩,一面看看我那天真活泼的女儿,我却替那两个孩子感到悲哀。

不论什么时候带女儿外出,我都会为她带上充足的食物和玩具,让她在漫长的旅途中有事可做。孩子天性爱动,需要游戏和消遣,打算让他们像成人那样正襟危坐就是强人所难。

我忍不住担心那两个孩子是不是小小年纪便被大人的行为规范束缚,这样会不会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发展自己的天性从而变得不正常?

在我看来,让孩子接受行为约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真正了解各种各样的该与不该后,他们才能成功地融入到社会中,不会因为无法与社会融为一体而备受挫折。而且,父母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引导孩子,以及要把他们引导到何种程度。稍有不慎,父母可能就会伤及孩子稚嫩的感情,让他们一生笼罩在阴影中。一旦真正伤害了他们,一切便无法挽回。

不过,如果遇到孩子不听话甚至无理取闹的情况,父母又该做些什么?是责备还是惩罚?我的观点是,首先父母应该意识到这是孩子为表达内心需求而发出的信号,孩子这样做再正常不过。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有想要发泄的时候,只不过大人懂得自制,而孩子则不会在意场合与方式罢了。只要意识到了孩子内心的需求,父母就不会擅自制止并纠正,而是想方设法找出孩子做出这种举动的原因。而且,知道父母了解自己的需求后,孩子就会安静下来,并听从父母的引导与解释,否则他们就会反抗父母。

在我女儿还小的时候,她偶尔也会出现钻牛角尖儿的情况,把自己认准的事贯彻到底,不然就哭闹,而且还乱发脾气,让我头痛不已。

有一天,我们家来了很多客人,这其中也包括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孩子。刚开始女儿还非常开心,但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她突然使起性子来。

我断定这其中肯定有隐情,于是连忙把她拉到门外询问起来:“妈妈知道你不高兴,能把原因告诉我吗?”

女儿回答道:“妈妈只忙着照顾旁人,唯独不关心我。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我一边想着竟然因为这事儿就发脾气,一边抱起女儿说:“傻瓜,妈妈怎么可能不喜欢你呀?妈妈之所以热心招呼他们是因为人家是客人,要不然以后谁还会来咱们家呀。我不是教过你吗,热情待客是一种礼貌,还说让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你才是妈妈最喜欢的人,要相信妈妈哦。”

听闻此言,女儿脸上的愁云瞬时消散。她不但不再发脾气,而且还帮着招呼起客人来。

许多父母都时常为孩子的愤怒与敌意感到震惊,甚至不知所措。不过,我们都很清楚,倘若父母同孩子一样不能自制的话,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麻烦。父母作为成年人应该采取轻松幽默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无理取闹。而我女儿之所以非常受欢迎,主要是因为我对她进行了正确的引导。

等女儿长大后,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回忆了有一次我教育她时的情景:

“在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有一天,我不但毫无缘由地发起了脾气,而且还弄坏了一部分玩具。妈妈并没有生气,而是坐下来和我开起了玩笑:“‘维尼芙雷特,看样子火气不小呀,想扔东西?你现在想必看妈妈不顺眼,那我是不是该回避一下,免得被你吃了?’听到妈妈的这些话,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行为真是太滑稽了,这么一想心情很快便平静下来,烦恼也消除了一大半。

“不过,还有一次,妈妈的话没有让我平静下来,更糟糕的是,我的一些话还令她十分难堪。那时候,尽管妈妈阴沉着脸,但她并没冲我发脾气,而是淡淡地告诉我:‘你知道吗,你的话让妈妈觉得非常伤心。等我们俩都平静下来后再好好谈好吗?’那一刻,我顿生悔意,看样子我真的伤透了妈妈的心。或许自那次之后,我便学会了如何理解别人,如何与人为善。”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或许,天下父母都曾满怀憧憬地替孩子制定最完美的计划,但是在努力实施这些计划的过程中,却很少有父母会仔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孩子而言,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这样的父母。

父母在费尽心血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时常会忽视那些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如此一来,父母的不辞辛劳非但将化为泡影,孩子的童年也将被笼罩在痛苦的阴影中,甚至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也会出现很多麻烦。

邻居家有个名叫吉娜的孩子,让她成为一个爱好广泛、有修养的人,这一直是她母亲最大的心愿。为此,她母亲不但给她买了一把非常名贵的小提琴,而且还重金聘请老师专门为她上课。一天晚上,尽管已经过了做作业的时间,但是吉娜因为某些原因,没能按计划完成作业,所以她还在奋笔疾书。

看看表发现距离睡觉只剩一个小时后,母亲不由地焦躁起来:照现在的情况看,今晚要么推迟休息时间,要么牺牲练小提琴的时间。

“吉娜,你今天还没练琴呢,不要忘了练。”

“知道了。不过,我还没做完作业,不能留着作业不管就去练琴吧。”

“那你还不赶快抓紧时间。剩下的作业不是不多了吗?”

“我一直在做呀。”

母亲顿时哑口无言,只得继续看着女儿做作业。女儿那满不在乎的模样,让她忍不住怒火中烧。

等到最终做完作业时,距离睡觉时间只剩下三十分钟了,而这个时候吉娜还在慢悠悠地收拾书本。

“再有三十分钟你就该休息了,能不能再快点。”母亲焦急地说道。

“行了,已经收拾好了。现在就开始练琴。”话音刚落,吉娜便拿起小提琴,漫不经心地开始练习。

母亲越看越气,不禁开始责备吉娜:“看看你那心不在焉的样子,练个琴也非得要我监督,你都不觉得羞愧吗?”

“不要打扰我,不是都说好练琴的事不归你管了吗?”吉娜这时候也是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愤愤地拉着小提琴。

母亲意识到女儿练琴只是在应付自己,马上就到休息时间了,让她停止的话,这次练习就白费了;让女儿继续练下去的话,必定会影响她的休息。这种左右为难让母亲终于爆发了,她冲着吉娜大吼:“不想练就别练,浪费时间!”

“不练就不练,又不是我要练的。”女儿也火了,胡乱地把琴塞进琴盒子就要走。

“把乐谱收好才能走。”母亲说道。

于是,女儿不情愿地伸手整理乐谱,还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慢腾腾地像什么样子,动作快点。”

“已经够快了,你还想要我多快呀!”女儿也忍不住吼了起来,“真是烦死人了!”

“什么?这是该跟妈妈说的话吗?”

终于,母女二人都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没过多久,满腹委屈的吉娜就哭了起来,眼里含着泪爬上了自己的床。母亲也很痛心,自己不但没能让女儿练好琴,而且也没让她休息好,两头都落了空,甚至还弄得母女二人心如乱麻。母亲越想越觉得懊恼。

在我看来,如果要采取这种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的话,倒不如什么也不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原本是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增添乐趣,但是像吉娜母亲那样的做法,非但让女儿学音乐的过程中毫无乐趣可言,甚至让学音乐变成了她的负担,让她对音乐心生厌恶。

父母在给孩子灌输知识或者培养他们一些技能的过程中,如果操之过急的话,只会让孩子对学习心生厌恶,甚至情绪低落,对他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他们无法茁壮成长。这样一来就得不偿失了。很多父母都无法深刻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也不能承受由此而生的愧疚和懊悔。

我的观点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强健的体魄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想培养他们的哪种能力,都必须以此为基础。

我在这里奉劝那些因教育孩子烦恼不已的父母们好好想一想:对于你们的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弄不清这一问题的话,你们便无法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