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事的艺术
4920100000003

第3章 办事要注重外在形象(3)

谁知那个青年人回答道:“呀,范德?比尔先生,那天我是在10点20分来的!”“但是约定的时间是10点钟啊!”范德?比尔特提醒他。那个青年支吾着说:“迟到一二十分钟,应该没有太大关系吧?”范德?比尔特先生很严肃地对他说:“谁说没有关系?你要知道,能否准时赴约是一件极紧要的事情。就这件事来说,你因不能准时已失掉了拥有你所向往的那个职位的机会,因为就在那一天,铁路部门已接洽了另一个人。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你没有权利看轻我的20分钟时间,没有理由以为我白等你20分钟是不要紧的。老实告诉你,在那20分钟的时间中,我必须赴另外两个重要的约会,我也不能让别人白等。”

已故的金融大亨摩根把每一个钟头都看成1000美元。许多青年人虽都承认摩根的话,却仍虚度他们宝贵的光阴。他们没有想到,也许自己的时间和摩根的时间一样值钱,甚至可以比他的更有价值。

“成功的秘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养成准时的习惯,可是一般人习惯于拖延。准时的习惯,也像其他的习惯一样,要早日加以训练。我的事业要归功于总是提早一刻钟的习惯。”纳尔逊侯爵曾经说过,“准时是国王的礼貌、绅士的职责和商人的必要习惯。”所有的成功者都在用他们的人生经验提醒我们:准时意味着才能,准时意味着成功。

做一个守时的人

守时是纪律中最原始的一种,无论上班、下班、约会都必须准时。守时是信用的礼节,公共关系的首要环节。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去拜访一位老朋友彼特斯,说自己将于上午12点钟之前到达。

康德马不停蹄地赴路,老朋友的家住在离小镇12英里远的一个农场里,小镇和农场中间隔了一条河。当马车来到河边时,细心的车夫说:“先生,前面的桥坏了,很危险。”

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中间已经断裂了。河面虽然很窄,但水很深。“附近还有别的桥吗?”康德焦急地问。车夫回答说:“有,先生。在上游6英里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桥。”康德看了一眼怀表,已经11点钟了。“如果赶到那座桥,我们以平常速度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农场?”“我想大概得12点半。”康德又问:“如果我们经过眼前这座桥,以最快速度什么时间能到达?”

车夫回答说:“最快也得用40分钟。”康德跑到河边的一座非常破旧的农舍里,客气地向主人询问:“请问你的这间房子要多少钱才肯出售?”农妇大吃一惊:“您想买如此简陋的破房子,这究竟是为什么?”“请不要问为什么,您愿意还是不愿意?”康德显然有点急躁。“那就给200法郎吧!”康德付了钱,说:“如果您能马上从破房上拆下几根长木头,20分钟内把桥修好,我将把房子还给您。”农妇把两个儿子叫来,让他们按时修好了桥。马车平安地过了桥,飞奔在乡间的路上,11点55分康德赶到了老朋友的家。在门口迎候的彼特斯高兴地说:“亲爱的朋友,您可真守时啊!”守时是诚实守信的表现,也体现了对他人的礼貌与尊重,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守时的人,即使是有事迟到了也应该表示诚恳的歉意,这绝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从守时这个细节中,能看出你的素质和做人的态度。

有一次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到科罗拉多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杰克的商人想约卡尔见面谈一谈。卡尔答应了,并定在了演讲后的一个时间。卡尔兴致勃勃地讲着,讲他的创业史,讲商业成功之道,不知不觉中已超过了与杰克约定的见面时间,显然他已忘记了这个约定。

正在这时,一个人从礼堂外推门而入,径直朝讲台上走来。那人放下一张名片后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卡尔拿起名片一看,上面写着:“您和杰克在下午两点半有约在先。”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卡尔没有犹豫,他对大学生们说:“谢谢大家来听我的讲演,本来我还想和大家继续探讨一些问题的,但我有一个约会,而且现在已经迟到了。我不能再失约,所以请大家原谅,并祝大家好运。”

在大家的掌声中,卡尔快步走出礼堂。他在外面找到了正在等他的杰克,向他致歉后,便告诉了杰克他所想要知道的一切。结果,原来定好的15分钟时间他们一直交谈了30分钟。后来,杰克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把这一段经历告诉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们都对百事可乐产生了信任并决定经销和宣传百事可乐。

要做伟大的事业,就要从培养伟大的人格开始。不论我们的目标多么伟大,或者有多少伟大的事业等着我们去做,我们一定要遵守自己的承诺并且去做好它。守时就是遵守承诺,按时到达要去的地方,没有例外,没有借口,任何时候都得做到。

(第四节 向伯乐推销自己

商品需要通过广告来推销自己、扩大销量,我们也同样需要通过自我宣传,展示自己的优点,去争取发展的机遇。

在“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为陈年皇历的今天,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制胜良机稍纵即逝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放下包袱、除掉枷锁,要学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技巧来展示自我,使自己尽快地脱颖而出。

酒香也怕巷子深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善于展示自我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个人仅仅拥有才华是不够的,他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才华为人所知,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是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各个领域的界限非常清晰。对于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人们的体会也更加深刻了。但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各个专业和领域的协同和沟通。沟通是现代社会的首要法则。怎么样使别人才更快地接受和认同你呢?你必须用最简洁的语言,以最有利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机表现自己,内容是最主要的。

张艺谋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已经27岁了,而学校规定招生的最高年龄是22岁,制度无情,年龄一项把张艺谋阻拦在门外,他多方奔走,终无结果。

