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过半,又一次血流成河,800多战士全部人人带伤,3天的狂战,没有人知道下一刻有谁还能活着,原来立业准备了2个连的预备队,挖好了防炮工事,经过多少次的反复争夺,已经没有预备队不预备队了,不少送弹药的士兵跳到战壕了就开始打枪射击了。
我们的友军来过,又走过,不由得想起老长官孙立人,庚子年出生于皖中名镇舒城。
父熙泽,光绪甲午科举人,历任登州知府,登莱青胶道台,山东审判厅长等职,为段祺瑞皖系的重要文职人员。
后从事教育,曾任北平中华大学校长。舒城是个文采*、辉耀江左的人文胜地,年少时的孙立人志不在武,具他说他想当一名伟大的建筑师,在中国建立最美的房子。因而通过努力于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庚子赔款留美预科——工程师的摇蓝。预科共八年,孙因病休学一年,因而他总计在清华呆了九年。求学清华期间,爱好体育活动,他十分擅长蓝球。1921年,当时中国并不普及的篮球这项运动,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中国蓝球队先打败前四届远东运动会的蓝球冠军队——菲律宾队,后又打败东亚新霸王日本人,夺得了本届运动会的冠军,身高大的孙立人即是当时中国队的后卫队员。清华毕业后,孙立人考取官费留学资格,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一年后,获理学学士学位。受到刺激,放弃了自己原来所爱的专业,而改行研习军事,学理科的人学习军事起来同样认真,入弗吉尼亚的西点军校专攻军事指挥。两年间,西方的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特别是各种武器和车辆、坦克的运用,他都烂熟于胸。阵地战和武器决定一切的观点成为支撑他的作战理论的支点,只是恐怕他未曾想到,武器优胜确实对打击侵略者起过较大的作用,1927年孙立人从西点军校完成学业后,因国内政局动荡,遂取道西欧,往英、法、德等国考察军事,2年后绕道日 本回国。
归国后,孙立人先到中央党务学校军训队任学生大队队副。
开始将其所学用于训练学生。不久请调陆军教导师,任上尉排长。因其表现出众,很快又升至少校连长、中校营副、中校营长。1930年,孙调入宪警总队任上校第1大队长,随即在德国顾问的推荐下调至蒋介石的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但孙过于热衷于带兵打仗,对卫队无甚兴趣,正好这一年,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决定成立税警总团,以司稽私之名,实际是建立一个财政部的私人武装。宋子文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待人处事全然西化,这位西式作派的蒋家大舅子很快就将目光集中到了孙立人的身上,这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孙立人乐于从命,由此当上了税警总团的第4团团长,驻防江苏海州。
这自然引起了国民党内其它派系将领的惊疑和不满。国民党的军队向有日本士官系、保定系、黄埔中央官校系等派别,以蒋家门生黄埔系来说,到1930年他们追随“校长”已经达6年之久,爬升快的也不过为“上校团长”,他孙立人纵使有天大的本事,可他回国1年还不到哇!再说,缉私是个肥缺,人人欲得的好处,现在轻而易举地落到了无党无派的孙立人手里,旁人能不妒嫉?何况税警团为财神爷所办,装备、待遇自不用说,且身居闹市,无餐风露营之苦,更无捐命疆场之虞,这一切哪一点不让人艳羡眼热呢?立业也是通过关系才来这个团的。
孙立人身材魁梧结实,相貌堂堂,在军中选拨军官时,也依此作为提拨、任用下属的一项标准,不少身材,矮小, 说来可笑的是,相貌一般的人失去升迁的机会,立业由于身材不够高大,长得只能用平凡来形容,除了他的一双明亮,洞彻人性的眼睛,和乐天知命的性格,因此对他生出一肚子的怨气。
立业不太突出,不是他由于一毕业,就上来就打比赛的的第七,人称老七,这次提升成为营长是大大的意外,立业这次在南京的突围太厉害了,杀出了一个屠城血泪,反击敌人的后勤基地,打击大行李,后勤大队等等,是自淞沪抗战以来节节败退中少有的小胜连续,虽然没有大胜,可是带着一个比较成建制带出队伍,特别是使用坦克突击,积累不少宝贵经验,虽然****由于没有足够的坦克和金钱建立像德国的坦克装甲部队,但是我们已经有相当多的步坦结合,打出来****的威风。
终于来援军了,一队川军拉到,他们步枪是川造,老套同,机枪更是打几枪就要歇一歇的川造仿捷克式。 把一部分器械给庄永品庄团长,晚上回了后方,不知我们的战地能够守多久,他们的装备太臭了,没有钱换好装备,把牺牲的战友的一部分武器和缴获的日本武器,交给川军团,祝他们好运气吧。
立业带着300多残兵败将,士兵们迈着沉重的进步,趁着夜色快速的离开了战地,在难得的休息时间里,抓紧休息睡觉吃饭,洗澡,理发,换衣裳等等。什么有命令,让立业去司令部,天,又有什么好事了。 被压起来,好消息,黄巧怀孕了,立业上次查的日本特务挺进队的密码本,许多事情需要解释。
大武汉,大撤退开始了。
1937年淞沪抗战和南京守卫战见证了中国军人铁血抗战的精神,也暴露出中国政府最高领导层在对日作战战略上的缺失。一城一地的拼死防御不但让中国众多名城惨遭战争蹂躏,也几乎耗尽了中国军队的实力。不然有人说,中国有一流的士兵,二流的校尉官,三流的将军,和不入流的统帅。
然而,中国政府和军队终于在战争中成长。当日本试图“发动攻略汉口之战,使其成为战争一决雌雄的最大机会”后, 国民政府终于认识到“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
为此抛弃过去的教条,同时部分发动群众的抗日热情,以“致力于全面之战争与抗战根据地之充实”。同时跳出城市防御的桎梏,守武汉而又不守于武汉,将防御作战推进到武汉外围的广阔战场。
武汉会战这场抗战有史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以40万人的伤亡代价,造成日军近10万人的死伤,粉碎了日军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也鼓舞了全国抗战的热情。
“综观武汉会战,我军不在武汉城内弹丸之地作困兽之斗,而在武汉外围的广阔天地进行灵活、坚强的作战,予日军以重创,作战逾4个多月,竟无一个整师被歼灭,这都是由于统帅部正确的战略决策而来的。”
1937年12月,日军攻克南京,日本对国民政府会乞降的幻想却因蒋介石的断然拒绝而成为泡影。日本首相近卫文一气之下,开始反了日本在战争中最为愚蠢的战略决策失误,在1938年1月16日向全世界宣布,“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并在此后进一步声明,“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日本均不与国民政府交涉”,日本“绝对不容许第三者出面调停”。
这是逼的国民政府以死抗争,连合法地位都受到威胁,没有任何退路的国民政府在1月19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上迅速刊出蒋介石对日本近卫文声明的反应,措辞强烈地表明了中国将继续抗日的立场:“中国政府于任何情形之下,必用全力以维护中国主权与行政之完整。任何恢复和平办法,如不以此原则为基础,绝非中国所能接受,同时,在日本占领区域内,如有任何非法组织篡窃政权者,不论对内对外,当然绝对无效。在经历了1937年7月到1938年7月一年的溃败后,中国军队用牺牲和胜利换来了战略相持阶段。
为什么中国政府没有宣布对日宣战,因为当时国际上规定对交战双方进行武器禁运,日本不怕禁运,他们可以大量制造军火,而中国大部分军火需要外购,日本也不宣战,就这样不宣而战,战而不宣,闷头打仗,这样的日子我们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