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4910200000122

第122章 清朝贪官王亶望的下场(2)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夏,乾隆皇帝命令大学士阿桂到浙江检查海塘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杭嘉湖道台王燧贪污、侵吞工程款项,以及原任嘉兴知府陈虞盛弄虚作假、超浮冒报等情况,阿桂将此上奏给乾隆皇帝。皇帝看后发布上谕说:“朕去年南巡,到了浙江就发现那里奢靡、挥霍严重。曾经诘问王亶望,他说都是陈虞盛所为。如今王燧借办海塘工程的机会,弄虚作假,从中中饱私囊,贪纵浮冒,其后面必是浙江巡抚王亶望包庇、呵护。”于是命令将王燧逮捕严审。恰巧这年夏天,甘肃循化厅(今为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其附近地区)地区爆发回民苏四十三起义,并迅速漫延,发展很快,渡过洮河,几乎打进了省会兰州城。陕甘总督勒尔谨率兵镇压,却屡屡失败,皇帝一怒之下将其逮捕问罪、抄家。查出勒尔谨仅在京资产就值白银七千余两,在他的家人曹禄家中竟抄出二万余两银子,由此可见,这些贪官贪污数额之大。与此同时,乾隆皇帝决定派大学士阿桂与和珅一起率兵赴甘肃前往镇压苏四十三起义。但阿桂因事不能及时到达,于是命令和珅提前先行。和珅在奏报中提到进入甘肃境内就遇到阴雨连绵,一路十分难行。后来阿桂到了甘肃,也在上疏中奏报,在行军中经常遇到阴雨天气,道路泥泞,难于行军,以致耽误了行期,影响了对“贼寇”的进剿。乾隆皇帝看过这些奏报后,立即联想到:甘肃省历年上奏,天旱无雨连年灾荒,灾民遍野,急需赈恤;而今为什么和珅、阿桂又奏报大雨滂沱,连续数日不停呢?乾隆不由产生了怀疑,并初步判断一定是甘肃省官员从前所说的连年发生旱灾,是撒谎、捏造、虚报,从中侵吞了大量“监粮”。乾隆异常气愤,遂决定派首辅阿桂与陕甘总督李侍尧一起调查清楚这一事件,然后如实上报朝廷。与此同时,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还决定委派侍郎杨魁赴浙江会同该省巡抚陈辉祖一起,对王亶望进行严审,并同时抄了王亶望的家,最后共抄出、籍没其家财产,折合白银三百万两以上。王亶望家财产主要集中在浙江、临汾、曲阳等地,具体情况在抄家清单上记载为:浙江寓所抄出金页九两三钱;浙江寓所抄出金器二千九百五十九两;原籍(山西临汾)抄出如意、金锭、首饰三百九十八两八钱;以上共金三千三百六十七两一钱,按十五换算,共值银五万零二百三十六两五钱。浙江寓所抄出银九万八百五十一两,银器一千三百六十四两,金珠宝玉衣物等共五百六十箱;临汾、曲阳两地查抄各项银两、地亩、房屋、铺面、器具、衣物、奴婢、牲畜共计估银九万八千五百四十两五钱;京城永和局交大成号本银二十万两;京城孙公园房屋价银七千两;京城首饰楼、杂粮店、酱店铺面房价值银三万两;京城店铺五座及一切金银钱文借出账目共核计价银七万八千二百五十余两;永宜号欠永和局银二千零十两;李尧隐匿银九千两;李尧放出账目银六千二百两;王玉堂欠银四百两;九华楼应交银七千两;王季光用去银二千六百零六两七钱;卢栋运出银三千两;大成号欠账目银一万四千二百余两;樊士坚借用九华楼并赊取首饰银一千八百两;樊士坚欠大成号绸缎银三十余两;樊士坚欠勤宋号银三百两。樊士坚供出京城八角井房屋值银三千两;何锦供出带京色银存交王季光取回山西二万三千余两;何锦供出大成号存银六千四百余两;何锦供九华楼李尧处拿来银六千两;何锦供欠永和号银一万五千三百四十七两;原籍恩裕号当铺本银八千两;原籍生息银九千三百两;原籍现存银一万零七百五十三两;原籍张筑供王季光交出银四万两;以上共一百零三万七千二百十一两七钱。二处共银一百零八万七千四百四十八两二钱。