他失望了,但他没有绝望,他要创造自己的命运。当时国内时兴“某者来信”,提倡“伯乐精神”,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和认真对待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建议,给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还附了几张能代表自己摄影水平的作品。

黄镇看到信后认为张艺谋人才难得,遂写信给电影学院,并派秘书前往游说,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

我们身处困境不能解脱,关在屋子里生闷气不会有任何好处。积极寻求出路,适时地毛遂自荐,才不会使仅存的一丝希望破灭。

自我展示就像是戏剧高潮中的精彩表演一样,让人一看便被明星风采迷住了。有的人虽然腹有诗书,胸藏大志,但是由于缺乏表现力,缺乏脱颖而出的勇气,最终才能被埋没,等到年纪老迈时才后悔,可此时已是“廉颇老矣”。像汉代的将军李广一样,虽然很有才干,可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给后人留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抱憾之语。

毛遂自荐,抓住时机,主动“才美外现”,就会赢来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否则,只能让“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最终在“怀才不遇”的慨叹声中凋谢。

擅长包装自己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别人有了需求,就需要有人供给,而要想在诸多供给者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要向别人推销自己,证明你是最好的。

推销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最突出的特色去打动人,使自己成为一望便知、众所瞩目的亮点。相应地,就要努力掩盖和淡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包装”。包装并非是造假,也不是不诚实,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习惯的一种手段,只不过它带有非常明显的利益动机而已。目前,在大型企业中非常热门的“企业形象策划”就是一种包装。

大多数人不懂得包装的重要意义,更不会想办法去包装自己。他们不仅在思想意识上缺少包装自己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发挥包装自己的优势。

由于有的人把技巧和方法没有当作工具而是当作具有道德属性的东西,因此他们排斥技巧并且拙于技巧,这样很难把自己的优点最完善地通过包装凸现出来,很难把自己的成绩最得体地呈现出来。更多的情况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

由此我们也可推知,许多人并非不想包装自我,只是不善于包装自我,由于方法失当、手段贫乏而致使效果不佳,或得非所愿。

运用包装手段,可以使你更快地得到别人的注意,也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实力,从而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千里马,就一定要跑起来,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让别人信服,不要秀于内而拙于外,表现得像匹庸马、劣马。

只有在你看起来非常优秀的情况下,你才有机会证明这种优秀,进而别人才接受你的优秀,你才会获得发展,从而变得更加优秀,更具有竞争力。

学会自抬身价

你除了推销自己,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价。一般情况下,“自抬身价”是对人的一种批评,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自夸自大,增加自己的分量,因而让人反感。但在人人都想出人头地的现代社会,“自抬身价”不妨成为人们借鉴的一种生存手段。因为其他人也许没有时间来评价你、掂量你,或者对你估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你只好自我推销,甚至有时适度抬高一下自己。

但生活中很多人不习惯“自抬身价”,甚至对此多生反感,认为那是“自吹自擂”,是虚伪不诚实的表现,不是正人君子所为的事情。

为什么有人总是以一种消极和被动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自抬身价”这个问题呢?这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无关系。毫无疑问,这种人是传统观念的最忠实的维护者,因为传统观念往往代表了一种道德标准,这在中国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张泯灭个人而张扬集体的,展现自我往往被视为是出风头,就可能会被别人怀疑为别有用心。

很多人总把自己看作是本分人,不愿突破常规,不愿被人视为异类,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压力和心理惯性的作用下,从众、谦逊、收敛自我,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显然,他们只是从道德伦理这个角度而不是从利害得失这个角度来考虑表现自我这一问题的。

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这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虽然他们可能很有才干,但是由于不善于主动展现这种才干,因此便很难引起他人特别是组织和领导的重视,从而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遇。而且,即使他们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因为不为人知,也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承认,甚至是给他人作“嫁衣裳”。

“自抬身价”的行为随处可见。例如,有些影星提高片酬,主持人提高主持费,演讲者提高出场费,乃至于公司的同事要求老板加薪等,这些都是“自抬身价”的行为。当然,其中有些人确实名副其实,与他们所称的身价相当,但有些人则夸大其辞,根本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可是,只要他们敢自抬身价,多半能够如己所愿。

能不能够立刻如其所愿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为自己抬高身价的过程,你可以为自己定下一个基准,好比为商品标价一般,这有“昭示众人”的味道,以便下回“顾客”上门时,能按新的价格“成交”!

在现代职业生涯中,人也成为一种商品,每个人的身价都不同,有的人年薪五万,有的人可能年薪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在一定条件下,商人们也会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商品的价格,有些顾客就是那么奇怪,商品低价时他们偏偏不买,等价格提高了,非得抢着买,并且称赞质量好,其实东西完全一样。

人也是如此,身价太低,别人看不起,把身价提高了,反而觉得你真了不起,是个大人才!所以在有些情况下,你可以适当自抬一下身价。

“自抬身价”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自己本身确有价值,而别人评价不足。这种情形下,你更应该自抬不可,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根本没有那份才能。当然,你不一定非得把自己抬得很高,但至少要和你的才能等值。第二种情形是,你本来只有六分的才能,却抬出了八分的身价,例如你本来只是个中专毕业,却跟人家说自己大学毕业,或者你目前年薪只有一万,却对他人声称有四万,别人也会高估你的价值。

不管你从事的是哪一种行业,担任什么职务,借机适度地自抬身价,就算被人笑,也比自贬身价要好。而且只要“抬”成功,你就会从中受益。你以后的身价只会上升,不会往下掉。

自抬身价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肯定自己,并成为敦促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因为身价抬上去了,你就应该使自己各方面都跟上去,否则你的身价就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