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一役中,一千五百名特种夜不收损失了三分之二,可谓是伤筋动骨,元气大伤,也让卫大衙内一度检讨自已的过失,只是接连的战事忙得他焦头烂额,抽不出时间来重整。
特种夜不收是他花重金和无数心血,仿照后世特种部队打造出来的王牌精锐,就算是杀人机器,造价也是最为昂贵的,即便他们勇武过人,一人挡百,但投入战场与敌人硬战,每战死一人都是一个极大的损失,何况一下子损失三分之二的人。
卫大衙内不得不认真检讨自已的过失,象特种夜不收这种精锐王牌,绝对不可以投入正面战场与敌人硬战,只有象夜间的幽灵一样来去无踪,才能发挥他们出其不意,攻敌不备的特长,所以,他把特种夜不收编入黑衣卫,由丁喜负责统掌,重新挑选人手训练,补充满编一千五百人。
为此,他还一再交待丁喜,让他明白特种夜不收的特长与特种作战方式等,说得简单一点,特种夜不收有点象现今一些世家大族眷养死士,但比一般的死士还要厉害多,所有特种夜不收除了配备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先进武器外,还学习并接受了后世不少先进战术的训练,讲究的是整体配合,一击即遁,如果行动失败,会耐心的等候一下次机会,而不是盲目的送死。
当然,如果身陷绝境,这些特种夜不收也会死士一样,宁死不降,敌人得到的只能是他们冰冷的尸体。
军情处的全称军事情报处,是负责对外派遣密谍,刺探情报等工作的特务机构,性质与黑衣卫完全一样,只不过一个对内,一个对外而已。
两大特务机构的职能虽然是分开的,但设有联系部门,有些特殊的情报资源是要共享,必要时候,军情处可以请求出动特种夜不收执行一些高难度的任务。
不过,情报人员的培训要比黑衣卫复杂多了,所以,卫大衙内特批军情处建有专门培训人员的基地,通过层层严格筛选和考核,最后进入该基地培训的人,他们的身份极其隐秘的,知道他们真实身份的人曲指可数。
这些人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后,被指派出去,以各种身份作为掩护,在各帝国潜伏下来,暗中收集情报,通过秘密渠道把情报传送回来。
在抗击唐军入侵的战斗中,与唐帝国接壤的边关宁远却一直很平静,仿佛与这场大战无关,但卫大衙内知道,宁远城虽未受到攻击,但唐军在关下驻有一支重兵,如果大姐夫谢欣部署不当,那支唐军必寻机袭城,与突然帝国腹地的葛长青所部的二十万大军遥相呼应。
此次大封赏升迁,谢欣被封京兆尹,郡公爵位,京兆尹,即长安最高行政长官,与地方太守同一级别,但官职比地方太守要风光得多,不过,油水可没外放地方的太守赚得爽。
谢欣被封京兆尹,大多数人认为他不仅是元老派,更是丞相大人的乘龙快婿,掌长安行政也是理所当然,但能够看懂当时情况下,谢欣坐镇宁远城的重要作用。
卫大衙内知道大姐夫谢欣是嘉月三擎将之一,军事能力甚至比二姐夫唐天和还要略高一些,掌一方军队比当长安行政长官更适合一些,不过,便宜老爹如此安排,自有他的道理。
用便宜老爹的话来讲,谢欣是有才能,但诚府颇深,野心也不小,在军中的威望仅次于孙颌,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卫大衙内未必能够镇得住谢欣,所以,他在世一天,就尽可能的替儿子扫清一切潜在威胁。
便宜老爹为了他可谓是用心良苦,卫大衙内心中明白,感动之余只能替大姐夫谢欣叹气了,总之,这位大姐夫从此是不可能再有掌军的机会,慢慢的从军界淡出了。
此次大封赏,不少倒向卫氏的世家大族也都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一些子弟入仕,能力出众者更是破格重用,象夏侯衡夏侯霸兄弟俩在长安防御战中都立有不小的战功,兄弟俩各有封赏。
夏侯霸长得高大强壮,勇力过人,更有一身好武艺,调入陷阵营任都尉。夏侯衡不仅武技高明,作战勇敢,每战必身先士卒,而且头脑灵活,在长安保卫战中表现出一定的指挥能力,晋升校尉,在中央军团统率一校士兵。
即便是一些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封了云骑尉什么的虚职,总之,卫煌表现出了一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的姿态,让那些支持他的世家大族都颇为满意,也让那个还在犹豫观望的世族大为后悔,忙不迭的表示支持卫氏,虽然也得到了一些利益,不过,锦上添花的效果可比雪中送碳差远了。
帝国一统,但战后的各州县缺乏不少能够治理一方的得力人才,卫煌征辟一些因各种原因闲置家中的名士大儒,但响应者极少,多是以各种借口宛拒,卫煌就是心里不爽也无奈,这些家伙名气极大,在士林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砍了他们的脑袋,必然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
这些世家大族有的是百年老字号的大家族,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而且,这些家族相互通婚联姻,势力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你动一家,往往牵扯出几家,甚至十几家,他们如若抱成团,卫煌也心存忌惮。
不过,让他稍为宽心的帝国硕果仅存的柱国大将军夏侯尚接受了他的征辟,再次入仕,统掌兵马,期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驰骋沙战,开拓疆域,建立不朽功勋。
他的两个儿子夏侯义和夏侯复也一起接受征辟,官封中郎将,一个掌内宫宿卫,一个掌中央军团后勤辎重运输。
夏侯氏是将门世家,今次一门五将同时入仕,一时传为佳话,在民间被百姓所津津乐道,也让长安籍的士兵大为宽心,连老将军都支持卫氏,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夏侯尚一生戎马生涯,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威信,将士折服,令行禁止,在世族亦有一定的威望,这也是卫煌拼命要拉笼他的原因。
军事上的人才,卫煌不是很缺,也可以慢慢培养,但治理地方的人才不仅缺,而且拖延不得,因此,卫煌接受了卫大衙内的提议,向全国发出了唯才是举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