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老板演讲录
4921200000020

第20章 发展战略(6)

还有成长型企业我感觉要想针对可持续的成长,要跟社会的所有关注、关心的事情联在一起,樊纲讲农民的事。我在央视做了一个活动,手拉手活动,我不是跟农民手拉手,我是拥抱,因为拉不过来,我是市民,在农村办了一个企业,带动农民是2百多万,一个市民和农民拉手的时候能拉的过来么?拥抱都来不及。在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我们市民要上山下乡,那时候有知识的青年上山下乡,就带一个人带一个胃,我们带去的知识转化不成成果,同时又带去一个胃,跟农民争一份口粮,所以一般农民不怎么欢迎。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1999年组织了十几个人,带着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产品,七年时间投资将近70个亿,几十万物流销售大军的生机,还有数万员工的饭碗,这样农村做这个项目,主持人说我们刚打香港市场的时候很有意思,这个市场里买的牛奶97%卖的是国外品牌,欧洲1/3、澳洲占1/3,亚洲日本的占了1/3,广东占了4、5%的样子。我们在香港市场怎么也打不开这个市场,香港一听大陆的产品就不能吃,我们在超市家长不让吃,到今天,我们的牛奶占有率达到59%,香港市民现在到超市买牛奶,没有蒙牛牛奶扭头就走。所以你做的民族、社会、大众的事,肯定你的这个事是可持续发展的。

我跟吕先生说,假如成长的联盟组长主席是一年一次,我还马马虎虎的可以,如果一年开上两次会我没有时间。各个企业之间发展,本身蒙牛是开放的,谁去欢迎谁,没问题,但真要我们在一起做一个活动真的时间不够。所以,如果是名誉的主任或者名誉组长还可以,因为要选择第一次首届的冠军做盟长,哪怕第二届选第二届的也可以。

第三,我感觉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的产业选择大家都知道,今天看到我们的会议有蓝海战略的作者,我感觉无论是蓝海战略还是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一回事儿,大家都知道,蓝海也好红海也好是动态的,是互动的,今天是蓝海,明天还是蓝海么?过去的蓝海现在的红海,今天的蓝海明天的红海,因为全球化。做什么产业要放到全球看。像我们内蒙古能做什么,我们定位非常清晰,我看了北京十五年的规划战略,没有规划乳业中心,上海也没有规划乳品中心,广州、武汉也没有,内蒙古六大产业第一大产业就是乳业,所以我们中心往哪放。既不靠沿海也不靠长江,在香港卖牛奶最大的本钱就是穿上蒙古服,穿上蒙古靴、唱上蒙古歌,人家觉得蒙古的牛奶来了,尝一尝吧,如果我们不思考清楚确实有问题,全世界大家都知道饮料的中心在什么地方?美国,肯定不在纽约,也不再华盛顿、洛杉矶、芝加哥,在亚特兰大当时1996年观看奥运会,当时说亚特兰大因为可口可乐出名,最后变成世界饮料的中心,同时我们知道汽车的中心在德国,但肯定不在柏林、也不是法兰克福,是在斯图加特的地方,是奔驰的中心。还有一个中心,大部分人拿的都是IT、电脑,但这个中心是在美国,后来一看也不在大城市,是在一个山谷里,含硅量高,后来说叫硅谷。那是IT中心。

我想中国真的要出现乳品中心有可能,因为蒙牛今年达到400万吨的产量,在全国排行肯定是第一,在全世界排行也是前三位,但我们的销售额却进不了30位,因为美元和人民币比值,英镑和人民币比值太差。马克和人民币比值太差,我们卖的产品价格太低,加上伊利这块,7百万吨的生产力在中国肯定是第一,那下一个4年能不能成为世界的乳业中心,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我们蒙牛加伊利已经覆盖了世界牛奶50%的市场,酸奶能不能覆盖,奶酪我们能不能覆盖,这几个覆盖做下来以后,世界的食品大都一定在中国,因为中国有13亿个胃,市场的大小根据胃的多少,大小决定的。所以在27届乳业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干事,还有乳业协会的主席,全世界50%来自中国,中国50%来自内蒙古,内蒙古50%以上增长来自蒙牛。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中国参与世界的人生比赛,我看景冈山、太行山都有问题,大家说去哪个山?长白山的人参比赛有可能获奖,如果是葡萄大赛,全国哪个省不行,吐鲁番的葡萄有可能赢。所以这次世界乳业,104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号称乳业奥斯卡,亚洲没有举办过这样的大会,虽然有日韩这样的强国,但是27届是在上海举办的乳业大会。亚洲产品只有入围的没有获奖的,这次中国有三个产品入围,其中两个获得了入围奖,一个我们酸酸乳,营销奖在全世界是特别的,第二早餐奖营养配置,第三就是蒙牛的特乳。所以这一次我们获奖而且来自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两个入围一个获奖。这次可持续发展能不能作为领导型创新是关键,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产品创新,还是管理等创新都跟这个有关系。

最后我感觉这次会议,前四届不是很清楚,第一届是从头到尾参加的,这一届人气很旺,第五届看站的人比较多,说明这五次大会一次比一次旺,也不知道是会场小了还是人多了,但是有一点,至少在成长的中国范畴内,我们企业肯定是能够成长,所以大范围是关键的关键。谢谢各位。

▲ 李正茂:关于第五媒体的问题

李正茂:中国联通公司副总裁

1962年6月12日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无线电电子系;

1985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

1988年在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

1988—1994年在电子科技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担任副教授、教授、科技处副处长、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部和信产部联合成立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研究开发领导小组成员;

1989年被机电部选派赴美出席LEEE国际会议和讲学,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过论文30多篇。曾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演讲背景】为了进一步落实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积极推进信息化,深度开发信息资源,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的目标,促进媒体新闻信息资源与网络通信服务的融合与发展,“2006年中国媒体信息服务和网络通信高峰论坛”于2006年6月13日,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

各位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就媒体和通信之间的融合相关问题进行沟通。我今天想谈的题目是关于第五媒体的问题,从电信运营企业来讲,如何来看第五媒体,以及如何考虑它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第五媒体,现在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有人说第五媒体的概念是不是没有成立?在去年曾经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提法,去年由中国新闻工作者联合会的年会上发言谈过第五媒体的问题,根据传统的媒体划分,像报纸、杂志、广播,还有电视、互联网,这些前四大媒体,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一直把它作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媒体进行定位。关于第五媒体的问题,有些研究者认为它是属于新媒体范畴,所以把互联网、手机等等在内的这一类媒体的属性都归为新媒体里面去,但这个话有它一定的包容性,新媒体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但就我们运营商角度来看,我们希望从众多的新媒体的特征里面找到其中的一些区别。我们从区别里面找到它其中一个领域,这样我们可以在这个领域里面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