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老板演讲录
4921200000067

第67章 创新(3)

这是我们自己内部的企业文化,但是到海外去现在就不灵了,我今年以来跑了将近20个国家,这些人到海外,特别是到欧美很难被接受,我们到欧洲,欧盟的总部去的竭力人,我们从一开始就实行了本土化,都是当地的经理人,很多人是从很有名的大公司过来的,他在那儿就觉得自己发展的空间不太大,但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过来之后,我们给他提的目标,就是短期内赶超,我在那个公司干的时候,那个公司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达到今年的水平,海尔在很短的时间内赶超他们,这种创新的观念很难被接受,我们需要做很好的工作,共同来研究,通过一种什么方式做到这种创新。内部这种竞争机制,特别是在欧洲,像海尔这样的,我们跟业绩完全挂钩这个是违法,根本不可以做的,定了年薪之后,你觉得他不好用可以辞退他,但是不可以说因为你干的不好,我就少给你钱,定了年薪是20万欧元,你就要支付他20万欧元,如果到了年底因为没有达到目标,你就要辞退他,辞退他要支付最少9个月,最多22个月的工资,中国企业里面走一个人,可以签订一个你不得到同行业去,竞争对手那儿去,在那儿你可以签,但是如果你要签了这一条,我没有去,你要支付我赔偿金。里外里,你这个企业就是寸步难行,你就要找出一个办法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像欧洲人直接跟我说,我工作是为了什么?你是为了创新,我是为了什么?我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舒服。像意大利人,我今年去的时候,他说他们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都是在休假的时间花了。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采取了一个措施,搞了一个T模式,每个人你都要跟市场挂在一起,挂在一起之后,我可以不动你的年薪,但是你做好了,我可以给你增加更多的奖励,你要是做不好,他就赖在这儿,辞退他又这么麻烦怎么办呢?我们采取了一个办法,现在看也有一定的效果。欧洲人毕竟还是比较要面子的,我们去了一个副总呆在那儿解决这个问题,先提出一个T模式,每个人跟自己的业绩挂钩,完不成我不能扣你的钱,但是中国有一个非常优良的传统,做思想政治工作,每天早晨上班一开始把他叫进来,咱俩谈话吧,你为什么做不好,明天还没做好,再进行谈话,一般人我们测了,他一个星期准保不行。

这就会产生两种转化,他向好的方面转化,这个人毕竟是有能力,他不是不能干,是不想干,不想好好干,还有的是受不了了。我跟你谈话,开着办公室的门,让所有人都看见了,我跟你谈话,这不是搞政治运动,但是差不多的意思。这个人最后就受不了,我又做不好,他就自己辞职,自己辞职我一分钱不要付,辞退跟辞职差别很大,但是我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使他转化。所以我觉得我们的T模式,就是体现了这个,在全球都可以这么来搞。

管理上有一个水桶理论,最短的一块儿板决定了水桶的容量,我觉得用我们的T模式来表现不全面,应该第一个水桶乘水的多少,第一个先决定了桶的大小,中国市场只是一个小水桶,如果要做世界市场,当然是一个大水桶,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水桶乘进去的水,还取决于板和板之间必须是紧密结合的,如果不结合,有很大的缝,多少水也漏光了。第三,这个平台,你有没有这么一个平台能够保证乘这么多的水。每个板都代表流程的节点,T+就是一直到用户的手里,T——是为流程做的所有的准备,这两个图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个水桶变成了一个圈,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流程。板和板之间,应该是扣到一起去的,是什么关系呢?相互之间不再是制衡关系,而是变成了一种市场关系。其实下面是用户,每个人在企业的内部,下去了就是你的企业,你想做好服务,一道一道做,才能在市场上产生最好的效果。