其中有现银四十八万四千九百两,各省借欠以及土地、房屋什物变卖后,折银估价大约为二十八万八千六百五十六两。此外还有各种珍珠、玉石、书画等宝物若干。再有,王亶望的妻妾、奴仆有的流放,有的“转让”他人,其中他的爱妾、色艺绝伦的吴卿怜(本是苏州的一名歌妓),后来就辗转落到了和珅手里,成为了和坤最心爱的小妾。甘肃“监粮冒赈”案发时,乾隆皇帝正在避暑山庄行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急忙下谕旨逮捕王亶望、勒尔谨、王廷赞等人,将他们全部押赴行在,由诸王大臣会审。在事实俱在的情况下,王亶望不得不承认,是他首先提议将“监粮”改为输银,并令兰州知府蒋全迪示意全省各州、县谎报旱灾,再强迫各道、府、厅、县向上级申报转销。同时王亶望还承认,在甘肃布政使任上,仅在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就总共收捐监生六万三千余名,动用赈恤粮食一百七十万石以上。王亶望还承认在此期间,生活奢侈腐化(如平日吃驴肉时只吃从活驴身上一脔一脔地现吃现割的,吃豆腐也用肥鸭子汤煮煎),贪墨成性,并让皋兰知县为其出面支应,接受各府、厅、州、县官员馈贿金钱、礼物,估计总数在一千万两以上。最后连王亶望自己都认为他应该“凌迟处死”。案子审定以后,乾隆皇帝命令立即将王亶望斩首,赐勒尔谨自尽,将王廷赞处绞刑;并命令在兰州就地将蒋全迪斩决。同时命令阿桂负责在兰州审理该省首府、州、县的官员,查出凡侵吞冒赈达二万两以上白银的贪污分子,就要判处死刑。结果以皋兰知县程栋为首的府、州、县官被判死刑,其余的也都按情节不同,判处轻重不等的刑罚。对此,乾隆皇帝说:“这22个人的死,都与王亶望有直接关系,都是他引导这些人犯了法,这与王亶望杀了他们有什么区别?”同时,皇帝还下令罢免了王亶望的儿子王裘的官职,发配伊犁充军;并将其小儿子逮捕关进了刑部监狱,等长到12岁时,再依次发配到边疆充军。如果他的儿子在充军期间逃亡,就即行斩首。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乾隆皇帝即将退位作太上皇帝时,国史馆进呈《王师传》。乾隆皇帝看后考虑了王师的业绩,感发了怜悯之心,决定赦免王亶望的长子流刑,让其由伊犁回到内地;他的小儿子也同时赦免,不再充军伊犁,从监狱释放回家为民。其实这个案子最终结案时,总共判死刑的有57人,其中有总督、巡抚、布政使各1人,知府、道员5人,同知、知州8人,通判8人,知县35人,县丞3人;此外还有免死发配的56人。其他牵涉到此案的人,还有不少,如捐监者、假捏结报者等等,不一而足,他们都分别受到了不同处理。以王亶望为首的“捐监冒赈案”是乾隆中期的一件大案,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这一案件中,竟发生了办案官员借机侵吞赃物,或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监守自盗的怪事。这个贪官不是别人,就是主持抄王亶望家的闽浙总督兼任浙江巡抚陈辉祖。陈辉祖(?-公元1783年),原籍湖南省祁阳县,其父陈大受曾作过两广总督。陈辉祖以荫生的身份授户部员外郎,后来迁升为郎中,外放河南陈州知府。后来经过多次升迁,陈辉祖作到闽浙总督兼任浙江巡抚的高位。当以王亶望为首的甘肃“捐监冒赈案”揭发出来后,因王亶望时任浙江巡抚,故乾隆皇帝让陈辉祖负责主持查抄王亶望在杭州的家。于是,陈辉祖便借机隐匿财物,并以金换银,以劣物换好的物品,吞为己有,并大量私吞玉器、珍珠、书画等宝物。后被人发现陈辉祖上报的清单与实际物品不符,于是漏出了马脚。乾隆皇帝知道后大怒,决定由阿桂严审,最后事实俱在、无可否认,陈辉祖只好低头认罪,结果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