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季】人非铁石,奚堪磨杵作针?寿岂泥沙,不禁委入尘土。予以劝人行乐,而深悔自役其形。 [清·李渔·闲情偶寄]
春中有夏,夏中有秋,秋中有冬,冬中又有春,春之短,夏之长,怎一个乱字了得啊!所以我的观点是,要有一种全季候行乐的观念,衣服可增减,色彩不改变,李渔的因时而乐也不改变,虽然四季不甚明显,但我们完全可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山歌。
春夏秋冬,因时而乐,这是李渔的观点。因时的概念,越是古代越是农业社会,那就越是明显,比如我们讲二十四节气,清明、谷雨,白露、秋分,听起来就蛮诗情画意的,具备了中国文字的意境之美,而这种美原来是可实用操作的。现在好多农民都不种地了,一是无地可种,二是无利可获,所以也不用多考虑何时育秧何时播种这种问题了。节气还是小东西,大东西便是人生四季,老祖宗讲冬九捂四什么的,何时该酱酱腌腌,何时该吃人参膏方,老百姓还是讲究的,这说明养生是当唱四季歌的,也说明李渔的因时而乐完全是有道理的,也是中国老百姓的经验集成。虽然有些东西用到工业社会里来,比如二十四节气跟建造地铁和生产方便面是关系不大的,但越是关系不大,便越有审美价值,就是印到日历上看看,小雪大雪,怀念或凭吊一番也是好的,因为你要人工造雪,也首先得知道那些天然的雪花是怎么产生的吧?
人生四季,春夏秋冬,我在想现代社会实际上早有了第五季,这第五季的概念不是来自于电视连续剧,不是像肥皂剧那样不断会产生新的泡泡(这也是一种本事,否则美国的编剧就不会闹罢工了)。这第五季还不完全是四季的相融相加,而是季节紊乱之意,虽然六月飞雪还是甚为少见,但四季交替之不明显,全球气候变暖却是绕不过去的话题,特别是春夏两季尤短,夏天尤长——这便是第五季的特征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该怎么来行乐呢?
人生第五季,春中有夏,夏中有秋,秋中有冬,冬中又有春,春之短,夏之长,怎一个乱字了得啊!所以我的观点是,要有一种全季候行乐的观念,衣服可增减,色彩不改变,李渔的因时而乐观也不改变,虽然四季不甚明显,但我们完全可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山歌,不必拘泥于今夕是何年的,何况现在的中国,又增加了一些诸如清明、端午和中秋等法定假日,这从形而上讲,是在尊重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从经济学角度讲,这就是在拉动内需。如果有一天饭店没人吃没人住了,那我相信我们的党员干部是必须身先士卒的——只可惜我的这种杞人忧天实在是太可笑了。那么在这个人生第五季的季节里,我们就是要因季而乐,因地而乐,还要因人而乐。当然中国人一谈乐,便会有人指责档次不高低级趣味,正如有人指责二人转的荤段子,那么好,人家爱尔兰的《大河之舞》境界高不高,芭蕾舞《天鹅湖》档次高不高呢?高是高的,但曲高和寡,曲高必然和寡,音高也和寡的,帕瓦罗蒂有几个呢?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因时而乐是对的,如果再加上因境而乐,那就是乐上加乐了。比如在冬天,西湖西泠桥边的湖面是结着冰的,但是树上的柳枝却已经爆出了新芽,暖阳中的湖景,一群天鹅呼啦啦贴着湖面飞行,你说你看到的是冬景,这道理是对的,却是毫无诗意之说,是一部分不明真相或者偏激的网民的态度,嘻嘻。
所以你说因时行乐也好,及时或吉时行乐也好,其实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一个对“时”的把握,人生第五季,实际上就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养生行乐观,因为世界在变化,牛奶+茶,就变成奶茶了,那么春天和夏天相加呢,秋天和冬天相加呢,在草嫩和草黄之间,正如三十好几的人,还叫作男生女生,本是徐娘了,但少女腔几十年不变,变变就是老妖婆,更何况网络社会,差不多又把人可以拉到一个起跑线上——网上男女一律平等。我的意思是说,人之行乐,除了来于自然(自然在变),更多地是人与人的交流吧,而人是那么快地在变化,所以如果李渔活在当今,一定会说,因人而乐吧。
【养生小贴士】
黄酒里的好东西
一、含丰富的酚类物质
酚类物质被认为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止心血管病、抗癌、抗衰老等生理功能。特别是那些发酵周期长达100天左右的黄酒,小麦带皮发酵,麦皮中的大量酚类物质溶入酒中,因而酒中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
二、含量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
功能性低聚糖难以被人体消化,被摄入后很少或根本不产生热量,但能被肠道中的有益微生物双歧杆菌利用,促进双歧杆菌增殖,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促进B族维生素的合成和钙、镁、铁等矿物质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能分解肠内毒素及致癌物质,预防各种慢性病及癌症,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及血脂水平。
三、富含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Y-氨基丁酸
Y-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具有降低血压、改善脑功能、增强长期记忆、抗焦虑、高效减肥及提高肝、肾机能等生理活性。
四、无可比拟的生物活性肽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以数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低肽具有比氨基酸更好的吸收性能,而且许多肽具有原蛋白质或其组成氨基酸所没有的生理功能,如促钙吸收、降血压、降胆固醇、镇静神经、免疫调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等功能。