这个T不是自己定的,我必须今天生产还是明天生产,而是市场定的,市场需要第五天交货,你必须在第65天生产出来。另外一个,相互之间它必须是一个市场关系,现在企业内部有的时候这个链条太长,为什么呢?相互之间是一种不是市场关系了,而是制衡关系,所以为什么我说,我一直非常佩服GE的杰克.韦尔奇,他可以把企业做到全世界最大,也可以把企业做到全世界最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经营体。在美国这种T模式,他自己又制定了一个关于怎么样防止库存,怎么样实现零库存和零预期,搞了13个节点,在美国很适用这个,每个人在每个节点上都有自己的定位,但是每个节点上都有人来经营。在欧洲,原来是互相扯皮,现在没有什么借口,形成T-和T+,T-就是做准备工作,T+就是一定要达到目的。从销售那天开始作为T,所有销售人员和应收帐款挂钩,应收帐期之内提前收回来有奖励,按时收回来也有不大的奖励,逾期的话,从你自己的收入当中要扣除,这个办法在欧洲是不可以实行的,但是在东南亚国家还是可以的,马来西亚还是可以接受的,东南亚实行了跟中国差不多的办法。在韩国也是这样,每台价值都很高,韩国海尔采取了预收货款,定了货之后我再按照你的定货马上给你发货。这个又和欧美不一样了,离韩国很近,你今天要货,我今天发货都可以。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正在探索的东西,说的还很不完善,有很多的东西还需要继续探讨,在这儿讲讲,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谢谢!

▲朱新礼:品牌塑造不可忽视

朱新礼: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于1952年5月,曾先后毕业于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

1974年至1988年,先后担任山东省沂源东里工业集团总经理、山东永新实业公司总经理。

1991年至1992年,任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

1992辞职下海年创立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1994年创立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

【演讲背景】2008年2月27日,《中国领袖企业对于中国制造的意义》研究报告发布会暨展望“中国制造”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召开,正对中国制造话题众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非常荣幸在北大这个中国最高的学府在这里有这么一个沟通的机会。

我正在想中国制造和到中国创造,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什么样的过程。

刚才雎先生也说,中国的企业现在怎么样,我刚才在想,就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就是一个小学到大学的过程。

刚才刘伟院长他说就是政府的角色就是把制度创新做好,那么企业的角色应该把技术创新做好,我想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是说做的很不错,当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知足常乐嘛。作为一个企业家,我想如果说中国政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今天就没有资格在这里谈中国制造。因为你的产品根本就出不去,是不是?你想出去也出不去,正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那么才能够有了中国制造,所以说改革开放就是最大的制度创新。

当然谈到技术创新,企业应该在这里起更大的带头作用,我想从汇源来看,我们从1992年成立,有两次大的技术创新。那么第一次就是成立之初,就是你到底是做什么样的目标,你选择什么样的设备,你是小打小闹、因陋就简呢,还是高标准、高起点。那个时候1992年小平南巡的时候,我是在政府下海,下海以后,沂蒙山区水果特别多,苹果,山楂特别多,八十年代政府号召是要想富、栽果树,老百姓栽了很多的果树,但是这个果树5年10年水果丰收了,却卖不出去了,很多水果像山楂就烂在树上了。我在下海的时候就想,要充分挖掘这个资源,但是在选设备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个是选国内设备,但那个时候选国内设备真的是非常非常简陋。因为中国的食品的设备和世界的差距很远,所以我就一开始就选了德国的苹果和山楂浓缩汁设备。1993年把设备运到沂蒙山区,来了20多个德国工程师,在那个小小的县城安装设备的时候,是惊天动地的。在我们县找一个会讲德语的人都很难,好不容易从济南找了一个会讲英语的,转了好多弯。那是第一次,但是那个设备生产出苹果浓缩汁和山楂浓缩汁,1993年产出来,我背着它到德国慕尼黑参加展览的时候,就一炮打响了。所以在1993年我们从德国聘请了一个高级工程师,那个人是每年我都和他见面,他在这里工作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一个月的工资就是我们全厂所有人一年的工资。但是正是由于他把我们的工艺,技术,标准提高了很高,产品一下在德国食品展览会上就打响了,我的产品1993年、1994年就出口到瑞士。那么1995年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时候也是畅通无阻,我的副总裁毛天赐,他就是北大的同学。他是1979年的学生,所以我很羡慕我们老毛,外国人上了北大,我中国人还没上上呢。

第二次这个技术创新是在2000年。2000年是在引进PET无菌冷罐装这个设备商,我考察了整整3年。我是在犹豫不决,我征求了很多意见。一条无菌冷罐装生产线,那个时候是2000万美元,但是一条热罐装的PET生产线,大约是300万美元,差距就这么大。

