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4911000000144

第144章 辽东西的战争

清太祖的攻明,是出于明朝人之不意的;所以颇为手忙脚乱。就用杨镐做经略,发兵二十万,分四路以伐清。三路皆败。清太祖遂陷开原、铁岭,灭叶赫。明朝用熊廷弼为经略。招集散亡,分守城堡;别选精兵为游徼;形势渐固。熹宗立,又代以袁应泰。应泰长于吏事,而非将才。这时候,蒙古大饥,诸部都入塞乞食。应泰说不急招抚,一定要为敌人所用。于是招降了许多蒙古人,分布辽沈。却又驾驭无方,诸蒙人都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居民大怨,多有潜通满洲的。一六二一年,清人陷辽沈,应泰死之。辽河以东大小诸卫城七十余,一时俱下。辽西大震。清太祖从赫图阿拉移居辽阳。后五年,又移都沈阳。

辽沈既陷,明朝再起用熊廷弼。建“三方布置”之策:以陆军守广宁,海军驻天津登莱,而经略居山海关节制之。而广宁巡抚王化贞,为大学士叶向高、兵部尚书陈鹤鸣所信任,言无不听,廷弼拥经略虚号,麾下并无一兵。这时候,有辽阳都司毛文龙,渡海到皮岛,如今大孤山西南的海洋岛。编岛民为兵。暗通清镇江堡在凤城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军人,袭杀其守将。化贞遂张皇以奇捷入告。从八月到十一月,共出兵五次,都无功。一六二二年,清兵陷西平堡,在广宁县境。东距辽河二十里。化贞遣将救之,大败。仓皇走入关。清兵遂陷义州,城堡降者四十余。诏逮廷弼、化贞俱论死。以王在晋为经略。

先是兵部主事袁崇焕,尝单骑出关,察看形势。扬言“与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以守之”。朝臣颇壮其论。及是,崇焕监军关外。王在晋要退守山海关,崇焕要守宁远。大学士孙承宗,亲往察看,以崇焕之议为是。于是罢王在晋,以孙承宗代为经略。承宗使崇焕筑宁远城,拓地二百余里。旋又分守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诸要隘,拓地又二百余里。辽西之地,几于全复。

一六二五年,魏忠贤之党,排去孙承宗,代以高弟。弟性恇怯,尽撤关外守备入关。袁崇焕誓以死守宁远,不去。明年,清太祖大举攻宁远。崇焕死守,太祖也猛攻。崇焕发西洋大炮,“一发决血渠数里。再进再却,围遂解”。《清实录》说:“太祖谓诸贝勒曰:予自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何独宁远一城不能下邪?不怿者累日。”据朝鲜使者在城中所见,则说太祖这一役,实在身负重伤。见《清朝全史》第十二节。这一年七月里,太祖就死了。

太宗立,一六二七年,五月,大举攻锦州、宁远。又不克。这一次,明朝人称为“宁锦大捷”,战绩也一定很有可称的。不过现在,总不能尽知其真相罢了。这时候,锦州的总兵,是赵率教。

宁锦捷后,魏忠贤又使其党劾袁崇焕不救锦州为暮气。于是罢袁崇焕,代以王之臣。旋熹宗崩,毅宗立,再起袁崇焕。这时候,毛文龙据皮岛,颇为骄纵。崇焕自己往诛之,而抚定其兵。毅宗表面上虽不说什么,心上却有点怪他“专杀”。一六二九年,清兵从喜峰口入,陷遵化,逼京城。崇焕入援,和清兵战,胜负未分。清太宗纵反间计,毅宗先已有了疑心,就把袁祟焕下狱杀掉。清兵攻山海关,不克。破永平、如今直隶的卢龙县。迁安、滦州,留兵守之而还。明孙承宗踵而攻之,四城皆复。这时候,明朝对于辽西,兵力还厚。太宗乃以其间征服朝鲜。毛文龙的死,其部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走登州。一六三一年,清人攻大凌河。登莱巡抚孙元派有德等前去救援。走到半路上,粮尽了。士卒造反,劫有德等回据登州。后为官军所围,九成死。有德和仲明,逃到旅顺,给总兵黄龙杀败。有德仲明降清。引清兵还攻旅顺。黄龙械尽自杀。广鹿岛今图作光禄岛。副将尚可喜降。一六三三年。一六三七年,清兵遂陷皮岛,于是明人在海上的势力也消灭,再不能牵制清人了。其在陆路上:则一面绕过山海关,从长城北口进兵,以蹂躏畿辅山东。一六三六年,一六三八年,一六三九年,一六四○年,都大举深入。一面攻击辽西。一六四一年,清太宗大举攻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兵十三万往援。战于松山,大败。明年,松山破,承畴被擒。锦州亦陷。于是关外重镇,只有一个宁远了。然而明朝死守着山海关,清朝到底还不敢深入。而明朝人又有“开门揖盗”之举,这四百余州的山河,就又要请女真人来管理三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