那个时候在中国,在2000年,所有的饮料行业,没有任何一家使用无菌冷罐装,那么我去考察日本的时候,日本只有一家可口可乐在使用PET无菌冷罐装,美国也寥寥无几,在整个欧洲只有4条。我是在整个亚洲,在中国率先第一个引进PET无菌冷罐装生产线,现在我们有20条。那是我贷款,这个钱是非常非常,花一分钱都要琢磨琢磨,那个投入需要很大的勇气,担着很大的风险,但是从2000年到现在,所以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成本就大大的领先于整个行业了。那么可口可乐在中国,去年才开始从德国订购PET无菌冷罐装设备,比我们整整晚了六年。所以去年我见到可口可乐董事长的时候,他说非常佩服我,我非常有勇气。这个来自于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来自于我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还有一个这个PET无菌冷罐装生产线,只有20秒的时间,大家想做果汁最宝贵的就是维生素C,如果是热罐装颜色,口感,质量都受到大大的影响。这一个生产线前后是生产4万瓶,只有3个工人控制。所以产品全是高度的自动化,所以美国卫生部长和美国FDA的局长到汇源参观的时候,本来是安排一个小时,结果到12点40才走,座谈得津津有味,对汇源赞赏有加。最后他离开我的时候,他说交给我一个任务,希望我出一本书。我说这个任务挺艰巨的,我真是没时间去写。但是从他这个部长和FDA的局长,他对一个中国的企业这样去高度的评价,我跟美国的FDA的局长我说,我说FDA从去年4月份你们一个月检查了我4次产品,检验,抽查了4次。但是过去的12年基本上一次没查,这就是大家所谓的从去年开始对中国制造的寒流,一种指责。但是这个我就跟FDA那个局长说,我说这个他感觉有点不大好意思,我说一个月检查了4次,我说FDA是优秀企业的朋友,一个好的企业,好的产品是不担心被检验的,你检验40次也没有关系,有时间就检验,我们也不担心。那么这就是如果说你没有好的设备,没有严格的要求,你没有各个环节的这种控制,你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底气。

还有一个我想谈,就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个升级很重要,就是对品牌的塑造,对品牌的重视。我经常跟我们企业界的朋友谈起来。我说一个企业把外国的设备引进来,我在1992年下海创业的时候,我就跟我的员工讲,我要用外国人的钱买外国人的设备,再赚外国人的钱,当时他们都不相信,但是我很快就办到了。这个并不太难,难在一个企业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且把这个文化升级到一个品牌的时候,那是太难太难了,我真是有的时候感到焦头烂额,力不从心,经常是山穷水尽的感觉,但是很快睡一觉以后又柳暗花明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所以我说现在中国制造遇到的这种冬天,或者是寒流,我们是能够度过去的,完全我们有这个智慧,也有这个能力过去。

所以刚才我听了几位的发言以后,我也非常有信心,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媒体,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要鸣锣开道,要创造好的环境。像这次日本的饺子事件,我感觉中国媒体非常好。本身我们就是无辜的,做得非常不错。如果这样做以后,中国的企业,企业家会有信心度过这一个过程,向中国创造去过渡。因为从我这16年的企业发展,我感觉包括是犹太人也好,欧洲人也好,美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我接触了好多,我们跟他们比,我们的智慧不比他们差,同时我们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中国人的勤奋,坚强。再就是善于学习,所以创新来自于你的学习能力,如果你没有学习能力,你创新是创不出来的。这次这个机会我想留着更多的时间跟大家多交流,我希望你们有机会多去看看,百闻不如一见,作为一个国家级的食品企业,我是敞开双手欢迎参观,五一、十一去参观的时候,我都送一箱果汁给他。谢谢各位。

▲魏 新:中国企业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魏新:方正集团董事长

北京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北京大学教育学硕士,曾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工作,作为北大的高级访问学者曾赴美国研修资本运作等金融学、管理学课程;

1992年起任教北大,作教育经济学和财政的研究,担任高教所常务副所长,稍后又兼任学校财务部副部长和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工作;

1999年起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曾承担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国家部委的多个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

1999年加入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曾任副董事长,对集团业务及管理架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合;

2001年6月担任方正科技董事长兼总裁;

2001年10月31日接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长。

【演讲背景】 以下为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在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